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省属重点大学)

2023-11-26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云南农业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位于春城昆明,北依龙泉山、东傍盘龙江,毗邻著名风景名胜昆明黑龙潭公园,是云南省省属重点大学。办学80多年来,学校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继往开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之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国际上知名、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中文名 云南农业大学
外文名 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简称 云农大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农业类
学校特色 省属重点大学,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管部门 云南省
现任领导 名誉校长:朱有勇

党委书记:黎素梅

校长:盛军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个
院系设置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院校代码 10676
主要奖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
专职院士 1人
全国综合排名 448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昆明农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云南农业学堂。

1934年,省立东陆大学改制为省立云南大学,并进行院系调整,设立农业试验场为农学院设立打下基础。

1938年,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创办,建址昆明市呈贡县,设农艺、森林两系,首任院长汤慧茹。

1940年,增设蚕桑专修科,因日军轰炸昆明,学院疏散至呈贡农村办学。

1950年,增设畜牧、园艺两系。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农学院畜牧、园艺、桑蚕三系分别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现四川大学)和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随后农学院撤销,农艺、森林两系改为农学系和林学系,直属云南大学。

1958年4月,经云南省委批准,将云南大学的农、林两系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迁址昆明北郊黑龙潭荣誉军人休养院旧址,同时举办三年制和半年制的农业干部培训班,学校直属林业部管理。

1960年,在原址一分为二,分别建立昆明农学院(3个系7个专业)和云南林学院(3个系6个专业)。

1961年,又将昆明农学院、云南林学院、云南省畜牧兽医学院(中专戴帽)合并,仍定名为昆明农林学院,随后又将滇南大学农学系、滇西大学林学系并入,共8个系15个专业,在小哨设立畜牧兽医分院。

1962年,学院进行专业调整,学院改社农学、林学、牧医3个系6个专业。

1964年,昆明农林学院小哨分院中专部改建为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现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9月,学院开始在寻甸筹建教学农场。

1965年,昆明师范学院生物专业部分并入昆明农林学院。

1969年12月,昆明农林学院疏散下放,搬迁至大理州宾川县。

1970年12月,昆明农林学院迁至原曲靖地区寻甸县,学院林学部分与北京迁址云南的林学院合并组建西南林学院(现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农业劳动大学1965年,经云南省委批准,在农学院寻甸半农半读农场的基础上新建云南农业劳动大学,设中文、理化、农学、林学、牧医、水利等系和专业,校址在天生桥一带半山区。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昆明工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分建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

1961年9月,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与云南省交通学校合并组建云南省第二工业学校(现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979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复校。

1993年,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被云南省政府首批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0年,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1960年7月,云南省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学校创建,校址在景洪县省热带作物研究所旁。

1963年7月,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云南省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学校停办。

1980年1月,重新恢复办学,更名为云南省热带作物学校。

1998年,云南省热带作物学校与云南省农垦管理学校合并,更名为云南省热带农业工程学校。

2004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2008年,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通过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合并组建

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楼

1971年,昆明农林学院在寻甸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

1980年,云南农业大学由寻甸搬回昆明北郊黑龙潭原址办学。

1983年,云南农业大学完成迁校工作,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云南农业大学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云南农业大学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

2003年,云南农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4年7月,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并入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10月,经省政府批准,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整体并入云南农业大学,内设机构名称为云南农业大学香料研究中心。

2007年,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8年,云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5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农村干部学院。

2012年5月,云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外交部和教育部批准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学校挂牌,承办各部委或国际组织委托的援外农业科技国际培训。

2013年,经科技部、教育部审核批准建设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3年10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食品安全管理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经科技部、教育部审核批准建设云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4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依托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5月,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并入云南农业大学,更名为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10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

2016年7月,云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0年12月,云南农业大学正式实施学部制,设立农学学部、理工学部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部3个学部。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共设有81个本科专业,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师资力量

校园环境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74人、外聘教师36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6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72%;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636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9.92%;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10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6.34%,非本校毕业的教师占74.25%。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84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6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云南省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5人,省级高层次人才83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6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专职)

国家级教学名师:朱有勇

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李成云、魏红江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保护学教学团队(2008年,朱有勇)、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学团队(2010年,吴伯志/郭华春)

全国优秀教师:周红杰、杨毅

云南省级教学名师:葛长荣、邵宛芳、邓伟、吕永康、何月秋、龚爱民、资谷生等

云南省级教学团队: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团队(2009年)、蜂学教学团队(2009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教学团队(2011年)、烟草学科教学团队(2013年)等

教学建设

校园风景雕塑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入选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级特色专业7个,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云南省级品牌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4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2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2个,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4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8个,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云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农学、园艺、茶学、动物科学、植物保护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茶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农业水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工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边疆农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农学、园艺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云南省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红河州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晋宁大春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农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蜂学、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茶学

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动植物检疫、园林、草业科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工程造价、农林经济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园艺、茶学、烟草、农业资源与环境、蜂学、动物医学、电子商务

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生物技术、植物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

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云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烟草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9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5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保护、作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畜牧学、作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环境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作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农业、兽医、翻译、体育、风景园林、社会工作、生物与医药、资源环境、土木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水土工程、畜牧学、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动物食品科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植物营养学、园艺等

学校荣誉

2005-2018年,学校连续14年在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考评中获优秀,被教育部评为“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德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称号。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7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观测试验站、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智库、研究基地等4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1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25个,建有昆明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6个、校级科研平台38个;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类创新团队2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3个。

建设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欧盟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务院农改办、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3604余项,科研经费达1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461项。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审定登记滇撒猪配套系、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甘蔗、大豆、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等动植物新品种(系)190个。发表论文27992篇,其中SCI等高质量论文4350篇。获授权专利1545件,其中发明专利345件。2020年,学校2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共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立项数达历史最高,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4项,地区基金44项,国际合作1项。

学术资源

云南农业大学学校建筑

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9月,云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74.85万册,当年新增15575册,生均纸质图书48.71册;拥有电子期刊3.74万册,学位论文871.44万册,音视频58804.0小时。2019年图书流通量达到6.96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417.60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224.05万篇次。图书馆是CALL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CALLS全国农学中心成员馆,2014年获批为教育部科技查新站。云南农业大学

学术期刊,《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园艺与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设有乡村振兴、农村社会学、农业经济学、土地管理、生态与环境、农业科技史、高等农业教育等栏目。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超星学习通、教育阅读网、博看网等多个数据库全文收录或作为统计期刊源。入选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农业教育研究》属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以及云南省图书馆收藏。被列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电子网络出版期刊,并获得云南省第三届优秀连续性内部出版物第三名,云南省第四届优秀连续性内部出版物铜奖,编辑部同志获云南省第四届优秀内部出版物评审“优秀编辑奖”。

合作交流

云南农业大学校园美景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与昆明、普洱、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余个州(市)及67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3+3”校县联合行动,大力扶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定点帮扶姚安县、南华县,朱有勇院士团队帮扶澜沧县成效显著。2018年,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个典型项目”,朱有勇院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987年,学校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4年获批“土木与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997年获批招收来华留学生,2014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接收外国留学生院校;2001年开始,与荷兰劳伦斯坦大学开展“2+2”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2012年外交部和教育部批准“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我校挂牌,承办各部委或国际组织委托的援外农业科技国际培训;2015年获批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23个国家75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长期与越南、泰国、缅甸各大学开展“2+1+1”联合培养越南语、泰语、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与云天化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协同国际育人”等项目。先后主持GEF、EU、ADB、IRRI等资助的20余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云南农业大学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明确农业的基本形态作为学校的基本概念。

结合云南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特色以及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的优势。

保持云南农业大学的原有手写字体,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通过视觉的符号,突出农业、人文与科学结合的形象。

通过设计图形的内涵,突出云南的特色与文化概念。

核心形象来自于篆书云南的“云”字,云南得名于“彩云之南”,是中国自然生态和物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采用篆书“云”字为基础的设计图形,突出自身特色。

标志的核心构成一个问号,象征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体现大学对科学的不断探索,对未知领域的勇于发现。

整个云纹所形成的构图如同正在成长的植物胚芽,一方面体现农业大学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表现大学的广阔成长前景,换装的稻穗强调云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特性及累累硕果。

新校徽在整体构图上追求传统图样与现代色彩体系的融合,体现大学严谨的学术研究风气,相互围绕的纹样,体现团结、和谐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

校训以及诠释

校训以及诠释

开学养正,耕读至诚

大学精神诠释:启发学者、培养正道,潜心耕读、至真至诚。

校训

厚德博学,明理尚农

校训诠释:品格高尚、知识渊博,追求真理、献身三农。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名誉校长

朱有勇

校长

李永和 

党委书记

黎素梅

党委副书记、校长

盛军

党委副书记

雷建奕、李彤

副校长

孙海清、唐滢、徐昆龙、赵乐静、杨生超、李彤 

纪委书记

李德勇 

历任领导

姓名

任期

唐毅吾

1958.09——1968.09

薛韬

1965.09——1970

王振华

1979.01——1983.09

张赣生

1983.09——1987.04

王寿南

1987.04——1991.08

黄仁跃

1991.08——1997.08

刘光维

1997.08——2004.11

杜玉银

2004.11——2008.09

张海翔

2008.09——2014.07

吴伯志

2015.06——2020.06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云南农业大学

2.现任领导·云南农业大学

3.科研平台·云南农业大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