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伪装效应)

2023-11-06 1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迷彩

伪装效应

最早的军服没有统一的颜色要求,如西欧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属于贵族的私人性质军队———骑士式骑兵。他们自备服装,没有统一的军服,服装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作战时,常常敌我难辨,往往误伤自己人,不利作战。到了15世纪,西欧出现了雇佣军,才出现了军服。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正式规定了统一的军服,而且不同兵种军服颜色不同:禁卫军穿白色军服,龙骑兵穿红色军服,步兵穿灰色军服。同时,各色军服上的佩饰艳丽,十分醒目。作战服装用伪装迷彩,是隐蔽自己、消灭敌人的需要。这是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狙击手所穿的吉利服。

中文名 迷彩
外文名 camouflage
应用 军事领域、狩猎
相关词语 吉利服
作用 保护、欺骗

基本内容

迷彩

【注音】:mícǎi【英文名】:Camouflage【释义】:1.军事上指保护物的色彩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敌方辨别不清。

古代军服

我国宋代,就有人指出:“古者戎服,上下一致,皆重赤。”说的是军队官兵一律穿深红色服装。“穿深红色服装且上下一律”有4层含义:一是军容严整;二是有利于战场上识别敌我,不致误伤;三是可以保护战场上的长官,不使其成为“众矢之的”;第四最重要,即用红色作军服可以与黑红色的车轮和涂牲畜血的战鼓等军中器物的颜色一致,士兵一旦受伤流血,不会被发现,可避免其对战争的恐惧心理。

聪明的布尔人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在南非发动了一场英布战争。布尔战士人数少,是英军的1/5。在战争初期,死打硬拼的布尔人伤亡较大。聪明的布尔人及时总结了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认真地观察了英军的情况。他们发现了英军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英军都穿着大红色的军服,在南非热带草原和森林的绿色背景下分外鲜艳,因而行动容易暴露。布尔人由此得到启发,立即将自己的军服和枪炮涂成草绿色,与丛林的绿色浑然一体。这样一来,英军在明处,布尔人在暗处,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而英军却发现不了布尔人。同时,英军自恃人多,依然骄横冒进。于是布尔人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趁其不备,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晕头转向,措手不及。布尔人打完就藏起来,英军却找不到回击的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

复杂的作战环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队还没有专门作战服装,普遍是穿着军服打仗,所以在军服的颜色上,逐渐统一在绿色色调上。在绿色色调中,有深绿、草绿、墨绿和橄榄绿等。在当时的情况下,绿色调能较好适应丛林、草地和农田地区活动和作战。当然,从隐蔽的角度上看,军服的颜色也绝不能局限于绿色。如沙漠、秃山、丘陵、荒原等,其背景也并非绿色。因此,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灵活而又合理地选择军服的颜色。于是,在各国军服中,还有土黄色、褐色、青灰色等,因为这些颜色与土地、沙漠、山岩的颜色接近;而在雪地上,选用白色伪装作战服,才能与环境协调一致;在海洋上,穿用蓝白色海魂衫才能与海洋融为一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单一的色彩容易被敌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用多色变形块组成的花衣服。这种花衣服更适合在多种颜色的山野、草地中隐蔽。从外观上看,其类似现代的迷彩服,当时欧美10多个国家派驻在世界各地的远征军都在实战中使用了用6色迷彩制作的作战服。但当时的迷彩花衣服绝不是今天的迷彩伪装服,因为它只能迷惑和对付肉眼即目视观察。

对付现代侦察器材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种侦察器材———红外侦视仪,用它观察就可以发现藏于绿色树丛中的穿各种色彩衣服包括绿色衣服的士兵,可以发现穿着与土地、岩石一样的黄色衣服的士兵,也可以发现在雪地里穿白色衣服的士兵。其原理是这些士兵的衣服所反射的红外光波与环境背景所反射出来的红外光波不同,因此,用红外侦视仪就能清清楚楚发现隐蔽在自然背景中的用肉眼难以看到的士兵。为了对付红外侦视仪的侦视,人们在多色迷斑中掺进了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不断的研究,使这些颜色反射的红外光波与环境背景所反射的红外光波相一致,使迷斑的反射能力与大自然环境背景相接近。这样,现代的迷彩作战服不仅用目视观察看不见,用红外侦视仪也发现不了。

变色龙

随着现代侦察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伪装迷彩作战服又有了新的发展。近年,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已经研究出可以对付可见光和近、中红外侦察技术的特殊染料和伪装色彩。同时,人们从变色龙能够自动变色来保护自己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由光敏变色物质处理的布料,也有用光色染料染在一般织物上,然后用上述布料和织物制作了伪装效果更好的“变色龙”伪装服。这种“变色龙”伪装服能随周围环境的光色变化而自动改变颜色,使穿着者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会暴露自己。

迷彩服的纹路和颜色接近于绿色,而一些森林和草原等等地区又多以绿色为主,这样就起到了很好的隐蔽的效果。

数码时代

迷彩服是利用在作战服装上印染不同色彩和图案,使穿着者能够“融入”隐蔽处不易被察觉,并具有一定防护性能的功能性军服。真正意义上的迷彩服出现在二战时期,德军根据作战区域特点陆续推出了橡叶迷彩、棕榈迷彩、豌豆迷彩等,还将其拓展到坦克、装甲车等大型作战武器的涂装上。用今天的眼光看,当年的迷彩服设计简单、功能性差,但它的确在实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作战行动的隐蔽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北约根据欧洲森林环境,利用绿色、黑色、茶(褐)色混合制作了丛林迷彩,一经推出便为各国纷纷仿效。我军在全军范围内正式配发的第一代迷彩作训服——87式迷彩作训服也受到这种迷彩设计的启发。这种“三色迷彩”的概念后来成为各国迷彩服设计所遵循的主要原理之一。通过实战应用人们也逐渐发现,这种迷彩服在作战中确实可以成功打乱目标在观察者视野中的轮廓线,从而使对方难以察觉和分辨,但是平滑的斑点边缘以及刻意的人为痕迹,使得这些“迷彩”还是可以在侦察仪器以及受过专业训练者的眼中“无处遁形”。尤其是穿着者一旦移动位置或变换姿势,就可能从背景图案中迅速变成前景目标。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始新一代迷彩服的研发。1995年加拿大首先启动了对数码迷彩的研究,并于两年后正式定为加拿大陆军标准迷彩图案。在2001年北约举行的野外军服测试中,加拿大的数码迷彩超越美军等北约军事强国装备的现役迷彩服一举夺魁,从而将迷彩服的设计正式带入“数码时代”。

参考资料

1.揭秘“星空迷彩”·新华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