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小说(主要角色出现性转的小说类型)

2023-12-09 2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变身小说

主要角色出现性转的小说类型

自2000年以来,在网络文学大潮的带动下,文艺工作者对于创作新式小说的热情日益增高,逐步形成了以变身小说为代表的中性向小说流派。变身小说是指在其情节中,主要角色具有穿着异性服饰(变装)/性别转换(变身)/变成其他非人生物行为或经历的小说作品。

中文名 变身小说
小说类型 变装
小说字数 10万-50万字
发布状态 已完结

基本概念

是指在其情节中,主要角色具有穿着异性服饰(变装)/性别转换(变身)行为或经历的小说作品。(【Trans Gender / Trans Sexual / Trans Vestite / Cross Dressing】 Novel)

自2000年以来,在网络文学大潮的带动下,文艺工作者对于创作新式小说的热情日益增高,逐步形成了以变身小说为代表的中性向小说流派。

流派的起源

中文变身小说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系动画、漫画及游戏作品大规模引进。这些作品中,不乏《乱马1/2》、《福星小子》、《逮捕令》、《Happiness》、《指尖奶茶》、《Princess Princess》、《少女爱上姐姐》、《黑礁》等包含变装/变身题材的名作。它们的传播,为变身小说的出现作好了思想准备。

变身小说

另一方面,本习惯于东方式“男尊女卑”传统的中国男性,经过建国以来“两性平等”转折中的镇痛,也开始尝试设想“若从女性角度去解读世界,将会怎样?”“将力与美彻底融为一体,将会怎样?”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以来,日渐沉重社会生活压力也使治愈系作品具备了广泛的市场基础,忙碌之余,男性偶尔也会期待自己“被守护、被包容”,希望取得“可以哭、穿漂亮的衣服、可以依赖他人”的权力。

——综上所述,变身小说诞生了。值得注意的是,中型向文学的兴起,也为长期低迷的女性向网络文学市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创作参考对象,女性同样对男性的社会立场、生存环境有浓厚的兴趣。现在,不但有女性作者撰写的变身小说作品,也有越拉越多的女性读者加入到变身小说爱好者的行列中来。

心理学考察

在传统氛围浓厚的东方国家,变装、变性行为或想法、表现出异性心理原型的集体潜意识(见“集体潜意识”)被普遍认为是邪恶而不道德的。但也有一些学派认为,其存在同样具备充分的合理性和正当的动机。这里简略引述一下荣格(C.G. Jung)心理学中的相关部分。

集体潜意识

你也可以称呼它为「心理遗传」。它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知识,经验的储藏。然而,我们永远不会直接感觉到它。它影响我们所有的经验和行为,特别在情感方面,但我们只能藉由观察这些影响来间接了解它。

有些经验可以更明显表现出集体潜意识的效果:一见钟情、似曾相识、直接认出某些标志的含意和某些神话的意义,都可以表现我们外在和内在集体潜意识的突然连结。更宏大的举例是被全世界任何时代的艺术家和音乐家所共享的创造性经验,或是各宗教神秘主义者的精神经验、又或是在梦境、幻想、神话、传说、以及文学作品的相似。有个近来已经被广泛讨论的好例子,就是所谓的濒死经验。

对很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当他们脱离濒临死亡的状况之後,发现他们似乎有著相当接近的回忆。他们述说(灵魂)离体,看著自己的身体以及发生在自己周遭的情况,例如被拖过一条长隧道,通向一片亮光;见到已故的长者或是宗教名人等待著他们,以及让他们失望的离开这些快乐的景象,回到原来的身体。也许在这些形象里,我们已经「塑造」所谓的死亡经验。

原型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Jung亦将他们称呼为显性、无意识意象、虚构或原始印象,以及一些其他的名字。但原型似乎最被接受。所谓的原型,是藉由特定的方法去体验事情的天生倾向。原型本身没有自己的形式,但它表现就有如我们所见、所为的「组织原理」。

它遵循Freud理论中的直觉法则行事:首先,当一个婴儿想要吃时,他不知道他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他有著相当不明确的渴望,然而,某些特定的东西可以满足他。之後,根据经验,当一个小孩饥饿时,他渴望一些特定的东西——牛奶、饼乾、烤龙虾、纽约式的披萨。

原型,就像是宇宙中的黑洞:你只能藉由它吸引物质和光,知道它在那里。

Anima和Animus

我们Persona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扮演的男性或女性角色。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个角色是由他们的自然性别所决定。但是Jung,同意Freud、Adler、以及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我们生而具有双重性别。当我们以胎儿身分开始我们的生命之时,我们没有性器官的差别,仅仅逐步的受到荷尔蒙的影响,而发展成男性和女性。

同样地,当我们以婴儿开始我们的世间生命之时,在外人感觉既非男性亦非女性。几乎是立即的——当那些粉红色和蓝色赠品发生时,我们才会受到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而它将逐步将我们塑造成男人和女人。在所有社会中,对於男人和女人的期望都不同。这些期望通常根据性别所扮演不同繁殖角色来决定,但常常包含许多传统细节。

在我们今日社会里,仍然残存这些传统期望。女人仍然被期望更具教养而少好斗;男人依旧被期许更强悍而忽视生活中的情感面。但Jung认为这些期许意味著我们只培养自己潜能的一半。

Anima是表现出男性集体潜意识的女方;Animus是表现出女性集体潜意识的男方。一齐来看,他们被视为相对。Anima可能象征年轻女孩,非常自动自发且依靠直觉,或像女巫,或像太母。它很可能跟极深的情绪性和她自身生命的力量有关。

Animus可能象征老智者,巫师,或者男性中的一人。它倾向于合理,通常具理性主义,甚至爱追根究底。

Anima或Animus是透过你跟集体潜意识沟通所得的原型,而跟它接触是重要的。它也是负责我们大部分挚爱生命的原型。如同古希腊神话所言,我们总是注视著我们另外那一半。那被神取走的那一半,就在那无数相反性别的人之中。当我们一见钟情时,我们会发现某人「充满」我们独特的Anima或Animus原型!

双性人

双性人,包含男性和女性,代表对立物的结合,是Jung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论点。在某些宗教艺术里,耶稣表露出一个较为女孩气(表现出部分女性集体潜意识)的男人。

同样的,在中国,Kuan Yin(观音)被视为是位男性圣者(Avalokiteshwara菩萨),但被描写为具有女性的气质、举止,以致于他通常被认为是位具有怜悯心的女神。对立物的互相补足,是趋向完美、实现“真我(True self)”的重要途径。

哲学论述

实际上,我们在任何一本变身小说当中,都离不开“自我”(本质自我,又称为灵魂)这个观念。而变身文学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对于“自我”这个观念的追问:“自我”是什么?它是怎么诞生的?它由什么来决定?它又会不会随着某样东西的改变而改变呢?而那某样东西又是什么?因此,我们可以从哲学入手。

本质自我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无法抗拒的感觉,那就是在我们因场合的不同而对自己做出不同描述的背后,存在着一个不因背景而改变的“真正的自我”。在某些宗教和希腊人的思想中,我们的“真正的自我”被称为灵魂,而哲学家曾把它称为本质自我。

自我即意识

约翰·洛克洛克主张自我并不是整个意识,而是心灵的一个特定部分,即我们的记忆。

约翰·洛克

自我也就成了记住过去的那部分心灵,但这种观念会导致一些悖论,如换脑手术。这表明自我认同的本质自我包含了一个人的许多不同方面,而并非某一个单独的特征。这同时也是变身小说要探究的问题:我变身了,我还是我吗?

发展历程与代表作

起始期(1999-2003)

山茶《佣兵之王(又名蚀月)》

蓝晶《魔法学徒》

问情《难道我不是男生?》

卜印缜《踏歌行》

梦墟《想不到名字的故事》

夜云轻《群狼谷》

七羽《银色永恒之神话》

风上忍《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Necroman《枪·血玫瑰·Necromancer》

祸水《混世魔女》

变身小说

发展期(2003-2005)

伯伦希尔《异世界女神传》

月下小羊《候补圣女》

徙徒《三千纪》

邪恶者《最终审判》

梦醒时分《暗影法师》

弋人《妖星变》

萧章《变女生之天堂之路》

天意《豪门千金》

深藏blue《变身情缘》

轩安宜《女儿经》

胡鳕《恶魔狂想曲之明日骄阳》

御我《1/2王子》

成熟期(2005-)

伯伦希尔《夜明珠》

破军王戟《异界变身狂想曲》

钟莉莉《变装俏佳人》

白弟弟《媚》

七夜茶《逆流而下》

倒地不起《装甲时代》

枫歌《天使公主》

我是虚幻《凤凰恋》

流派的意义

从心理学的分析中我们认知到,产生变装、变性行为或倾向的正当动机,除医学上的“心理性别自认紊乱”情况外,应为期望重新获得“被神取走的那一半”。与“喜欢异性”不同,其对象是自身潜在的Anima或Animus原型。

出于这种目的,人类会试图构造一个同时具备自身优势却又被异性特征弥补了缺陷的异性形象,并因每个人执行力及此类意志强度的不同,表现为潜意识、梦、想象、对相似异性的喜好、文艺创作、自恋、恋物(异性物品)、变装、变性等不同性状。

在这些表现中,文艺创作作为一种形式上的“象征”,正处于“虚幻”(潜意识中)与“现实”(物理变性)的中点。这个特征决定了它在心理上容易得到多数人的认同(若排除传统伦理等其他影响)。许多作家笔下的异性角色(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创作)都属于这个范畴。

变身文学与传统文学中类似做法的区别在于,它明确地、直接地、更彻底地将两个对立性别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并将它们赋予故事的主角,让这类异性形象(Anima和Animus的具现化)走到了前台。

分类的误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标榜为“变身小说”的文学作品都有正当的创作动机。因为缺乏分类规范,以及由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创作事业准入门槛的大幅降低,真正的、具有文学价值的变身小说作品在文学市场上也遭遇了灾难性的强烈冲击。巨量的非变身小说,通过各种手段伪装之后进入了这个细分市场。这些伪作大多质量低劣、缺乏逻辑、内容空洞,情节上则习惯于抄袭、模仿,不但浪费了读者宝贵的时间、精力,也造成了极坏的市场影响,变身小说的发展也因此陷入了目前的困境。在这里,列出了一些伪变身小说的常见形式,请读者注意分辨:

a.纯粹的,女性主角的女性向小说(例如:女性向言情类、宫廷生活类),添加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包含变身/变装情节的开篇。

b.纯粹的,男性主角的男性向小说(例如:武/仙侠类,种马/后宫类),变身/变装前后,除了换个称谓外,没有任何区别。

c.局部存在变身/变装情节,但这些设定对于故事整体而言是可有可无的。

d.情节中为达成某种目的,角色将变身/变装视为一种技巧或手段利用的。

e.情色、百合、耽美文学中,将“变身/变装”作为与“附身”、“人皮”、“催眠”等妄想题材并列,刺激读者生理欲望的。

变身小说变身小说

常见问题

变身系小说侧重于心理描写.但是,并非局限于只写主角的心理变化描写。一本小说的中心,并不仅仅是放在主角身上,还要顾虑其中的配角们。在主角变身的前后,他们对主角的态度是如何转变,他们又有过什么的心理变化,同时他们又会引起读者们的深思:“他们真的变了?还是原本就是这样?”主角的心理变化同样也很重要,但重点在于他对世俗伦理的纠结,尝试去适应这一个残酷的社会,他试图在改变自己和保持原本的自己之间做出选择。。。

很多读者把变身嫁人当作搞基,也就是现实中的BL,而同时也把变身百合当作GL,这是不正确的。变身百合不等于百合,它只是一个男性以女性身体和视角攻略女性,给读者带来既猎奇,又新奇的感觉。同时变身嫁人也不等于BL,它只是一个男性以女性的肉体和视角接受男性的攻略,给读者带来基情的感觉,二者本质有极大的不同,我们并不能把之混淆。况且,这些都是小说中的设定,并不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东西,我们不能用真实去解释他们。

变身的题材只是一个幻想,虚构的世界。如果用真实,心理去解释他,永远都不会有结论,甚至会沦落到受现实所掌控的地步。并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把百度百科当作是真理,要相信自己对变身小说的看法,不要被任何人所影响,这才是真正合格的变身小说的喜爱者。

「一般来说」,如果主角变身之前就喜欢男性,那么他在变身女性后接受男性的攻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主角变身之前性取向完全正常,变身后却对女性不感兴趣反而喜欢男性,这就不得不让人想起了名为腐女的可怕生物。

分类方式

按变化程度划分

变装系

躯体-未变

精神-不确定

着装-变化

伪娘系

躯体-变化

精神-拒绝性

着装-变化

网游系

躯体-未变

精神-不确定

着装-变化

变身系

躯体-变化

精神-不确定

着装-变化

参考资料

1.变身小说详细资料大全·历史新知网

2.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综述·参考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