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辖县)

2023-11-06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西吉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辖县

西吉县,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东界原州区、南接隆德县及甘肃静宁县、西毗甘肃会宁县、北邻中卫市海原县,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现辖4镇15乡295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回族28.4万人,占59.5%,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境内有月亮山和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三条河流,地貌主要有葫芦河川道区、西南部黄土丘陵区和东北部土石山区,海拔高度1688—2633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全县常住人口为315827人。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6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18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7亿元,下降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增长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0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0元,增长13%。

0954

中文名 西吉县
外文名 XIJI
行政区划代码 640422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宁夏固原市
地理位置 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
下辖地区 4镇15乡
政府驻地 吉强镇
电话区号
49.6

邮政区码 756200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 震湖、火石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园等
车牌代码 宁D
面积 3130km²
人口 315827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74.06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

夏商,为“雍州之城”。

秦朝,属北地郡,汉武帝分北地郡置安定郡,现西吉县地域属安定郡。

三国,今县境南部属曹魏雍州安定郡,西北部被羌胡占领。两晋时仍属安定郡。

隋朝,先属原州,后属平凉郡。

唐朝,属原州。

北宋,属秦凤路,天禧元年(1017年)在今将台乡火家集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隆德寨。金时升隆德寨为隆德县,今县境东、南及西南部属其管辖,县属德顺州。今县境西北部属西夏的西安州。

元朝,至元年间,隆德县迁治于今隆德县城,今县境西南部属其管辖,隶陕西行中书省静宁州,今县境东北部属开城府。

明朝,属陕西布政使司关西道平凉府固原州隆德县管辖。县境沐家营一带为朱元璋养子黔宁王沐英牧地,新营、旧营一带为朱元璋十四子朱模牧地。

清朝,初属陕西,后归甘肃省,属固原、海原、隆德三县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硝河城置州判,属固原直隶州。

民国初期,属泾源道,后改属陇东行政公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固海地区三次爆发回民起义,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其统治,于民国31年(1942年)设置西吉县,以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当时属甘肃省陇东专区,驻穆家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10日,建制立西吉县。

1950年05月,西吉县改属平凉专区。

1953年09月,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属其管辖。

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置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后改固原地区为固原市)。

2017年2月8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固原市西吉县将台乡将撤乡建镇,命名为“将台堡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9月,西吉县辖4镇15乡,295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1870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地吉强镇。

镇:吉强镇、兴隆镇、平峰镇、将台堡镇。

乡: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马建乡、震湖乡、兴平乡、西滩乡、王民乡、什字乡、马莲乡、硝河乡、偏城乡、沙沟乡、白崖乡、火石寨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介于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之间。东与固原市原州区接壤,距固原市63公里,与隆德、甘肃静宁县毗连,距隆德县91公里,距静宁县73公里,南至陕西西安市450公里,西与甘肃会宁为邻,距会宁县132公里,西离甘肃兰州市272公里,北同海原县相依,北去银川391公里。县境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主要有葫芦河川道平原区、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部土石山区三个地貌类型,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海拔1688—2633米。

土壤

西吉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质疏松。

气候

西吉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生态环境脆弱,“十年九旱”,灾害频繁。年平均气温12.7℃,最高气温42.00℃,最低气温21.80℃,每年均降水量570.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088.1毫米,每年最小降水量220.3毫米,无霜期达198天,主要集中在7—9月。

水文

西吉县境内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三条水系,均属季节性河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8年,西吉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其中黑垆土面积最大,占土壤面积87.75%。黑垆土比较肥沃,生产潜力较大。

矿产资源

2018年,西吉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11处,即油页岩、铜、石膏、泥灰岩、石英砂、砂砾石、石料、砖瓦粘土、磨石、芒硝硫,计有矿产地36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11处,矿点19处。

生物资源

2018年,西吉县境内有白桦、山杨、山柳、辽东栎,多代萌蘖叶混交林,分布在阴坡、半阴坡;树种榛子、酸刺、枸子、黄刺玫、山桃,分布于阳坡、半阳坡。农副产品有马铃薯、白豌豆、胡麻、芸芥、五谷杂粮及肉、蛋、毛、皮等。

水资源

2018年,西吉县境内上河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地下水储量估算为7564万立方米/年。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95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葫芦河谷平原区潜水丰富,从上游到下游,因接受两侧各支流中的潜力补给,所以水化学类型变化大,此地区水化学类型可以作为西吉县代表性类型,矿化度一般在1克/升左右,可作为人畜饮用和农田灌溉水源。有中小型水库44座,总库容19323.1万立方米,流域面积2992.5平方公里,可灌农田1.05万公顷,累计建成塘坝82座,总库容3076.2万立方米,可灌农田0.08万公顷。

人口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吉县常住人口315827人。

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西吉县汉族人口为129996人,占41.1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5831人,占58.84%,其中回族人口为185606人,占58.77%。

经济

综述

西吉县农业

2018年,西吉县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亿元,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下降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亿元,与上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增长10%。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13.25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公共服务建设和教育健康保障等方面24个项目,实现3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25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88%。

2019年,西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5亿元,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6.8%;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5.5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6.2元,同比增长11.9%。

2020年,西吉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0元。2020年,西吉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975.0元,同比增加1639.5元,增长6.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925.3元,同比增加1368.5元,增长6.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6%;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为3493.8元,同比增加170.6元,增长5.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1%;人均财产净收入513.3元,同比增加46.8元,增长10.0%,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人均转移净收入1042.7元,同比增加53.7元,增长5.4%,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

第一产业

2017年,西吉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4.6%。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粮食产量28.5万吨。种植马铃薯115万亩,建设了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在贫困村建设一级种薯繁育基地10万亩,推广种植一级种薯15万亩,举办西吉马铃薯产品推介会,“西吉马铃薯”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马铃薯总产达190万吨。建设了硝河隆堡等16个露地蔬菜示范园区和将台明荣等7个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完成特色蔬菜种植15万亩,销售各类蔬菜76万吨。建设马建台子等杂粮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0个,全县完成杂粮(玉米、油料)种植90万亩,杂粮总产14.1万吨。发展覆膜保墒旱作农业60.75万亩。种植牧草52万亩,建设了硝河乡关庄村、什字乡玉丰村等18个养殖示范村和43家规模养殖场,全县牛饲养量22.8万头,羊饲养量68.5万只,禽饲养量78.7万只。

2018年,西吉县特色农业扩量提效,调优种植结构,粮食总产达35.72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调减至81万亩,建设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0万亩,推广一级种薯25万亩,实现产值12.46亿元;建设标准化蔬菜示范园16个,日光温室303座,种植各类蔬菜15万亩,实现产值14亿元;建设小杂粮(油料)示范基地26个、中药材和万寿菊示范基地17个,种植小杂粮(油料)102万亩、中药材和万寿菊3.3万亩;建成“四个一”试验示范园(点)18个、8636亩。推进“全国优质青贮玉米行动计划”,种植青贮玉米30万亩,新建青贮池4534座,调制各类饲草95万吨;培育标准化养殖示范村31个、规模养殖场36个,基础母牛、母羊存栏13.6万头、30万只,分别增长4.6%、7.8%,实现牧业总产值14.25亿元

2020年西吉县粮食平均亩产288.00公斤/亩,同比增长3.27%;总产为39.75万吨,同比增长6.94%。

2020年夏粮平均单产188.00公斤/亩,同比增长8.23%;夏粮总产为5.68万吨,同比增长6.12%。其中:小麦平均亩产208.00公斤/亩,同比增长7.58%;小麦总产为5.30万吨,同比增长11.44%。夏杂(其它豆类)平均亩产81公斤/亩,同比下降15.63%;夏杂(其它豆类)总产为0.38万吨,同比下降36.30%。

2020年秋粮平均单产316.00公斤/亩,同比增长1.77%;秋粮总产为34.07万吨,同比增长7.08%。其中马铃薯(折原粮)平均亩产370.00公斤/亩,同比增长2.21%;马铃薯总产为23.42万吨,同比增长11.24%。玉米平均亩产287.00公斤/亩,同比增长2.5%;玉米总产为8.46万吨,同比下降7.2%。秋杂平均亩产144.00公斤/亩,同比增长3.19%;秋杂总产为2.18万吨,同比增长32.51%。

夏粮种植面积为30.26万亩,同比减少0.55万亩,同比下降1.79%。其中:小麦面积25.51万亩,同比上涨3.71%;夏杂(其它豆类)面积4.75万亩,同比下降23.56%。

秋粮种植面积为107.96万亩,同比上涨5.36%。其中马铃薯63.31万亩,同比上涨8.93%;玉米29.48万亩,同比下降9.46%;秋杂15.17万亩,同比增长28.67%。

第二产业

西吉县农业

2017年,西吉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6.5%。引进市级以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培育融信电力等规上企业4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3亿元。2万吨马铃薯精淀粉迁建、震湖5000吨小杂粮加工、单家集2000吨牛肉加工等生产线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月亮山一、二期、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年发电3.6亿度。

2018年,西吉县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完成19家万吨以下马铃薯淀粉产能淘汰,关停部分小型淀粉、机砖、砂场,吸引轻工企业落户园区,亚麻籽油生产线、艾草加工及研发项目投产运营;风电等规上企业运营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保持增速12%以上。组织赴外考察招商17次,参加节会招商10次,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8个,到位资金21.6亿元。

第三产业

2017年,西吉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7.7%。县、乡商贸基础设施建设,西街农贸蔬菜市场改扩建、新建东街平价农贸蔬菜市场等投入使用。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碑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国防示范基地,启动实施了全域旅游建设等项目,举办西吉县第七届火石寨丁香花节等活动,火石寨、吉强龙泉湾、兴平聂家河等特色旅游、休闲旅游持续升温,全县共接待游客130.46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近10亿元。

2018年,西吉县商贸旅游提速发展,引进品牌影院、超市等入驻西吉;建成县级电商中心1个,培育电子商务企业7家,实现农特产品线上销售2300万元;新登记私营企业350家、个体工商户3533户,同比增长9.0%、3.0%。金融业发展平稳,全县存款余额108.59亿元,增长1.12%;贷款余额58.34亿元,增长20.58%;存贷比为53.72%,提高8.98%。加入陕甘宁毗邻地区旅游合作联盟、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完善旅游环线配套服务设施,龙王坝入选国家3A级景区,入围“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全年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性营业收入4109万元。

交通运输

截至2018年,西吉县道路运输经营业户2650家,拥有机动车辆2890辆(其中班线客车260辆,公交车30辆,载货汽车2373辆,出租车227辆)。全县日发客运班次156个。货运经营户14家:普通货运公司12家,货运服务中心2家。检测站1家,汽车二类维修企业5家,三类维修业户95家。营运客车580辆(其中:班线客车168辆,村村通小客车152辆,公交车44辆,出租车216辆),营运货车2658辆;拥有等级客运站15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农村客运站13个,建成客运招呼站172个。共有客运线路285条,其中省际客运班线3条、市际客运班线8条、县际客运班线21条、县内客运班线256条。全县19个乡镇全部通客车,乡镇和行政村通车率都达到100%。

政治

固原市委副书记、西吉县委书记:王学军

县委副书记、政府党组书记、县长:杨生俊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西吉县各类学校391所,教职工4922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2535人,小学教职工2387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教职工20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人数35681人,其中女儿童1723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西吉县艺术表演团1个,从业人员人员36人。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10250本,从业人员11人。文化馆1个,从业人员15人。乡文化站19个,从业人员85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6年,西吉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8个,其中:医院32个(县及县以上医院2个),门诊部、所3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940人,其中:医生52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0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05人,医疗卫生机构病床数898张。

2018年,西吉县引进帮扶专家27名,培养“西吉名医”10名,“六盘名医”1名,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项,公立医院可治疗病种达700余种,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9%。县直两院与28家基层医疗卫计单位建立了县域内医共体。

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西吉县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90%以上,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贷款1.2亿元,创造新岗位878个,带动就业1740人;依法追回农民工工资142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覆盖率达20.7%;累计发放各类优抚资金1178.9万元、救助资金3.04亿元,新建农村老饭桌8个、社区服务站61个、“儿童之家”200个。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2059户2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入住率达95.7%;提升改造休闲活动场所2个、县城公厕2座,新增停车泊位4000个;实行“先住院、后付费”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92.63%。

乡村振兴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始建于1996年,是中国第一座县级博物馆。博物馆大楼建筑面积1122平方米,开设五个大型展厅,陈列展出古钱币、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将军题词展,展室平面400余平方米。收藏有古币藏品达20万枚(件),陈列展品3500余枚(件),因此被誉为华夏古钱币收藏第一县。其中,收藏的凤凰文化起源代表物——刻有凤凰图案的玉琮、西夏铜头盔、从麦加流至西吉的袖珍古兰经等均具有研究和考古价值。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园

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是为纪念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于1996年10月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纪念碑座落在将台堡内东侧,碑高22.5米,碑的正面镶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16字,背面是中共西吉县委、政府撰写的碑文,碑的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象征红军三大丰力会师,碑身下部浮雕8组代表中国革命胜利的图案。

西吉震湖

西吉震湖位于西吉县城西南约32公里处的震湖乡党家岔村,是1920年宁夏海原8、9级大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也是世界第二大地震湖。西吉震湖形状狭长,原湖水面积约80平方公里,现有水面东西宽60米,南北长约3110米,总面积达186万平方米,平均水深约12米,最深处达27米,蓄水量1120万立方米。

党家岔堰塞湖是高原地区最大的地震堰塞湖,也是宁夏最大的堰塞湖。

火石寨

西吉火石寨,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最壮美的丹霞地貌群,专家称其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的火石寨乡境内,东距固原须弥山景区28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景观。

战国秦长城

固原境内的秦长城,经过西吉、原州(区)和彭阳两县一区,由甘肃静宁县进入西吉,途经原州(区)、彭阳等地,取东北方向进入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全长大约200余千米。保存较好段长城残高2-10米,基宽8-10米,墙体敌台残高5-20米,台面外凸,间距200米。固原秦长城采取复线修筑设防,这种独特形式是全国罕见的。

西吉震湖火石寨战国秦长城

地方特产

西吉西芹

西芹又称洋芹、美芹,伞形科植物,是从欧洲引进的芹菜品种。西吉西芹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性强,抽苔晚,分枝少等优点,叶柄实心黄绿色腹沟浅,柔嫩多汁,粗纤维极少,光泽品质脆嫩,生食及炒、腌等口感好。因此“西吉西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西吉马铃薯

西吉马铃薯产自六盘山西麓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因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马铃薯个大、外形规则、皮薄肉嫩、口感好、品质优良。是西吉马铃薯生长得天独厚的优势。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20万亩,继续位居全国种植面积第一县。

历史文化

民族风情

西吉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的风俗文化,因其民族的形成特点,既有对阿拉伯风俗的传承,也有对其他民族风俗的汲取,在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上恪守与保留了民族个性的原则性以及入乡随俗的灵活性。

民族习俗

服饰:西吉回族男子一般常戴平顶无沿白帽或黑帽,大多数喜欢戴白帽;回族妇女一般多穿白色,月白色蓝、黑色右衽大襟衣裳、大裆裤子。老年妇女大多用布带束扎裤角。青年妇女和姑娘喜欢穿较艳丽的花衣裳、裤子;同时还爱穿自己绣的花缠腰、肚兜兜。回族已婚妇女,头发都要按照风俗习惯,收拢挽起,不让外露。妇女除包头外,还佩带“盖头”。“盖头”一般分绿、黑、白三种颜色,少女和年轻媳妇戴绿色,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

饮食:牛羊肉是西吉回族的主要肉食品。回族只吃经阿訇、满拉或有经学知识、会宰牲者宰的牛、羊、骆驼、兔子等反刍动物和鸡、鸭、鹅。禁忌猪、马、骡、驴等不反刍动物及一切凶禽猛兽和任何自死动物的肉,不食用任何动物的血液。西吉回族的馓子、麻花(用面粉经过加工后的油炸食品)是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

忌讳:西吉回族有许多忌讳。忌用一只手瓣馍馍,囫囵吞食馒头或烙饼;忌蹲在炕上、板凳上就餐;晚辈坐下与长者说话时,忌跷“二郎腿”;为客人倒茶后,茶壶嘴一定要向外放,不能把壶嘴对客人。回族家中忌用任何管弦乐器吹拉弹唱。忌在挂有阿文字画或藏放经典房内吸烟。

荣誉称号

2004年2月,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2011年,西吉县先后荣获首个“中国文学之乡”、“中国西芹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2017年6月,西吉县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1月16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研究,正式批复同意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1年9月2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1.西吉县情简介·西吉县政府办

2.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西吉县人民政府

3.西吉县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

4.西吉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5.西吉县地理环境·西吉县政府办

6.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西吉县人民政府

7.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