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浣熊(食肉目浣熊科动物)

2023-12-11 13阅读

小浣熊

食肉目浣熊科动物

浣熊属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的一种动物。源自北美洲,因其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洗濯,故名浣熊(注:“浣”字普通话拼音为huàn。另外,小浣熊和小熊猫不属于同种动物,两者有很大差别。)

浣熊属包括7种动物,模式种浣熊产在北美和中美,食蟹浣熊产在哥斯达黎加至南美洲北部地区,其余5种产在各个岛屿上。

浣熊体长在42-60厘米之间,它们的脚觉发达,经常用前爪捕食和吃食,使用前爪几乎同猴子一样灵活。浣熊常常把捕到的食物放在水中洗去泥沙,因而得名“浣熊”。

浣熊是杂食性动物,吃鱼、蛙和小型陆生动物,也吃野果、坚果、种子、橡树籽等。

中文名 小浣熊
拉丁学名 Procyon lotor
别名 食物小偷、干脆面君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食肉目
亚目 裂脚亚目
浣熊科
浣熊族
浣熊属
浣熊
分布区域 大部分分布在美洲

物种简介

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体小,形似貉,体长约70cm,尾长约25cm。尾部有五六个黑色环纹。四肢粗短。体呈灰色略带黑色。树栖,筑巢于树洞。昼眠夜出。杂食性,喜食软体动物、蟹、虾和鱼类,也食植物。食前有将食物在水中“洗濯”的习性,故名。毛皮极珍贵。分布于北美和中美。

形态特征

浣熊最大的特征是眼睛周围的黑色区域,与周围的白色的脸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耳朵略圆,上方为白色毛,通常颜色深浅的灰色,也有部分为棕色和黑色、淡黄色,及罕见的白化种。越冬时,皮毛会增长到2-3cm。前后脚有五趾,脚指常分开,能抓住东西,口中原本是裂肉齿,进化成能咬碎东西的牙齿。

浣熊尾长,有黑白环纹,也有少数为黄白相间,大约5~7个。树栖的蓬尾浣熊属和地栖的长鼻浣熊都有尾环,而卷尾浣熊的长尾(超过体长1.5—2.0倍)无环纹,前者的长尾有缠绕性。

浣熊体长40到70cm,尾长20至40cm,肩膀的高度为23-30cm。成年浣熊的重量因栖息地的差别而差别很大,范围可以从2到14公斤,但通常是介于3.5至9公斤。曾在佛罗里达州南部发现了体型极小的浣熊,北部的浣熊体型较大。在冬季的开始,一只浣熊的重量会因脂肪储存而变为春天时的2倍。

栖息环境

北美洲浣熊理想的栖息地是紧邻水域和沼泽地的落叶林。白天它们在空心树和岩石或地面上的洞中睡觉。浣熊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浣熊还是优秀的“游泳健将”。

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它们大多成对或结成家族一起活动。浣熊白天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经常在树上活动,巢也筑在树上。白天它们在空心树和岩石或地面上的洞中睡觉,当受到黑熊追踪时,它就会逃到树梢躲起来。到了冬天,北方的浣熊还要躲进树洞去冬眠。

浣熊是夜行性动物。晚上十二点后出门,加拿大人称之为“神秘小偷”。

虽然是食肉目动物,但浣熊偏于杂食,嗜捕食鸟、老鼠、昆虫、小鱼、蜗牛、小龙虾和青蛙。它们的食物也包括蛋类、坚果、谷物、水果和橡树籽等,不伤害人畜。

浣熊的前肢都长有五个指、趾头,因此,能捕捉到水中的虾和螃蟹。当捕捉到这些小动物时,它会先洗去这些动物身上的泥土再吃,而且它在吃其它食物之前,也总是要把食物放在水中洗一洗再吃。甚至有的时候,用来清洗的水比食物还脏,它们也要洗洗再吃。

分布范围

浣熊原产于伯利兹,加拿大,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美国等北美地区。在奥地利,阿塞拜疆,比利时,捷克,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俄罗斯,瑞士,乌兹别克斯坦也有发现。

繁殖方式

浣熊只在繁殖期才会成对。公浣熊会同时与几头母熊交配,但母熊一般只接受一位求偶者。平时温驯安详的公熊在交配季节常常会互相叫嚷和厮打。春天,母熊通常会在大约九个星期后产下三到五只幼熊,并且独自照看它们。幼熊在三个月后成熟。喜食螃蟹。它们会全家在一起生活将近一年,然后幼年浣熊便会离开母亲。

浣熊的交配季节为1或2月,在4或5月产下幼子(受天气影响),一胎4至5个。其一般住在树洞、地洞或山洞中。幼仔夏末就能断奶,然后开始独立生活。浣熊并不冬眠,但严寒的冬季会匿藏起来。

浣熊一般只能生活几年,野生的已知最长寿命为12年。

保护级别

有一段时间浣熊曾因其皮毛而被大量捕杀,但数量现已恢复。

如果民区有浣熊出没,晚间时分遛狗要格外小心。小型犬被浣熊袭击受伤甚至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

参考资料

1.浣熊·优文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