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县(贵州省安顺市下辖县)

2023-11-24 1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平坝县

贵州省安顺市下辖县

1914年改安平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郭子章《郡县释名》贵州卷载:明置平坝卫,“城东南有上坝,西南有下坝,二坝既平,故云平坝。古称平原、平城亦此义也。

别名 山里江南、百泉之县、屯堡之乡
中文名称 平坝区
外文名称 Ping Ba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城关镇、白云镇、高峰镇等
政府驻地 安平街道中山南路
电话区号 0851
邮政区码 5611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中部偏西
面积 999平方公里
电话区码 0853
人口 35.88万人(2013年户籍人口,含高峰镇、马场镇)
邮编区码 561200
方言 西南片—云贵官话
气候条件 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天龙屯堡、斯拉河、高峰山
机场 安顺黄果树机场
火车站 新平坝火车站、沪昆高铁平坝南站
地方领导 书记:沈新国县长:唐友波
车牌代码 贵G
县长 唐友波(2014年)
行政代码 520421

地理位置

经纬度

东经:106.278度北纬:26.449度。

中心城区到省会贵阳市48公里、距安顺市39公里。全县面积999平方公里。县城面积17.5平方公里。规划待建设面积38平方公里。

时区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海拔气候

平坝县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最高海拔1645.6米,最低海拔963米,市区中心平均海拔为1250米,年均气温13.3℃,1月平均气温6.0℃,极端最低温度-7.4℃。7月平均气温23.5℃,极端最高气温31.8度。

平坝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平坝气候的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全年无沙尘天气,无台风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较低,气候温和,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资源

平坝是“贵州大宝藏”。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铝土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3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种,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黔中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2003年在斯拉河上建成发电的引子渡水电站装机容量36万千瓦,是贵州省首批“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之一。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能源资源煤、水、电并存,水火互济;旅游资源多姿多彩,不可多得;历史文化神奇奥秘,古掘古朴;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价质高。资源优势明显,透出诱人的开发前景。

友好城市

山东省青岛市;安徽省肥东县;苏州市吴中区。

地方特产小吃

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糟辣、酸辣为主要特色。

贵州的主要黔味名菜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霸王别姬”、兰球鸽蛋、套全鸭、天麻鸳鸯鸽、盐酸菜烧干鱼、糟辣脆皮鱼、龙爪鸡丝、金钩挂玉牌、辣子鸡、板栗烧鸡、魔芋锅粑炒肉丝、凉拌折耳根、酸菜豆米汤、平坝地方菜肴属黔菜系跟四川、湖南菜口味接近,与川菜相比最大的的差别是由麻辣改成了鲜辣和酸辣。吃不惯的朋友可以提出少放油和辣椒。

平坝清真清炖牛肉粉(贵州名小吃)、平坝清真清炖鹅肉粉(中华名小吃)、平坝油炸豆沙粑、平坝红油素卷粉(米皮)、平坝酸辣烫火锅、平坝清真全牛宴(中华名宴)、平坝清真清炖鹅肉火锅(贵州名火锅)、平坝红油乔凉粉、虾儿凉粉、肠旺粉面、肉沫粉面、大排粉面、辣子鸡粉面、红烧肉粉面、豆面糍粑、香酥肉饼、米汤+油炸豆沙粑、平坝糯米饭等。

平坝窖酒(中国名酒);精美刺绣(背扇);苗族挑花刺绣;屯堡地戏面具;重彩真丝蜡染;平坝贡皇大米;平坝大蒜;林卡辣椒;夏云绿茶;夏云毛峰;平坝牛干巴;屯堡古酒。

行政区划

名称:平坝县(英语:countyofpingba汉语拼音:pingbaxian)。平坝县。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

省:贵州省(GuizhouProvince)

行政区类别:县,贵州省安顺市次经济中心城市,贵阳城市经济圈重要组团,黔中城市圈,黔中农业产业带区域中心。贵州省财政直管县。

政府:平坝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中山南路。县委书记沈新国,县长陶文彩。

人口:2010年末总人口30万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城镇人口14.5万,是安顺第二大城市。

辖区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辖两办七镇二乡;

1、鼓楼街道办事处:下辖【鼓楼社区、自强社区、东方社区、中山社区、塔山村、中山村、顺城村、城垣村、廖家湾村、城北村、信泉村、蒙坝村、朝田村、猫坝村、大关村、小关村】

2、安平街道办事处:下辖【原城关镇塔南社区、文明社区、城南村、尧南村、大硐村、八角村、头铺村、五里村、谢华村、陶关村、马田村及黎阳第一、第二社区和原白云镇新场村、大寨村、金梯村】、白云镇、高峰镇、天龙镇、夏云镇、马场镇、乐平镇、齐伯镇、十字回族苗族乡、羊昌布依族苗族乡。

2000年,平坝县辖6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395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47528、白云镇39635、高峰镇29473、天龙镇20046、夏云镇37459、马场镇48093、乐平乡37859、齐伯乡16026、十字回族苗族乡28016、羊昌布依族苗族乡19824。

2003年,平坝县辖6镇、4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93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5.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42万人,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少数民族9.6万人。

现辖:鼓楼街道办、安平街道办、白云镇、天龙镇、夏云镇、乐平镇、齐伯镇、十字回族苗族乡、羊昌布依族苗族乡。

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牂牁古国。战国时,属大夜郎国至夜郎邑。秦时,属象郡所辖夜郎县。汉时,属牂牁郡所辖夜郎县。

西晋时,改属牂牁并渠县。东晋时,属夜郎郡之广谈县。南齐时,牂牁郡改称南牂牁郡,夜郎郡所领不变。

隋时,属牂牁郡宾化县。

唐时,辖区分割更迭较大,东南部属琰州应江,大部分地区又属清州,西南部曾属罗氏鬼国和罗甸国。

宋时,属绍庆府普里部。

元初属普定路及普定府。至元十七年(1280),改属顺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顺元路改亦溪不薛(蒙语,意“水西”)宣慰司,平坝继属之。至元二十六年(1289),改金竹寨为金竹府(同金筑府)后,改属金筑府。

明朝推行卫所制,平坝地方政权始逐步建立。明洪武十五年(1382)因路当驿站,首置驿站名沙作站(今平坝县下头铺村),逐步显示了平坝在黔中地区的重要地位。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原“卢唐三寨及今金筑府地”置平坝卫,平坝之名由此而始,含有“地多平旷”之意。平坝卫隶于贵州都司,下辖5个千户所,设指挥使1名,为军政合一建置。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平坝卫,设县,名安平县,隶于贵西道安顺府。

民国三年(1914),安平县改名为平坝县,隶属贵州都督府安顺府黔西道(又称贵西道)。民国十二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23~1946年),先后隶属于贵州省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及直属省辖。

1949年,隶属贵州省安顺专区,辖人民政府驻安平镇(今城关镇)。平坝县,今属安顺市,建制一直未变。

经济建设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特别是“十二五”的五年,平坝县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质量好、社会进步显着、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农业作为民生根本保持了稳定增长,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煤炭、建材、铝化工、电力、制药、白酒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系。

形成了两区三园(黔中新区)、(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平坝夏云工业园区)、(乐平工业园)、(羊昌工业园)的发展大战略。为平坝工业发展夯实了基础,旅游商贸服务业也稳固发展。作为西部五大新区——贵安新区发展规划核心区域,贵安新区将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平坝的定位将是————建设“黔中最具竞争力的中等城市”。

平坝县2012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平坝县统计局

(2013年4月2日)

2012年,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共平坝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抓机遇、提速度、上台阶”的总要求,按照“一工二城三农村、提速转型惠民生”的发展思路,以“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效能建设”三个攻坚年活动为抓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622007万元,比上年增长17.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3483万元,比上年增长8.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80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0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7.9%。

2012年全县GDP增长速度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连续1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2.08:57.04:30.88调整为11.81:57.56:30.63。

图1平坝县2007年——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万元)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得到很好落实,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10635万元,比上年增长9.0%。农业产值58800万元,比上年增长9.13%;

林业产值2210万元,比上年增长3.62%;牧业产值45680万元,比上年增长9.55%;渔业产值3215万元,比上年增长4.0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30万元,比上年增长3.48%。水产品产量2121吨,比上年增长20.44%。

三、工业

2012年,在县统计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21670.6万元,其中:公有制企业完成总产值64180.1万元,占12.3%;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总产值457490.5万元,占87.7%。工业销售产值469872万元,产销率为90.07%。其中:公有制企业销售产值62396.1万元,产销率为97.1%;非公有制企业销售产值407475.9万元,产销率为89.12%。在县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30.2%,其中:公有制企业同比增长6.91%,非公有制企业同比增长75.18%。

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9230.8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3943.8万元。县属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47432.2万元,产销率为89.62%。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29.0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县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736万元,首次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71.5%。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736万元,同比增长146.3%,农村私人投资60000万元。

年末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3户,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905.4万元,增长45%。房屋施工面积81410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26543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货运量642万吨,同比增长45.25%;货运周转量4363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5.02%。客运量2566万人,同比增长315.2%;客运周转量7572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98.42%。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6561.63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01.6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5960万元。

六、商业贸易、旅游

消费品市场活跃,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90.9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批发业实现856万元,同比增长24.5%;零售业实现131566.9万元,同比增长15.3%;住宿业实现499万元,同比增长255.4%;餐饮业实现11569万元,同比增长20.6%。

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189.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32.7%。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逐年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78251万元,比上年增长33.9%;一般预算收入51292万元,比上年增长42.3%。财政支出19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

金融平稳运行,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13747万元,比上年增加70019万元,增长10.88%。其中:个人存款余额403111万元,比上年增加63745万元,增长18.73%;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为298642万元,比上年增加11117万元,增长3.87%。各项贷款余额为590874万元,比上年增加129852万元,增长28.17%。

八、教育

2012年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小学校数14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46所,民办1所。普通中学、职业初中校数23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学校数中:教育部门办22所,民办1所。幼儿园3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3所,民办31所,其他部门办2所。

小学在校学生数32728人,比上年减少1222人,下降3.6%,初中在校学生数15972人,比上年减少7人;高中在校学生数5529人,比上年增加623人,增长12.7%。小学专任教师数1633人,比上年减少81人,下降4.7%。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310人,比上年增加154人,增长13.32%。

全县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医疗卫生单位数24个,编制床位数964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有序进行,全县有280355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34%。

九、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25%,人口出生率为12.01‰,比上年下降0.2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89‰,比上年上升1.6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2‰,比上年下降1.88个千分点。

全县年末户籍人口355907人(公安年报数),其中:非农业人口64557人,农业人口292350人。2012年常住人口29.62万人。

十、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61人,登记失业率为3.22%。全年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56人。辖区内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年末从业人数24643人,其中,在岗职工人数23311人,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7511元。

县农经点抽样调查结果: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391.3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6519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工资性收入2390.1元,同比增长23.57%;在本乡地域内得到收入2032.6元,同比增长33.48%;外出打工收入161.7元,同比下降25.7%;家庭经营收入3554.9元,同比下降13.9%。人均期内现金支出5890.4元,同比增长4.3%。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委贵州省经济强县。

平坝是安顺的“东大门”,因“地多平旷”而得名。全县辖6镇4乡200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其中苗族、布依族、回族等2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7%。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曾庆红副主席视察贵州特别是视察平坝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抢抓省委、省政府把安顺作为“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和“三个率先”的目标,提速发展,实干兴平,强县升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呈现出人心齐、人气旺、活力强、发展快的良好态势。

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14年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并获全国最高荣誉“长安杯”奖。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322962万元,同比增长13.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3.59:62.43:23.98。财政总收入3724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47%、33.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52万元,同比增长16.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04万元,同比增长21.95%。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同比增长10.05%。

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跻身全省经济强县行列,其中全县生产总值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08年增幅跃居全市第一。

旧城改造的全面启动将促进平坝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教育“两基”工作、“科技创先”工作、“三五”普法工作2008年已相继通过省级验收,社会稳定,治安良好。

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很快。截至2008年,全县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国民生产总值32.68亿元、财政总收入3.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0%、32.47%和33.21%。

参考资料

1.平坝县·词典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