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公立大学)

2023-12-10 2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公立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和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区,占地4000余亩。

中文名 中国矿业大学
外文名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简称 中国矿大(CUMT)
创办时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刘波
专职院士数 8人
本科专业 67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6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院系设置 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部)
校训 开拓创新,严谨治学
校歌 《中国矿业大学校歌》
地址 南湖校区: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
院校代码 10290
主要奖项 4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截至2018年11月)
所属地区 中国徐州

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PekingSyndicateLimited)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跻身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

1、焦作路矿学堂时期

1909年3月,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2、福中矿务大学时期

1915年6月,恢复办学,定名为福中矿务学校,确定每年6月5日为校庆日。

1919年2月,学校举办专门本科后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3、焦作工学院时期

1931年4月,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私立工学院。

1938年7月,抗战期间,学校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7月,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9月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4月,苏州解放,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9月迁回焦作工学院原址。

4、中国矿业学院时期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

1951年4月,在天津举行开学典礼和成立大会。

1952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5、北京矿业学院时期

1953年9月,学院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6、四川矿业学院时期

1970年5月,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从北京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

1978年2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7、中国矿业大学时期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1997年7月,将北京研究生部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2月,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9年10月,举行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同月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2015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8年9月22日,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发起高校参加世界能源领域高校合作组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立大会。 

2019年5月17日,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同时,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第一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月1日,中国矿业大学举行建校11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 11月30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揭牌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启动仪式举行。

2020年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9月30日,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 。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11月,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安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举行。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矿业大学设有22个教学学院;学校另有徐海学院和银川学院等两个独立学院,拥有61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软件工程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应急管理专业。

学院

下属教学单位

本科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

采矿工程、交通运输、工业工程

露天开采与边坡工程研究所、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研究所、资源规划与开采研究所、岩层控制研究所、矿山震动与冲击研究所、井下充填开采研究所 [21]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道桥与地下工程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建筑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

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岩土工程研究所、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所、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矿井降温与热能利用研究所、结构鉴定与加固研究所、采动区路桥工程研究所、爆破工程技术所 [22]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系、机械电子系、机械制造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程图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23]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电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电气自动化教学实验部、电子信息教学实验部、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新能源与电动车研究所、大功率传动与自动控制研究所、矿山物联网及生产过程无人化研究所、信息感知及监控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与矿山监控研究所、电气安全与智能电器研究所、电网安全与节能研究所、煤矿自动化研究所 [24]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地质系、地址工程系、地球物理系、水文与水资源系、地球信息科学系、实验教学中心

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应用化学系、生物工程系、过程工程系

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化工专业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生物实验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洁净能源研究院 [25]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空间与地理信息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土地管理系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感知矿山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国家环保清洁煤炭与矿山生态恢复工程中心、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矿山生态环境研究所等 [26]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信息科学系、信息安全系、人工智能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计算机基础部、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矿山数字化研究所 [27]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金融学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市场营销系、电子商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金融学、电子商务、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

经济与管理复杂性研究所、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所、资源会计与财务研究所、煤炭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所 [28]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数学系、物理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统计学

物理实验中心、数值计算实验中心 [29]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法学系、广播电视新闻系、社会工作系

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法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社会工作

公共管理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经济法学研究所、法律硕士(JM)中心、MPA教育中心、苏轼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30]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哲学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英文系、德语系、翻译系(筹)

英语、德语

大学英语部、公外研究生教研室、语言实验室、外语培训中心 [31] 

中国矿业大学冀中能源体育学院

体育系、公体部;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科学实验中心、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心 [3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所、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实验室、材料成型实验室、可靠性工程实验室 [33]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音乐系 [34] 

建筑学、环境设计、工业设计、音乐学 [35]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通风与防灭火研究所、煤矿瓦斯治理研究所、煤矿瓦斯防治与利用研究所、煤岩动力灾害研究所、突出预测与安全装备研究所、安全监测监控研究所、安全工程研究所、消防工程研究所

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安全检测检验实验室 [36]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能源与动力工程

流体机械及水射流研究所、煤与煤层气燃烧及利用研究所、制冷与新能源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CFD工程计算中心 [37] 

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

-

-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商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38] 

中国矿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

-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

-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8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32人,副教授664人;博士生导师326名,硕士生导师88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6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

队4个。拥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外聘7名院士担任相关学院的院长或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有1人获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4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57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1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67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9人分别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

国家级教学团队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屠世浩)、地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群(曾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主干课(刘炯天)、电气信息类基础教学团队(王香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炭资源高效洁净加工理论与应用研究、“矿山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2002年立项)

教育部创新团队

煤矿瓦斯与煤自燃防治(IRT13098)(2013年)、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IRT1292)(2012年)、深部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IRT1084)(2011年)、与煤炭开采有关的资源与环境保护(IRT0865)(2008年)

姓名

入选时间

所属学部

备注

陈清如

1995年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全职

钱鸣高

1995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韩德馨

1995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周世宁

1999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谢和平

2001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彭苏萍

2007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全职

刘炯天

2009年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全职

袁亮

2009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特聘

王安

2009年

工程管理学部

特聘

谭建荣

2007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特聘

陈清泉

1997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特聘

顾金才

2001年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特聘

卢耀如

1997年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全职

李德仁

1994年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特聘

姚建铨

1997年

信息技术科学部

特聘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和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省重点序列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排名第一、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矿业工程

力学

土木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数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

序号

学科分类

学科名称

所属学院

1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矿业工程

矿业学院

1

国家重点学科

采矿工程

矿业学院

2

国家重点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学院

3

国家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

化工学院

4

国家重点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

资源学院

5

国家重点学科

岩土工程

力建学院

6

国家重点学科

工程力学

力建学院

7

国家重点学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信电学院

8

国家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1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环测学院

1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机械工程

机电学院

2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土木工程

力建学院

3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测绘科学与技术

环测学院

4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资源学院

1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2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环测学院

3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化学工艺

化工学院

4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1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

机电学院

2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土木工程

力建学院

3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测绘科学与技术

环测学院

4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资源学院

5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6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安全学院

1

江苏省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电学院

2

江苏省重点学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环测学院

3

江苏省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4

江苏省重点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学院

5

江苏省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6

江苏省重点学科

化学工艺

化工学院

7

江苏省重点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资源学院

8

江苏省重点学科

矿物材料工程

化工学院

9

江苏省重点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安全学院

1

部级重点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

安全学院

2

部级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

化工学院

3

部级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电学院

4

部级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院

江苏省优势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1

矿业工程

2

安全科学与工程

3

测绘科学与技术

4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5

机械工程

6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理 学

数学

地质学

工 学

力学

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哲学

哲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理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统计学

力学

工学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城乡规划学

软件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艺术学

美术学

教学建设

2002年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建成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1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和3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矿物加工工程

采矿学

通信电子电路

工程制图

土质学与土力学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选矿厂设计

检测与转换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绘工程、会计学、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材料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方向)。

省级品牌专业(15个)

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会计学、工程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工商管理。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

地球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9个)

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市场营销、应用物理学、工业工程、艺术设计、消防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

工程管理。

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1个)

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际交流

中国矿业大学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

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海外合作高校、科研机构一览表

国别

海外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名称

美国

西弗吉尼亚大学

肯塔基大学

佛罗里达大学

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

阿拉巴马大学

伦斯勒理工学院

阿拉斯加大学菲尔班克斯分校

匹兹堡大学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

夏威夷大学

南达科塔矿业理工学院

南伊利诺大学

博伊西州立大学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弗吉尼亚大学

田那西州大学

北卡罗莱那大学夏洛特分校

北卡罗莱那大学潘布洛克分校

新泽西洲立大学

旧金山州立大学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新泽西理工学院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

印地安那州立大学

西肯塔基大学

新泽西理工学院

纽约理工学院

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卡特彼勒公司

特利福克化工公司

HW PROCESS TECHNOLOGIES公司

澳大

利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昆士兰大学

科庭科技大学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卧龙岗大学

拉筹伯大学

阿德莱德大学

西澳大学

格里菲斯大学

迪肯大学

巴拉瑞特大学

斯维本科技大学

澳大利亚联邦学院

德国

亚琛工业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

乌泊塔尔大学

下莱茵工业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

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多特蒙德大学

奥尔登堡大学

波鸿工业大学

弗莱堡矿业学院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波恩大学

施维英集团

莱布尼茨生态空间发展规划研究院

普鲁士园林和古堡基金会

多特蒙德凯瑟水利研究所

鲁尔集团

RWE公司

加拿大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蒙特利尔大学

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

温莎大学

圭尔夫大学

约克大学

滑铁卢大学

阿尔伯塔大学

达尔豪斯大学

蒙特利尔理工学院

麦克马斯特大学

英国

诺丁汉大学

克兰菲尔德大学

帝国理工学院

女皇大学

伯明翰大学

曼彻斯特都会大学

英国皇家化学协会

维度景观设计公司

俄罗斯

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

圣彼得堡国立矿业大学

伊万诺夫国立化工大学

日本

群马大学

广岛工业大学

地域地盘环境研究所

熊本大学

大阪市立大学

韩国

庆星大学

韩国化学研究院

法国

法国矿业大学

波兰

克拉科夫矿冶大学

西里西亚工业大学

伏罗兹瓦夫工业大学

波兰煤炭研究院

波兰Dryps公司

奥地利

雷欧本矿冶学院

-

越南

河内地矿大学

-

印度

印度矿业学院

-

挪威

挪威科技大学

-

丹麦

奥尔堡大学

-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

捷克

奥斯特拉法大学

-

社会评价

中国矿业大学是江苏省四所省部共建部属大学之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河海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在各类大学排名榜中均名列前茅,长期位居江苏省第3位,2016年名列中国大学排行榜第42位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40位。  2020年8月,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中国矿业大学首次跻身全球500强。

历年全国大学排行榜中中国矿业大学排名如下:

年份

全国排名

总分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声誉

2016

42

66.08

-

-

-

2015

46

66.15

65.24

67.13

65.26

2014

35

66.79

66.46

66.59

68.99

2013

43

64.55

11.77

9.01

14.49

2012

41

10.71

10.24

8.85

14.6

2011

37

12.25

11.44

9.41

27.89

2010

37

11.94

10.67

10.01

30.27

2009

46

10.77

8.14

9.89

30.23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

科技竞赛获得3470余项奖励,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至2015年间,中国矿业大学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5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2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江苏省高校第一位;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15项、授权专利3452项(其中发明专利578项)。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重大科研项目

“973计划”项目

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低品质煤大规模提质利用的基础研究、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

“863计划”项目

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西部重点矿区土地退化因素调查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还与8个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14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研究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A类(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

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

序号

类别

名称

1

国家级(2011计划)

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协同创新中心

2

省级

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3

省部共建

矿山智能采掘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机构

序号

类别

名称

立项时间

主管部门

1

国家级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

国家级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

国家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1月

科技部

4

国家级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7月

科技部

5

国家级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发改委

6

国家级

矿山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1年11月

发改委

1

部级

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

部级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

部级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

部级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

部级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

部级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

部级

矿山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

部级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

部级

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009年3月

测绘局

10

部级

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

部级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2006年3月

环保部

12

部级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3

部级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

2005年12月

发改委

14

部级

工业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监局

15

部级

页岩气重点实验室

2013年8月

煤炭地质总局

16

省级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7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7

省级

江苏省煤基CO2捕集与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

2010年9月

江苏省科技厅

18

省级

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1月

江苏省科技厅

19

省级

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苏省科技厅

20

省级

江苏省物联网感知矿山工程实验室

2010年6月

江苏省科技厅

21

省级

江苏省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2

省级

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3

省级

江苏省综采综掘智能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24

省级

江苏省煤矿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2013年12月

江苏省科技厅

1

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

2

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2011年5月

中国矿业大学

3

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4

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中国矿业大学

5

校级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中国矿业大学

6

校级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中国矿业大学

7

校级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

8

校级

中国煤矿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中国矿业大学

9

校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中国矿业大学

学术合作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

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index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Journal(Russian),ChemicalAbstract,CambridgeScientificAbstracts,CoalAbstract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EI收录率100%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index核心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省的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EI收录率100%

MiningScienceandTechnology

(PublishedbyElsevier)

Thejournalhasbeenindexedand/orabstractedbyEiCompendex,AbstractsJournal(Russian),ChemicalAbstract,CambridgeScientificAbstracts,CoalAbstracts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藏书230万册,数字图书89万册。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200多万册,纸质期刊2858种(中文2662,外文196种),报纸310份;中外文数据库70多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20万册。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和“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学术会议

中国矿业大学多次成功举办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冶金材料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历年举办重要学术会议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2004年,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会议(ICACS);

2007年,第八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北京校区);

2008年,第四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暨2008北京二次离子质谱学国际研讨会(北京校区);

2009年,亚洲城市环境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The6thInternation

alSymposiumofAsiaInstituteofUrbanEnvironment);

2009年,亚洲太平洋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AsiaPacificCoalbedMethaneSymposium);

2009年,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

2010年,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

201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

2011年,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论坛。

2015年,第七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刘波

校长、党委副书记

宋学锋

党委副书记

蔡世华

党委副书记

王增国

副校长

曹德欣、赵建岭、李强、周国庆、卞正富、周福宝

历任领导

历任校董

蔡元培

翁文灏

孙越崎

历任校(院)党委书记

姓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吴子牧

中国矿业学院党总支书记

1951~1954

魏 明

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54~1956

吴子牧

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56~1961

杨长春

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61~1963

张学文

北京(四川、中国)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63~1982

魏 同

中国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1982~1984

邢 凯

中国矿业学院(大学)党委书记

1984~1990

郭育光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

1990~1995

罗承选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

1995~2010

邹放鸣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

2010~2017

刘  波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

2017~

历任校(院)长

姓 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田 程

焦作路矿学堂校长

1909.3~1915.6

王法歧

福中矿务学校校长

1915.6~1918.10

杜鸿宾

福中矿务学校校长

1918.10~1919.2

许 源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校长

1919.2~1920.4

程世济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校长

1920.4~1920.9

周振先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校长

1920.9~1920.11

李  鹤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0.11~1923.7

凌 涛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3.7~1923.11

张仲鲁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3.11~1926.7

李善堂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6.7~1928.11

朱 端

福中矿务大学校长

1928.11~1931.3

张仲鲁

焦作工学院院长

1931.4~1933.7

张清涟

焦作工学院院长

1933.7~1938.7

焦作工学院院长

1946.8~1950.4

陈 郁

中国矿业学院院长(兼)

1951.8~1954

吴子牧

北京矿业学院院长

1955~1961

陈一凡

北京矿业学院院长

1961~1970

四川矿业学院院长

1970~1978

刘子光

中国矿业学院院长

1978~1982

彭世济

中国矿业学院院长

1982~1988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1988~1993

郭育光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1993~1998

谢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1998~2003

王悦汉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2003~2007

葛世荣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2007~2018

宋学锋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2018~

历任校(院)党委副书记

姓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朱献民

中国矿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1951~1952

魏 明

北京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56~1961

陈一凡

北京(四川)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56~1978

王荣祥

北京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56~1964

李光远

北京(四川)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61~1978

赵正之

四川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未到任)

1972~1977

李玉琴

四川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77~1978

刘子光

中国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78~1982

苏 枫

中国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79~1982

李文举

中国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80~1982

邢 凯

中国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80~1984

郭福善

中国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1982~1987

郭育光

中国矿业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4~1990

罗承选

中国矿业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7~1995

金学林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8~1991

吴汉章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2~1998

徐建培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5~1997

刘 钰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6~2002

谢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党委副书记

1998~2003

柯文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党委副书记

1998~2003

田维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党委副书记

1998~2002

陈石麟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8~2002

邹放鸣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8~2010

张爱淑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2~2011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1~2014

王建平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1~2015

曹德欣

中国矿业大学纪委书记(副校级)

2002~2006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6~2011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1~2019

才庆祥

援疆干部(副校级)

2011~2014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4~2018

蔡世华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4~

付恒升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8~2021

王增国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2019~

历任副校(院)长

姓 名

职 务

任职时间

朱献民

焦作工学院代理副院长

1950.3~1951.2

吴子牧

中国(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50~1955

钟子云

中国(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52~1955

袁 青

中国(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52~1954

陈一凡

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55~1961

何 杰

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56~1979

周兰田

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57~1958

王荣祥

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57~1964

魏 明

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61~1963

邝寿堃

北京(四川、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61~1980

霍 明

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

1961~1966

王勃勤

四川(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78~1982

彭世济

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80~1982

王定衡

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80~1982

党士英

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80~1982

汪泰葵

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80~1982

邢 凯

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78~1984

黄志正

中国矿业学院(大学)副校长

1982~1992

吴震春

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82~1988

徐安顺

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82~1984

沈通生

中国矿业学院(大学)副校长

1984~1997

郭育光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88~1990

陈石麟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88~2003

张廷恩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88~1993

王悦汉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3~2003

谢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3~1997

柯文进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4~2003

王凤余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5~2002

葛世荣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7~2007

杨庚宇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7~2001

冯克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副校长

1998~2002

于 利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副校长

1998~2002

乔建永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1997.11~199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副校长

1998~2003

安里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副校长

1998~2008

赵跃民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02~2019

宋学锋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02~2015

王建平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02~2011

缪协兴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03~2017

周建国

援疆干部(副校级)

2002~2005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05~2007

刘炯天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07~2013

秦 勇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07~2017

曹德欣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19~

赵建岭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11~

李 强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13~

周国庆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15~

卞正富

援疆干部(副校级)

2014~2017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17~

周福宝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2019~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校训

开拓创新、严谨治学

1999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时值学校建校90周年,学校根据江泽民同志题词精神,把“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确定为校训,要求全校师生谨记和遵循。

校徽

一、校徽主体元素由圆环,地球,铁锤、矿斧和钢轨图案组成

,寓意矿大既继承历史薪火相传,又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象征着矿大在立足矿业和能源、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向着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圆环内上半部分是中文邓体“中国矿业大学”,下半部分是其英文翻译“ChinaUniversityofMining&Technology”。选用邓体校名既标出了学校的名称,又体现了矿大人要永远感谢和牢记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校的关怀与期望;中英文结合,表明该校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放办学思想和实际行动。

三、中间铁锤、矿斧和钢轨图案下方标出的“1909”数字,意在说明该校是1909年创办的,是一所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

四、整体色调为蓝色,寓意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表明矿大人以“开发矿业、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为己任。

五、校徽整体设计既继承传统,又有时代特征,并将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发展方向有机融为一体,体现了历代矿大人从“矿业救国”、“矿业报国”到“矿业兴国”的崇高理想与不懈追求。

校标

1999年6月,

经校党委审定讨论,确定了中国矿业大学新校标。

新校标由地球、火炬、园环三种造型和红、黄、蓝等多种颜色构成图案,整体成圆形。图案中间火炬造型配以地球,园环上半部分为蓝色,下半部分为白色,分别标有学校的中、英文校名。

校标象征中国矿业大学以开采光明、造福人类为己任,表现了矿大人为祖国的强盛追求真理、奉献才智的崇高信念,同时也寓意了矿大人通过致力于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世界拥有蔚蓝色的天空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

校风

勤奋求实进取奉献

矿大精神

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进入新世纪,学校把近百年奋斗求索形成的“矿大精神”集中概括为十六个字,即“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秉承“爱国爱煤”的传统和“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全校师生从来没有气馁,凭着对煤炭科教事业的忠诚和信念,凭着发展中国煤炭工业、服务经济建设的责任感,负重奋进、自加压力、顽强拼搏、争创一流,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努力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

校庆日

校庆纪念日为每年的6月1日。

校歌

太行之阳河水东,

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

源深流自远,

物阜民用丰。

山葱葱,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校旗

材质:涤

纶/棉布/丝绸或其他适用材料

制作工艺:丝网印刷

尺寸规格:比例均为3:2

学校环境

中国矿业大学坐落于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该市拥有超过六千年文明史和四千年建城史,并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历史底蕴,被称作“东方雅典”。徐州作为江苏省第二大城市、全国经济30强城市、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和国际新能源基地,是国务院定位拥有地方立法权的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

截至2014年9月,中国矿业大学校址分南湖校区和文昌校区,总占地面积4413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校图书馆藏书226万册,数字图书89万册。南湖校区作为本科生基地,是一个集信息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它位于徐州市南郊,北临三环南路,与小南湖隔路相邻,东临新茶路,与云龙湖公园、泉山风景区相接,西至拉犁山脚下。这里有山有水,具有典型的水乡环境特色,总占地面积2858亩,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20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北区主要为10多个学院实验楼、专业实验室、电子实验中心、CAD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等;南区主要为公共教学楼及院系教学行政办公楼。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生活区位于南湖校区西面,西达拉犁山麓,与教学区隔水相望。区内建筑呈指状分布,使拉犁山的景色也渗入其中,并与校内生态交往带融为一体。由碧水、绿岛、广场形成的生态共享区,位于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中间,其地形、地貌及水系采用江南园林的构思,形成了一泓蜿蜒曲折的水面,岸边有大量亲水平台与广场,为师生们课余活动的主要场所。每隔一定距离便有跨河而建的步行桥联系东西两岸,把中央生态区分隔成了一系列明朗或曲折延绵的空间。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运动区分南北两个区。南体育区是主要的运动区域,布置在南湖校区的西南角,这里设有游泳馆、体育馆、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并有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便于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北体育区在两宿舍区中间,方便学生使用。体育场地包括:3个400米标准田径场、30个篮球场、30个排球场、10个网球场、45个羽毛球场等。

知名校友

中共中央委员

王森浩: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采矿工程专业1952级)

韩英: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全国政协委员(采矿工程专业1958级)

于洪恩:中共中央委员、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采矿工程专业1958级)

汪啸风:中共中央委员、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机械工程专业1964级)

柴松岳: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经委副主任、浙江省省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5级)

陈郁: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省长

省部级干部

吴子牧:北京市委常委、大学工作部部长

张仲鲁:全国煤矿管理总局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

钟子云: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全国人大代表、中顾委委员

张宝明: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全国政协常委(煤炭管理干部学院1986级)

范维唐:煤炭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采矿工程专业进修)

姜增伟: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

寿嘉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企业管理专业硕1987级)

付建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采矿工程专业硕1982级)

赵铁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管理工程专业硕1993级)

彭建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副局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1984级)

孙升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地质工程专业1978级)

候慎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82级)

周敬东: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全国政协委员(机械工程专业1962级)

张洽: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采矿工程专业1953级)

陶铠:光明日报社社长、副总编辑(电气工程专业1959级)

李润五:北京市副市长、市委委员(机械工程专业1960级)

金生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电气工程专业1965级)

李国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工业设计专业1964级)

尚勇:江西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矿山工程力学专业博1982级)

毛志君:海南省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采矿工程专业1954级)

郭开朗:湖南省副省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管理工程专业硕1994级)

谢广祥:安徽省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常委(采矿工程专业博2001级)

陈雪枫:河南省副省长(采矿工程专业1978级)

张国荣: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采矿工程专业1955级)

张汉英: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地质工程专业1957级)

武三松: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采矿工程专业1956级)

靳承序: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采矿工程专业1956级)

王信: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电力传动及自动化专业博1994级)

路耀华:国务院派驻国家电网公司监事会主席(采矿工程专业硕1989级)

王金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董事长(工程硕士班1993级)

刘彩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机电专业1969届)

张仕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采矿工程专业1979级)

解宏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1980级)

王虹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2级)

田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企业管理专业博2004届)

梁铁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北京研究生部控制工程专业硕1993级)

刘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北京校区博2004级)

张文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北京校区工程力学专业2008届)

两院院士

张伯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

师昌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工程科学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会长

范维唐: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工业部副部长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傅恒志: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著名材料及冶金专家

高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主席团委员及技术科学部常委、副主任、清华大学校长

宋振骐: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学家

汤德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山机电工程专家

鲜学福: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

张沛霖: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学家

李恒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与金属物理学家

陈秉聪: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

刘广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质矿产部科技高级咨询中心顾问

何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

著名专家学者

张文奇:著名金属腐蚀防护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沈季良:著名矿井建设专家、中国煤炭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

李栖凤:著名矿井建设专家

柴化周:著名矿井建设专家

杨力生:著名通风安全专家

张守范:著名矿物学专家

谷铁耕:著名采矿专家

张仰均:著名选矿专家

席聚奎:著名热处理专家

吴京:著名煤矿基本建设及采煤机械化专家

许道生:著名冶金学家

袁慧灼:著名冶金学家

陈泽浦:著名稀土金属学家

靳锡庚:著名石油勘探专家

袁耀庭: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

赵国堂:著名铁道工程专家,铁道部副总工程师

谭国富:著名经济学家(数学专业1978级)

屈金星:著名文化策划人、诗人

薛刚:著名策划人、辞赋作家

高校领导

张仲鲁:河南大学校长、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总务长

高景德: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主席团委员、技术科学部常委及副主任(西北工学院1941级)

傅恒志:西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焦作工学院1946级)

谢和平: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矿山工程力学专业博1984级)

刘炯天:郑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选矿工程专业硕1986级,北京研究生部矿物加工专业博1995级)

柯文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力学师资班1978级)

李进尧:北京人文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采矿工程专业1954级)

谭书敏: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采矿工程专业1978级)

邹友峰:河南理工大学校长(工程测量专业1990级)

焦留成:河南师范大学校长(电力电子专业博1998级)

徐建培: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地质工程专业1978级)

刘全顺:山东工商学院院长(北京校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2006届)

卢寿慈:武汉钢铁学院院长(矿山机电专业1951级)

孟祥才:徐州医学院党委书记(矿山机电专业1961级)

韩宝平: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地质工程专业博1994级)

杨庚宇:华北科技学院院长(工程力学专业博1994级)

朱士中:常熟理工学院院长(工程力学专业1980级)

刘文锴:河南工程学院院长(北京研究生部工程测量专业硕1986级)

刘大锰: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北京研究生部地质工程专业博1991级)

朱川曲: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工程力学专业博2004级)

李宗柯: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郭福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官网

2.中国矿业大学-现任领导·中国矿业大学官网

3.中国矿业大学-历任领导·中国矿业大学官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