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圣君(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人物)

2023-11-05 27阅读

张公圣君

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人物

张公圣君,监雷御史,五雷法主,荡魔将军、张圣君,张圣公、张圣者、法主公,俗称张公,为福建省福州,莆仙一带居民所笃信的神明,因他的悬壶济世,一般道士都会祭拜。张公圣君神威远播,泽被四方,炉下弟子有往外地谋生者,大都爱带上张公香火信物随身供奉以求平安。

本名 张公圣君
出生地 永泰县嵩口镇
别称 张圣君、张圣公
封号 法主神号
出生日期 1024年
逝世日期 1068年

生卒年月

史载,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农历七月廿三,张圣君出生在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王审知开疆治闽伊始,瘴气疫疠流行,茅草初垦;加上乡村暴徒到处扰乱,村民深受其苦。这时的张年轻气盛,体魄健伟,精通武术,且为人急公好义,爱打抱不平,18岁被“闾山大法院”祖师许旌扬的数传弟子收为门徒后,三年后学成归里。

此后,他游走于永泰、闽清、尤溪、莆田、仙游等地。据史志记载,绍兴丁丑年,张圣君“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漳州大旱,张圣君刻行法文祈雨,顿时大雨倾盆;淳熙戊戌年,尤溪瘟疫流行,张圣君寻找草药救病民……他每云游一地,都宣扬“恶有恶报、善有善果”的道理。他后来在白云寺当头陀及老,淳熙十年(1183年),张圣君云游到闽清金沙镇,修成正果,坐在九龙溪的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岁。

史料记载

张圣君,又称张圣者,号慈观,道教闾山派道士,被明正德皇帝敕封为“法主神号”。张圣者确有其人,于宋绍兴九年(1139年)农历七月廿三出生在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据《月洲张氏世谱》记载,张慈观是随王审知入闽始祖张睦第13世玄孙。张慈观的童年和少年都在苦难中度过,四岁丧父,后随母改嫁到盘谷乡连厝林里(今福坪村)的连姓人家为继子。七、八岁时,因家境贫寒,继父让他去放牛,十二、三岁时,以砍伐锄柄谋生,所以当地人叫他张锄柄。十八岁那年,他上闾山学法,修炼武功,决心扶正祛邪,救世救民。

《中国人名大辞典》、《福建通志》、《永泰县志》、《闽清县志》、《闽都别记》、《夷坚志》和《游宦纪闻》等对张圣者生平的记叙都大同小异:“张圣者,永福(永泰)人,以采薪鬻锄柄为业,一日入山遇仙,食以桃,因忽忽若狂,谈未来事无不验。素不谙书,忽奋笔作字,得羲、献体,因度为僧。作字多以左手,或足指扶笔……”此后,张圣者云游于本邑和邻县的闽清、尤溪、德化、永春、莆田、仙游等地。那时,南宋政府腐败,社会混乱,到处魑魅魍魉出没(称五通鬼),残害百姓。张圣者目睹此景,大显神威,驱妖斩魔,除害灭祸,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

汉族民间流传的《圣君履历咒》详细记叙其事迹:绍兴丁丑年,圣者“十九岁到尤溪,募化缘金造桥亭”;淳熙癸巳年“再造建宁水西桥”,时逢漳州大旱,“圣君顷刻行文法,须臾降下滂沱雨”;绍兴壬午年,闽清大旱,圣者“牵牛创凿水枧际,穿通灌溉旱水田”;淳熙戊戌年,尤溪“黎民患瘟疫”,圣者“寻找草药救病民”。张圣者对邪魔更是疾恶如仇,常怀济民救世之志。绍兴己卯年秋,德化流氓地痞猖獗,圣者神通广大,降服了这批“五通鬼”,让百姓过安康的日子。

圣者每云游一地,都宣扬“恶有恶报,善有善果”的道教因果道理。路见不平,拔剑斩妖魔;遇大旱,凿渠引甘露;遇病民,寻草药治病,做好事不胜枚举。淳熙十年(1183年)圣者云游到闽清十四都金沙,修得正果,坐在九龙潭巨石上,羽化升天。享年45岁。乡人即以其身躯塑像建金沙堂奉祀,此寺为张圣君之“祖殿”;当年,永福人以其头颅塑像,建方壶寺奉祀,称为“母殿”。方壶寺雄踞于盘谷乡岩狮峰峭壁悬崖下,占地3000多平方米,气势宏伟,绿树翠竹环抱,环境清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辟为旅游景点。

张圣君的鸿恩大德,到处传闻,被万民崇拜敬仰,人们奉他为保境之神,塑像建寺奉祀。张圣君的信仰文化已传播到八闽大地,台湾的台北、宜兰、新竹、台中、彰化、云林、高雄等县市都有祀庙。

民间传说

汉族民间传说,南宋时,朝廷政治腐败,民生凋零,怨声载道,到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殍”。有一天,天庭玉帝得知东南沿海有一个贪官,刚愎自用,贪婪无度,吸尽民脂民膏,陷害无辜,遂敕旨对这个贪官所辖的地方三年不雨,以示惩罚。天不下雨,土地干裂,农作物枯萎,老百姓连吃水都困难了。

为此,很多老百姓请张慈观为其祈雨解旱。张慈观为济世利民,遂设坛祈雨,把表文发到东海龙宫,请东海龙王行云播雨为民解旱,东海龙王接到张慈观表文后,把玉帝不许降雨的玉旨转告他。张慈观急百姓之所急,又再上奏疏到灵霄宝殿,请求玉帝降雨拯救百姓干旱之苦。奏章一封一封地上送了,可是老天还是不下雨,张慈观见天不下雨,就腾云驾雾到南天门,施隐身法遁入灵霄宝殿中,看见他所上的奏章原封不动地放在御案前,张慈观看玉帝不关心人间疾苦,就把玉帝御案前的洗笔盂水倒下凡间,偷偷地离开灵霄宝殿回到凡间。

茶过三碗,张慈观就问雷公,贵客何往,有何公干?雷公见奉茶老者为人热情忠厚,就告诉他是奉玉帝圣旨,捉拿张公到天廷问罪。张慈观佯说:张公法术高强,武艺超群,恐怕你不是他的对手,如果你捉不到他给跑了,你怎么给玉帝缴旨呢?雷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问奉茶老者,那要怎样办?张慈观回答说:“我倒有个办法,不过要先委屈你躲进我的布袋,我提布袋走,张公不会发现你,到了他的住处我手一放,你就可不费余力地把他捉拿归案了。雷公言听计从。叫张公快把布袋拿出来立即行动。”

第二天,张慈观要出远门为老百姓消灾治病,拉了九下封袋口带,通知雷公不能乱动乱响。雷公把九下数成十下,就一直大声响个不停。这一响震得人间人心惶惶不安,天廷也被雷声震得不得安宁。托塔李天王奉玉帝圣旨率领着天兵天将捉拿雷公问罪,当他到南天门时,只听雷声不见雷影,无处追拿,只好回灵霄宝殿缴旨。玉帝就再降旨令太白金星在南门贴榜招贤镇雷响。

张慈观得悉此消息后,立即赶到南天门揭榜。太白金星见张慈观赶到南天门就问:“你来干什么”?“我来揭榜镇雷响的”,“那好!我带你到灵霄宝殿玉帝面前去领旨“。张慈观忙说:”且慢,请老前辈在玉帝面前奏说:我偷倒洗笔水为民解旱之事,要赦我无罪,我才敢进殿领旨“。太白金星听了张慈观的请求以后,就到灵霄宝殿向玉帝启奏,玉帝准奏,赦张慈观无罪进殿领旨。太白金星到南天门传达了玉旨,张慈观揭下黄榜随太白金星到灵霄宝殿。

玉帝见跪在殿前的张慈观道貌岸然,仙风飘逸,赐金椅同坐,玉帝问道:“闻张贤卿在人间悬壶济世,除恶救危,道行非浅,不知张贤卿有何道法治得孽雷“呢?张慈观起立奏道:”微道自小学得五雷天心法,待微道一试“。这时,他暗诵咒语启动通天网袋封口带八下,雷声有序地响了八声;拉七下,雷响7声…...拉一下,雷响一声。过了一会儿,拉了9下,雷声立即停止了。天廷遂安谧无声。

玉帝大为欢喜,褒扬说:“张贤卿道行颇深,念你镇雷有功,封你为监雷张圣君,五雷归你管辖,每年只许7个月有雷声,5个月无雷响。”张慈观跪下叩头谢恩。但是,张慈观听错了玉旨是五雷七月归他管。他就令五雷在每年的七月雷声要大,但不能雷死人。因此,七月法主雷声大,却不会雷死人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各地,及远至印尼马来西亚的道士,也是以法主公的法术高明主治邪煞而崇拜他。一般人遇有疑难杂症,都会到法主公庙请求道士代为施法,为人们改运、补运、祈求平安。

在台湾,主公的诞辰祭日照例要举行盛大的迎神会,称之为“大龟会”。庙里会先准备面制的红龟,以及糯米制的红龟粿,让善信们向神祈求,谓之“乞龟”。乞求时要先在管事处登记,等到第二年必须还愿,且须加倍奉还,如果满三年未还者,管事就将他的姓名写在红纸上,贴在庙墙上,俗称“龟上壁”。还愿时,有些人会演戏酬神,锣鼓喧天,送迎大龟,谓之“还龟”。“乞龟”和“还龟”是祭主公的重点活动。

简介

龙瑞宫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曾有加修,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宫殿的中殿较高,两厢较低,屋面龙脊花檐,以像雄鹰展翅之英姿,矗立在安溪县官桥镇虞宗村的北面狮山的万木葱茏之间,背座狮身,堂朝三水之汇,山下有蓝溪的滔滔急流,宫殿悬于溪沿峭壁,每逢雨季,波涛拍岸,遥望此地,大有雄鹰展翅翔于河海之势,雨期过后,宫下存一深潭,水绿如璧,潭畔立一碑,碑有“阿弥陀佛”之字。

传说专治潭中恶鬼作祟,碑后长一丛竹,专用落地除妖之符,人称青竹符。碧潭东畔溪中,怪石嶙峋,呈有石笔、石龟、石狮、石鸡、石狗之状,传说群石立水尾,急水廻流,为境内万民招财聚宝。石狮石龟镇水尾治洪水泛滥,石笔屹立致民众安康,石狗静听,吠妖魔出境,石鸡猛醒报天致吉祥。如此天然巧合,呈佛地奇观,显宫中张公之圣。

张公圣君,姓张,名沙,道号自观。福建省永福(永泰)县桃溪境月洲村人,出生于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七月二十三日。10岁时受名师指点,练功修道,18岁就练就一身神功妙法,云游闽地,为民除害。21岁时有一次见巨蟒伤人,与巨蟒搏斗,头额受伤一凸,面部受蟒蛇毒气所伤而变黑,受伤之人死里逃生,此人系陈氏后裔,陈氏家族感恩致谢。24岁时,张公路过一古山寨,见来往行人步行非常艰难,他留宿此地,待深夜运用神功,砌成3400多级石阶,并用宝剑画痕,防滑利行,据传山寨内外居住多数系陈氏家族,知晓户,赞叹不已。

45岁时,张公功成果满,是年三月初八羽化于九龙潭,显于石壶,后来道人卜知,此系玉帝下旨,召张公壬监雷圣君。

张公到处镇邪除妖,安民济世,多次与陈氏家族有缘,闽地陈氏首次塑佛敬奉。佛像系黑面散发,项伴麻蛇,右手执剑,道貌如生,威仪可敬。明正德皇帝封张公为法主神号,世人奉为张公圣君,香火传播四方。

明嘉靖年间,虞宗大路口一陈氏子民,因误食“金钱包”肚腹日渐涨大,痛苦难堪,请境内古佛通天大使出坛,其指示系蛇咬缠身,须请张公前来救治,即刻乩童快步如飞带领村民冲上铁锋山,在碧水岩古寺旧石洞里请出张公圣君金身。金身一到虞宗即出坛显圣,乩童铜刀往患者腹部一按,上吐下泻,涌出幼蛇数以百计,皆未睁眼,患者立愈。一门感恩,全村敬仰,为答张公恩泽,陈姓村民纷纷集资欲为张公重塑金身,立庙供奉,张公也慨然允诺,并出坛择地——即现在之龙瑞宫胜境。

龙瑞宫落成之后,主殿供奉“大老”、“二老”两尊张公金身。宫里有僧人主持,香火不断,便利民众。张公大发慈悲,广施符水丹药,人们又称张公为法主公。法主公神威显赫,保境安民,炉下弟子广受恩泽,邪祟敛迹,疫病不生。

传云:一年夏天夜晚,宫前溪中石狗狂吠,原来一群恶鬼欲潜入虞宗。此时,张公当道而立,项缠猛蛇,手执利剑,声色俱厉:“有吾在此,汝等须当远遁,否则,休怪宝剑无情!”众鬼见之,纷纷逃窜。至今四邻七月均有“普渡”,唯虞宗无此习俗,一境安宁。

张公生平专除蛇祟又善驯蛇,早年龙瑞宫四周树林茂密,人们时见巨蟒嬉游于林间,其貌和善,从不伤人。人们也屡见不鲜,知其乃法主公驯养之物,用来镇护宫庙。

法主威名遐迩周知,外乡民众,如有病疫发生,每每前来请求法主公金身前去驱邪治病,圣君到处,赐以符水丹药,患者病除身安,合境无恙。如清嘉庆年间,白姓信士白彩市,受法主公恩泽,叩谢一对石雕香炉,至今保存完好。倘有诸多事例、心无,因沧海桑田,未能善存,诚为憾事。

七月二十三日乃法主公圣诞,陈姓村民皆虔诚敬奉,外姓善男信女值此张公圣诞,前来祈求还愿,络绎不绝,人山人海,规模之大,供品之丰,盛况空前,令人赞叹。米粽松糕要用榖桶装盛,糯米炊蒸之印果(俗名大龟)大如米萝,临近舍里无可比拟(民国初年还是如此)。

张公圣君神威远播,泽被四方,炉下弟子有往外地谋生者,大都爱带上张公香火信物随身供奉以求平安。条件具备即立庙雕像以供众膜拜。几百年来,张公圣迹遍布海内外。如厦门、温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处,均有龙瑞宫分炉之张公圣殿庙,时有分炉信士寻根问祖,前来找寻龙瑞宫发祥地。彼此往来,神人一体,正是神道无私,惠及苍生,泽被万民。

有关古迹

龙瑞宫

龙瑞宫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曾有加修,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宫殿的中殿较高,两厢较低,屋面龙脊花檐,以像雄鹰展翅之英姿,矗立在安溪县官桥镇虞宗村的北面狮山的万木葱茏之间,背座狮身,堂朝三水之汇,山下有蓝溪的滔滔急流,宫殿悬于溪沿峭壁,每逢雨季,波涛拍岸,遥望此地,大有雄鹰展翅翔于河海之势,雨期过后,宫下存一深潭,水绿如璧,潭畔立一碑,碑有“阿弥陀佛”之字。传说专治潭中恶鬼作祟,碑后长一丛竹,专用落地除妖之符,人称青竹符。碧潭东畔溪中,怪石嶙峋,呈有石笔、石龟、石狮、石鸡、石狗之状,传说群石立水尾,急水廻流,为境内万民招财聚宝。

龙瑞宫落成之后,主殿供奉“大老”、“二老”两尊张公金身。宫里有僧人主持,香火不断,便利民众。张公大发慈悲,广施符水丹药,人们又称张公为法主公。法主公神威显赫,保境安民,炉下弟子广受恩泽,邪祟敛迹,疫病不生。

七月二十三日乃法主公圣诞,陈姓村民皆虔诚敬奉,外姓善男信女值此张公圣诞,前来祈求还愿,络绎不绝,人山人海,规模之大,供品之丰,盛况空前,令人赞叹。米粽松糕要用榖桶装盛,糯米炊蒸之印果(俗名大龟)大如米萝,临近舍里无可比拟(民国初年还是如此)。

张公圣君神威远播,泽被四方,炉下弟子有往外地谋生者,大都爱带上张公香火信物随身供奉以求平安。条件具备即立庙雕像以供众膜拜。几百年来,张公圣迹遍布海内外。如厦门、温州、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处,均有龙瑞宫分炉之张公圣殿庙,时有分炉信士寻根问祖,前来找寻龙瑞宫发祥地。彼此往来,神人一体,正是神道无私,惠及苍生,泽被万民。

金沙堂

张圣真君祖殿,又名金沙堂,位于闽清县金沙镇金沙街中段,为闽清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奉祀的是闽台人民共同信仰的农业保护神张圣君。

张圣真君祖殿建于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原先并不是奉祀张圣君的,只是个小庙。张圣君羽化升天后,老百姓就以其身躯塑像,放入小庙奉祀纪念,从此小庙就改称为张圣真君祖殿,至今已有八百多年了。现存正殿为明正统四年(1439年)修,清康熙间重修,民国6年(1917年)又复以铁瓦重修。张圣君祖殿为重檐歇山顶,飞檐斗拱,主祀张圣君,兼祀萧法明、连良瑞二君。主殿内,张圣君塑像居中,两旁为萧法明、连良瑞塑像。

塑像两边是黑底金字的对联:“威镇金沙驱厉疫,恩敷宇宙护苍黎”,生动地表达了人民对张圣君的敬仰。这里还建了门楼、戏台及圣母厅、伽蓝厅、土地庙、观音楼、文昌阁等,使张驿君祖殿的规模更大。值得一提的是,张圣君祖殿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珍贵的文物:雕刻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的石狮一对,石狮造型古朴,线条明快简洁,十分难得。明洪武、崇祯年间的碑刻各一方,还有挖掘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九龙泉,民国6年的铁瓦……这些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张圣真君祖殿走过的历程,让人回味、引人遐思。

张公圣君的神奇故事在闽清汉族民间流传甚广,如点石化猪、坑伏五鬼等,家喻户晓。这里还保留有许多人文景观,如坐化石、张圣君当佣工时的遗址、张圣君亲手栽的二合一树等,都值得一看。

在福州,张圣君活动和居住过的地方,也建有“张真君祖殿”。堂、殿建成,地方政府的官员上报朝廷,皇帝嘉其恩义,赐张为“大化真人”,并“奉旨祀典”。从此群众称他为“张真君”或“张圣君”。这两座堂、殿都有近千年的历史,至今尚存,诚为极珍贵、极难得的文物古迹,被定为市级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两朝及至建国前夕,在这里经商的福州及其他各地的商贾,抱着祈愿“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以此为“福地”和发财的“聚宝盆”,不断云集在上下杭地区,组成经济实力雄厚的“商帮”,进行频繁的商贸经营活动。他们都把张真君奉为“祖师爷”,称之为“商神”,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并把福州“商会”、“金融公会”和“商事研究所”的会址设在殿内,以此为中心再辐射到上下杭其他地区,分别成立各商业同业公会的分支机构。

由此可见,“张真君祖殿”实质上是各商帮、各行业在商务活动中议行论市、互通商业情报的信息发布中心。要研究福州商业史,特别是上下杭地区的商业史,不能不研究“张真君祖殿”历史的发展沿革。这二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金印堂

金印堂又名张公宫,坐落于东峤镇珠江村,是珠江、珠川、先锋三村(俗称“三珠”)的总宫。金印堂有前中后三殿,坐东朝西,西北面为巍峨的五侯山,风光旖旎。大殿背后北侧为“林氏宗祠”,是20世纪30年代革命先贤活动场所------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现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还有建于明代的“琼林书院”。“珠江派衍长城系,金印堂供铁面神”。

据《三珠林氏族谱》记载:珠江原为北高长城村金紫林氏自明代中期迁至,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金印堂始建于明代后期,清雍正十年(1732)扩建中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扩建拜亭及前殿,民国21年(1932)重修。1953年金印堂被改为粮食仓库,1980年退还珠江村,1984年“三珠”林氏信徒进行修建。1991年在宫殿前左侧建造“驻云亭”。金印堂奉祀妈祖、慈济仁君、张公圣君、刘公元帅、尊主明王等神像。

传说,原先金印堂主神为刘公元帅。刘公元帅满脸赤红,铮铮铁骨,威风凛凛。一次,张公圣君想进宫坐镇神龛,被刘公元帅阻挠,张公圣君便从宫殿的天井钻进去,强横端坐于诸神的中间,而二位圣侯则被赶出在中厅两侧当作守门神。金印堂的壁画、匾额、石雕或门柱石刻楹联,皆精美典雅。其横匾“珠江福曜”、“风雷可召”和“龙潭泽遍”等书法雄健朴茂。在许多楹联中,“具大神通钦铁汉,聿就庙貌镇珠江”。“有降龙伏虎手段,显披发仗剑威风”。这两幅是清代古联,意蕴深邃。

参考资料

1.张公圣君(法主公)介绍·瓷都网

相关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