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倒刺鲃(脊椎动物)

2023-11-29 15阅读

中华倒刺鲃

脊椎动物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属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波,乌鳞,青板。中华倒刺鲃耐低氧能力弱于草鱼、链鱼等,而强于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并对各种农药、污染物等较为敏感,因此在夏秋高温季节要经常注、换新水,合理开机增氧,增加池水溶氧量,避免浮头死鱼。

中文学名 中华倒刺鲃
拉丁学名 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
动物界
脊椎动物门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鱼亚纲
鲤形目
鲤科
亚科 鲃亚科
倒刺鲃属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头锥形,吻钝,口亚下位,呈马蹄形。须2对,颌须末端可达眼径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具一后缘有锯齿的硬刺。背鳍后缘微凹,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近。体背青黑,腹部灰白,各鳍青灰色,后缘为黑色;幼鱼尾鳍基有一黑斑,成鱼不明显。

基本内容

中华倒刺鲃为一种底栖性鱼类,性活泼,喜欢成群栖息于底层多为乱石的流水中,是底层鱼类。冬季,中华倒刺鲃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春季水位上涨后,则到支流中繁殖、生长;渔民称这种现象为“七上八下”,即农历七月以前是由干流进人支流的时期,八月以后是由支流退到于流的时期。

3龄性成熟,亲鱼于4-6月间水位上涨时,即到水大而湍急的江段产卵,卵随水漂浮孵化。它是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丝状藻类、昆虫幼虫、淡水壳菜等均为其摄食对象,幼鱼则以甲壳动物为食。一年之中以3、4月份和9月份摄食强度最大,一般肠管充塞度均为4~5级,生殖季节也继续摄食,但摄食强度减弱,肠管充塞度都在4级以下。

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尔见之。

冬龄以后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产量大,肉质肥美富油脂,为四川、贵州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

分布于海南岛、珠江、元江等水系的倒刺鲃(S.denticulatus,俗称:青竹鲩),形态特征与中华倒刺鲃颇相似。主要区别为倒刺鲃的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两种的生活习性与经济意义相同。倒刺鲃的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为产地常见食用经济鱼类。

中华倒刺鲃、倒刺鲃、光倒刺鲃等鱼的肌肉鲜美,均有一定药效,有壮阳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软。

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

(一)池塘条件:中华倒刺鲃性情急噪,游动速度快,不耐低氧,其养殖池塘条件要求环境安静、水源充

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底质有少量淤泥,池塘面积3-5亩,水深1.5米左右,池梗高出水面70厘米,较高密度养殖时,还需配有增氧设备,池塘使用前按常规方法进行清塘消毒,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菌。

(二)鱼种放养:每667m2放养青波500尾左右,规格以约50克/尾为宜,所投放的鱼种体质要健壮无病,规格均匀,配以少量大规格鲢、鳙鱼,以调节水质和食物残饵。由于草、鲤鱼与中华倒刺鲃食性相似,池塘中少放或不放这些杂食性或草食性鱼类。

(三)投食与日常管理:中华倒刺鲃饵料投喂以草、鲤鱼全价配合饲料为主,兼投细绿萍、莴笋叶、南瓜叶等青饲料;精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青料为鱼体重的5-10%,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类进食状况灵活掌握。日常管理以巡塘为主,防止浮头,并及时清淤及食场消毒。经6个月池塘养殖,到年底中华倒刺鲃当年鱼种可达到150克左右。到第二年年底可达400克左右。

船体网箱养殖

(一)船体网箱结构及设置:船体网箱结构及设置与其它鱼类的养殖基本类似,但对水质及水流要求较为严格,水流具有微流速,流速低于0.2米/秒,水质无污染,远离生活及工业污染源,另为了防止鱼类跳逃,鱼种箱及成鱼箱均须加盖网。

(二)鱼种放养及日常管理:鱼种入箱时间为每年3月中旬,放养规格为100-150g/尾,放养密度为100-150尾/m2,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及青饲料,配合饲料要求蛋白含量在32-35%之间,其中,鱼种阶段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5%左右,大规格鱼种阶段饲料要求蛋白含量32%左右,辅以青料投喂,投饲率约为鱼体重的5%左右。其它日常管理同一般鱼类养殖。养殖周期8个月后,鱼体重可达商品规格500-800克。

饲养方法

池塘要求

选择阳光充足,水源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水、排水方便,环境安静,保水性能好的池塘。池塘底质以沙质或卵石为好,淤泥尽可能少,面积以667平方米~4000平方米、水深1.5米~2米的池塘为宜。中华倒刺鲃活跃善跳,除在进水、排水口设拦鱼栅(网)外,还应在池塘的四周设高1米左右的防逃网。放养前排于池水,挖出过多的淤泥,晒池5天~7天。然后注水深1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125公斤全池撒布消毒。消毒1周后,注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或进口复合肥4公斤培育饵料生物。

鱼种放养

中华倒刺鲃鱼种投放一般在1月~4月进行,最好放养尾重50克~100克的隔年鱼种。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每667平方米放养量800尾~1200尾。鱼种放养后,次日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对水全池泼洒消毒。因中华倒刺鲃胆小怕惊,不适合混养鲤鱼、鲢鱼、罗非鱼等活泼或抢食凶猛的鱼类,故一般采用单养方式养殖。为调节水质,每667平方米可混养体长10厘米~15厘米的鳙鱼种20尾~50尾。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10分钟~15分钟。

饲料投喂

鱼种下池后,当水温上升到13℃时,就要投饲驯食。视池塘大小,在池塘四周设几处投饲点,先投喂蚯蚓、蝇蛆、鳗鱼料,然后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经一段时间诱食驯化后,逐步将鱼诱集到饵料台集中投喂。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为40%左右,每天投喂3次,在上午、中午和傍晚投喂。投饲要坚持“四定”方法,并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6%。除投配合饲料外,还可投喂一些青饲料,如黑麦草、玉米叶、南瓜叶、红薯叶、浮萍等植物碎片,并适量补充蚕蛹,螺蚌肉、野杂鱼等动物性饲料。

日常管理

在自然环境下,中华倒刺鲃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江河、溪流中,因而在养殖池里要尽量创造适合其生长的生态环境。有条件的可让池塘一边冲水一边排水,形成微流水。如条件不允许,也应每隔二三天冲水1次,在水温高、水质差、天气不好时,冲水量应多一些。中华倒刺鲃耐低氧能力弱于草鱼、链鱼等,而强于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并对各种农药、污染物等较为敏感,因此在夏秋高温季节要经常注、换新水,合理开机增氧,增加池水溶氧量,避免浮头死鱼。

在注、换水前要了解水源是否受污染,确定水质良好后才可放水入池。坚持早晚巡塘,观察天气、水温、水位、水质变化和鱼的吃食等情况,并清洁食台,捞出残饵等,定期用药消毒食场。中华倒刺鲃胆小怕惊,平时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除投饲等情况外,管理人员要尽量少在池边走动,减少人为干扰。

参考资料

1.中华倒刺鲃鱼苗养殖·海商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