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娅,快跑(秦与希创作的书籍)

2023-11-29 14阅读

米娅,快跑

秦与希创作的书籍

《米娅,快跑》是秦与希创作的书籍,2009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米娅,一个有点二百五,有点唠叨的姑娘,毕业于国内最高学府,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她经历了6个老板,每个老板的脾气和性格各不相同,有对她抵触和厌恶的,也有对她欣赏和保护的,她在和不同老板的既斗争也合作的过程中,逐渐从一个职场新人,成为一个心有城府的职业女性。

书名 米娅,快跑
作者 秦与希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34

页数
28.00

定价
9787301150672

内容简介

但是唯有一点不变,米娅认为工作需要讲求投入产出比,而聪明地“混”是最好的方式。米娅的两位女朋友各自拥有不同的职业态度和理想,能“混”的米娅和最没有事业心的朋友成为升职最快的人,而聪明勤奋、企图心强的另一位朋友则落于下风。这本书既有美剧六人行之幽默,也深含对企业与人、资本的秉性等诸多方面的矛盾有严肃的思考。

编辑推荐

《米娅,快跑》是一部奇特有趣的女性职场小说,不陷入目前市场上任何一部职场小说的窠臼,不大惊小怪地描述外企优越感,不涉及耸人听闻的职场阴谋,不触碰自说自话的情感纠葛。

图书目录

装帧 平装
ISBN

第1章

楔子

第2章

混进QT

第3章

都是西红柿炒鸡蛋惹的祸

第4章

双刃剑

第5章

三角形公理

第6章

上头有人

第7章

南辕北辙

第8章

玻璃碎片

第9章

自我防卫

第10章

女性特质

第11章

自大狂强迫症

第12章

潜规则

第13章

势利眼万金油

第14章

女儿策略

第15章

升职四步曲

第16章

麻将政治

第17章

脑袋决定屁股

第18章

招聘心理学

第19章

格式化道路

第20章

人人想走上坡路

第21章

尾声

第22章

作品鉴赏

这里有所谓职场政治、商业智慧.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对经济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的体验与反思。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温儒敏

小说写的是我的校友,但不仅是这个原因我觉得它很亲切.它描述了人的成长,无论是心智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小说写得明媚、有趣,难得的是除此之外,它触及到了一些坚硬的内核,比如人在经济社会中的尴尬和反省,这让它在职场小说中与众不同。

——21世纪报系发行人 沈颢

我毫不怀疑这本书会受到白领的追捧,尤其是职业女性。它温暖、幽默、细腻,让人有一种忍不住一口气看完的冲动,又舍不得看完。我认为这是畅销小说的标志性特点。

——作家陈彤

职场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像一个魔方,很多面。有人看到刀光剑影,有人贪念荣华富贵,有人每日如履薄冰,有人弄得遍体鳞伤。

《米娅,快跑》是可以发生在任何一天,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白领身上的故事,有一些友谊,一些感悟,一些小小的会心微笑。看这本书,就像看一面镜子,有自己,还有周围种种人和事的影子。书里时时浮现的温暖和美好,唤醒了一些过去,一些碎片也得以重新组合。而当时若干的苦不堪言,因为距离,因为时间,就此有了新的闪亮,和一丝回甜。

——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 ELLA BEE

一部独树一帜的阳光幽默的职场小说,2009年职场女性最温暖的读本,解读职场幸运儿的幸运密码,你愿意像英雄一样千辛万苦得到凄凉的胜利,还是愿意像米娅一样快乐?

这是我最喜欢的职场小说,作为一个女性编辑,我也看了很多其他的优秀的职场小说,但是我认为没有一本书能像这本一样让我开心,让我和米娅一起悲喜,让我忍不住停下来想想,那些我一直疑惑但来不及想的问题。我坚信米娅会成为一种新的职场符号,快乐、聪明、有朋友、真诚地欣赏别人,也享受别人的欣赏,她的幸运密码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充分解读,并付诸实施。

媒体评论

米娅: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异类秦与希(小说《米娅,快跑》作者,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曾任职全球五百强企业,留学欧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1世纪》:你的米娅,和人们习惯的职场女主角都有所不同。秦与希:其实我并没有自觉地将《米娅,快跑》列入到所谓的职场小说系列,虽然我也并不排斥。

很显然标签是不可避免的,而标签也有它的意义,至少对其成分一望而知。至于米娅,她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脑门上被敲了个“外企人”的标签——但如果人们等着在我的小说里,看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里的女强人是怎么炼成的,那他们更多地会看到,一个倔强的个体是怎样拒绝被同化,虽然这种拒绝并没有明显的自觉意识。

《21世纪》:米娅首先是个快活的挖苦者——“每当别人批评QT的时候,我通常不但不为自己的公司辩护,还兴高采烈地在一旁添油加醋,仿佛这个公司跟我毫无关系”。秦与希:这是米娅对自己环境的疏离感,尽管她在职场也算顺风顺水,但不代表她不能意识到个中的荒谬。

大部分外企员工都是被格式化过的,坐在同样的格子间里,想着同样的事,操同样的用语。而在外人的眼中,他们吃饭时的话题永远都是老三样:老板,升职,以及公司里的八卦。

米娅一直在嘲弄那种荒谬的优越感,而它本身也是在外企的封闭环境中造成的。《21世纪》:你的批判意识在调侃挖苦中偶现峥嵘,这也许是你的读者最开始没有体会到的?秦与希:我所收到的读者来信大部分都是在谈论他们对这个小说的感同身受,他们感觉到了一个和规范格格不入的个体,但是又要耍点小聪明混下去并且出人头地。在驯服与不驯之间,在挖苦与臣服之间,在逗留、努力、徘徊等种种情绪中挣扎。

读者在最开始不一定能感觉到批判意识,即使女主角自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也没有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她只是大时代里的小女人,她想要寻找快乐,并且适度贴合理想的人生。她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三十年变革中成长起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女性的通感,她们对于时代流沙下的世情事态没有消泯疑惑和判断力,最终还是回到了自身的拷问。读者也感到了同样的疑惑,以及对于理想和现实的两难抉择。

此即小说,没有人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是为了看到一个批判文本,但是如果有个别会心者如此理解,我会很感动。而且,读者用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丰富了这本小说,他们有专属于自己的解读,这让这本小说进一步演绎了我所不知道的悲欢。《21世纪》:由于大量的对话和心理描写,这本是一部俏皮温暖的小说,但与此同时米娅在外企的环境中又常常呈现出一种孤独感。秦与希:是的。

在小说中我自己偏爱一个细节,就是在一个性格测试中,绝大部分同事的个性都集中在测试图表的第三象限,这体现了职业化训练以后造成的雷同性格和行事风格,而米娅却独自一人出现在遥远的第一象限。以至于心理专家都忍不住追问她:“这很不容易,你是怎么混进来,又是怎么混下去的呢?”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米娅在第一象限呆着的那个孤零零的自我,并不比一个在旷野上踽踽独行的意象缺少孤独感和悲剧意识。

《21世纪》:谈到贴标签的问题,这部小说同样可贴上成长文学的标签,和其余详尽描写职场上故事不同,米娅始终在想着自己该如何过理想中的生活。到小说结尾,终于带上了回望青春岁月的怅然。秦与希:毕业后在职场中的六年,这是一个女性的成长历程,隐含了所有青春的挣扎和对梦想的回望。我得说,谁的这几年不是最重要又最值得回望的岁月呢?哪怕这些岁月是在凋敝枯索的环境中度过。

这里面无论是对于与职场规范格格不入的“另类的心”,还是对于自身梦想、自身生存境遇的理解,都带有人生在青春时期特有的况味。

最初带着玩票兴致写这个小说,本也不过就是写写一个女人的成长,以及我长时间以来对于职业和公司的疑惑,却不料带入70年代生人甜酸俱下的人生感怀,真是非求务有,无心偶得。当然,如果单纯讨论小说的结构技法,似乎还颇有些粗糙,然而作为一种群体情绪的记录文本,或者说一本原生体小说,它至少是真诚的。《21世纪》:为什么最开始没把职场小说当回事?如今观点有所改变?秦与希:写的时候没特别想过这个事情。

写完以后才深刻地意识到,职场小说不受主流文学界待见,其实可能还是因为好的作品非常少,但实际上它就像个被劣质开发的优良地段。如今这些职场小说,很少有专业的作家来写,我觉得这个问题源于两点:一个是不屑于投身这类题材;另一方面,想写好也相当不容易,试想赵树理为了写个山药蛋文学,还得在山西农村窝上几年,哪个专业作家,能在外企猫上十年?所以这类小说作者多半是职场中人,一方面是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另一方面,专业作家确实也不容易驾驭这类题材,除非他们对此有更深切的了解。

假如他们愿意了解,并且拥有了真实深厚的体验,这类职场题材将是当代非常好的文学内容,而不仅是业余选手来玩票。《21世纪》:但你的玩票实际上还是被视为半专业性质,因为人们会注意到你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背景,就像人们谈论《浮沉》,就会注意到作者崔曼莉南京大学中文系,受过较好的文学训练。

秦与希:这恰恰证明了我的观点,在并不受嘉评的职场小说中,仅仅是因为某些作者拥有相对稍好的文学背景,其作品就得到另眼相看,那么这个题材领域潜藏着多大的宝藏?我认同你前面所说,我们期待真正的现实主义杰作。至于米娅,她会笑着说:如果职场里都产生不了一本现实主义杰作,这也太可乐了吧。

作者简介

秦与希,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职世界500强公司,欧洲留学归国后任职媒体。

参考资料

1.米娅,快跑·豆瓣读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