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风景区(中国AAAAA级旅游景区)

2023-12-14 3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三清山风景区

中国AAAAA级旅游景区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自然资源丰富,为全国第5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三大国际国内顶级品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AAAAA级

中文名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外文名 The Mount Sanqingshan Scenic Area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
景点级别
著名景点 玉京峰、女神峰、巨蟒出山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荣誉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东部门户玉山、德兴两县(市)交界处,东与浙江省开化县、常山县接壤。地理坐标是东经118°03’、北纬28°54’。周边有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和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公路连通。古为饶、信、衢三州之会。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具体详尽的位置是:位于上饶市玉山县怀玉乡、南山乡、紫湖镇大部分范围和德兴市皈大乡小部分范围内。东距浙江衢州90千米,南距福建武夷山120千米,西距上饶市78千米,北距德兴市85千米,距安徽黄山市263千米。

玉山县城是距离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最近的城市,距三清山风景名胜区50千米,有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公路紧密相连。

景区历史

晋代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著名道士葛洪,约在东晋升平年间来到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炼丹。唐乾符年间,紫金光禄大夫、信州太守王鉴,暮年携家隐退在山下的大源坞(今德兴反大乡引浆村)。宋乾道六年(1170),王鉴的第十代孙王霖创建三清道观,后因世乱荒年,道观毁。

明景泰年间(1450-1456),王鉴的第二十八代孙王祜,在旧基再建三清宫,并沿途设景,增设殿宇,并施田以膳羽士。当时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孙原贞为其手书“三清宫”坊额,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乃因此日渐闻名遐迩。

清代,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天姿国色吸引着八方游客,时有名人程云吉、程一先、毛九瑞、肖立选、陈壎、程光壁、余朝楷等先后上山观光,浙江、安徽等省香客亦到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进香。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得到发展。而在清末和民国期间,由于连年战乱,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一度衰落:在近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是皖浙赣闽边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发展对外贸易,粉碎了国民政府的封锁,成为苏区食盐、医药、布疋等物资的重要供应站。

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列为全省四个旅游区之一。1985年,成立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1988年8月,国务院又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旅游服务设施已成规模,北麓建有汾水宾馆,经营住宿、饮食、商店、停车、摄影、导游等业务,山间还建有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第一、第二招待所、汾水村旅行社以及一些个体户经营的小吃部等。南麓的山谷里,新建了一座山庄式的响波桥宾馆以及梯云岭、日出山庄、青年茶社等。

2005年9月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7月8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成为中国第七个、江西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2012年9月21日,在葡萄牙阿洛卡举行的第11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2011年被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景区文化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拥有特殊地位。

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

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时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周)圣元年(639),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今称为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划为玉山县所辖。

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北宋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元时,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多时达几十个人;更多的方士则信奉正一派,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

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记》中说,此时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由此可见当时三清山上兴盛一斑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距龙虎山仅300里,近在咫尺,传教、化缘的方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的,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兴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组织香会“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

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各种祭品,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明朝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并重建三清观,改建三清宫。

明代的宫宇建筑十分独特: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岗岩雕凿干砌而成,石梁石柱,四周配以石墙,内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题刻45处。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区域地层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区域地层自元古宙至第四纪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包括有中新元古界的张村群、河上镇群、南华系、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等。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山势是东、南、西三面陡峻,北面平缓,地势高差很大。从整体看,东坡从金沙至玉京峰,西坡从横坦、汾水至玉京峰,恰为两个相靠的凹球面,它们与南部的凸球面合成高耸入云、层峦叠峰的奇特地貌。

东坡比西坡平缓,南坡又比东坡平缓。组成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主体的岩石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其中边缘相和过渡相的花岗岩是构成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峰峦的主要岩石,近谷底则多为内部相的中粗粒斑状、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因其极易风化剥蚀,故多形成稍缓地形。

岩石构成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地区岩浆岩活动较频繁,岩浆岩分布较广泛,其岩浆岩主要为超酸性侵入岩,即燕山晚期形成的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花岗岩体(属怀玉山岩体的一部分),构成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岩体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气候类型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中亚热带,东距东海约340km,故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兼具山地气候特征。具有四季分明,夏季凉爽,春秋漫长,冬季雪漫群峰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10.9℃,7~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3℃,7月平均气温为21.1℃,1月极端最低气温为-16℃,平均为-0.6℃。年平均降水量为1857.7mm,年平均蒸发量为1331.6mm,相对湿度为82%。

水文特征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位处长江流域中游、鄱阳湖水系之一的信江源头,地表水为沟谷溪流水系,东南面分数股顺沟而下,汇入信江;西北侧经乐安河流入鄱阳湖。山体上水源均来自雨水,降水顺着发达的构造裂隙就近排泄于沟谷,雨季水源充足,旱季水源较贫乏,季节性变化明显。地下水主要含于基岩裂隙中。

自然资源

植物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属于东亚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中的华东地区,植物区系组成丰富,垂直分布比较明显。已查明高等植物253科984属2373种,其中苔藓植物65科165属368种;蕨类植物34科71属179种;裸子植物6科22属24种;被子植物148科726属1802种,是中国亚热带地区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松科黄杉属的分布中心。

该地区的菌类和地衣植物的分布也非常突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植物不但物种丰富而且保存大量的珍稀品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19种,属于《中国植物红皮书》的有19种。不仅如此,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还保留了许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的古树。

动物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已知的动物种类同植物一样具有多样性,已知的野生动物1827种,其中有脊椎动物401种,昆虫1327种。在脊椎动物中,有兽类22科67种(或亚类),鸟类47科226种(或亚类),爬行类11科49种(或亚类),两栖类8科23种(或亚类)。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野生动物不仅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而且还栖息有大量珍稀、特有的种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麂、云豹、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金斑啄凤碟等7种。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獐、鬣羚、鸳鸯、虎纹蛙等47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有10种,附录Ⅱ的有36种,附录Ⅲ的有10种。其中中华鼠耳蝠、藏酋猴等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特有动物。

风景名胜

十大景区

1、南清园景区

南清园景区位于三清山中心位置,是三清山自然景观最奇绝的景区,平均海拔为1577米。南清园集中展示了十四亿年地质演化形成的花岗岩峰林地貌特征,是三清山自然景观的精华。范围包括从浏霞台经禹皇顶、巨蟒出山、东方女神、杜鹃谷、一线天至游仙谷,构成一个环线。

2、三清宫景区

三清福地为三清山的中心,在三清山腰,玉京峰下。东晋升平年间,葛洪偕李尚书结庐炼丹修道于此。唐建老子宫元建三清观,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等的像。

3、玉京峰景区

玉京峰景区是三清山最高峰所在地,海拔1819.9米。景区范围从九天应元府、红茶花石,经郁松岭、跨鹤桥、登真台、玉华峰、玉虚峰,到蓬莱三峰一带。景区内除了玉京、玉虚、玉华三座主峰高凌云端,还有蓬莱三峰、垂直千米的飞仙谷、深渊万丈的王母谷,更有天象奇观云海、雾涛、日出、佛光等。

4、西海岸景区

西海岸位于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观景最为开阔的景区,平均海拔1600米。三清山曾经三次被海水淹没,西海岸就是当年的海岸线。景区南起浏霞台过后50米的叉路口,北至三清宫景区的涵星池,游线大约4公里,其中3600米无一台阶,游步道由一条全国最高、最长的高山栈道构成。

5、东海岸景区(阳光海岸景区)

阳光海岸景区位于三清山的东部,所以又名东海岸,是三清山新开发的高空栈道景区。阳光海岸全长3600米,平均海拔1600米,景区南起三清山中心景区南清园的禹皇顶,北至道教圣地三清宫景区的九天应元府并由此连接三清山西海岸景区形成了三清山核心景区环形栈道旅游线路。漫步于阳光海岸之上,脚踏浮云,身披雾纱,犹如遨游于仙境之间。放眼望去,远处高山石林等壮丽景观尽收眼底。

6、万寿园景区

万寿园景区位于三清山南麓,以祥寿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万景区内奇峰巧石天然浑成,仙峰秀色中蕴涵着中国传统祥寿文化和道家修身养性之道。整个景区就如同一座天然盆景,景区内景点以精致神韵见长,各景点景观契合祥寿文化主题,启示健康养生之道。景区从彭祖祝寿像经观音台、鹤寿顶、得禄台、逍遥石至树开石一带,游线呈环状,全线路程约1.5公里。

7、玉灵观景区

玉灵观景区位于三清山景区风门以下至金沙、龙泉桥一带,为东部登山的通道。景区内曲折盘旋的山道,迂回于奇峰岭嶂之间,穿行于青松绿竹林荫之下,于攀登中览赏,一路水月松峰,直叩风门云关。

8、西华台景区

西华台景区位于三清山北麓,是宋明以来的登山石级古道,范围从汾水村至风门。这一景区最突出的特点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尤如陶渊明写下的“桃花源”。一路上松声合泉声、万木葱笼、百花争艳、石径穿行于林荫中,即盛夏三伏天气,也无暑热之苦,人们赞美为“绿色王国”、“清凉世界”、“百花园”。

9、石鼓岭景区

石鼓岭景区位于三清山东麓,该景区最大的特点是流泉飞瀑集中,气势壮观。如“玉帘瀑布”是三清山最大的瀑布之一,高34米、宽30米,形如水晶玉帘高挂九天,其它还有“川桥双色瀑”及“石门四叠瀑”等。

10、三洞口景区

三洞口景区位于三清山西部,其主要特点是从高峰进入幽谷深处,探索三清山腹部迷宫般的深沟大谷,并从不同角度远眺玉京雄姿、蓬莱仙境、琼台阆苑,这是其它景区所不能取代的最大特色。

云海宝光

云海是三清山一大奇观。海之奇,就在于似海非海,浩瀚而平,澎湃而而静,洁白而润。三清山云海四季皆有,冬春多见,盛鲁少娆多姿,嵯峨的奇峰红润如玉闪辉,苍翠的古松丹红如华盖闪亮,净衣池的清泉流霞,玉华峰陡壁金碧辉煌。“极目树云无际处,千山紫气入斜阳”。

宝光是三清山另一奇景。宝光即是晴天雾日出现在云雾屏上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绚丽色彩如虹,小巧似环。此一奇景,在陇首山的舍身崖和天门峰的紫烟石及玉京峰等地可以看到。

站在悬崖高处,背对太阳,面向云雾,阳光通过云雾小水滴,在云雾水滴的后面形成一个太阳实像。这实像好象第二外光源,从云雾后面发出光线,通过衍射作用,形成以太阳与太阳实像线为轴心的一至数个彩色光环。

光环内的人影由于观测者正在太阳与太阳实像的连线上,所以人的影子正好在光环的中心位置。宝光的光环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彩夺目,看去好似如来佛像头上的灵光,故又称“佛光”。

峰林景观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花岗岩峰林微地貌景观类型,主要有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岩壁、峡谷和造型石景等9种类型,是研究花岗岩微地貌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区。

在核心景区3780公顷的范围内,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物、景观384余处,堪称天下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造型石景丰富奇绝,主要为构造侵蚀、冲蚀作用形成的造型石景,石蛋很少,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

形成了标型实例有球形石(葫芦石)、龟形石(神龟探海)。如尖角石(仙人现指、仙姑晒鞋、犀牛石、鹤寿顶、蜗牛戏松)和一些具独特形态的石景(狐狸啃鸡、葛洪炼丹、狸猫待鼠、老庄论道)。

文物古迹

遗址:

洋堂寺、灵济庙、卓旗石、玉零观、老子宫观、葛仙观、韩无咎故居、丹炉、丹井。

观宇:潘公殿、方壕上、九天应元府、纠察府、演教殿、飞仙台、天门、三清宫、方士羽化坛、龙虎殿。

石塔:方士羽化坛石塔、风雷塔。

演教殿

位于九龙山北侧,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后面的松林里。殿宇4拼3间,顶中间高为悬山式,左右两间低为半边歇山式,全部花岗岩结构。内有石雕神像18尊,中间门坊上刻有“演教殿”三个字,两边石柱上刻有“法本自然演玄源之正教;经由元始阐道德之冲科”的楹联。

纠察府

纠察府位于三清宫东北150米处的塍冈西侧。岩石结构,歇山屋顶,正面额枋上刻有“纠察府”三字,庙里有石刻神像6尊,庙前两旁各有石雕武士像1尊,姿态各异,庙后南侧有巨岩,上刻王永椟书题的“螣冈”两个大字。

龙虎殿

龙虎殿位于海拔1568米的龙首山之巅。建筑面积46平方米,庭院式布局,廊型结构,歇山式屋顶,全由花岗岩石砌造而成。殿前左侧石刻青龙盘踞,右侧石刻白虎雄视。

潘公庙

潘公庙位于海拔1557米的灵龟峰顶上。庙不大,全由花岗岩石叠砌而成,顶部庑殿式,庙宇四方形,简单古朴。九天应元府座落于九华山东南的坡地上,是一座亭式花岗岩小庙。基高一米,中部四面通风,顶上为歇山式,造型粗犷,正面额枋上刻有“九天应元府”五字,庙内供奉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石雕神像。

玉零观

玉零观位于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东北,龙泉桥至风门的中部。观内供奉道教玉枢火府天将。观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后毁于火,清嘉庆十八年重修,又遭火毁,今仅存残碑断柱。

西华塔

西华塔位于汾水至风门中间的庆云岭西华台。塔有七层,上4层为6角密檐实心,下3层为6角密檐空心,檐角翘起,每层由6块条形长石构成6面拱门,空间通透,塔的下部有两层很高的方形基座,基石上刻有“西华台”三字,宝塔全身不用粘结材料,制作粗放,造型独特,实为罕见。

风雷塔

风雷塔位于灵龟峰和龙首山之间的山口悬岩上。塔为5层,密檐6角,全塔身由一整石雕凿而成。塔虽不高,但建在突起的巉岩之上,从下仰视却有居高临下之势。塔原为王祜墓的附属建筑,当时堪舆观点为避山口之风而建,故名“风雷塔”。

步云桥

步云桥位于汾水村头,是登山的第一座古石拱桥。从步云桥开始沿石磴古道登山至三清宫5200米,至玉京峰6900米,步步登高入云,故名。

浮云桥

浮云桥位于千步岭上、百步岭下的冲虚门内,是一座石拱桥。桥的北面是冲虚门,南面是天门,东面是深渊。桥倚绝壁,跨越险崖,面临深谷,高架在海拔1500米的天门要隘上。

流霞桥

流霞桥是一座用石架的小平桥。上方是净衣池,下游是清华池。

登真台

登真台位于玉京峰北下方380米处,海拔1700余米,面积约20平方米。东南深整,峭壁悬崖,西北平缓,有路可上。台上有一岩,上书“登真台”三个正楷大字。台的南沿有两只大脚印,相传为方士羽化留下的足迹,旁刻有“履迹”二字。

尚书悟仙台

尚书悟仙台位于玉华峰顶西南侧,海拔1700米。有一方巨岩突起如台,高约4米,陡险难攀。台上有石雕神像一尊,头部已经风化,峭壁上刻有“尚书悟仙台”五字。相传明朝兵部尚书孙原贞曾游山到此,见台下云涛涌动,雾气飘忽自如,顿悟玄机,心身如入仙境。

飞仙台

飞仙台位于虎头山上,是一座塔式建筑。基部有两层大方脚,上层正面基石刻有“飞仙台”三个楷书大字。中部由4块大角石组成,平面为方形,每面有一小拱门。上部是圆形,比中部略小,亦由4块大石构成,四面拱门,中间空透,仅存半边。顶部为凸圆形,已倒塌。

岩壁浮雕

岩壁浮雕从风门至三清宫沿途有石像24尊,大小相近,高约1米,多为明代文职官员服饰,形态慈祥,工艺粗犷。雷神像一百步门岩壁上雕刻雷神像,尖嘴赤脚,身着盔甲,手执兵器,神态威武,雕工精细。

伏魔上相刻于涵星池堤坝北头岩壁上,神像宽袍大袖,头戴道巾,手握玉笏,垂目端坐。

龙虎雕像一龙虎殿前左右巨岩上,有石雕龙虎。石龙蟠于左,面积约4平方米,突眼扬须,张牙舞爪。石虎踞于右,高宽近1米,长约2米,蹲伏于地,昂首曲尾。

花岗岩圆雕

少华福地有石雕神像、石雕香炉等。三清宫、演教殿、纠察府、龙虎殿、九天应元府、少华福地和天府诸处有石雕神像30余尊。少华福地石坊前的左右神将,三清宫门坊神龛内的灵官、魁神,均系花岗岩雕成,高达1米多,雕工精细。石香炉高1米余,炉腿系兽头花纹,工艺精湛,古朴大方。詹碧云藏竹之所的平台栏干,设计朴实,雕工粗犷,栏于石柱上的石狮。

峭壁字刻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壁刻,主要是峰名、景物和地名,共63处,如白石井、香葩笼、王家岩、登汉桥、挂冠岭、玉京峰、尚书悟仙台等字均刻揩书,笔力刚劲;雕工精湛,传字之神韵。

旅游简介

名优特产

纯生野葛粉、红菇、蕨菜、野生葛花茶、三清山白玉豆、马齿苋、三清山鸡心栗、三清山药材、三清山罗纹砚、三清山毛笔、三清山根雕、三清山四季花果香、三清云雾茶、三清山猕猴桃、上饶特产山鸡腿、三清山红花山茶油、三清山葛粉、野生黄金茶。

索道位置

三清山外双溪索道(南部):位于玉山县南山乡东坳村外双溪。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金沙索道(东部):位于玉山县紫湖镇以北10千米的金沙村石鼓岭下。

交通路线

三清山自驾车线路

(1)江浙沪广东一带

沪昆高速玉山出口下,约1公里,第一个红绿灯左拐,进了320国道直走3.5公里在左拐,进入三清山环山公路又直走45公里就到三清山景区了,左拐是去三清山南部外双溪索道,右拐是去东部金沙索道(婺源方向),一般是江浙沪广东一带的游客。

(2)武汉、九江、景德镇、武夷山、婺源、黄山

一般是上景婺常高速—德婺高速,从婺源的第一个高速路口上,到小关下高速,然后经小关收费站入三清山环山公路,大约再开个40分钟就能到达三清山金沙索道站,直走约30分钟到三清山南部外双溪索道。

第二条路是不上高速的,走国道,到直接到小关,再进到环山公路。

自助公共交通

自助交通中转站一般是首选在玉山县下,次选上饶市下。

参考资料

1.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三清天下秀·新华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