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姓(姓氏)

2023-12-09 3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铁姓

姓氏

铁出自子姓,以地名为氏,春秋时卫国有铁丘,住在那里的商朝王公后人以铁为氏。历史上的铁姓名人很多,比如:铁铉、铁保、铁瑛等等。铁姓宗祠通用对联“名扬蕊榜;忠着旃常”中上联典指宋代人铁南仲,下联则说明代河南邓州人铁铉。惠帝时为山东参政,燕王朱棣(成祖)起兵攻济南,他亲自登城守御,多次打败燕王兵,升兵部尚书。如今,掩映在荷塘垂柳后占地6386平方米,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在内的铁公祠园中园已是一方宽阔的院落,整个院落由曲廊相围。

中文名 铁姓
外文名 暂无
读音 tiě
注音 ㄊㄧㄝ
源流 7种
释义

基本介绍

铁[铁、銕,读音作tiě(ㄊㄧㄝˇ)]姓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中商朝遗民居地铁丘,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铁丘,为古代丘名,春秋时期属于卫国之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的北部一带。居住在铁丘的商王朝贵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铁丘氏,后分衍省文简改为单姓铁氏、丘氏等,世代相传至今,通常认为其为铁氏之始,史称铁氏正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回族,出自宋、元之际突厥族吐火罗国与阿拉伯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铁氏先祖铁瑞或其先辈在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西征时,被从波斯化的阿富汗地区突厥种族中括到中原地区者,主要为当地的工匠和艺人。

铁瑞先于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到颖州冶铁。因其善于冶铁,遂以铁为氏;或按照突厥回回取汉姓的习惯,以突厥人的惯用名中铁木耳、贴木儿塔识等的首音节铁或贴为姓氏,且铁木耳含有刚强的意思。在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元朝政府为解决襄樊之战的军饷问题,将铁瑞征编到邓州军屯。在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铁瑞以军屯改民屯,遂以务农为业。铁瑞生一子名为铁自修,业农;铁自修生子铁仲名;铁仲名生三子:长子铁锺、次子铁镗、三子铁铉。

其铁铉官至明朝建文皇帝的兵部尚书,曾数次大败燕王朱棣的北军,斩杀燕王大将张玉。因“靖难之役”,铁铉被俘虏,之后在朝堂上被杀害,受其影响,铁氏家族为避害而改有邵、沅、满、买、失、马、李等姓氏。回族铁氏,多与其铁、脱、贴、朵、妥、火等与蒙古族名字铁木耳、贴木耳、脱不花等有关,为汉、蒙等民族融合于回族之后出现的姓氏。

一部分铁氏族源也“属于突厥语族。”元朝任中书左丞相的康里人(撒马尔罕东突厥部落)铁木尔·塔识(铁木儿·达识、帖木儿·塔识、帖木尔·达失)、以及任余姚州同知(今浙江余姚)的铁间,也是哈刺鲁人(信仰伊斯兰教的西突厥部落)。此外,由于“铁木耳于蒙古语作铁解,突厥语族亦多取此名。两族均属于阿尔泰语系,语汇固多相同。

另有个别回族铁氏出自归信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的名子。如在史籍《多桑蒙古史》记载:“阿难答(元世祖忽必烈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刺之子)初为一回教徒抚养,归依回教,信之颇笃。因传布回教于唐兀之地所部士卒十五万人,闻从而信教者居其大半。”这些改信伊斯兰教并融于回回民族中的蒙古族人,有取“铁”为姓者。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古匈奴族铁弗部,属于以部族称号汉化改姓为氏。秦、汉之际以及汉朝末期,匈奴部族在中国北部兴起,在古匈奴语中,“铁”之原意为铁黑色强壮的马。匈奴族为游牧民族,对骏马的尊敬由来已久,有取色如黑铁之色的健马为部落称谓,因以姓氏者,有铁弗、铁伐、铁骊(铁力)诸部,为匈奴中最为强悍的几个部落。南匈奴族铁弗部,是古匈奴族人和乌桓族人、鲜卑族人的后代,汉史又称其为杂胡。著名姓氏学家姚薇元在《北朝胡姓考》中考证:“铁弗,刘虎南单于之苗裔,左贤王去卑之孙。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铁弗乃因以为号。”因此,匈奴族铁弗氏,属于以号为氏。

赫连·勃勃在世之时,曾改其支庶子孙为铁伐氏,还得意洋洋地说:“庶朕宗族,刚锐如铁,皆堪伐人。”成为后世的一支铁氏部落。匈奴族铁氏部落族人,后多有取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古女真族,出自唐朝初期黑水靺鞨铁利部,属于以部落称谓汉化改姓为氏。铁骊部,亦称铁利、铁离、铁甸、铁勒、越里吉等,是古代女真族中的一支原始部落。在史籍《辽史》中,有时以其代替五国部中的越里吉,在史籍《金史》中有时将其写作铁勒。铁骊部的先人为唐朝初期黑水靺鞨铁利部民,后归服于渤海国,当时渤海国设置有铁利府。

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农历1月,大辽国攻取渤海王城,农历2月,铁骊部即遣使向大辽国纳贡。在契丹贵族将大批渤海人南迁时,其铁骊部中有一部分被分散移居今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东的西拉木伦河旁和吉林省农安县等地,大部分稍向西徒,分布在今黑龙江省铁力县一带。在大辽国时期的铁骊部,主要是指西徙的部分族人。铁骊部以狩猎生产为主,也喂养马等家畜。

辽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铁骊部使臣那沙向辽圣宗乞求佛像、儒书,辽圣宗耶律·隆绪“诏赐护国仁王佛像一,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这说明其时铁骊部贵族上层已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铁骊部为大辽属国之一,在辽国时期设置有铁骊国王府,以其首领为王管理其民;后又在黄龙府设铁骊军详稳司,统领其兵马。自后唐同光四年~辽天庆四年(公元926~公元1114年),铁骊部屡向契丹贵族进贡鹰鹘、貂皮、马匹等方物。铁骊部还常与兀惹人作战,并将俘获的兀惹户献于契丹贵族。

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铁骊部酋长回离保率部众归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金太宗吴乞买(完颜·晟)以铁骊人突离刺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族后逐渐融合于女真族之中。明朝以后,女真族铁骊部落族人多取谐音汉字为姓氏,即称铁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铁氏,多与蒙古族名字铁木耳、贴木耳、脱不花等改汉姓有关,为汉蒙等民族融合后出现的汉、蒙等姓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称谓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穆尔察氏,亦称穆尔扎氏、穆尔禅氏,原为红海女真费亚喀部落,满语为Murca Hala,世居绥分(今黑龙江绥化)、瓦尔喀(今黑龙江图门江流域及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东迄海滨及沿海岛屿之地,东邻握集部,西接索伦)、阿库里(今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江上游支流阿库里河流域),后冠汉姓为铁氏、穆氏等。

⑵.满族色哷哩氏,满语为Sereri Hala,古秽貊族后裔,为东海库尔喀部库雅喇人,在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浑春(今吉林浑春)等地,后冠汉姓即为铁氏。

⑶.满族铁氏,满语为Tie Hala,传说其先世就是铁骊部族人,取汉族姓氏为氏,世居辽宁沈阳。

⑷.满族哲哩氏,满语为Jeri Hala,汉义为“铁砧子”,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所冠汉姓多为铁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彝族、侗族、佤族、黎族、高山族、傣族、锡伯族、维吾尔族、裕固族、土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铁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赫连·勃勃、铁骊·回离保、铁瑞、铁木尔·塔识、铁间。

历史名人

铁铉

明河南省邓州(今邓县)人,字鼎石(1366-1402),元色目人后裔。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建文初,为山东参政,督管粮饷。燕王起兵,围济南,他率众守三月,屡败燕军,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与盛庸率军伐燕,在东昌之战中大败燕师,击杀燕师大将张玉。后燕王渡江奇袭南京,即帝位。他兵溃被俘,执送成祖,反背坐廷中大骂,磔死,年三十七岁。南明福王时追谥忠襄。

铁保

清代书法家,满族正黄旗人。字冶亭(1752-1824),号梅庵。先祖姓觉罗氏,后改柬鄂氏。幼慧敏,喜习汉诗文。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袭恩骑尉世职。嘉庆时官两江总督,道光初以三品卿衔改任,后遭流放至新疆、吉林。着有《惟清斋全集》,曾任《八旗通志》总裁,辑满人诗文集为《白山诗介》。其楷书得益于颜真卿,草书师法王羲之、孙过庭、怀素,气骨沉雄,端庄流宕,刻有《惟清斋帖》。他曾说:名书如名士,如容貌,气骨、精神、脉络完备,始争上流。这是他书法的审美观点。

铁木真

即成吉思汗(1162-1227年),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的贵族家庭。少时父也速孩被仇人毒死,部属离散,他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后来投奔克烈部首领王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大约在金大定(1161-1189年)末年建立宫帐,称汗。后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遭到失败。金承安元年(1196年),与王罕联兵助金击败塔塔儿部,不久又随王罕与乃蛮部作战,势力渐盛。金泰和元年(1201年)、二年,复与王罕联兵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10余部的联军,实力骤增。泰和三年,遭王罕袭击。不久恢复实力,奇袭王罕牙帐,灭克烈部。翌年夏,率军攻灭乃蛮部。

此后,他击溃蔑儿乞部,其他部落纷纷降附,统一了蒙古高原。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大聚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即位后,在整个蒙古高原普遍实行千户制,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开始向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他三次进攻西夏,迫使西夏降服。又大举攻金,迫使西夏降服。又大举攻金,迫使金朝遣使求和。与此同时,他还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即位的第21年(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进攻西夏,翌年在清水镇(今甘肃清水)病死。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铁木耳

即元成宗(1265-1307),元朝第二代皇帝。在位时间(1294-1307)。蒙语称完泽笃皇帝。元世祖孙、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受皇太子宝,总兵镇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

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曾发兵征讨八百媳妇(在今泰国北部),引起云、贵地区动乱。晚年患病,委任皇后卜鲁罕和色目大臣,朝政日渐衰败。死后谥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

铁木见

元成宗铁木耳之族弟(忽必烈幼子铁蔑赤之子),封为南平王,驻宁河南江北行省(元朝时的河南江北行省包括今河南、湖北及安徽、江苏两省北部)。由此可知:铁木见是忽必烈之孙,亦是成吉思汗的第五世孙。铁木见到河南后,渐从汉俗以铁为姓。铁木见共有九子一女,分别名为铁秀一、铁秀二、铁秀三、铁秀四、铁根五、铁根六、铁根七、铁根八、铁根九、铁根十(其女婿),这九子一女婿即是铁改余姓的始祖。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河南一带爆发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红巾军农民起义,经过十几年的斗争,元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

当时铁氏九子一婿都在河南江北一带围剿红巾军,失败后聚集在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以观后变,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并攻入元大都,元顺帝逃往漠北。铁氏九子一婿由于北归路被切断,为避灭门之祸九子一婿及家属、随从等三百八十多人仓惶南逃,行至肥河边因同行目标太大,便决定改姓换名各自逃命,这时忽见河中鱼跃,大家便相约改铁为余姓,含有元朝余留、剩余,又取鱼字谐音之意。其中铁根六更名为余垣,余垣即是余泽鸿的远祖。

铁瑛

铁瑛(1916——2009),原名任鸿让,河南省南乐县人。1934年考取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读书。1935年,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受中共组织派遣到国民党第69军特务团工兵营任上尉指导员,从事统战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4月调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半年后留校任1支队组织干事。1940年初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2团组织股长兼分总支书记,第2旅5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兼总支书记。1942年9月入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1943年任滨海军区临沭独立营政治委员兼临沭县委书记。1945年改任滨海军区独立团政委,军区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同年9月任山东滨海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华东军区特务一团政治委员。1948年调任华东军区警卫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上海解放后,任上海警察总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任上海公安总队政治委员。1953年调任华东军区军法处副处长,南京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60年调任舟嵊要塞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1972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77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3年主动退居二线,任中共浙江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曾兼任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浙江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7月离休。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2009年2月6日7时5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郡望堂号

郡望

淮南郡:汉高祖刘邦时期曾置淮南国,治所在六安(今安徽六安),后改郡,迁治寿春(今山西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隋朝时期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朝时期为寿州寿春郡。另外,唐朝时期有一淮南道,治所在扬州,其时辖地包括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唐朝中叶以后,淮南道置淮南节度使,治所仍在扬州。

堂号

淮南堂:以望立堂。

家谱文献

江苏盐城铁氏族谱,(现代)阖族编修,2007年计算机排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江苏省盐城市。

辽宁沈阳铁氏族谱,(现代)铁广润等纂修,1997年六艺堂铅印本。注:始祖为古波斯人后裔,始迁祖为[清]铁福。

字辈排行

江苏扬州仪征铁氏字辈:“家世守昌旗胜”。

河南邓县铁氏字辈:“明玉庆彦恒”。

河南安阳内黄县大村铁氏字辈:“振守殿朝法同志方修家道德仁义广纯孝先世昌”。

辽宁沈阳铁氏字辈:“兆恒毓广大为德子能兴”。

宗祠通用对联

〖铁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名扬蕊榜;

忠着旃常。

——佚名撰铁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铁南仲,中进士,有文名。“蕊榜”,指进士榜。唐代进士榜在夜里用淡墨书写,因世传大罗天(道教指最高天)在蕊珠宫(神仙的宫殿)放榜,当时人们又认为登第如登仙,所以称为“蕊榜”。下联说明代河南邓州人铁铉,洪武年间由礼科给事中调任都督府断事,太祖亲自为他命字为鼎石。惠帝时为山东参政,燕王朱棣(成祖)起兵攻济南,他亲自登城守御,多次打败燕王兵,升兵部尚书。朱棣大军已渡过长江,他仍屯兵淮上,终于兵败被执。朱棣即位后,他不屈被杀。“旃常”,指旃与常,旃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

〖铁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光前须显十进士;

裕后还朝五尚书。

——佚名撰铁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元末明初,在江南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做官的忽必烈之孙铁木见(又作铁木健)的九子一婿面临被朱元璋诛杀、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追赶的险境。铁木见曾任元朝宰相,他的九子一婿就是在滇南传说很广的九子十进士,据说曾全部中过进士,有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的官衔。其中的第七子在庐州凤锦桥边与众兄弟告别后,更姓为余氏后逃往西涯(今西部地区),后落籍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此联亦为铁氏改余氏支系之余姓宗祠通用堂联)

问族一门四太守;

寻宗六部五尚书。

——佚名撰铁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楹联

〖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

铁公祠,在大明湖西北岸,为民族形式的庭园。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是大明湖中的园中园,197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公,即铁铉,字鼎石,河南邓州人,明朝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建文二年(1400年),明燕王朱棣与其侄朱允炆争帝,从北京发兵南下,兵至济南,铁铉固守,燕王屡攻不下,只得绕道进取南京。夺取帝位后,复取济南,铁铉被执,不为屈服,受磔刑而死。后人为表彰他的“忠烈”,故建祠祀之。据史料记载,铁铉曾担任过礼科给事中、五军督都府断事官等职。他处事明断,办案公允,颇有政绩,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鼎石”即为其所特赐。

另据考,铁铉族人于永乐元年(1403年)避难至山海关,隐居今锦州地区狼君洞,成为沈阳铁氏的祖先。如今,铁姓已成为辽沈地区望族。明末清初铁姓迁到沈阳的有铁福、铁仲、铁奎、铁桂、铁元等祖辈几代。有六人为官,其中铁奎、铁桂及其子铁范金,皆为清代较为显赫的军政官员。自明代中叶起,官府便先后在华阳宫为铁铉塑像,在七忠祠为铁铉设立祀位。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又在大明湖北岸捐资复建了铁公祠。同治三年(1864年)济南知府萧培元重修,并塑铁铉像,供在祠内。

1929年,山东省政府主席陈调元主持山东事务时,又把张宗昌拟建安澜阁的材料增建“湖山一览楼”及“八角亭”,遂成现在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铁公祠又多次重修扩建。如今,掩映在荷塘垂柳后占地6386平方米,包括铁公祠、八角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在内的铁公祠园中园已是一方宽阔的院落,整个院落由曲廊相围。与曲廊相接的是佛公祠和铁公祠。佛公祠居东,铁公祠于西,中间有石碑红柱青瓦,肃穆庄严,更显出祠堂主人的一身英雄豪气。

嵌入祠中壁上的条条石碑更是饱蘸厚重和敬畏,记述着铁铉那铁骨铮铮的故事。1995年10月15日,铁铉后裔,第二十二代孙铁明正来到大明湖畔,凭吊先祖,捐资修祠。“凡我铁氏后人,一定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全民族安定团结,为国家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努力奋斗。”如今,铁明正的铭志文字已被镶嵌在了祠堂内,与公相伴。济南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荣斌研究员告诉记者,今天的铁公祠,已成了济南人民对忠于职守、誓死卫城的铁铉表达纪念之情的场所。匹夫不可夺志,好一个铁铉!用自己的生命,使全城百姓免受了一场战火的洗劫。

纲常万古;

节义千秋。

——佚名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长孙朱允炆即位,为明惠帝。但此后不久,藩王势力日益扩大,对帝位构成威胁。为巩固帝位,朱允炆听取大臣建议,意欲削藩。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势力最大。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北平,发动了与侄子朱允炆夺取皇位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朱允炆派大将军李景隆征伐,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负责督运粮饷。李景隆兵败,河北及山东北部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次年四月,朱棣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随之包围了济南。

此时,济南城内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兵力单薄。危急时刻,正在外地为李景隆的北伐军运送粮草的铁铉闻济南危在旦夕,便“急趋济南与盛庸歃血为盟,相约死守”。铁铉指挥军民突击加固城防,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将济南合围。攻守相持之际,朱棣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原来,铁铉意欲借此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见劝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燕军架起云梯攀城,铁铉便令手下士兵往云梯上浇油引火焚烧;燕军炮火将城墙轰破,铁铉便令士兵用帐篷裹上草席塞住。

久攻不下,朱棣便图谋破釜沉舟,掘开黄河大堤,引黄河水灌城。为了济南百姓的安危,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一日,城门忽然大开,千余军民突涌出城,跪在朱棣马前哭诉求降,迎其入城。而此时,铁铉早已命人在城门上悬置铁闸,伺机砸死朱棣。朱棣不知有诈,遂下令停战,在城内向导接引下,仅领数骑自西门(泺源门)入城受降。刚入城门,突兀落下的铁闸旋即砸烂了朱棣的马头,知是中计的朱棣换马急返,幸免一死。

怒火中烧的朱棣回营后遂令手下士兵以火炮日夜猛轰城墙,铁铉见城崩只在旦夕,心头又忽生一计。他让人制作了许多朱元璋的灵牌,并把它们供在城头上。朱棣见城墙上有其父灵牌,不便继续炮轰,只好停战。围城三个月后,朱棣引军退走,铁铉趁乱出城追击,燕军大溃而去。济南解围后,朱允遣臣赐金慰劳济南守军,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加兵部尚书衔。得以免受战火的泉城百姓于是称铁铉为“城神”。

四海论交见豪气;

一门风雅喜多才。

——张之万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刘鹗撰、铁保书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

小沧浪,在庭院内西南隅。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林保重修铁公祠时参照苏州沧浪亭建成。其名之典取自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亭坐北朝南,半浸水中,长方形式,歇山飞檐,外设围廊坐栏。檐下悬山东巡抚觉罗崇恩题书的“小沧浪亭”匾额。亭周,三面荷塘,四面柳浪,小桥流水,莲花溢香。亭南连东西向长廊,西段廊上辟古典式小门,面湖,门额悬“小沧浪”匾额。整个建筑,采用借景手法,把湖光山色借入园内,于内正可欣赏。

清朝著名小说家刘鹗曾在《老残游记》中描绘在这里所看到的景色:“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景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后人将此景称为“佛山倒映”,为明湖一大景观。

这里风景秀美,是人们品茗吟咏的胜地。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这里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此副联语,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大节凛东藩,四百载至今如昨;

崇祠留北渚,万千劫虽死犹生。

——清·讷近堂(讷尔经额)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

建文三年(1401年),朱棣东山再起。次年正月,他率大军绕道南下,最后攻下金陵(今南京),夺得皇位,改年号为“永乐”,铁铉也在淮南被俘。朱棣命人割掉铁铉的耳鼻,又割下他的肉烧熟后逼他吞下,问他好吃否,这个铁铉也是个硬骨头,大声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的。

查阅《明史》,里面有一段记载:“燕王即位,铁铉被执,入见;背立庭中,正言不屈;割其耳鼻,终不回顾。成祖怒,脔其肉纳铉口,令啖,曰:‘甘乎?’厉声曰:‘忠臣之肉,有何不甘!’至死,骂不绝口。”《明史演义》第二十六回亦载,“燕王棣入京后,兵部尚书铁铉,受逮至京……喝令寸磔廷中。铉至死犹骂不绝口,燕王复令人舁镬至殿,熬油数斗,投入铉尸,顷刻成炭。导使朝上,尸终反身向外。

嗣命人用铁棒十余,夹住残骸,令他北面,且笑道:‘你今亦来朝我么?’一语未完,镬中热油沸起,飞溅丈余,烫伤左右手足。左右弃棒走开,尸身仍反立如前。不愧铁铉。燕王大惊,乃命安葬。”对于《明史》中这一段记载的真实性,现代作家郁达夫曾在其《暴力与倾向》一文中表示“虽然还有点疑问”但“私刑尽管由你去用,暴力也尽管由你去加,铁铉的尸骨,却终于不能够使它北面而朝,也是人类的一种可喜的倾向。”据说,铁铉被诛戮后,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长子充军,次子为官奴后被虐待而死。

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

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

——严正烺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

执节坐庭南,百折不回,应知鼎内肝肠皆铁;

奇忠钟塞外,寸磔以报,谁识先生色目中人。

——俞樾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

铁板下山城,至今芦荻秋风,犹是军声动鼓角;

银塘开水榭,对此芙蓉初日,最难清气得乾坤。

——佚名撰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联

铁氏青州支简介

明靖难之役,铁铉遇难,家人四散。其子铁峰流放青州。过世后葬于青州镇青门西北,其子良弼守墓三载后,即在附近石家庄为业,至七世拜顺迁至青州城东北乡自立一村,名为铁家庄,八世名东洋,九世名怀乐,怀乐过世后葬于铁家庄南。十世名明柱。十一世名世来,世来生五子,长子福山,次子福海,三子福临,四子福盛,五子福泰。至十四世福山支迁居附近史铺村。现合铁家庄、史铺两村铁姓家族共五百人左右。

参考资料

1.铁姓的起源、来源、由来·在线汉语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