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安徽省马鞍山市辖县)

2023-11-26 1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和县

安徽省马鞍山市辖县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地处东经118°04′29〞~118°29′52,北纬31°26ˊ18〞~32°03ˊ39〞。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南临芜湖市鸠江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连。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全县南北最大距离70千米,东西最大距离36.4千米,总面积1319平方千米。

2010年人口54万人,辖9镇,85个村委会、30个居委会。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10万人。有煤、磷、白云石、石灰石、黄沙等矿产资源。

2020年,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8亿元(含郑蒲港新区),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0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3.2%。

和县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坐拥天门山、鸡笼山、如方山等三座历史名山,香泉湖、半月湖、如山湖等三个风景名湖,现有鸡笼山-半月湖、香泉旅游区2个4A级景区,霸王祠、天门山等6个3A级景区,以及4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4个省级旅游示范村、33个省级美丽乡村、22个市级美丽乡村,是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

0555

中文名 和县
外文名 He County
别名 历阳
行政区划代码 340523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安徽省马鞍山市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马鞍山市西部
下辖地区 历阳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厚镇、石杨镇
政府驻地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和州路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2382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陋室、镇淮楼、霸王祠、文昌塔、天门山
机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 皖E
地区生产总值 266.8亿元(2020年)
人口 410899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面积 1319km²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据《尚书》《禹贡》《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史料记载,在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属吴,吴亡入越,越亡入楚。战国楚东侵至泗上,遂属楚。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将天下分为36郡。置历阳县,属九江郡。

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历阳属淮南国。

王莽时期(前9年-13年),一度改为明义县。东汉分十三州郡,历阳属扬州,治所历阳。

三国两晋时期

三国时期(220年-265年)属吴为重镇。

晋太康六年(285年),属扬州淮南郡。

晋永兴元年(304年),分淮南郡之乌江、历阳、阜陵、龙亢四县,置历阳郡。

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历阳郡属南豫州,辖历阳、乌江、龙亢三县。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罢南豫州并豫州,历阳郡属豫州。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历阳郡辖历阳、乌江、龙亢、雍邱、酂县五县。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分淮南北,复置二豫州,历阳郡属南豫州。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乌江县与怀德县合并,立临江郡。历阳郡辖历阳、龙亢、雍邱、酂县四县。

南朝宋武昌王永光元年(465年),撤临江郡,乌江县仍属历阳郡。

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酂县划归新昌郡。

南朝齐武帝永明二年(484年),雍邱县划归陈留郡,历阳郡辖历阳、龙亢、乌江三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北齐高欢、南梁陈霸先在历阳议和,遂改历阳为和州。

隋唐时期

隋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历阳郡,下辖历阳、乌江二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复为和州。

唐武德六年(623年),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和州属淮南道,辖历阳、乌江二县。

唐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和州辖历阳、乌江、武寿(今含山)三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和州复改为历阳郡,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历阳郡仍改为和州,属淮南节度使。

宋元时期

宋代和州为上州,置和州防御使,统于淮南西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和州镇守万户府,属淮西总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和州安抚司。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和州安抚司升为和州路,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和州路复降为和州,属庐州路。

明清时期

明洪武七年(1374年),属凤阳府,不久直属南京。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直隶和州,属京师,下辖含山县。

清顺治二年(1645年)和州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清乾隆八年(1753年),属安徽巡抚部院,安庐滁和道。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1年)11月12日,和州光复,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五行政专员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日军侵占和城,汪伪成立和县公署。国民党县政府迁至善厚集。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新四军在抗日根据地功剩桥南陈村,成立和含行政办事处,后成立和县县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同年11月,和、含划开。

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县政府。

1949年4月23日,和县全境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

1950年春,仍属巢湖地区。

1952年,属芜湖地区。

1958年12月,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

1959年4月,仍归属芜湖地区,同年5月,和含县划开。

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

2011年8月,和县(除沈巷镇)划入马鞍山市。

行政区划

和县辖9个镇:历阳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厚镇、石杨镇。

县政府驻历阳镇。

乡镇

街道社区

历阳镇

龙潭社区、华阳社区、朝阳社区、镇淮社区、大桥社区、横江社区、共义社区、金河社区、白果社区、城北社区、双严社区、城西社区、大荣村、五星村、胜利村、东河村、沈家山村、万寿村、太平村、黄墩村、兴圩村、清佛村、戚镇村、望江村、龙华村

白桥镇

白桥街社区、后港社区、西梁山社区、高庙村、七成村、周贵仕村、兴隆村、大许村、红旗村、徐庄村、西梁山村、陈桥洲村

姥桥镇

姥桥社区、联合社区、菱湖村、姥长村、姥下河村、隐驾村、杜姬庙村、郑蒲村、红光村、官塘村

功桥镇

功桥社区、南义社区、大汤圩村、鲁堡村、新塘村、毛巷村、杨圩村、丰山村、考塘村、长建村、东堡村

西埠镇

西埠街社区、腰埠社区、娘娘庙村、聂兴圩村、枣林村、腰埠村、盛家口村、鸡笼山村、熊官塘村、西埠村、新民村、双庙村、范桥村

香泉镇

香泉社区、张家集社区、晓山村、徐桥村、龙山村、龙塘村、新建村、孙堡村、星火村、泉水村

乌江镇

鼓南社区、惠北社区、濮集社区、四联社区、驻马村、百姓村、石山村、建设村、宋桥村、黄坝村、卜陈村、金马村、新濮村、新圩村、周集村

善厚镇

皂角村、万元村、陶店村、五月村、凤台村、早林村、高祖村、善厚集社区

石杨镇

石杨社区、绰庙社区、高关村、花园村、八禁村、金城村、新农村、铸陆村、裕民村、幸福村、中山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岸。介于东经118°04′~118°29′,北纬31°22′~32°03′之间。全县南北长约69千米,东西宽约18.8千米,总面积为1318.6平方千米,其中:低山、丘陵面积557.3平方千米,平原面积854.7平方千米。东南与芜湖市裕溪口紧连,南与无为市以裕溪河为界,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隔滁河与全椒县毗邻,东北与江苏省南京市一桥之隔,东面紧靠长江,隔江面对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

地形地貌

和县西北为低山丘陵,东南是沿江平原,最高海拔315米(如方山),最低海拔5.4米(沿江平原),有41.6千米长江岸线。大孤山、鸡笼山、拦龙山、陡沿山、鹰窝山、戴虎山、如方山、插花山、阴陵山由西向北第次排列,如峰在背;滁河、驷马河、石跋河、得胜河、太阳河、姥下河、牛屯河、自北而南条状分布,似带缠身。整个地形呈负山、襟江、带河之态。耕地总资源521.77平方千米,水域118.91平方千米,山场130.35平方千米。

水文

和县境有9条河流和41.6千米的长江江段,南起裕溪口,北止乌江驻马河口,水源可靠。

和县境内长江最高水位,均以金河口记录为准:1954年11.54米,1973年10.51米,1980年10.45米,1983年11.46米,1988年10.06米。境内上游以裕溪大闸长江最高水位计算:1954年12.87米、1962年11.04米、1973年11.28米,1983年12.25米,1988年10.90米。境内下游以驷马新河乌江大闸长江最高水位计算:1971年8.44米、1977年10.00米、1983年10.82米、1988年9.46米。

气候

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和县年平均气温15.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28.1℃;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温度2.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3.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0℃,南北各地温度差异不大,但春秋两季温度升降快,冬夏温度变化小。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农作物生长期为230天、活动积温5021℃、全年无霜期259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9%、太阳辐射总量为119千卡/平方厘米。

和县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067毫米,南部多于北部,年无雨日250天左右,雨日多集中在6——7两月,初夏有梅雨,七、八两月多暴雨,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44%。降水年际变化大,据统计:大涝年(1991年)雨量达1990毫米,枯水年(1978年)雨量只有406毫米。年蒸发量1488毫米,7月份最大,达204毫米;元月份最小,仅5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各月相对湿度差异不大,且有自南向北减小的特点。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我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膏、磷、白云石、石灰石、建筑砂、地热、矿泉等20余种,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铊、铅、钒,初步探查铁矿产地4处、铊矿产地1处;能源矿产资源有煤,全县有3处,预计储量500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有建筑石料用灰岩、溶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等,累计查明资源总储量5.46亿吨,保有资源总储量4.99亿吨。

生物资源

和县有270多种乔灌木树种,134科564种药用植物,72种浮游植物;140多种脊椎动物、14目33科102种鸟类和30多种鱼类。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和县户籍人口542785人,比2016年末减少1048人。其中,乡村人口426122人,城镇人口116663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53‰、死亡率为10.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0‰。

根据(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hongheiku.com)显示:和县常住人口为410899人,男性占比51.45%,女性占比48.55%,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5.5%,15-59岁占比59.47%,60岁以上占比25.03%,65岁以上占比21.72%。

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陈永红

县人民政府县长

汪强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启友

县政协主席

贾相洲

县委副书记

杨世木

县委常委

陆要斌、张四梅、张宏明、王翰举、杨代军、周永宏、张扬、王炜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扬(常务副县长)、毛祚双、何平、朱国庆、尹莉、蒋燕、张朝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武元庆、陆光英、李家洲、陈时埂

县政协副主席

刘金星、鲁玲(党组副书记)、王竹梅、齐登树、李钧、宫为群、李庆强(党组成员)

经济

综述

2020年,和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8亿元(含郑蒲港新区),增长4.5%(按可比价计算),增速较前三季度快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0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3.2%。

2019年,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2亿元(含郑蒲港新区),增长8.2%(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9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5亿元,增长6.2%。

2019年,和县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县直管22.4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全市三县三区第5位。这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3.8亿元。全年县直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为7亿元,同比增长16.7%。全年全县财政支出45.9亿元,增长17.3%,其中县直管31.5亿元,增长5.3%。

2019年,和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92元(不含郑蒲港),同比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911元和20815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10.4%。

第一产业

2019年,和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亿元(含郑蒲港新区),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31.3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0.7亿元,增长2.2%;牧业产值8.4亿元,下降1.2%;渔业产值5.7亿元,增长7.1%。农产品生产形势良好,其中粮食总产量为39.8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为48.2万吨,同比增长2.5%;生猪出栏9.9万头,同比下降44.2%;家禽出栏1246万只,同比增长5.1%;水产品产量2.2吨,同比增长3.7%。

第二产业

2019年,和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4%,其中县直管同比增长19.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增幅居全省61个县(市)首位。其中县直管同比增长11.3%,增幅居全市三县三区第3位。从县直管区域的分行业来看,26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保持增长。四大主导产业“三升一降”,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9.1%,其中化工、泵阀及汽车零部件、绿色建材分别增长37.5%、10.2%、31.0%,食品下降23.0%。

第三产业

2019年,和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亿元,同比增长12.8%,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省61个县(市)第34位和第14位。其中县直管实现76.8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全年全县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含个体户)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7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县直管10.1亿元,同比增长17.5%。全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25725万美元,同比增长91.6%。其中:出口总额55395万美元,增长227.5%;进口总额70330万美元,增长44.4%。这其中县直管进出口总额20771万美元,增长14.6%。

截止2019年12月底,和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5.7亿元(含郑蒲港新区),比年初增加24.7亿元,同比增长9.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0.9亿元,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同比增长8.3%。从存款看,住户存款占存款总额近八成。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214.8亿元,比年初增加20.3亿元。

交通

和县有穿境贯通的常合高速、天天高速,有沿边缘而过的合芜高速、合宁高速和宁马芜高速;合(肥)—巢(湖)—马(鞍山)城际铁路已启动建设,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黄金水道”——长江流经和县境内55千米,有三处18千米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建设中的郑蒲港工程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万吨级深水港,将成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这些都形成了和县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和县小学共56所,在校学生24417人,其中:女生10564人,农村留守儿童8033人;专任教师1749人,师生比13.96。初中27所,在校学生12172人,其中:女生5309人,农村留守儿童4975人;专任教师1317人,师生比9.24。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6844人;专任教师499人,师生比13.72。全县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共3365人,其中普通高中496人,普通初中1265人,小学1604人。全县学前教育学龄人口总数(3-5岁)11806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3.00%;小学毛入学率为101.55%,其中:女童小学毛入学率为100.8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95%。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3.0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05%。全县每万人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为349.69人,其中:高中在校生为125.86人;每万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798.69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909人,在校生2965人。全县每万人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为54.52人。

2021年8月,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滨江校区在和县挂牌成立。

科技事业

截至2017年末,和县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1家,通过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18项。申报专利125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25件;全年专利授权量39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97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和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场、体育馆各1个(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共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9万册。全年举办文化大讲堂12场,陋室讲堂4期,名家讲座3场,朗读、读书分享会3场,精品图书惠民展销1场。开展全民阅读、书香和州等活动,全市首个城市公益书吧、24小时城市书房和自助图书馆等相继投入使用。公共文化场馆全年累计为69000多名群众提供文化免费开放服务,县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140场,其中送戏下乡98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演艺团体来和举办专场惠民演出7场。

医疗事业

截至2017年末,和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3个,其中医院4个。拥有床位1320张,其中医院床位91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7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4人,注册护士642人。农村卫生室达到92所,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1.08个卫生所。全年分别救治艾滋病、肺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病人22人、190人和20人,孕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婚前医学检查率92.63%。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体育事业

2017年,和县参加各类竞技体育运动赛事,获得奖牌47枚,其中金牌27枚,银牌16枚,铜牌4枚。先后组织开展了拔河、篮球、太极拳、乒乓球、掼蛋、羽毛球、全民健身等群众体育活动20次。对县体育馆进行升级改造,新建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分别成立全县柔力球协会、游泳协会、牌类协会。全年体彩销售额达到1600万元。

环境保护

2017年,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单耗为0.2175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06%。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274天,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4.6%,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12%。

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527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22%,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36.2万立方米。

婚俗改革

2021年9月15日,和县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自2021年9月起至2024年9月止。

历史文化

和县民歌

和县民歌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长期在民间流传,出现不少为群众喜爱的优秀曲调和民歌手。抗日战争时期,和县流行一些自编自唱的民歌、小调如:《日本鬼子大炮》《军民合作》《河里水黄又黄》《对口唱》《抗日救亡歌》等。

1957年,濮集乡的民歌被选拔参加中国业余文艺汇演,女民歌手李本兰赴北京演唱受到好评。

20世纪70年代,县文化馆组织专业干部下乡,搜集、整理和县民歌,主要有《划龙船》《打茼蒿》《跳下田里把稻薅》《叫我唱歌我不难》《太阳下山落了坡》《车水歌》《挑担号子》《舂米号子》《土改锣鼓》等,其中《土改锣鼓》刊登在《江淮文艺》刊物上,《打茼蒿》由歌唱家朱逢博演唱,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录制成唱片发行。《车水歌》获安徽省整理演出奖。

和县猿人

1980-1981年,安徽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的龙潭洞发现包括1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2块头骨碎片、1块下颌骨碎片和9枚单个牙齿。头骨化石被命名“和县人”。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南北方古人类的共性与差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7年研究表明,和县直立人可能代表一种残存的原始人类。

地方特产

特产

简介

炸牛肉

炸牛肉是和县传统特产名肴,有600多年历史。元末明初,回民从西北和沿海移居和州,引入“炸牛肉”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即将肉按其纹路横切成半寸长、半分宽、二分厚的肉片,再入水煮肉待滚后晾干,经油炸并加佐料红烧即成。入盘时肉色金黄、鲜嫩味美。密封可保持时间长。

姥桥花生酥

姥桥花生酥是和县传统名点,据传清光绪年间有一位陈姓糕点师傅,将花生米仁炒熟碾碎后,加上芝麻油和麦芽糖切成方块,形如酥糖,故名。主要由花生米、白糖加工而成,香甜可口。

乌江霸王酥

霸王酥是和县乌江镇传统名点,原名哈蟆酥,又名小酥。采用传统工艺与远红外线烘烤精制而成,内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具有开胃、润肺、健脾、强身之功能。有咸甜两种,酥松脆香。

和县黄金瓜

和县黄金瓜产地范围为和县的历阳镇、乌江镇、香泉镇、西埠镇、善厚镇等,黄金瓜营养丰富,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作用,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亦有较好的疗效,黄金瓜花期5~7月,果期7~8月。

和县辣椒

和县辣椒,2001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无公害化,2007年申报了2个国家级无公害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传统加工企业都实现了国内农产品市场准入的QS认证。

风景名胜

景点

简介

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

鸡笼山系大别山余脉,海拔240余米,周边遍布低山丘陵,林地覆盖面积达2.04万亩,森林植被良好,是天然氧吧,有“江北小九华”和道家“第四十二福地”之称,山上有三和坛、三清殿、南天门、溶岩洞,凤林禅寺等景点;半月湖位于鸡笼山西北麓,面积1088亩,因形似半月故名半月湖。半月湖三面环山,中心有一小岛,一年四季,景致别样。

香泉旅游度假区

香泉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和县香泉镇,其临近地区共有山丘17座,2座湖泊(水库),2个湖中岛屿以及4处天然泉组成。山丘大体按照西南—东北向排列成3条山丘链(带),湖泊、农田、居民点等集中分布在3条带之间。山、水、田、林、路、宅等整体协调,构成了宜人风光。周边有温泉、冷泉、香泉湖、长山、晓山等以山水风光为主体的20平方千米的范围。

霸王祠

霸王祠位于和县乌江镇东南侧的凤凰山上,左濒滔滔长江,乃西楚霸王项羽垓下兵败,溃退至乌江自刎处。史书记载霸王祠最盛时有厅、殿、厢、室99间半。享殿后是墓区,通往墓台的石板神道为古松掩映,旁立4对石人石兽,粗犷简约,典型的明代雕塑风格。墓台四周有仿白玉栏杆,中立“西楚霸王衣冠冢”碑石一方。墓成椭圆状,左侧有地下墓道。

镇淮古街

镇淮古街贯穿着文庙、戟门、镇淮楼、四牌坊、古井、和阁、文昌塔以及陋室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为和县历阳(和城)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以镇淮古街(由陋室、文庙戢门、镇淮古街、四牌坊、文昌塔等组成)。

著名人物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苏州),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杜默(1019年-约1085年),字师雄,和县南义乡丰山杜村人,北宋著名歌豪。著有《诗豪集》一卷。后,以特奏名仕,任新淦县尉,终年68岁。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绍兴二十四年甲戌(公元1154年)进士第一名(状元)。《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

陈廷桂(1768年-1842年)清朝文学家。别名梦湖,今安徽和县历阳镇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著有《历阳典录》《滇程日记》《豫章行记》《沈阳于役记》《江汉行程录》《秦三绝录》等。晚年回归故里著有《笋根杂录》《历阳诗囿》《年谱稿》,并重修《和州志》。

林散之(1898-1989年),林散之是安徽和县乌江人,8岁学艺,三十以后,在沪上拜黄宾虹为师,得“五笔七墨”之秘。黄宾虹对林散之在书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评价极高:“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在马鞍山太白楼,建有江泽民亲题馆名的“林散之艺术馆”。

许海峰,1957年8月1日生于福建省龙海县,安徽和县人,射击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该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许海峰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运动员和金牌教练。

侯学煜(1912年-1991年),和县历阳镇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45年留学美国,1947年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工作,成为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成本华(1914年-1938年),女,和县历阳镇高巷村人,1938年4月,日军侵犯和县,成本华负守城之职与众浴血奋战,终不敌被俘,日军劝降,成本华却缄口鄙笑,镇定自若,后遭刑讯在和城大西门城墙下英勇就义。

撒贝宁,祖籍安徽和县,著名主持人,抗战爆发后,他的祖辈离开了故土。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和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参考资料

1.区位·和县人民政府

2.行政区划·和县人民政府

3.地形地貌·和县人民政府

4.自然资源·和县人民政府

5.和县人口数据·和县人民政府

6.交通·和县人民政府

7.鸡笼山—半月湖4A级旅游风景区简介·和县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