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汉语汉字)

2023-11-29 13阅读

汉语汉字

灼(读zhuó)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体为篆文,也见于先秦著作《诗经·周南·桃夭》,在楚国简帛中也有记载。本义是烧、灸,引申为烧伤、烫伤、照亮等义。

中文名
拼音 zhuó
部首
笔顺 捺撇撇捺撇折捺
外文名 burn;scorch;cauterize
笔画 7
部首笔划 4
五笔码 OQYY
仓颉码 FPI
四角号码 97820
UniCode CJK
规范汉字编号 U 707C
相关词语 灼如,灼粲,灼戒,灼耀
词 性 动词、形容词
笔顺编号 4334354

字源演变

灼,从篆文字形看,左边是火,右边是盛具。楷书形体从篆文来,隶变后楷书写作“灼”,可单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火部。

灼,形声兼会意字。左边的“火”是形旁,指用火烧烤;右边的“勺”是声旁,也表示盛具,整个字形看起来像火上有东西在烤着。《说文·火部》:“灼,炙也。从火,勺声。”本义为烧、灸。后由烧引申为烫伤,又由烧引申为照亮,又引申为明白、鲜明等义。“灼”的本义也指古代冶金铸器的方法之一,意思是将勺子放在炉火里烘烧以熔化金属。后引申为炽热而发光的意思,如“灼热”。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zhuó

动词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廛点灼而毁议。——《楚辞·七谏·怨世》

burn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唐·白居易《观刈麦》

如龟焉,灼其中,必文于外。——《国语·鲁语下》

灼火

烧伤;烫伤

scald

泉源沸涌,浩气云浮,以腥物投之,俄倾即熟,其中时有细赤鱼游之,不为灼也。——《水经注·溱水》

照亮,用光亮照明

illuminate

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书·吕刑》

皆仆掩门户。以烛灼之,惧有野犬留厨下。——徐珂《清稗类钞》

灼天,

灼夜

形容词

通“焯”。

明亮,鲜明

bright;

luminous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

出渌波。——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灼耀

明白;明光;透彻

penetrating

我其克灼知厥若。——《书·立政》

真知灼见

盛貌

好一似火上浇油,越发越灼。——《西游记》第四十一回

惊恐;焦急

anxious

仰当天宠,伏抱惭灼。——南朝·宋·鲍照《为柳令谢骠骑表》

物意两重,不敢违命,但有愧灼。——宋·苏轼《答杨礼先三首》之一。

灼急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火部】之若切

炙也。从火,勺声。

说文解字注

灸也。灸,各本作“炙”,误,今正。此与上灸篆为转注。炙谓炮肉,灼谓凡物以火附箸之。如以楚焞柱龟曰灼龟,其一耑也。《七谏》注曰:点、污也。灼,灸也。犹身有病,人㸃灸之。”医书以艾灸体谓之”壮”。壮者,灼之语转也。《淮南》注曰:“然也。”《广雅》曰:”焫也。”《素问》注曰:”烧也。”其义皆相近。几训灼为明者,皆由经传叚灼为“焯”,《桃夭》传曰:”灼灼、华之盛也。”谓灼为焯之叚借字也。《周书》:”焯见三有俊心。”今本作灼见。

从火。勺声。之若切。二部。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

《唐韵》之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略切。并音酌。《说文》:炙也。《玉篇》:热也。《广韵》:烧也。《鲁语》:如龟焉,灼其中,必文于外。《前汉·霍光传》:灼烂者在于上行。

又《玉篇》:明也。《书·洛诰》: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

又《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

又《玉篇》:灼灼,花盛貌。《诗·周南》:灼灼其华。

又扬子《方言》:灼,惊也。注:犹云恐焫也,煎尽也。《后汉·楚王传》:既知审实,怀用悼灼。

又《唐韵正》之邵反。同炤。《礼·中庸》引《诗》亦孔之炤,作亦孔之灼。◎按今文作昭。

又《越绝书》灼龟作炤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赏析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ȶ

i̯ok

先秦

王力系统

ȶ

ǐauk

先秦

董同和系统

ȶ

jɔk

先秦

周法高系统

t

jawk

先秦

李方桂系统

t

jakw

两汉

西汉

两汉

东汉

jak

j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药铎

jɑk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药铎

jɑk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药铎

jɑk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i̯ak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ǐak

隋唐

拟音/董同和系统

jɑk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iɑk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jak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ǐɑk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小韵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象声词

广韵

入声

开口呼

全清

之若切

tɕjɑk

集韵

入声

开口呼

全清

职略切

tɕiɑk

韵略

入声

职略切

增韵

入声

职略切

中原音韵

入作上声

萧豪

全清

tʂiau

中州音韵

入作上声

萧豪

叶沼

洪武正韵

入声

全清

职略切

tʃiak

分韵摄要

阴入

参考资料

1.灼·汉典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