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大洋(银铸币)

2023-12-02 2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现大洋

银铸币

洋钱是清代对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的称谓。又称番钱、番饼。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

中文名 现大洋
别名 番钱、番饼
开始时间 万历年间(1573~1619)
最早 欧洲
墨西哥鹰洋 四五亿
条例 《国币条例》
流通 钱粮和商贾交易

历史

欧洲是最早铸造银币的地区,远在9世纪就有银币出现,但大量铸造则是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占领墨西哥之后。西方殖民主义侵入东方,用银币来换购中国的丝、茶和其他土产。在多达数十种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中,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以数量大、流通广而著名,并一度成为中国市场上重要的流通货币。

洋钱流入中国后,因其按枚计值,便于应用,民间使用日益广泛。缴纳钱粮和商贾交易,都普遍使用洋钱。甚至有先将银两兑换洋钱,再将洋钱兑换制钱使用的情况。它与中国银两和制钱的比价也逐渐上升。1833年(道光十三年),洋钱一枚,通常可作漕平七钱三分,价昂时可作七钱六分;1837年时可换八钱一二分。每枚洋钱所值制钱,1814年为七百二三十枚(粤、闽一带)至八百余枚(江浙一带),1843年为一千三百文,50年代为一千四五百文,1855年(咸丰五年)昂至一千八九百文,1857~1858年后才有所回跌。

由来

终清一代,流入的外国银币估计约为十一亿元,其中墨西哥鹰洋占有数额较大,约为四五亿元。光绪中叶,中国自铸银元后,流入的数量稍受影响。1914年颁行《国币条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它在成色、重量方面比清朝自铸银元更合标准,因而在中国城乡广泛流通,鹰洋居于重要流通货币的地位才有所改变。以后洋钱或由于移运出口,或被熔化,数量日渐减少。

为区别,本国铸造的叫现洋,大洋。虽然叫“洋”已经完全不“洋”了。

参考资料

1.洋钱·名词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