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蛤蜊节(红岛地方节日)

2023-12-13 2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红岛蛤蜊节

红岛地方节日

红岛蛤蜊节极大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有力提高了红岛知名度,实现了全街道财政、村集体和村民的同步增收。其中,以红岛休闲渔村、黄澜海韵苑、红岛垂钓园为依托的南部生态休闲组团,突出赶海、垂钓、休闲、娱乐等参与性较强的“海文化”主题活动;以韩家民俗村和青云宫为主要景区的北部民俗组团,以展现民俗风貌、体验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以华强方特梦幻王国为主打园区的中部科技文化组团,涵盖现代科技、科学幻想、主题表演等多个方面。

中文名 红岛蛤蜊节
红岛 胶州湾里的一个孤岛
溯源 我国的古代
制作工艺 拌、炝、炒、爆

菲律宾蛤仔

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贝类研究专家张国范教授介绍,红岛蛤蜊属于胶州湾杂色蛤,学名菲律宾蛤仔(马尼拉蛤仔)。胶州湾杂色蛤并不是真正的杂色蛤,真正的杂色蛤虽与胶州湾杂色蛤形态上相似,但口味较差,主要生长在福建平潭县以南的滩涂上,而正宗的胶州湾杂色蛤则生长在东亚及东北亚的滩涂上。《黄渤海的软体动物》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其习性及分布情况:“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10米深的海底都有栖息。在黄渤海沿海分布较广,向南可至广东雷州半岛……”

关于“菲律宾蛤仔”这一学名的由来,民间曾有不少版本,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是:1918年,日本人第一次侵占青岛的时候在栈桥东面的海域撒下一片蛤蜊育苗,从此,这种精灵就在岛城生活中不可或缺———对此,张国范教授做了纠正,他说之所以取名“菲律宾蛤仔”,完全是学术上的原因,当初蛤蜊标本是在菲律宾海域取的,由此得名。

溯源蛤蜊文化

吃蛤蜊,可以溯源到我国的古代。据《周礼·天官》记载,古代的蛤是和鱼、螺等一起加工成祭品供周天子用来祭祀祖先的,同时也供周朝宫廷内食用。南北朝年间,海洋渔业得到较大发展,人们吃蛤蜊的方法也多了起来。1400年前,北魏贾思勰写了一本很有价值的农书叫《齐民要术》,其中的烤蛤蜊一段,特别讲究调味、注重火候、注重原汁原味等。因为制作得法,美味适口,许多人以此为嗜品。据《南史·王弘传》中说:“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嗜蛤蜊者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地。

到了唐宋,记载食用蛤蜊的史料更多了,食用方法也日趋完善,各具特色。《物类相感志》中记有腌蛤蜊法,书中说:“腌蛤蜊以炉灰入盐,咸之味好,且不开口,要即熟则在日中晒。”《杜阳杂编》记载了唐文宗食蛤蜊的故事,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还记录了吃蛤蜊的大笑话。

唐宋年间的书籍中,不仅有蛤蜊的一般食法,还记录了蛤蜊进入食谱的许多内容。宋《梦梁录》中有“酒鸡蛤蜊”、“蛤蜊淡菜”、“米脯鲜蛤”等,可惜有名无谱,后人不知其做法。唐宋后,蛤蜊更加普及,食用者也较前增多,而且谱子详细。比如,元朝《云林堂饮食制度制》一书记录了生吃蛤蜊的妙法,“用蛤蜊洗净,生擘开,留浆别器中,利去蛤蜊泥沙,批破,水洗净,留洗水,再用温汤洗,次用葱丝或桔丝少许,拌蛤蜊肉,匀排碗中,以前浆及二次洗水汤澄清去脚,入葱、椒、酒调利,入汁浇供,甚妙。”除此,还有用蛤蜊肉制作蛤蜊酱的记录,想必可以与“虾酱”媲美。

清朝年间的书籍,记录蛤蜊食谱尤其繁多,袁枚《随园食单》中有韭菜炒蛤蜊肉及制汤的记述:“剥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或为汤亦可,起迟便枯。”主要强调要掌握火候;清朝的著名汉学家郝懿行在《记海错》中不仅记述了“热酒蛤蜊”的吃法,而且对蛤蜊进行了考证。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用“蛤类之利于人者,故名。”来解释“蛤蜊”名字的由来。的确如此,蛤蜊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美味廉价海鲜食品。科学测定,每百克蛤蜊肉的晒干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51.3克,脂肪6.4克,碳水化合物21.7克,灰分7.9克,并含有278毫克钙、758毫克磷、264毫克铁及一定量的维生素A、B1、B2和烟酸等。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在同类海产品中名列前茅。因此,自古以来,除了食用,蛤蜊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

宋朝掌禹锡在《嘉祐本草》中对蛤蜊的医疗作用作了详细全面的总结,他说蛤蜊肉具有“润五脏、止消痛、开胃、治老癖、为寒热、妇人血块”等功用,并说“宜煮食之”。蛤蜊壳也是良药,可用于“清热利湿、化痰饮、定喘嗽、止呕逆、消浮肿、利小便、化积块、解结气、消瘿核、散肿毒。”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古代,个体较大的蛤称为蜃,小一点的才叫蛤,亦称作蛎,传说蜃与蛤都是由飞鸟变化而来的。《国语·晋语》中说:“雀入海为蛤,雉入淮为蜃。”应了这个美好的传说,蛤蜊确实为我们的味觉带来了飞翔的快感,也为这个城市带来了别样的文化注解。

红岛蛤蜊节

红岛蛤蜊节一瞥

吃是红岛旅游的一大特色,红岛蛤蜊以个大味美著称,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每年4月份左右,蛤蜊、海螺、八带、琵琶虾、末货、纳米蛤蜊、红参等当地小海鲜陆续上市,成为岛城市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海鲜美味。而真正要吃上地道新鲜的小海鲜还得亲临红岛,原汁原味的海鲜大宴呈现给您的不仅是味觉的满足,更是心灵的慰藉。

2004年城阳区举办了首届青岛红岛蛤蜊节,组织开展了包括文艺演出、健身休闲、经贸洽谈等多种活动,吸引游客7万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1000余万元;有来自国内外的50余家企业前来洽谈业务,已与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合同金额达1200万美元。

红岛历史悠久,胶州湾地区近千年的移风易俗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印证,也是青岛最早的制盐业发源地,代表景区就是韩家民俗村。韩家民俗村于2004年开始建设,投资1.2亿元,建于原红岛古盐场和古渔场遗址之上,历时7年的修建完善,蛤蜊节期间,韩家民俗村将掀开神秘面纱对外纳客。目前,景区新建成国学讲堂、盐宗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娘娘殿、商业古街等20余处新景观,走进景区,俨然置身数百年前的渔盐古镇,这里是一处集旅游度假、园林景致观光、民俗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此外,作为传统道教圣地的青云宫,因龙母传说而得名,历史悠久、香火很盛,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五至二十九为一年一度的庙会。蛤蜊节期间,也将免费对外开放。

红岛街道办工作人员说,依托五大景区,红岛将构建“南北中”三大组团。其中,以红岛休闲渔村、黄澜海韵苑、红岛垂钓园为依托的南部生态休闲组团,突出赶海、垂钓、休闲、娱乐等参与性较强的“海文化”主题活动;以韩家民俗村和青云宫为主要景区的北部民俗组团,以展现民俗风貌、体验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以华强方特梦幻王国为主打园区的中部科技文化组团,涵盖现代科技、科学幻想、主题表演等多个方面。

红岛蛤蜊节极大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娱乐生活,有力提高了红岛知名度,实现了全街道财政、村集体和村民的同步增收。

交通提示

公交:游客可乘坐902路公交车,自惜福镇后金经正阳路到红岛;乘坐924路,自上马经红岛肖家至韩家民俗村;乘坐925路,自上马经红岛肖家至方特梦幻王国;乘坐761路,自青岛市政府至红岛肖家。

自驾:市内方向的游客,可经环胶州湾高速到红岛口下南行,或经海湾大桥到红岛;城阳方向的游客,可经正阳路到达红岛。

参考资料

1.吃在红岛·青岛新闻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