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汉语汉字)

2023-11-16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贲(拼音:bì、bēn、fén、fèn)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最早见于战国篆文,本义是文饰,引申指有光彩,读bì;又引申指大,读fén;通“奔”,指奔走,读bēn;又通“坟”,指隆起,读fèn。

中文名
拼音 bēn、bì
繁体
部首
仓颉 JTBO
郑码 EDEL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9

字源演变

贲,形声字。从貝,卉声。篆文解释为象鼓上有装饰物,鼓作 “貝” ,鼓上的饰物变成声符 “卉” 字。隶变后楷书写作“賁”。新中国成立后,“貝”简化为“贝”,“賁”类推简化成“贲”。

本义是文饰,音bì。《易·賁》:“白賁,无咎。”王弼注:“以白为饰而无患忧。”即用白色来装饰,不会有灾难。

引申指有光彩。《诗·小雅·白驹》记载:“皎皎白驹,賁然来思。”“思”是语助词,把光彩带来。以白驹的光彩照人来衬托其主人的光辉品格,由此,“贲”可以引申为“有光彩”的意思。朱熹集传:“賁然,光彩之貌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上与侍臣亲賁临焉。”

又为《易》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离下艮上。《易·賁·象传》:“山下有火,賁。”

详细释义

读音

语法属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动词

文饰;装饰。

decorate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书·汤诰》:“天命弗僭,贲若草木。”

《赵飞燕外传》:“后姊弟母事阳华,阳华善贲饰。”

贲饰

形容词

华美;光彩。

gorgeous brilliance

《易·贲》:“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来思。”

贲然、贲临

通“斑”。颜色斑杂不纯。

spot

《吕氏春秋·壹行》:“孔子卜,得《贲》。孔子曰:‘不吉’。子贡曰:‘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

清·李赓芸《炳烛编·贲》:“盖贲,固色之不一者,故亦读为斑。”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贲华

名词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离下艮上,表示文饰之意。

《象》曰:山下有火,贲。

《易·贲》:“贲。亨。小利有攸往。”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衣锦褧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

贲象

bēn

动词

通“奔”。奔走。

run

《书·牧誓序》:“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士、旅贲。”

《荀子·强国》:“百姓谨敖,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下比周贲溃以离上矣。”

贲溃

形容词

勇敢。

brave

《宋书·百官志下》:“虎贲旧作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也。王莽辅政,以古有勇士孟贲,故以奔为贲。”

《墨子·备梯》:“令贲士、主将皆听城鼓之音而出,又听城鼓之音而入。”

贲士

名词

流星。

meteor

《淮南子·天文训》:“蚕珥丝而商弦絶,贲星坠而勃海决。”高诱注:“贲星,客星也,又作孛星。”

贲星

膈膜或横隔膜。

diaphragm

《素问·缪刺论》:“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

《灵枢经·本藏》:“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胃府经义》:“张介宾曰:胃之上口名曰贲门,饮食之精气,从此上输于脾肺,宣布于诸脉。”

贲门

(Bēn)姓氏用字,参看“贲姓”。

fén

形容词

大。

large

《尚书大传》卷四:“天子贲庸,诸侯疏杼;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明·王志坚《表异录·宫殿》:“帝居墙曰贲庸。”

贲庸

名词

三足龟。

tripod turtle

《尔雅·释鱼》:“鳖三足,能;龟三足,贲。”

贲龟

通“坟”。典籍;简策。

classics

《古文苑·卫觊<汉金城太守殷君碑>》:“幡韣竹贲,诞循前业。”

《隶释·汉巴郡太守张纳碑》:“综览实典,靡古不通。”

贲典

通“獖”。阉割过的公猪。

castrated boar

《墨子·非儒下》:“亲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

贲彘

fèn

动词

通“坟”。隆起。

bulge

《谷梁传·僖公十年》:“覆酒于地而地贲。”

《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

唐·王勃《晚秋游武担山寺序》:“虽珠衣玉匣,下贲穷泉;而广岫长林,终成胜境。”

地贲

通“愤”。覆败。

repeated failure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

贲军

通“奋”。振起。

vibration

《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贲信于其藏,饺鱼踊跃于其渊。”

贲信

发抒;显露。

express

《荀子·尧问》:“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庶以伸久欝之公议,贲不朽之余光。”

宋·司马光《上许州吴给事书》:“是敢复缮缀近所为文,凡五卷而荐之,非敢以为文也,贲露下情而已。”

贲露

名词

通“愤”。怒气。

anger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广贲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贲,饰也。从贝,卉声。彼义切(bì)。

【译文】贲,文饰。从贝,卉声。

说文解字注

贲,饰也。《易·象传》曰:山下有火贲。《序卦传》曰:贲,饰也。按:古假贲为奔。

从贝芔声。彼义切。十五部。按:亦音坟,亦音肥。文与微合韵冣近。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音臂。《說文》飾也。《易賁卦》山下有火,賁。《釋文》鄭云:變也。文飾之貌。王肅云:有文飾,黃白色。

又《序卦》賁,飾也。

又《雜卦傳》賁,無色也。《書湯誥》賁若草木。《註》賁,飾也。《詩小雅》賁然來思。

又《集韻》逋還切,音班。《易賁卦釋文》傅氏云:賁,古班字。文章貌。

又《集韻》符分切,音焚。《書盤庚》用宏兹賁。《傳》宏、賁,皆大也。《詩大雅》賁鼓維鏞。《傳》賁,大鼓也。

又《爾雅釋魚》龜三足,賁。《疏》龜之三足者名賁。

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音奔。《書立政》綴衣虎賁。《傳》虎賁以勇力事王。《周禮夏官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

又《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孟子》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趙註》賁,勇士也。

又《集韻》父吻切。與憤同。《禮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註》賁,讀爲憤。憤,怒氣充實也。又沸也。《穀梁傳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註》賁,沸起也。《釋文》與瀵同。

又地名。《穀梁傳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賁泉。《註》賁泉,魯地。扶粉反。

又《集韻》方問切,音糞。《禮射義》賁軍之將。《註》賁讀爲僨,猶覆敗也。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賁渾,地名。《公羊傳宣三年》楚子伐賁渾之戎。《釋文》賁,舊音六。《左傳》《穀梁傳》作陸。又《廣韻》《集韻》《韻會》符非切,音肥。姓也。《前漢英布傳》中大夫賁赫。《後漢光武紀》董憲將賁休。《註》前書賁赫,音肥,今姓音奔。

又《集韻》孚袁切,音翻。番禺。《山海經》作賁禺。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p

iăr

王力系统

p

ǐən

周法高系统

p

jie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p

jiĕ

拟音/王力系统

p

ǐe

拟音/董同龢系统

p

jĕ

拟音/周法高系统

p

ie

拟音/李方桂系统

p

jĕ

拟音/陈新雄系统

p

ǐɛ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合口呼

全浊

符非切

bʰjuəi

平声

合口呼

全浊

符分切

bʰjuən

平声

合口呼

全清

博昆切/音坟

puən

去声

开口呼

全清

彼义切

pjĕ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符非切

bviəi

平声

合口呼

全清

方文切

pfi–uən

平声

合口呼

全浊

符分切

bvi–uən

平声

开口呼

次清

孚袁切

pfʰiɐn

平声

合口呼

全清

逋昆切

puən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逋还切

pɐn

上声

合口呼

全浊

父吻切

bvi–uən

去声

开口呼

全清

被 (彼)义切

pjɛ

去声

合口呼

全清

方问切

pfi–uən

入声

开口呼

次浊

力竹切

liuk

礼部韵略

平声

符分切

平声

逋昆切

上声

房吻切

去声

彼义切

增韵

平声

符分切

平声

逋昆切

平声

逋还切

上声

房吻切

去声

彼义切

去声

方问切

中原音韵

去声

齐微

全清

pi

阴平声

真文

全清

puən

中州音韵

去声

齐微

邦谜切

平声

真文

巴门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浊

符分切

vən

平声

全清

逋昆切

puən

平声

全清

逋还切

puan

上声

全浊

房吻切

vən

去声

全清

必辔切

pie

去声

全清

方问切

fən

参考资料

1.贲·新华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