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汉语汉字)

2023-11-28 2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孑,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读作jié,部首为子。

中文名
拼音 jié
五笔 BNHG
仓颉 NNM
郑码 YAVV
笔画 3
结构 独体字
组词 孑孓、孑然一身
注音 ㄐㄧㄝˊ
笔顺编码 521
四角 17407
U CJK
统一码 U 5B51

现代释义

单独,孤单:~然一身。茕茕~立。~遗生物(活化石)。

(~孓)蚊的幼虫。通称“跟头虫”。

小。《宋史·尹焞传》:“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疆,勿以小智孑义而图大功。”

古同“戟”,古代兵器名。

【形】

1、象形。小篆字形,象人缺右臂形。

2、缺少右臂

孑,无右臂也。——《说文》

3、孤单,单独。

胡有孑然其效戎翟也。——《国语·周语》

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张衡《思玄赋》

4、小。如:孑义(小仁小义);孑盾(兵车上用的小盾);孑孑(细行,小惠)。

5、剩余。

孑,余也。——《方言二》

又如:孑黎(遗民;残存的百姓);孑余(剩余;残余)。

6、特立,出众。多指才能、人品等〖outstanding〗

孑,俊也。——《方言二》

孑孑干旄。——《诗·鄘风·干旄》

又如:孑杰(卓立,特出);孑然(特立;又指孤立,孤单)。

【名】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左传·庄公四年》。杜预注:“尸,陈也。荆亦楚也,更为楚陈兵之法。扬雄《方言》:‘孑者,戟也。’”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居列切《集韵》《韵会》吉列切《正韵》古屑切,𠀤音结。《说文》人无右臂形。《玉篇》单也,馀也,後也,短也。《集韵》健也。《诗·大雅》靡有孑遗。言周之民无复有遗者。

又孑孑,特出貌。《诗·鄘风》孑孑干旌。

又戟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司戈盾注》戈有旁出者为句孑。《左传·庄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扬子·方言》凡戟而无刅谓之孑。俗作𨥂。

又孑孒,水中赤虫。游水际,遇人则沈。俗呼沙虫。一名蜎蠉。《淮南子·说林训》孑孒为蟁。《注》倒跂虫也,化为蟁。蟁卽蚊也。

又姓。见《奇姓通》。

又《集韵》激质切,音吉。义同。

方言集汇

粤语:kit3

客家话:[梅州腔] giet7 [宝安腔] get7 [客语拼音字汇] giad5 kiad5 [海陆丰腔] giet7 [客英字典] get7 giet7 [台湾四县腔] giet7

潮州话:kiag4(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参考资料

1.孑·在线汉语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