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薛(蒙古帝国及元朝的禁卫军)

2023-12-05 3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怯薛

蒙古帝国及元朝的禁卫军

怯薛(蒙文:Хишигтэн,英文:Kheshig)又称怯薛军,怯薛制,是一个蒙古语辞汇,指代蒙古帝国和元朝的禁卫军,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的一支军队。是突厥-蒙古语“番直宿卫”之意,见《元史·兵志二》。汉译多作宿卫,有轮流值宿守卫之意。怯薛成员称怯薛歹(ke ig-tei)﹐复数作怯薛丹(ke igten)。怯薛起源于草原部落贵族亲兵﹐带有浓厚的父权制色彩﹐后来发展成为封建制的宫廷军事官僚集团﹐元代官僚阶层的核心部分。

别名 怯薛军
中文名 怯薛
拼音 qiè xuē
外文名 Kheshig
蒙文 Хишигтэн
释 义 指代蒙古帝国和元朝的禁卫军
出 处 元史兵志二
时 代 蒙元时代

武器使用

怯薛

怯薛精于复合弓和难以预料的轻骑技巧,他们使用的复合弓由多种材质构成,包括木头、动物骨头,并以动物皮胶黏合。怯薛骑士射箭的射程可达305米以上。他们经常身佩两支弓,一支用于近距离攻击,一支用于远距离齐射,而且他们的箭筒里备有多种不同用途的箭,包括引燃箭、穿甲箭和可以惊扰敌军,使之恐慌的响箭。

怯薛最著名的本事就是在驰骋之际仍能运弓自如,譬如旋转360度并立即瞄准、攻击敌人。他们常以半月形的阵式突击敌人,从两侧进行包围。这种战术不能奏效时,他们就迅速撤退,诱敌追击。

基本内容

蒙古和元朝的禁卫军。突厥-蒙古语“番直宿卫”之意,见《元史·兵志二》。汉译多作宿卫。轮流值宿守卫之意。怯薛成员称怯薛歹(ke ig-tei)﹐复数作怯薛丹(ke igten)。怯薛起源于草原部落贵族亲兵﹐带有浓厚的父权制色彩﹐后来发展成为封建制的宫廷军事官僚集团﹐元代官僚阶层的核心部分。成吉思汗所建怯薛共一万四千人。

担任宿卫的怯薛人员称“怯薛歹”,从万户、千户、百户那颜子弟及随从中选拔,分四班宿卫,称四怯薛。怯薛人员除宿卫外,也分任大汗(皇帝)的冠服、弓矢、食饮、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等事。任事者一概世袭。诸王亦各有怯薛。入元后怯薛歹成为近侍大官。出任随朝官员后,仍接番直入宫廷服役。

辽金时期﹐蒙古高原各部首领的斡耳朵都有称为那可儿(伴当﹑伙伴)的亲兵组成卫队﹐兼作各种服役﹐这种父权制主仆关系由来已久。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薛﹐其中火儿赤(箭筒士)一千人﹐客卜帖兀勒(宿卫)一千人﹐秃鲁花(散班﹐质子军)八千人﹐大多数是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

这支队伍﹐当时称为大中军﹐是最大最精锐的部队﹐也是以征调子弟入质来控制臣下的手段。成吉思汗给怯薛以很高的地位﹐宣布在外千户若与大汗怯薛争斗﹐千户有罪。怯薛分四番入值,每番三昼夜﹐护卫大汗﹐还从事大汗斡耳朵的各种服役。服役分工种类繁多﹐有火儿赤﹑昔宝赤(鹰人)﹑必阇赤(文书)﹑札里赤(书写圣旨者)﹑宝儿赤(厨师)﹑云都赤(带刀者)﹑玉典赤(门卫)﹑速古儿赤(尚供衣服者)﹑玉烈赤(裁缝)﹑烛剌赤(掌灯火者)忽儿赤(奏乐者)、八剌哈赤(守城者)、阿塔赤(牧军马者)、帖麦赤(牧骆驼者)、火你赤(牧羊者)等。这些内廷服役的职务是世袭的,后来总称为怯薛执事。

四番怯薛各有怯薛长,由成吉思汗时称为“四杰”的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的亲族世袭担任。蒙古国时代﹐怯薛作为大汗的内臣﹐实际上参预军政事务的管理。大汗死后﹐各斡耳朵都保留一定员数的怯薛。诸王也建立自己的怯薛。除蒙古人外﹐怯薛中还吸收了一批色目人和汉人。

入元以后﹐大都和皇城的一般军事防务改由五卫亲军担负﹐但万名以上的怯薛依旧保留﹐备受优遇﹐每年有江南户钞作岁赐。怯薛成为元朝高级军政官员的最主要来源。官员以怯薛出身最为显贵。四怯薛长在朝中担任最重要的官职﹐如元世祖忽必烈时的四怯薛长安童﹑月赤察儿﹑忽都答儿﹑玉昔帖木儿﹐在朝中任中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中书平章政事﹑御史大夫。怯薛歹作官﹐径由怯薛长官推举﹐皇帝直接任命﹐不经中书省议奏﹐称为“别里哥选”。

最显贵的怯薛官可以一开始就授予一品大员﹐但阀阅低微的怯薛歹也有个别出任九品小官的。各品秩内外官都有怯薛歹出身的人员﹐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不平等待遇在怯薛歹入官时同样存在。汉族怯薛歹多是元朝勋旧的子弟﹐元成宗铁穆耳以后﹐元廷明令不得再收汉人﹑南人入怯薛。作随朝官员的怯薛歹﹐依旧保持原来的执事身份﹐按规定日期入宫廷服务。有些元代文牍记载这种双重身份﹐如宝儿赤某太师﹑速古儿赤某丞相。有些怯薛执事发展成专门官衙﹐如以几百名速古儿赤组成侍正府﹐由宝儿赤领尚膳院等。

怯薛歹是皇帝近侍﹐最受宠信﹐常常为自己﹑为他人向皇帝求官﹐请求各种赏赐﹐而且插手朝政。外臣﹑大商贾﹑僧道等在朝廷营私舞弊﹐多是勾结怯薛歹进行的。从大德六年(1302)到至大元年(1308)﹐不经中书省而由近侍直接奏准发下的玺书达六千三百多道﹐内容涉及田土﹑户口﹑金银铁冶﹑增馀课程、进贡奇货﹑钱谷﹑选法﹑词讼﹑造作等事。怯薛歹的这些行为给朝政造成混乱﹐成为元朝统治日趋腐朽的一个原因。

蒙古切薛是蒙古语Mongoliakesig之音译,亦作怯薛,若为后者,“怯”形似苏鲁锭;而前者之“切”亦很形像,乃士刀也,故两种译法各有所长:指蒙古近卫军。

评价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设中书省、枢密院执掌军政事务。此后,怯薛的行政职能显着衰退,从事较单纯的宫廷服侍和宿卫的本职工作。然而,怯薛在内廷仍有影响御前决策、挟制宰相等某种形式之参预朝政的情形,成为元代政治的较突出的问题。怯薛歹是皇帝近侍,最受宠信,常常为自己、为他人向皇帝求官,请求各种赏赐,而且插手朝政。外臣、大商贾、僧道等在朝廷营私舞弊,多是勾结怯薛歹进行的。从大德六年(1302)到至大元年(1308),不经中书省而由近侍直接奏准发下的玺书达六千三百多道,内容涉及田土、户口、金银铁冶、增馀课程、进贡奇货、钱谷、选法、词讼、造作等事。怯薛歹的这些行为给朝政造成混乱,成为元朝统治日趋腐朽的一个原因。

参考资料

1.怯薛(蒙古帝国及元朝的禁卫军)详细资料大全·历史新知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