长沙学院(湖南省长沙市公立大学)

2023-11-05 1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长沙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公立大学

长沙学院(ChangshaUniversity),简称“长大”,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湖南省2011计划,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CDIO工程教育联盟、长沙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办学起源于1970年开办的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教师培训班、1978年开办的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大专班、1979年开办的湖南省长沙基础大学和1983年开办的长沙大学。1986年,湖南省长沙基础大学改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2004年,长沙大学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长沙学院。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占地约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3亿元,藏书146.8万册;有14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5632人,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3人,教职工1160人,其中专任教师930人。

中文名 长沙学院
外文名 Changsha University
简称 长大
创办时间
主管部门 湖南省人民政府
本科专业 46个
硕士点 4(含一级、二级、专业硕士点) 个
校训 力学笃行
校歌 长沙大学之歌
知名校友 李适时、虢正贵、杨懿文、胡子敬、徐浩等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所属地区 中国 湖南 长沙
现任校长 杨小云
学校代码 11077
学校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
发展定位 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
附属单位 长沙大学附属中学

历史沿革

长沙学院

学校前身

长沙学院的发展有三个源头。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是湘江师范学校及其长沙市革委会师训班、长沙职业技术师专及其前身长沙基础大学和作为职业大学的长沙大学。

湘江师范学校

1970年11月,长沙市教育局为解决普及中小学教育所急需的师资,决定从市属十所中学选拔高中毕业学生进行短期培训,最初定名为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教师培训班(简称师训班)。第一期师训班设在长沙县长桥即长沙市一中分校(现为长沙县一中),共选拔530名学生,分为政治、数学、军体、音乐、外语六个专业,进行了近三个月培训,于1971年2月结业分配到全市中小学各校,补充教师队伍。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校址设在长沙清水塘长沙市一中原初中部(现为长沙市一中教工生活小区)。

1972年9月,市革委会决定将师训班迁到本市南门外省粮食干校(现为湖南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同时,正式定名为长沙市师范学校。

1974年1月,由于省粮干校急需用房,市革委会决定将市郊雨花亭银行干校(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雨花校区)部分校舍拨给长沙市师范学校,与市委党校一同搬出省粮干校旧址。

1974年8月3日,市革委会《关于更改长沙市师范学校校名和增办市二十五中的批复》决定,因省教育厅决定恢复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举办的长沙市师范学校改名为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银行干校校址。

1975年2月7日,市革委会《关于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搬迁问题的通知》,市委决定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由雨花亭迁往长沙县高塘岭市二十五中校址,即原长沙市四中分校校址(现属望城县)。

1978年,中央批准恢复望城县,因湘师迁高塘岭所住的校舍,原是望城县县委所在地,湘师面临再次搬迁。

1978年3月,湘江师范临时搬到坪塘市十五中学分校(现为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过渡。

1981年4月25日,省教育厅湘教计字【1981】29号文件《关于湘江师范学校校址的批复》,同意确定湘江师范学校于市北郊洪山庙办学。

1981年11月,湘江师范学校搬到长沙市北郊洪山庙新校址,至此,结束了学校历时十年搬迁七次的历史。

1994年8月,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办函【1991】195号文件批复,决定将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湘江师范并入职业技术师专后,特殊教育师范部转至浏阳师范举办。

长沙职业技术师专(原长沙基础大学)

1978年7月,长沙市决定开办湘江师范大专班,首批面向长沙地区招收物理、化学、英语师范生,学校借用长沙市少年之家(现为长沙市少年宫)作为临时校址。

1979年1月11日,根据长沙市革命委员会长革组[1979]1号文件批准成立长沙基础大学筹建处。筹建办设在湘江师范大专班的临时校址内。

1979年2月7日,学校首批招收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

1981年底,长沙基础大学新校舍建成。学校地址定为长沙市洪山庙21号。

1982年初,湘江师范大专班与长沙基础大学职工和学生迁入洪山庙新校址,3月1日学生开始在新校址上课。

1994年8月,长沙市湘江师范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1996年4月,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与长沙大学合并。

长沙大学(专科)

1983年9月18日,长沙大学(专科)正式开学。

1993年5月4日,长沙大学(专科)举行建校十周年庆典。

1995年6月13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专科)。

合并以后

1996年9月25日,合并后的长沙大学(专科)举行挂牌庆典。

2000年4月10日,该校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专本沟通"教育。

2002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教育部,要求将长沙大学改版升格为本科学校。

2002年、2003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学校用地1624亩,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130亩。

2004年1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该校实地考察长沙大学(专科)申本的有关事宜。

2004年5月19日,在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建立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

2004年9月,首批8个本科专业本科生1008人入校。

2005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2016年获批为“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获批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合作共建二级学院--马栏山视频文创学院,并开设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

2018年入选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项目。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14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方向、建筑工程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功能材料

法学院

法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英语教育方向)、日语、翻译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酒店管理

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

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研究生学院

----------------

体育学院

----------------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拥有省重点学科5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联合培养硕士点建设4个。

重点学科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企业管理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

联合培养硕士点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程(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工程)、艺术学

合作单位: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160人,其中专任教师9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5人。

其中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级人才16人;有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芙蓉教学名师、省青年芙蓉学者等90余人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立宏、刘沛林、韦成龙、屈林岩、杨小云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杨小云、屈林岩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刘沛林、杨小云、屈林岩、韦成龙、李方敏

全国教学名师:黄立宏

全国优秀教师:屈林岩

全国模范教师:苏钢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获评时间

翻译教学专业教学团队

刘超先

2008年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刘华富

2009年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4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

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日语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物业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旅游管理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大学生学习指导》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

湖南省特色专业(3个):日语、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

湖南省一流专业(18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动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功能材料、土木工程、英语、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软件工程、物业管理、生物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心、艺术实践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7门):《先秦文学》《建筑材料》《英汉翻译》《化工原理》《电磁学》《公共管理学》《旅游经营与管理》

省级名师空间课程(4门):《普通生物学》《电视节目播音与主持》《土力学》《应用统计学》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土力学(岩土力学)》《基因工程》《配送与配送中心》《导游实务》《跨文化交际》《色彩》《弧焊电源》《你身边的合同法》《即兴口语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

注:名单不全

教学成果

2004年至2021年,学校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

部分教学成果奖

部分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获奖级别

获奖等级

《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

省级

一等奖

《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究》

国家级

二等奖

《坚持“两为”“两结合”,构建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学习型社会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省级

一等奖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建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6个、市级平台11个。

研究基地

类别

名称

国际合作科研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

省级平台

文化遗产保护修护与数字化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与能源光催化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水生动物营养与品质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环境光催化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光电健康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长沙学院基地

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住房保障研究基地

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湖南乡土文化保护与创意利用研究基地

马栏山视频文创研究基地

经济动植物品质调控及应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海智基地(长沙学院)

湖南省高校“水产生物工程饲料”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长沙学院长沙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湖南省视频文创研究基地

湖南省湖湘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基地

市级平台

长沙市机电装备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药用植物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物联网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智能感知与数据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市公路与建筑安全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教育科学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基地

长沙市文化研究基地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

长沙学院分基地

长沙市“海智计划”工作站-长沙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北斗探梦科普基地

创新团队

团队级别

团队名称

所在学院

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湖南省高校“光催化工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南省高校“高通量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团队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省高校“湖湘文化与区域旅游产业”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校级优秀创新团队

水生动物品质调控团队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摩擦磨损与抗磨技术/智能机电产品研发团队

机电工程学院

水污染控制新技术团队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网络资源管理与数据分析团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

传感器网络大数据融合分析与应用团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

社区公共服务与政策团队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学团队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科研成果

2010年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获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966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亿元,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0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07项。

截至2021年10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4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6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0项。

部分科研成果

部分科研成果

获奖科技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类别

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级二等奖

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湖南省二等奖

留住乡愁-特色旅游小镇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十四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一等奖

著作《学生贷款的社会流动效应研究——基于资本转化的视角》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二等奖

著作《古代湖湘艺术与湖湘文化》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二等奖

植物营养剂的研制与应用

湖南省科技进步奖

湖南省二等奖

论文《学习型社会教育范式的转变与学习创新》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湖南省一等奖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截至2019年12月,长沙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近3万平米,馆藏纸本文献138万余册,纸质期刊1700余种;拥有数据库45个,其中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数据库17个。

学术期刊

《长沙大学学报》为双月刊,其中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栏目设有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沙文化研究(重点特色栏目)、经济管理、政法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自然科学版:基础研究、工程与机械、电子与计算机、管理科学、教育教学、体育研究等。

2006年该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10年获得湖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长沙文化研究”栏目获“特色栏目奖”;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台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入编期刊、《书生数字期刊》入编期刊、《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0月,长沙学院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有200多人赴海外访问、留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合作交流

校地合作

长沙学院与长沙六区三县(市),及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办公室、长沙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园区和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地方政府和园区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

长沙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办班级教学,在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在科技合作方面,共建科研平台。

校校合作

长沙学院与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育研究生。

国际合作

长沙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三十余所学校、企业展开合作,交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成功经验等。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校训

力学笃行

校训

“力学”出现在汉朝。《孟子·尽心上》上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东汉赵岐注解说:“疢疾之人,又力学,故能成德。”

“笃行”出现在两千多年以前。儒家经典《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力学笃行”,“学”与“行”,具有辩正关系,“学”是“行”的基础,“行”是“学”的归宿。“学”与“行”的统一,是哲学的基本命题,更是学校教育的要求。概言之,长沙学院校训整体含义是只要学而用力,行而笃实,莘莘学子就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学校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

校歌

《长沙大学校歌》

作词者:李峻

谱曲者:徐乐华

浏河水,水泱泱,萦绕我巍巍大学堂。

朝迎江日读经史,夜伴涛声赋华章。

朝迎江日读经史,夜伴涛声赋华章!

读经史,赋华章。

读经史,赋华章。

感悟人生多沧桑,感悟人生多沧桑!

浏河引得千江水,化作甘霖育栋梁。

浏河引得千江水,化作甘霖育栋梁!

湘楚地,地茫茫,托起我巍巍大学堂。

春上层楼描图画,秋为大地试新装。

春上层楼描图画,秋为大地试新装!

描图画,试新装。

描图画,试新装。

装点壮丽好江山,装点壮丽好江山!

湘楚从来多俊杰,敢为华夏铸辉煌。

湘楚从来多俊杰,敢为华夏铸辉煌!

形象标识

校徽

长沙学院校徽为圆形,外围为蓝色圆环,上半环为中文校名“长沙学院”,下半环为英文校名“ChangshaUniversity”,圆环中为蓝色书卷托起的红色心形图案,体现学院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其负空间是学校前身长沙大学的简称首字母C、D的组合。

标志蓝色部分为翻开的书卷,表达了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其形态也像一只飞翔的翅膀,喻意每个学子都能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标志的环形部分源于印章的形态,中文校名使用书法体体现古典美,英文部分则表示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取向。红色和蓝色标志为非对称圆形,体现学术自由理念。

标志选取赤红,源于凤凰的火焰的颜色,具有生生不息的含义,体现了学院办学宗旨的传承。

标志的蓝代表严谨的治学态度,色相上偏深的蓝也给人以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

社团文化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共成立了68个学生社团,其中艺术类社团12个,语言类社团13个,学术研究类社团15个,体育竞技类社团17个,公益实践类社团11个。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位

姓名

党委书记

杨小云

院长

黄立宏

党委副书记

汤文胜

副校长

陈世平

党委委员、副校长

胡石明、张世英、祝磊、曾广胜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丁文

党委委员

何利华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姓名

职务

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

张厚兰

主任

徐桂莲

副主任

任其昌

主任

李迪光

副主任

鲍勤珍

副主任

杨达

书记、主任

李峻

校长

欧阳伟昌

校长

董家通

书记

熊定军

书记

备注说明:文革期间学校领导机构是革命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等领导职务,后来恢复称为校长、副校长。

长沙基础大学

魏泽馨

书记、校长

欧阳录

校长

罗世明

书记

杨荣奎

校长

郭振祖

校长

长沙大学

朱尚同

党委书记(兼)

刘湘皋

校长(兼)

郭振祖

党委书记

罗小凡

党委书记

杨荣奎

校长

袁文秀

党委书记

李峻

校长、党委副书记

杨道正

校长

陈振坤

书记

刘耘

书记

李峻

校长

长沙学院

李咏芳

党委书记

黄中瑞

党委书记

刘耘

校长

詹小平

党委书记

韦成龙

校长

韦成龙

党委书记

刘沛林

党委书记

杨小云

校长

参考资料

1.学校概况·长沙学院

2.新闻动态·长沙学院

3.人才培养·长沙学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