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清关(一种贸易方式)

2023-12-08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灰色清关

一种贸易方式

二十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急需进口大量便宜货品,于是大批华商在中俄间做起民间贸易。然而俄海关清关手续繁琐,关税混乱,为了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这些公司与海关官员联手,将整架飞机的货物以包裹托运的关税形式清关。据中国传媒大学宏华提供的资料显示,此类清关的报价通常只有正规报价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后来,这种清关方式被推广到海运、铁运和汽运,统称为“灰色清关”。

历史渊源

灰色清关

“灰色清关”是一种“土匪”式的贸易方式。近年来,乌克兰的中国商人频频遭到武力抢劫和伤害,可以说“灰色清关”是这一灾难的根源。

“灰色清关”是指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一些官商勾结的“清关公司”。通常如果华商的货物出口到乌克兰,办理清关手续时,货主不是和相应的海关部门打交道,而是首先要跟清关公司联系。货主只要向清关公司缴纳一笔费用,即由清关公司负责把货物运到货主在乌克兰的仓库,自己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由清关公司跟海关方面办理手续。

清关公司大都同海关联系密切,而且大都有实权人物做后台。它的好处是能让华商的货物快速地进入当地市场,但正是这种清关方式给华商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首先,清关公司在货物通关后,通常不给货主出具正式的海关报关单和税单。这样,通过“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等“灰色清关”方式出口到乌克兰的货物是拿不到乌方的正规报关单的,也没有相关的凭证。因此,只要有乌克兰有关部门检查,就一定能找到“违法的证据”。

灰色清关

其次,这些清关公司的背景都很复杂,后面不仅有腐败官员的影子,而且不少还与黑社会有关联。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收入,往往会低报商品数量、价格和更改货物名称等,导致进口货物与报关的商品严重不符。货主得不到海关的报关单,甚至不知道清关公司是以什么品名、什么价格报的关。这样,一旦当地有关部门检查,那这些货物就一定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货物没收或开出大额的罚单都是符合“依法办事”原则的。

最后,只要清关手续不合法,那么华商就不可能依法纳税,而不依法纳税就会触及到所在国家的法律。那么华商的头上就如同悬了把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的利剑,整天提心吊胆。许多在乌华商认为,走正规报关的路子在目前来说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些清关公司事实上就是当地海关的代理公司,如果不经过这些清关公司自己去海关报关,不仅手续极为麻烦,而且更重要的是耗不起这个时间。如今商业竞争十分激烈,成败经常是在几天之间,因此,尽管“灰色清关”后患无穷,可华商们还只得走这条路。

贸易方式

随着俄罗斯经济条件的好转,俄政府对增加税收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同时灰色清关中伴生的腐败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基于这些原因,俄罗斯最高领导层决定采取行动彻底根除这种非正常的贸易方式。

从2004年1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施行新的《海关法典》,根据新法典规定,海关应加大通关程序的透明度,简化通关手续,对“灰色清关”行为,法典也着手进行打击,规定任何“灰色报关”行为都将受到惩处,轻则补交税费、没收商品,重则承担刑责。为打击灰色清关提供了法理依据。

引发问题

灰色清关

“灰色清关”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经营所得的收入无法存入正规的银行,因为收入来源不明,存入银行如同自我暴露,自找麻烦,这也是上述受害的原因;另一个就是经营所得的收入无法通过正规的方式汇回国内,只能通过地下钱庄汇款。这些地下钱庄都是有很大的背景,其后台老板与当地银行关系密切。通过地下钱庄可以不用任何正规手续就可以将钱汇走,当然地下钱庄要抽取一定的佣金。

在奥德萨市一个居民小区内,一栋楼内的一层单元里有一个不起眼的防盗门,门内有一个大约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房间里面有一个保险柜和一个负责收汇款的男子,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地下钱庄。别看它十分简陋,更没有一般银行那样豪华和气派,但它每天的流水额却十分巨大,一般的银行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来此汇款的不仅有来自中国的商人,而且还有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商人、独联体国家商人,甚至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商人。汇款数额无论大小,甚至是几十万美金的汇款,均没有任何正规的收据,通常是收款人在一张便条上写个数额然后签个字就算是收据了。

所以,正是“灰色清关”让华商无法将经营所得存入银行并通过合法的方式汇走,办公室、身上或家里经常可能会有不少货款,华商遂成为当地不法分子袭击和下手的首选目标。

发展走向

灰色清关”在中俄贸易中已经存在了十几年,是中俄民间贸易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通关方式,尽管属于不规范的贸易活动,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能立即宣判其“死刑”。就拿“包机”业务来说,俄罗斯的包机不仅飞往中国,还飞往意大利、土耳其、阿联酋、韩国、希腊等国,中国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同来自这些国家的产品存在激烈竞争,中国若单方停止“包机”贸易,等于将市场拱手相让。

至于毗邻的边境口岸之间要完全停止“灰色清关”,暂时还不太可能,但从长远看,尤其是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会在降低轻纺日用品关税、减少各种税外收费等方面采取一些行动,以便减少贸易商偷税漏税的行为,进而逐步形成规范的贸易秩序。由此看来,虽不能马上取缔“灰色清关”,但也为期不远。

未来

中国人已经将贸易的触角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少华商的确曾受益于“灰色清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即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但是,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临近,这种带有“匪气”的贸易方式亟须改变。

在乌克兰经济部正式注册的中资公司和企业就有1200余家,在各州或其他城市的地方经济部门注册的公司和干脆未经正规注册的公司和企业就更多。乌克兰境内有2万多中国人,其主体为商人和留学生,在奥德萨经商的中国人就有两三千人。尽管“灰色清关”让在乌华商们吃尽了苦头,但是,由于乌克兰市场的非规范性,大多数中国商人目前依然只能选择“灰色清关”。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在难以取消“灰色清关”之前,华商应尝试将自己的部分货物通过正规报关方式通关,逐步增加依靠正规渠道进口货物的数量,将自己的经营活动纳入正常贸易轨道。

事件回放

俄罗斯查抄中国鞋

一、2005年7月26日晚,大批俄罗斯税警和其他警种的警察,开着警车和4辆集装箱车前往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39仓库”查扣中国鞋,俄警方还用摄像机拍摄查扣情景。3辆集装箱车已经装满被查扣的鞋子,另一辆正在装货。俄警方开价每个集装箱交3万美元,由华商赎回;而华商则还价1.5万美元。被俄罗斯方面查扣的商品总价值近8000万人民币。

二、2005年3月12日晚上9时多(北京时间3月13日凌晨2时许,大批俄罗斯税务部门打击经济犯罪的警察,突然来到约距莫斯科市南区14公里的萨达沃特花鸟市场,将储放在该市场集装箱仓库的中国鞋强行拉走。当地的税务警察以没有通过正规的报关手续入境、属走私物品为由查封了该仓库。被俄罗斯警察没收护照,并被扣押达6个小时之久。

三、2004年2月9日开始,俄内务部警察曾持续不断地拉走俄罗斯艾米拉贸易市场内的华商货物,2月12日拉货事件达到高潮,使中国商人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理由也是该批中国货无合法的报关手续。

除了这几起重大事件之外,从2001年8月到2002年1月之间,俄罗斯税务警察查扣了价值近3亿元人民币的中国鞋类产品。

参考资料

1.在俄华商如何超越“灰色清关”?·搜狐新闻

2.灰色清关·查字典

中文名 灰色清关
时间 二十世纪90年代
目的 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