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粲(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23-12-11 1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7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张厚粲

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厚粲(1927年4月-2022年12月24日),女,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心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厚粲于1948年从北平辅仁大学心理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5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1年至1982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1984年至1996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系主任;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被列入美国传记学会的国际杰出领袖人名录;1990年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妇女名人录;2001年获得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得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艰苦卓越成就奖。张厚粲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五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实验心理学、人类认知,以及心理和教育测量。

2022年12月24日,张厚粲教授逝世,享年95岁。

中国

中文名 张厚粲
国籍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1948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系
职业 心理学家、教授
籍贯 河北南皮县
性别
出生年月 1924年4月
代表作品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十余部
主要成就 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人物生平

1927年4月,张厚粲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5岁随二姐一道进入北京师大二附小读书。

1944年—1945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一年级。

张厚粲

1945年—1948年,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学习,毕业并获得教育学士学位。

1948年—1952年,担任北平辅仁大学心理系助教。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1年9月—1982年11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和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做访问学者。

1983年6月—1983年8月,在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 )暑期国际班学习。

1984年—1996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系主任。

1986年8月—1987年5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做访问学者。

1987年,因“为中国心理学的杰出服务”获得杰出领袖奖状及奖牌,列入美国传记学会的国际杰出领袖人名录。

1990年,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妇女名人录《The world who's who of women(第10版)》第917 页。

2022年12月24日,张厚粲教授逝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张厚粲于1982年首次将认知心理学引入中国,在“汉字识别”、“认知方式”、“PDP模型”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心理统计和测验方面,她主编了中国最早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材,率先开设“心理测量”课程,并应用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验的理论,主持了《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的修订和《中国儿童发展量表》的编制等工作。

张厚粲于1980年代中期领导中国高考的测量学研究取得重要成绩,更注重心理学为社会服务,在公务员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企业管理人员测评等方面开展心理测评的研究,加强了心理学的社会影响,扩展了心理学的应用范围。

•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或来源

1996年—1999年

Culture Tools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国家级/国际级,美国心理卫生基金会

1996年—2001年

标准参照测验与中国语文水平测评系统

国家级/国际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

1999年—2002年

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

国家级/国际级,全国教育考试"十五"科研课题

1999年—2008年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国家级/国际级,美国基金会(合作)

2001年—2002年

表象研究与创造力培养

横向课题

2001年—2002年

大学心理学

国家级/国际级

2001年—2002年

TOMA职业经理人性向测评系统

横向合作/北京市

2001年—2003年

劳动部就业指导测评系统

省部级/北京市

2001年—2004年

中学生就业指导系统

省部级/北京市,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立项

2001年—2005年

Language, Symbol Structure and Cognive Development

国家级/国际级

2001年—2005年

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2年—2004年

基础心理学与教育统计

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重点项目

2003年—2004年

多特教育心理测评系统

横向合作/北京市,美国科学基金会

2005年—2005年

征兵一般能力CAT测验系统

横向合作/北京市

2005年—2006年

基础心理学与教育统计

省部级/北京市

2005年—2006年

咀嚼口香糖对记忆和学习的影响

横向合作/北京市

2006年—2007年

咀嚼口香糖对注意的影响

横向合作/北京市

2006年—2006年

考试改革的社会心理调查

横向合作/北京市

2007年—2008年

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成效测量研究

横向合作/北京市

2007年—2008年

轻武器生理、心理测试研究

横向合作/北京市

2008年—2009年

THE EFFECT OF GUM CHEWING ON ATTENTION AND IT'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国内横向

2010年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ON-R 6-40

Peter J. Tellegen,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 Hogrefe Verlag GmbH & Co. KG,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 发表论文

张厚粲. (2009).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 中文版的修订. 心理科学,32( 5), 1177-1179.

李中权, 张厚粲, 王力, 柳恒超. (2008). 条件推理测验:人格测验的新思路. 心理科学, 7(4), 1209-1210.

张厚粲, 李红义. (2008). 咀嚼口香糖对个体注意力功能的影响(英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5(5), 485-488.

杜卫, 张厚粲, 朱小姝. (2007). 核心自我评价概念的提出及其验证性研究. 心理科学,30(5), 1057-1060.

徐建平, 张厚粲. (2006). 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 教育研究,(1), 57-61.

王爱平, 张厚粲. (2006). 汉语句子加工中RB效应的研究. 心理科学,29(4) , 848-851.

孙晓敏, 张厚粲. (2006). 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评委偏差的IRT分析. 心理学报,38(4), 14-625.

黎坚, 张厚粲. (2006). 认知操作背景下在线元认知调节能力的特征. 心理学报,38(3), 342-348.

骆方, 张厚粲. (2006). 使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测验的多维性的实验研究. 统计研究,(4), 6-79.

徐建平, 张厚粲. (2005). 质性研究中编码者信度的多种方法考察. 心理科学,28(6) , 1430-1432.

王爱平, 张厚粲. (2005). 汉字加工中呈现速率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 心理科学,28(4) , 809-811.

罗震雷, 张厚粲, 黎岳庭. (2005). 从刻板印象到类属性思维. 心理科学,28(3) , 636-638.

孙晓敏, 张厚粲. (2005). 表现性评价中评分者信度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从相关法、百分比法到概化理论. 心理科学,28(3) , 646-649.

关丹丹, 张厚粲, 李中权. (2005). 差异分数的信度分析. 心理科学,28(1) , 161-163.

张厚粲, 冯伯麟, 袁坤. (2004). 我国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特点与测验编制. 心理学报,(1) , 89-95.

王爱平, 张厚粲. (2004). 关于RB效应加工水平的研究. 心理科学,27(6) , 1470-1472.

关丹丹, 张厚粲. (2004). 信度的再认识与信度概括化研究. 心理科学,27(2) , 445-448.

孙晓敏, 张厚粲. (2004). 效度概念演进及其新发展. 心理科学, 27(1), 234-235.

李永瑞, 张厚粲. (2004). 女子足球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实验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7(9) , 1193-1195.

宋丽波, 张厚粲, 蔡文. (2003). 应用表象训练技术提高弱智儿童表象清晰度和表象记忆实验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1) , 77-83.

李毓秋, 张厚粲, 李彬, 李凤玫. (2003). 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3) , 44-47.

王爱平, 张厚粲. (2002). 在汉字加工中间隔效应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 心理科学,25(6) , 645-648.

吴志明, 张厚粲. (2001). 评价中心的构想效度和结构模型. 心理学报,33(4) , 372-378.

李毓秋, 张厚粲. (2001). 关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 心理科学,24(1) , 29-31.

Feng, G., Miller, K., Shu, H., & Zhang, H. C. (2001). Rowed to recovery: The use of phonological and orthographic information in reading Chinese and English.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4, 1079-1100.

罗照盛, 张厚粲. (2001).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心理科学,24(6) , 654-656.

舒华, 张厚粲. (2001). 汉字认知过程中整体与部分关系论. 应用心理学,7(3) , 57-62.

张亚旭, 张厚粲, 舒华. (2000). 汉语偏正/述宾歧义短语加工初探. 心理学报,(1), 13-19.

许燕, 张厚粲. (2000). 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2), 160-164.

• 出版图书

张厚粲. (2009). 心理学.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9). 北京: 北京出版社.

张厚粲, 龚耀先. (2009). 心理测量学. 中国台湾东华书局(繁体字版), 浙江教育出版社(简体字版).

张厚粲. (2008).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 珠海: 珠海市京美心理测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张厚粲. (2008). 张厚粲心理学文选.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文玲, 张厚粲. (2008). 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数据分析指导.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徐建平. (2007).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徐建平, 孟祥芝. (2007). 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张厚粲, 孙晔, 石绍华. (2006). 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张厚粲, 黎坚. (2006). 心理测量与评价.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2005). 贯彻素质教育,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共同发展. 温寒江,等(主编). 走进现代教育--"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十五年.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厚粲. (2005). 实用心理评估.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张厚粲. (2005). 心理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年鉴(2005). 北京: 北京出版社.

Zhang, H. C. & Miao, X. C. (2005).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EOLSS-Encyclopedia of Life Support System. EOLSS Publishing Co.LLtd., Oxford, UK.

张厚粲, 赵守盈. (2004). 心理学.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4). 北京: 北京出版社.

张厚粲, 赵守盈. (2003). 心理学.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3). 北京: 北京出版社.

张厚粲, 徐建平. (2003).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洪俊, 张厚粲, 吴瀚飞, 贾科. (编). (2003).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面试教程.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张厚粲, 许燕, 寇彧. (编). (2003). 心理学同步练习册.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2002). 心理学.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2). 北京: 北京出版社.

Li, W., Anderson, R. C., Nagy, W., & Zhang, H. C. (2002). Facets of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that Contribute to Chinese Literacy. In W. Li, J. S. Gaffney, & J. L. Packard (Eds.), Chinese Children's Reading Acquisition: Theoreticl and Pedagogicaol Issues (pp. 87-106). Mas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张厚粲. (2002). 心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Zhang, H. C. (2002).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sychology. In Psychology at the trun of the milliennium. V.2.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张厚粲. (2001). 大学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awlik, K., Zhang, H. C., Vrignaud, P., & Roussalov, V. (2000).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Testing.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sychology, Chapter 20.

张厚粲. (2000). 1999年中国心理学在北京.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 2000北京社会科学年鉴(pp. 134-140). 北京: 北京出版社.

张厚粲. (2000). 现代英汉心理学词汇.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张厚粲. (1998). 承露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1998). 撷珠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1997). 行为主义心理学. 台北: 东华书局.

张厚粲. (1992). 考试改革与标准参照测验.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张厚粲. (副主编). (1990). 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张厚粲. (主编). (1990). 教育大词典·教育统计与测量分卷.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厚粲. (合编). (1988). 认知方式--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1988).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1987). 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 普通心理学分册.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张厚粲. (副主编). (1987). 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张厚粲. (主编). (1986). 心理学.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1986). 心理学词典.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林传鼎, 张厚粲. (1986).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测验指导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传鼎, 张厚粲. (1986).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王晓平. (1985).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手册(中国城市修订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1985). 标准化考试简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厚粲. (1983). 实验心理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厚粲. (1981). 心理与教育.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 培训交流

张厚粲与国际学术界广泛联系,从事多项合作研究项目,推动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多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作重点演讲。

1998.8,国际心联执委会,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特邀报告(美国)

1997.12,华人社会心理学大会,特邀报告(中国香港)

1997.12,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究会,特邀报告(中国台湾)

1997.7,国际心联执委会(瑞典)

1996,第26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作报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当选执委(加拿大)

1995.11,新加坡教育研究联合会年会,作报告(新加坡)

1995.9,第四次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北京)

1995.4,华人社会心理学大会,作报告(中国台湾)

1994.8,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马德里)

1994.4,美国教育测量联合会(NCME),作报告

1993,中国语文信息加工国际研讨会(北京)

1992.8,第二届亚非心理学家大会(北京);国际汉语考试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

1992.7,第25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代表大会,国际测验委员会( 比利时,布鲁塞尔)

1991,心理测量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

1990.10,国际信息时代儿童研究会,国际规划组委员(加拿大)

1990,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国际测验委员会理事会(京都)

1989.5,国际信息时代儿童研究会,国际规划组委员(保加利亚)

1989.2,苏联心理学会第七届年会(莫斯科)

1988,第24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代表大会(悉尼)

1988,国际信息时代儿童研究会(保加利亚)

1987,国际行为发展联合会(ISSBD),邀请报告(东京)

1984,第23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代表大会(墨西哥)

1983.9,美国米尔瓦基参加中美联合举行的认知心理学研讨会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748”情报检索分系统研制“汉语主题词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7年

《高考研究》论文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1年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光明杯”优秀作品三等奖

1993年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体会》论文

北京高教学会研究生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2年

《大学心理学》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2年

《大学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04年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

2004年

International Hap Map Project

Certificate of Appreciation

2004年

Extraordinary support of the XXVI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05年

笔画复杂性和重复性队笔画和汉字认知的影响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

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队笔画认知的影响

第十九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人才培养

• 教学工作

根据2021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网站显示,张厚粲在北京师范大学讲授《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等课程。

• 指导学生

截至2016年12月,张厚粲共指导硕士研究生46名、博士研究生29名、访问学者7名、博士后2名。

• 教育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7年

《实验心理学》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0年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标准化广东试验区试验

国家教委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2年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3年

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

2001年

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5年

北京市统战系统先进个人

1988年

北京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199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2年

北京市统战系统先进个人

1995年

北京市先进个人

1999年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

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中国心理学会 [4] 

2004年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贡献奖

2004年

辅仁大学(中国台湾)名誉博士学位证书

2005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6年

先进盟务工作者

2013年9月

终身贡献奖 [6] 

2016年3月

ATP全球公民奖

国际考试行业协会(Assoiciation of Test Publishers, ATP)

2016年7月

艰苦卓越成就奖(Achievement Against the Odds Award)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2年—1990年

北京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1983年—1984年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1984年—1989年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第四届)

1984年—1994年

《心理学报》副主编

1984年—1996年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中国代表

1985年—1992年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6年—1997年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兼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会理事长

1987年—1992年

国家考委自学考试研究会副主任

1987年—1997年

北京市政协第七、第八届常委

1988年

国务院参事

1988年—1990年

保加利亚"信息时代儿童"会议国际规划委员会委员

1988年—1990年

《国际教育训练与技术》(ETTI)杂志编委

1988年—1991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委

1988年—1991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1988年—1994年

杭州大学兼职教授

1989年—1997年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

1989年—1997年

民盟北京市委委员(第七届)

1990年—1994年

国际测验委员会(ITC)理事

1991年—1996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2年—1996年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教育心理学科评议组组长

1992年—1997年

民盟第七届中央常委,兼妇女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1992年—2002年

国家教委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会副主任

1993年

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1993年—1996年

国家教委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3年—1997年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第六届)

1993年—1997年

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兼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

1994年

北京101中学教育发展战略专家顾问组顾问

1994年—1996年

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1994年—1998年

全国妇联第7届执委

1994年—1999年

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评价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1995年

全国师范院校科技教育顾问

1995年

空军招飞心理选拔工作顾问

1995年

江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1996年

巴基斯坦心理学杂志(PJPS)编委

1996年

福建教育出版社《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心理学科主编

1996年—2000年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执委

1996年—2004年

国际心理学杂志(IJP)编委

1997年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技术方法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7年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1997年—1999年

国家汉语考试水平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7年—2002年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教育心理学评议组组长

1998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顾问

1998年—2002年

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

1998年—2003年

中国民主同盟每八届中央妇女委员会主任

1999年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专业心理学课程主编

1999年

中央组织部与深圳市委组织部共同开发之课题《国有企业高级经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及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高级顾问

1999年2月

中国科技馆常设展览“脑科学”展区顾问

2000年—2004年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副主席

出版图书

考试改革与标准参照测验

作者名称 张厚粲

《考试改革与标准参照测验》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厚粲、刘昕。

实用心理评估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5年10月

《实用心理评估》是2005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厚粲。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9年1月1日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2009年1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厚粲、徐建平。

心理测量学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12年5月

《世纪心理学丛书:心理测量学》内容完整:心理测验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技术全程覆盖、理论新颖:经典测验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百花齐放。操作性强:翔实介绍具代表性的智力、人格、态度等心理测验,便于应用。

大学心理学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1年03月21日

《大学心理学》是200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厚粲、许燕。

现代英汉心理学词汇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0年01月

《现代英汉心理学词汇》是2000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厚粲、孙哗、石绍华。

心理学同步练习册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3年01月01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心理学同步练习册》是2003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厚粲,许燕,寇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4年6月1日

《世纪心理学丛书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写作目的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发展直至衰落的过程,以及主要代表人物作一全面、系统的介绍...

张厚粲心理学文选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8年8月1日

《张厚粲心理学文选》是200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舒华。

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6年7月

《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的作者是张厚粲、孙晔、石绍华,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名称 张厚粲

作品时间 2008年12月1日

《教育与心理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是2008年12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文玲、张厚粲、舒华。

个人生活

• 家世背景

张厚粲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孙女。她的父亲是张仁蠡是张之洞的第十三个儿子,曾经担任汪伪天津市市长、兼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张厚粲富开拓精神,是中国心理学的带头人,也是中国心理学公认的奠基者,为教育考试改革做出了贡献。她治学严谨,教学深入浅出,以优异成绩培养了大批心理学人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评)

张厚粲是中国心理学界的领头人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及影响。她学识渊博,学术思想活跃,富于开创精神,科研成果斐然。在振兴中国心理科学,推动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科和建设上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她在各方面的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凭她洁高的品格与德高望重的声誉,受到广大师生和各界人士的好评。(中国侨网评)

厚粲注重扩大心理学社会影响力,引领中国心理学会走向世界,为中国心理学与世界心理学界的交流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评)

参考资料

1.中国心理学奠基人、张之洞孙女张厚粲逝世,享年95岁·界面新闻

2.辛亥革命网:张之洞孙女张厚粲教授为武汉科技大学120周年校庆题词·武汉科技大学

3.张厚粲教授(1927年4月生,河北南皮县人,汉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