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动物的统称)

2023-12-15 21阅读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动物的统称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中文名
拉丁学名 piscium
别名 鱼类,fish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亚纲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分布区域 全世界的水域
英文 fish
笔画 8
鱼字 刻骨文演变
鱼种数 32100
造字法 象形字

动物特征

鱼字拼音yu,鱼类(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二万六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

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豚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

鱼类各纲之间的差异之大就如陆生脊椎动物各纲之间。一般认为,鱼类是体滑而形如纺锤、呈流线型、具鳍、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体极长,有的极短;有的侧扁,有的扁平;有的鳍大或形状复杂,有的退化乃至消化;口、眼、鼻孔、鳃开口形状位置变化极大;有的鱼呼吸空气,浸入水中反会淹死。鱼类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过度捕捞、污染和环境变化都会破坏鱼类资源,鱼类捕食,有助于控制疟疾等蚊传疾病。鱼是行为学、生理学、生态学及医学的重要实验动物。

鱼是一种水生的冷血脊椎动物,用鳃呼吸,具有颚和鳍。现存鱼类可分为两个主要族群:软骨鱼类(如鲨鱼等)和硬骨鱼类(线状鳍和波状鳍的鱼类)。这两种族群的鱼类都首先出现在泥盆纪早期。线状鳍鱼中较进阶的一群称为硬骨鱼,在侏罗纪时开始进化,到了今日,已变成个体数量最多的鱼类。另外也有数种已绝种的鱼类。

鱼,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历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与观赏宠物,但人们对什么动物是“鱼”?鱼的定义应如何下,却知者甚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鱼所下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于三亿余年前,在整个悠久历史过程中,曾经生存过大量的鱼类,早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绝灭,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鱼类,仅仅是后来出现、演化而来的极小的一部分种类。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种,给以名称,通常所说的“鱼”包括水中的所有动物,因而把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均冠以鱼名,把鲸、海豹、大鲵(娃娃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海蜇、海绵、,文昌鱼等与鱼类混为一谈。

二千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鱼类所下的定义是:“这一类(鱼类)是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种罪恶的后代,而存在着不洁之心。变形之主把它们投入水中,使它们通过深厚的污泥,来呼吸那神妙而纯洁的空气。这就是鱼和牡蛎以及其他所有的水生动物,作为有了莫大的无知之罪而得到的处罚,被遥远地分离开来了”。柏拉图的观点充满了神创论。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早已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

我国汉代初期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了现代分类学,他在所着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他将动物界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及蠕虫等6纲。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诞生了系统分类学。从此,鱼类的定义及包含范围也就确定下来。

究竟那些动物属于“鱼”?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园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动物外形

纺锤形

各种形态的鱼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泳。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可作长途迁移。例:鲤,鲫,鲨。

侧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很少作长途迁移。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平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例如魟、鳐、鮟鱇和鲇等。

棍棒型

鳗鱼

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马、海龙、翻车鱼、河鲀、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运动能力

概述

鱼类的附肢为鳍,是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运动器官。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

,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帮助游泳,尾鳍如船舵一样,控制方向和推动鱼体前进。一般常见的鱼类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种鳍。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黄鳝无偶鳍,奇鳍也退化;鳗鲡无腹鳍;电鳗无背鳍等等。

尾鳍

决定运动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若失去,鱼不会转弯。依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关系,尾鳍可分为四种类型:

圆形尾鳍:尾鳍为一叶,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尖,多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仔鱼期。

歪形尾鳍:尾鳍分上下两叶,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形成内外上下均不对称的歪形尾鳍。常见于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鲟等。

正形尾鳍: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而稍上翘,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迹,尾鳍外形完全对称,下叶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着。正形尾鳍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据鳍形的变化,又包括了多种鳍形。

原形尾鳍: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呈圆形,不象圆形尾那样尖,尾鳍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幼鱼。

胸鳍

保持鱼体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船桨的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

腹鳍

保持鱼体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腹鳍着生的位置随不同的鱼类而异,软骨鱼类的腹鳍一般位于泄殖孔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而稍小。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如鲤鱼,鲑鱼、鲇鱼、鲱鱼等;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这些位置各异的腹鳍,在鱼类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标志,在动物分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背鳍

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但也有些体形长的鱼类,背鳍和臀鳍可以协助身体运动,并推动机体急速前进。如带鱼的背鳍、电鳗的臀鳍、海鳗的背鳍和臀鳍都能推动机体向前运动。又如特殊体形的海马,也是靠细小的背鳍运动来推动机体前进。鳍式,是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一”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例如鲤鱼的鳍式:D..Ⅲ一Ⅳ一17~22;P.Ⅰ一15~16;VⅡ一8一9;A...Ⅲ一5~6;C.20~22。

以上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16根软条;腹鳍2根硬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6条软条;尾鳍20~22根软条。鲈鱼的鳍式为D..Ⅻ一Ⅰ一13;A..Ⅲ一7~8;P.15~18;V.Ⅰ一5。表示鲈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12根硬棘组成,无软条;第二背鳍包括1根硬棘和13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7~8根软条;胸鳍15~18根软条;腹鳍1根硬棘和5根软条。鱼类的运动与体形和鳍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游泳的动力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方式:

利用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波浪式运动。

依靠鳍的摆动划水运动。

利用鳃孔向后喷水引起的反作用力使鱼体前进。鱼类运动的方式除游泳外,少数鱼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即跳跃或飞翔,如鲢能斜向跃出水面很高,随后垂直落入水中。飞鱼用力跳跃斜出水面后,还能张开宽大的胸鳍,在空中翔达300m左右。鲑鱼能反复跳越过河中多种阻障,从海里洄游到河流的中上游产卵。另外,还有极个别的鱼能爬行,如鮟鱇、弹跳涂。

臀鳍

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则身体会轻微摇晃。

动物皮肤

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中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不断分泌粘滑的液体,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如减少皮肤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同时,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色素细胞有黑、黄、红三种,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存在于普遍鱼类的皮肤中,红色素细胞多见于热带奇异的鱼类局部皮肤中,光彩细胞中不含色素而含鸟粪素的晶体,有强烈的反光性,使鱼类能显示出银白色闪光,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昏暗水层,具有另一种皮肤衍生物—发光器腺细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质,氧化后发荧光,以诱捕趋光性生物,或作同种和异性间的联系信号,如深海蛇鲻、龙头鱼和角鮟鱇中的一些种类。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或者真皮中有很多鳞片,鱼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由钙质组成,被复在鱼类体表全身或部分(一定部位),能保护鱼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称。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楯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包括真皮演化的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即埋藏在真皮中的硬骨质的圆形或菱形基板和突出于表皮以外尖锋朝向体后而中央隆起的圆锥形的棘(齿质)。齿质的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被复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整个髓腔开口于基板的底部,并有血管、神经通到腔内。鲨鱼体表的楯鳞与牙齿的发生和构造相同应属同源器官,故鲨鱼的牙齿又叫皮齿。楯鳞的构造较原始,见于软骨鱼类鳞。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斜方形骨质板鳞片,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具特殊亮光的硬鳞质,叫做闪光质。硬鳞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雀鳝和鲟鱼的鳞。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骨质结构,类圆形,前端插入鳞襄中,后端露出皮肤外呈游离态,相互排列成复瓦状。根据游离后缘的形状不同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的游离后缘光滑圆钝,常见于鲤形目、鲱形目等较低级的硬骨鱼类。栉鳞的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形目等高级鱼类。不管圆鳞或栉鳞,表面均有同心圆的环纹,称年轮。与植物茎的年轮一样,可依此推测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等。

鳞的作用

作为一层外部骨架,鳞既可以使鱼体保持一定的外型,又可减少与水的摩擦。

为鱼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使它与周围的无数微生物隔绝,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

在鱼肚部的鳞,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犹如一面镜子,从而使底下凶猛的水生动物眩目,产生天水一色,不辨物体,成为天然的伪装。

此外,生物学家根据鳞片上环生的年轮(每轮表示过一冬),判知鱼的年龄;亦可较为正确地掌握其生长、死亡率及健康状况。

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称为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硬骨鱼的鳞片通常根据其数目、大小、排列形状来鉴定鱼种,记载鳞片数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个带分数式来表示,称为鳞式:例如鲫鱼的鳞式为28~30表示鲫鱼的侧线鳞为28~30片,侧线上鳞为5~6片,侧线下鳞为5~7片。

鱼类骨骼

概述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附肢骨

附肢骨分奇鳍骨骼和偶鳍骨骼。奇鳍中的背鳍、臀鳍和尾鳍骨骼都由插入肌肉中的支鳍骨(辐鳍骨)支持鳍条,硬骨鱼的支鳍骨又叫鳍担骨。偶鳍骨骼包括带骨(肩带和腰骨)和鳍骨(鳍担骨和鳍条)两部分。鱼类中除硬骨鱼的肩带与头骨相连以外,所有的附肢骨与脊柱均没有直接联系,这也是鱼类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鱼类的运动方式是游泳而决定的。

分头骨和脊椎

1)头骨数目最多:硬骨鱼类的头骨由130块左右骨片组成(指现存鱼类,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脑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①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

由膜复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有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的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形成头骨的主要部分。

②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井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2)脊柱代替了脊索:鱼类的脊柱由许多块椎骨彼此连结成1条柱状骨,以取代部分或全部的脊索,具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较圆口类更为进步。鱼类的脊椎骨具有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的特点,称为两凹椎体或双凹椎体,为鱼类特有,在相邻的两个椎体间隙及贯穿椎体中的小管内可见残存的脊索。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脊椎的基本结构已形成。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脊椎骨都分为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其中椎体为主要部分,肋骨与脊椎骨的横突相连,硬骨鱼类的肋骨大都较发达。

消化系统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己有胃肠的分化,还有明显的胰腺。鱼类由于终生生活在水中,故消化器官和食性都适应水中生活。口位于上、下颌之间,口内无唾液腺,鱼类的口咽腔内有真正的牙齿,能积极主动地摄取和捕食,较圆口纲更高级。板鳃鱼类颌骨上的牙齿由盾鳞转化而成,硬骨鱼的牙齿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分为口腔齿和咽喉齿。一般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牙齿细弱而呈绒毛状排列成齿带;食肉性鱼类的牙齿大而呈圆锥形、犬齿状、臼齿状或门齿状;杂食性鱼类的牙齿呈切割形、磨形、刷形或缺刻形等。多数鱼类的鳃弓内缘着生鳃耙,起着保护鱼鳃和咽部滤食的作用。

进化过程

在脊椎动物5大类中,鱼类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也最早。我们对现生鱼类都较熟悉,但对地质史上的早期鱼类、以及它们如何进化为现生鱼类,就比较生疏了。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长河,向前追溯。

现知最早的鱼类化石,发现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地层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鳞片,未能给我们一个有关鱼类身态的轮廓。到距今4亿年至3亿5千万年前的志留纪晚期和泥盆纪时,才有大量鱼化石被发现。这些鱼化石,有的在构造特征上彼此已很不一样,说明当时已有多类鱼类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记录之前,它们业已分道扬镳,在各自进化途径上走过了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最早出现的鱼类是无颌鱼类。顾名思义,它们还没有上、下颌,只有一个漏斗式的口位于身体前端。这种口,不能主动摄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带进口内。再者是它们没有腹鳍,但有膜质的外骨骼,包裹在身体外边。所以无颌鱼类又有甲胄鱼类之称。由于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关学者的一番争论:到底是软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总是先出现软骨,然后由软骨形成硬骨。一般认为,个体发生反映系统发生。据此,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应该是软骨在先,硬骨在后,可最早的脊椎动物先出现的却是硬骨,这怎么解释?有人说,还是软骨在先,只是软骨不能保存为化石而已。到底怎样,未有定论。

无颌鱼类包括迥然不同两大类:头甲类和鳍甲类,每类又各有分支,有不同类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时。但好景不长,到泥盆纪中期(距今约3亿5千万年前),它们绝大多数绝灭了。只因现生的七鳃鳗和盲鳗的某些特征与头甲类的一致,学者揣测,前者有可能是后者的现生代表。按此,头甲类应还没最后绝灭。可是,从头甲类到七鳃鳗和盲鳗之间,从泥盆纪到现代3亿多年里,都没发现它们的中间环节(图14)。究竟这些营寄生生活的现代无颌鱼类是如何从身披甲胄的祖先进化来的,还是一桩悬案。鳍甲类无现生代表,被认为是一绝灭的类别。但是,由于鳍甲类中的异甲类的某些特征与后期有颌鱼类的近似,有人说,异甲类可能是有颌鱼类的远祖。是否这样,尚需更多的论证。

最早的有颌鱼类是盾皮鱼类,它不仅已有上、下颌,并还有了偶鳍。这样,它便有可能主动摄食了。盾皮鱼类通常分节甲类和胴甲类,它们都披有甲,在泥盆纪晚期最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鱼为代表,后者可以沟鳞鱼为代表。有人认为,盾皮鱼类可能与现代鲨类有亲缘关系,但另一些人认为可能与硬骨鱼类的关系更密切。

板鳃类也称软骨鱼类,包括鲨类和全头类。鲨类常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鱼类,因为它们具软骨骨骼。软骨在先,硬骨在后。但也有人认为鲨类的软骨是次生性的,是由硬骨“退化”来的,硬骨在先,软骨在后。甲胄鱼类和盾皮鱼类不是都具硬骨吗?最早的硬骨才是真正原始的。

最早的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早期(距今3亿8千万年前),裂口鲨常被视为最原始代表之一,并很可能是所有鲨类的祖先。它是一种近于1米来长的鲨类,有一个典型的鲨类体型——纺锤形,眼大,靠近吻端。两个背鳍,第一背鳍前有一粗壮的背刺。胸鳍特别大,腹鳍小。尾鳍外形上、下叶对称,内部构造上脊柱却一直伸到尾鳍上叶的末端,故仍为歪形尾。偶鳍基部宽,末端尖,为原始类型的鳍。牙齿“笔架”形,中央的齿尖高,两侧的低(图15)。从裂口鲨这种近似软骨鱼类中心基干出发,进化出后期的各种鲨类,包括典型的鲨类和身体扁平的鳐类。这些鲨类从中生代至今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没有特别昌盛过,但也没有被淘汰。

硬骨鱼类是最进步的鱼类,也是现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认为,硬骨鱼类是从棘鱼进化来的。棘鱼是早期有颌鱼类,早志留世(距今4亿年前)便已出现,一直延续到二叠纪(距今2亿5千万年前)。这是一种小型鱼类,曾被认为与盾皮鱼类有关,与软骨鱼类有关,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才确定它与硬骨鱼类有关。

硬骨鱼类分两大支,一支叫辐鳍鱼类,一支叫肉鳍鱼类。前者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亿8千万年前的泥盆纪中期,经过软骨硬鳞类(部分软骨、斜方鳞、明显歪尾)、全骨鱼类(部分软骨、斜方鳞、轻歪尾)和真骨鱼类(硬骨、圆鳞、正尾)三个进化阶段而至现代鱼类。

肉鳍鱼类包括总鳍鱼和肺鱼,而总鳍鱼又分空棘鱼类和扇鳍鱼类。拉蒂迈鱼是空棘鱼类的唯一的现生代表,而扇鳍鱼类则全为化石种类。后者曾被认为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但被我国学者所否定。肺鱼类从泥盆纪(3亿6千万年前)开始出现,直到现在还有澳洲肺鱼、非洲肺鱼和南美肺鱼为代表。顾名思义,肺鱼是可用肺呼吸的,这可是陆生脊椎动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征,肺鱼曾被认为可能是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后来这“祖先”地位被“具有内鼻孔”的扇鳍鱼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扇鳍鱼类内鼻孔的被否定,扇鳍鱼类祖先说动摇了。于是有关学者又回到肺鱼中去寻找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了。

特异功能

会飞的鱼

燕鳐鱼体长而扁圆、略呈梭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1500克。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头短,吻短,眼大,口小。牙细,上下颌成狭带状。背鳍一个于体的后部与臀鳍相对。胸鳍特长且宽大,可达臀鳍末端;腹鳍大,后位,可达臀鳍末端。两鳍伸展如同蜻蜓翅膀。

会发声的鱼

康吉鲤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鳃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会发电的鱼

会发电的鱼有些鱼类的身体都能发电,它们放出的电压,竟比我们生活用电的电压大好几倍。具有发电能力的鱼约有500种之多,如电鳝、电鲶、电鳗、电鳐等。

各种发电的鱼,它们发出的电流强弱和电压高低都不同。电鳐身体又扁又园,带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活像一把团扇。生活在非洲尼罗河的电鲶,身体只有1米长,却能发出350伏的高压电。

会发光的鱼

各种会发光的鱼

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

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复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会走路的鱼

龟壳攀鲈

龟壳攀鲈栖息于静止、水流缓慢、淤泥多的水体。当水体干涸或环境不适时,常依靠摆动鳃盖、胸鳍、翻身等办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潜伏于淤泥中。龟壳攀鲈的鳃上器非常发达,能呼吸空气,故离水较长时间而不死,当水体缺氧、离水、或在稍湿润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较长时间。龟壳攀鲈以小鱼、小虾、浮游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

溺死在水中的鱼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调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

洄游原因

鱼类洄游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鱼类在水中生活,它们的活动受到温度、水流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洄游大多是因为水温的变化而引起的。当水温发生变化的时候,鱼类就要寻找适于生活的环境,从而产生洄游。由于它们身体两侧的侧线感受器官对水流的刺激尤为敏感,所以能帮助鱼确定水流的速度和识别方向。

濒危鱼类

中华鲟

寄生鳗――日本七鳃鳗鱼中珍品中华鲟 小腊子――达氏鲟 七粒浮子施氏鲟与熊掌媲美的鳇 体型最长的淡水鱼――白鲟 纬度最低的鲑――台湾马苏麻哈 七上八下哲罗鱼 川西北名贵猫鱼虎嘉 秦岭名贵花鱼――秦岭细鳞鲑 新疆大白鱼――北鲑黑龙江大白鱼――乌苏里白鲑 冷水性名贵鱼――黑龙江茴鱼淡水鱼之王――香鱼”“鳝王”――花鳗鲡四鳃孔鱼火烧鳊――胭脂鱼台湾马口鱼――须鱲亚热带马口鱼――异鱲双尾子――成都鱲白云金丝――唐鱼金丝鱼――林氏细鲫金白娘――稀有鮈鲫鸭嘴鳡――鯮小白鱼――新疆雅罗鱼热带刀鱼――大鳍鱼台湾小鳊鱼――台细鳊滇池小白鱼――银白鱼滇池红梢油鱼――云南鲴欧洲之王――欧洲巨鲇。

鱼种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人工养殖场的防渗可以选择HDPE土工膜。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鲤鱼

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鱼肉功效

鱼肉的功效:秋冬季是体弱者进补的好时机,鱼则是进补的好水产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鱼的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保护视力、消除炎症颇有益处。但鱼并非吃的越多越好,这是由于鱼的脂肪酸中含有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它能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长期过量食用,会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脑溢血等。

营养价值

鲫鱼: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腹水患者用鲜鲫鱼、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和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能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鲢鱼

鲤鱼: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鲤鱼和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用活鲤鱼、猪蹄煲汤服食治产妇少乳。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

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滋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助于抗癌。

黑鱼: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益肾等功能。黑鱼、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和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草鱼

草鱼:有暖胃、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

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作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鳗鱼: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等功能。

黄鳝,入肝脾肾三经,有补虚损、祛风湿、强筋骨等功能,对血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气血两虚者可用黄鳝肉丝、黄芪(纱布包)加水煮熟调味服食。小儿疳积、形瘦食少者可用黄鳝一条,切段加鸡内金少许煮熟食用。内痔出血、子宫脱垂可将黄鳝煮食,久服有效。

泥鳅,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肝之功能。泥鳅与大蒜猛火煮熟可治营养不良之水肿。泥鳅用油煎至焦黄加水煮汤可治小儿盗汗。泥鳅炖豆腐可治湿热黄疸。泥鳅与虾黄同煮服,可治阳痿不举。

营养成分

1.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

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较低,大多数只有1%~4%,如黄鱼含0.8%、带鱼含3.8%、鲐鱼含4%、鲢鱼含4.3%、鲤鱼含5%鲫鱼含1.1%鳙鱼(胖头鱼)只含0.9%、墨斗鱼只含0.7%。

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吃鱼的好处

健脑

护心降脂

高效补钙

养血佳品

防糖尿病和高血压

抗氧化、防畸变

食用做法

蒸鱼

1.撒盐法

将鱼洗净后控干,撒上细盐,均匀地抹遍鱼身,如果是大鱼,应在腹内也抹上盐,腌渍半小时,再制作。经过这样处理的鱼,蒸熟不易碎,成菜能入味。

2.加鸡油法

做清蒸鱼时,除了放好作料外,再把成块鸡油放在鱼肉上面,这样鱼肉吸收了鸡油,蒸出来后便滑溜好吃了。

3.沸水上屉法

蒸鱼时,等水沸后再上屉蒸,而且要将锅盖盖严。这样蒸出来的鱼便会新鲜可口,香味纯正。

4.涂抹干粉法

蒸鱼时,先在鱼上涂抹一些干粉,蒸时不揭锅盖。如250g重的鱼,在鱼身厚薄一致的情况下,蒸8~10分钟即可。每增重250g,多蒸5分钟。

5.啤酒臆浸法

清蒸腥味较大的鱼时,用啤酒腌浸10~15分钟后再蒸,不仅腥味锐减,而且还会有一种螃蟹味。

6.剩鱼清蒸法

清蒸鱼如一次吃不完,再吃时可打入1个鸡蛋,做成鱼蒸蛋,这样鱼就不腥。

7.蒸小鱼头

小鱼头富有营养,但吃起来肉少。如先将鱼头放在案板上,用刀剁成细屑,放大碗中,加适量的面粉及味精、料酒、胡椒粉、葱姜末,搅拌均匀后,用旺火蒸10多分钟,那美味可口的鱼头羹就做好了。

鲤鱼汤

材料:荜芨5克,鲜鲤鱼1000克、川椒15克、生姜、香菜、料酒、葱、味精、醋各适量。

做法:

1.将鲤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切成小块;姜、葱洗净利,拍破待用。

2.把荜芨、鲤鱼、葱、姜放入烧开,移文火上炖熬约40分钟,加入香菜、料酒、味精、醋即成。

干烧鲫鱼

主料

600g鲫鱼。

配料

适量油 适量盐 适量酱油 适量香醋 适量白糖 适量料酒 适量豆瓣酱

做法

鲫鱼洗净,在鱼身两侧切数刀,用料酒、酱油俺渍15分钟。

洋葱、姜、蒜、辣椒、芹菜、切成碎末。

锅里放油烧热,将鱼炸成金黄色,控油备用。

炒锅内放油,将切好的洋葱末、姜末、蒜末、辣椒末、芹菜末,郫县豆瓣酱倒入煸炒均匀

投入鲫鱼,加料酒、盐、酱油、白糖、清水,烧开,盖上盖,用小火焖10分钟分,改大火收稠汁,放入香油和香醋,起锅装盘即可。

注意事项

炸鱼掌握好火候,不要炸老了。

干烧鱼加入肉末会很提味,最好加牛肉末。

食用窍门

烧鱼防肉碎:切鱼块时应顺鱼刺下刀;烧前先将鱼裹上淀粉下锅炸一下,炸鱼油温要高,烧鱼时汤不宜多,以刚没过鱼为度,火力不宜太大,汤烧开后改用小火煨,煨筛骨要少翻动鱼身。

鱼肉

煎鱼防粘锅:净锅烧热,用生姜把锅擦一遍,在锅内淋少许油,加热后再向锅内加油,沥干水分的鱼挂匀蛋糊后投入热油锅内,蛋糊遇热迅速凝固,防止粘锅。

烧鱼不宜早放姜:放姜为除腥,过早放姜,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阻碍生姜的去腥作用,可先煮一会,待蛋白质凝固后再放姜,还可在汤中加些牛奶或米醋或绍酒除腥。

入味有术:烧鱼前把鱼腌一下(净鱼控水,鱼身上均匀地涂上细盐);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蛋白质凝固不易入味。

蒸鱼用开水:蒸鱼时先将锅内水烧开再放鱼,因为鱼在突遇高温时,外部组织凝固,可锁住内部鲜汁,蒸前在鱼身上放一块鸡油或者猪油,可使鱼肉更加滑嫩。

烹调冻鱼有妙法:在汤中放一些鲜奶,可增加鱼的鲜味,也可将冻鱼放在少许盐水中解冻,冻鱼肉中的蛋白质遇盐会慢慢凝固,防止其进一步从细胞中溢出。

主要特征

1.出现上下颌。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重要转折点,颌增加了获得食物的机会,提高生命活动能力,增强动物适应性。

2.有成对附肢--偶鳍。大大加强活动能力,成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出现的条件

3.完整的内骨骼系统。脊柱彻底取代脊索。

4.脑明显分为五部分,双鼻孔,出现半规管。

5.用鳃呼吸

6.有调节体内渗透压的良好机制

7。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8.以鳔和脂肪调节水的浮力

9.通过尾部或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外形结构

1.体形:流线型:适应快速持久游泳

侧扁型:游泳不多但敏捷

平扁形:行动迟缓,底栖生活

河豚型:不善游泳

鳗鲡型:穴居生活

2.鳍: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软骨鱼歪型尾,硬骨鱼正型尾)

偶鳍:胸鳍、腹鳍

3.皮肤和鳞片: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无角质层有大量粘液腺,真皮内有鳞片,皮下组织少

鳞片分盾鳞(软骨鱼特有,由基板和棘构成,与齿同源)、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后两种为硬骨鱼特有,完全来源于中胚层。

4.骨骼系统:

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

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

5.肌肉系统:

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

6.消化系统:

消化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后两者大部分硬骨鱼合并)。无唾液腺

消化道:口、口咽腔、食道、胃(有的无)、肠(某些有幽门盲囊或螺旋瓣)、泄殖腔。口中有齿,消化道

分化不明显。

7.呼吸系统:

鳃的特点:换气面积大,壁薄,逆流循环(血流与水流方向相反)。

鳔的作用:调节鱼的比重,感知高频声波辅助听觉,肺鱼的鳔可以有肺的作用,有的鱼可以用鳔发声。

8.循环系统:

单循环,心脏血为缺氧血,心脏(单心房,单心室,一静脉窦,软骨鱼有动脉圆锥。位置较其他脊椎动物靠前,血流速度慢)——鳃(换气)——背大动脉——组织毛细血管——静脉——心脏。

9.排泄系统:

海水鱼尿少,淡水鱼排大量稀释尿,均以肾脏和鳃作为排泄器官。其中鳃负责分泌或吸收盐分。

10.生殖系统:

体内外受精均可,体内外发育也均可,但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最常见。行卵生(最多)卵胎生与假胎生。

11.神经系统与感官

脑明显分为五部分,但大脑不发达,只有10对脑神经。软骨鱼大脑相对发达。

鱼类眼无弹性,不能自动对焦,为近视眼。

只有内耳,并且有平衡感觉。

侧线系统具有感知水流方向、水压和低频振动机能。

12.内分泌系统

脑下垂体(促性腺激素)、甲状腺、后鳃体、胸腺、肾间体组成。

主要分类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我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其主要特征是:

①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

②体表大都被楯鳞。

③鳃间隔发达,无鳃盖。

④歪型尾鳍。该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⑤无鳔,绝大多数海生

1、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

两鳃瓣板鳃亚纲之间的鳃间隔特别发达,甚至与体表相连,形成宽大的板状,故名板鳃类,鳃裂5~7对,不具鳃盖。口位于头部吻的腹面,宽大而横裂,亦有横口鱼类之称,大多数眼后有喷水孔1个。皮肤鳍条为角质鳍条,歪尾形,不具鳔。输卵管前端开口于体腔。具泄殖腔,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本纲现存鱼类有鲨目和鳐目。

1)鲨目(Squa1ifomes)鲨又叫鲨鱼或鲛,是本目的统称。为一群比较凶猛的大型食肉型软骨鱼类,共分14科,约有250~300种,我国海域中约有130多种,最大的鲸鲨体重可达5000kg左右,长可达20m。多数鲨鱼身体呈长纺锤形,鳃裂5对(极少数6~7对),开口子头部两侧,又称侧孔类。鲨鱼类的肝脏是制鱼肝油的主要原料之一,鲨鱼鳍叫做鱼翅,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味。有些鲨鱼的胆、卵、肝、肉、鱼胎等能作药用。现将有药用价值的七个科介绍如下:

a.须鲨科(Orectolobidae):头形稍尖,眼无瞬膜。有口鼻沟。鳃裂5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第2背鳍常位于臀鳍前面。椎骨内的石灰质片,围绕椎体成放射状。多栖于近海海底,以鱼类、软体动物或甲壳动物等为食。我国海域境内有5属,常见豹纹鲨属Steg0stoma、须鲨属OrectOloous和斑竹鲨属Chiloscyllium,其中少数可入药,如条纹斑竹鲨(又名狗鲨、大鲨)Chiloscylliumplagiosum(Bennett)。

b.皱唇鲨科(Triakidae):普通鱼头形,眼具瞬膜。牙齿细小,呈带状或铺石状排列。喷水孔显着。鳃裂5对,最后的鳃裂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尾鳍歪尾形,上叶远较下叶为长,尾柄无侧棱。近海栖息,我国沿海一带有产。主食虾、蟹及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我国有3属,即星鲨属Mustelus、丽鲨属Ca11iscyllium和皱唇鲨属Triakis。供药用的有灰星鲨Mustelusgriseus(Pietschmann)、白斑星M.ManzoBleeker等。c.真鲨科(Carcharhinidae):头部稍尖,眼具瞬膜。牙侧扁而大;使用1~3行。喷水孔细小或无。鳃裂5对,最后的鳃裂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于腹鳍前方。歪形尾鳍,尾柄无侧棱。常生活在暖水性海域,广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我国东海、南海有产。本科分11属。具药用价值的有黑鳍基齿鲨(明鲨)HypoprionatripinnisOhu、阔口真鲨CarcharhinuslatistomusFangetWang、黑印真鲨C.menisorrah(MulleretHenle)、侧条真鲨C.pleurotaenia(Blkr)、乌翅真鲨C.melanopterus(QuoyetGaimard)、沙拉真鲨C.sorrah(MulleeetHenle)等。 d.猫鲨科(Scyliorhinidae):头形稍尖,眼无瞬膜。无口鼻沟。鳃裂5对。背鳍2个,无棘,第1第背鳍位于腹鳍上方或后方,第2背鳍常位于臀鳍后面。椎骨内的石灰质片,围绕椎体成放射状。我国产6属。供药用的有梅花鲨Halaurusburgeri(MulleretHenle)。

e.多鳃鲨科(Hexanchidae):本科主要特征是背鳍单个,鳃裂6~7对。如扁头哈那鲨(又称扁头七鳃鲨)Heptranchiasplatycealus(Tenore),为黄海主产的经济鱼类,肉食用,皮制革,肝能提鱼肝油,鲨胎入药能养血调经。

f.双髻鲨科(Sphyrnidae):头呈丁字形,似双髻而得名。眼位于髻的末端,具瞬膜。鳃裂5对,最后1对位于胸鳍基部上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于腹鳍前方,尾鳍歪形,上叶较下叶长。如锤头双髻鲨Sphyrnazygaena(Linnae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

g.鲸鲨科(Rhincodontidae):体形较大。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尾柄具侧棱,尾鳍呈新月形,下叶短于上叶。如鲸鲨RhincodontypusSmith.,可供药用,长可达20m。

2)鳐目(魟)(Rajiformes)本目鱼类身体扁平形、菱形或圆盘形。胸鳍极度扩张,沿体侧直达头部,并与头部和躯干郁相互愈合,使鱼体构成菱形或圆盘形。口和鼻孔位于腹面,鳃裂5对,开口在头部之腹面,故又称下孔类。眼和喷水孔在背面,躯干和尾退化成细鞭状。是一类营海底栖生活的软骨鱼类,游泳能力不强,以贝壳或其他底栖动物为食。本目分9科,具药用价值的有以下3科。

a.魟科(Dasyatidae):身体扁平菱形或扁圆盘形。头部与躯干愈合。胸鳍前部不分化为吻鳍或头鳍,背鳍单个或缺。尾较细长,似长鞭,尾上常具锯齿状长棘。由尾刺、外包皮膜和皮膜中的毒腺构成毒器,能刺伤人。营海底栖。我国产有5属,沿海均有分布。供药用的有花点魟Dasyatisuarnak(Forskal)、赤魟D.akajei(MulleretHenle)。

b.锯鳐科(Pristidae):形体似鲨,不具圆盘。吻长而呈锯齿状故名。背鳍2个。尾较短,后尾上无锯样长棘。本科仅1属。我国南海和东海产的尖齿锯鳐PristiscuspiatusLatham可入药。

2、全头亚纲(Holocephali)

全头亚纲:头大而侧扁,两侧有鳃裂4对,有鳃盖状的皮膜遮着,外面只见1对鳃孔。体光滑无鳞,侧线发达。尾细长成鞭状,歪型尾。本亚纲因上颌骨与脑颅互相愈合而得名全头类,是一原始的、为数不多的深海鱼类群。共分2目,即软鳝目Chondrenchelyiformes(化石)和银鲛目Chimaeriformes。我国沿海及日本、朝鲜产的黑线银鲛。ChimaeraphantasmaJordanetSnyder,就属银鲛目科动物,它的背鳍和胸鳍是有名的“鱼翅”。

硬骨鱼纲

特征:硬骨鱼系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多的一类,有2万种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其主要特征是:

①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

②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少数种类退化无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

③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从鳃裂流出的水,经鳃盖后缘排走,多数有鳔。

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⑤大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在发育中有变态。

硬骨鱼系共分3个亚纲,即总鳍亚纲(Crossopherygii)、肺鳍亚纲(Dipnoi)和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其中辐鳍亚纲有多数种类可供药用。

1、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占世界上观存鱼类总数的90%以上,是现代鱼类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其主要特征是:

①偶鳍和奇鳍的鳍叶均由真皮性的辐射状鳍条支持。

②几乎全为硬骨。③一般被的骨鳞为圆鳞或栉鳞。

④多数为正形尾。⑤无内鼻孔。

③无泄殖腔,肛门开口于泄殖孔的前方。

辐鳍亚纲分为古鳕总目(Palatonisci)、多鳍总目(Brachiopterygii)、硬鳞总目(Chondrostei)、全骨总目(Holostei)和真骨总目(Teleostei)。现将有药用价值的硬鳞总目和真骨总目介绍如下:

(1)硬鳞总目(Ganoidomorpha)本总目是辐鳍亚纲中较原始的鱼群。骨骼多为软骨,体表被硬鳞(或裸露),又叫软骨硬鳞鱼。体形呈纺锤形,似鲨鱼。头骨中脑颅为软骨组成,外表复盖膜骨并形成鳃盖。吻发达,口腹位。终生具脊索。歪形尾。肛门和泄殖孔分开。现仅存鲟形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为辐鳍亚纲中比较古老的类群,体形较大,呈纺锤形。皮肤裸露或被复5行硬甲(硬鳞)。我国有鲟科和白鲟科。

1)白鲟科(Polyodontidae):体表皮光滑无鳞。吻较长,头长为身长的一半。齿多而形小,触须1对。尾鳍具支鳍板。如白鲟Psephurusgladius(Martens),为我国特产鱼种,吻形长如象鼻而得名象鱼,重可达千斤以上,肉味肥美,分布在长江和钱塘江。

2)鲟科(Acipenseridae):体表有5行硬鳞。吻较短。头长不到体长的1/3。无齿。口前具触须2对。奇鳍悉具支鳍板。本科分2属。其中东北鲟(史氏鲟)Acipenserschrelicki(Brandt).、中华鲟A.sinensisGray.、长江鲟(达氏鲟)A.dabryanusDumeri1.、鳇鱼Husodaztricas(Georgi)等的鳔可作中药鱼嫖胶;肉和卵可食,尤以为名贵;骨可制高级涂料,是我国大型经济鱼类。

(2)真骨总目(Tdeostei)是辐鳍亚纲中最高等的种类,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数量最多(鱼类中9种6属此总目),经济价值最高的一总目。主要特征是:

①体表被圆鳞或柿鳞(有少数种类无鳞)。

②骨骼高度骨化,具有特殊的单个犁骨、续骨、尾舌骨、齿骨及隅骨等。

③奇鳍鳞质鳍条的数目与骨鳍条数目相等。

④动脉圆锥退化,代以动脉球。

⑤肠内不具螺旋瓣。

⑥有鳔,与食道相通或不相通。

⑦大脑半球不发达,中脑及后脑发达。

⑧卵巢与输卵管相连,输尿管和生殖导管分开或形成共同管,开口于肛门后方。

⑨正型尾鳍。

全总目共分40余目,4H多科,2万种,下面介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或常见有经济价值的11目。

1)鲱形目(Clupeiformes)本目是现代真骨鱼总目中最原始的类群,体表被圆鳞,头骨骨化比较差;膜骨仍保留原始的表面位置,下咽骨不呈镰状;背鳍及臀鳍无坚棘,腹鳍腹位,鳍条柔软分节;脊椎由若干个相同的椎体组成,大多骨化,中央有孔,无口须;鳔管发达,与食道相联通。多数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为海生,其中也有淡水生活的,或生殖期进入河湖产卵受精而为洄游性的鱼类,本目中供药用的主要有4科。

(A)鲱科(Clupeidae):主要特征是无脂鳍;无侧线;口裂适中,不达眼后;上颌具2附骨,形大,犬齿状小或缺。本科现有160多种,隶属50余属,主产在印度洋及太平洋的热带水域,其次是北大西洋,以及非洲淡水域中。可供入药的有鳓鱼I1ishaelongata(Bennett)、青鳞鱼Harengu1azunasi(Bleeker)、中华青鳞鱼H.nymphaea(Richardson)、大眼青鳞鱼H.ovalis(Bennett)、太平洋鲱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鲥鱼Macrurareevesii(Richardson)等。

(B)鳀科(Engraulidae):本科与鲱鱼科主要特征相似,不同点是鳀科鱼类口裂甚大,远达眼后方;上颌附骨狭长。为小型成群的海滨鱼类,共分5属。我国沿海一带和长江中下游以及附近湖泊中均有分布。可供入药的有刀鲚CoiliaectenesJordanetSeale、风鲚C.mystus(Linnaeus)等。

(C)银鱼科(Salangidae):有脂鳍;体无鳞(仅雄鱼臀鳍基底有鳞一行);背鳍在腹蜡后;上颌前端无吻钩,口底无大褶膜;幽门和育囊不存在,多生活在近海及海河口。可供入药的有尖头银鱼SalanxacuticepsRegan、长鳍银鱼SalanxLongianalis(Regan)等。

(D)鲑科(Salmonidae):为最重要的世界性经济鱼类之一。本科动物的主义特征是体表被鳞;上颌前端无吻钩;口底无大褶膜;有脂鳞,背鳍与腹鳍相对或稍前;幽门育囊存在。全科有2亚科9属,我国产6属,分布在北半球的淡水和海水中。可供入药的有大麻哈鱼OncorhynchusReta(Walbaum)等。

2)鲤形目(Cypriniformes)为鱼类中第二大目。体表被圆鳞或裸露,头部无鳞;有中喙骨弧,下咽骨呈镰状,脊椎的最前四枚常愈结,且两侧附有4对鳔骨(带状骨,舟状骨、间插骨及三脚骨等)构成韦伯氏器连接鳔的前端和内耳,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背鳍1个,腹鳍腹位,鳍多无硬棘,即使有也是没有超过3根的假棘。目前已发现本目有5千种以上,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淡水域,只有2科为海产,我国约有600种。药用价值较高的有鲤科、鲇科、鳅科,胡子鲶科、鮡科,鮠科等。

(A)鲤科(Cyprinidae):体侧扁,呈棱形,体表多被圆鳞,头不被鳞;唇须1~2对或不存在,上、下颔无齿,特有咽齿1~3行,至多不超过8个;下颌骨形大而呈镰形;无脂鳍。分布在世界各地淡水中。本科占鲤形目总数的70%~80%,现有2千多种,隶属200多属,我国有100多属500种左右,可供药用的有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Rich)、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CuvieretValenciennes)、bu鱼AcanthorhodeuselongatusRegan、白鱼Anabariliusalburnops(Regan)、金线鱼(小鲈鲤)Sinocyclocheilusgrahami(Regan)、倒刺鲃Barbosdenticulatusdenticulatus(Oshima)等。

(B)鲇科(鲶科)(Siluridae):体粘滑无鳞,表面裸出或具骨板;有须4~6条;口大,两颌有利齿,下咽骨正常具细齿;鳃盖下骨不存在;无脂鳍,背鳍甚小或缺,无棘;臀鳍大而长,分枝的鳍条约50~85,尾鳍亦小。本种分2属,普遍分布在我国各地,为食肉性底层鱼。可入药的有鲶鱼Parasilurusasotus(Linnaeus)等。

龙鱼

(C)胡子鲶科(Clariidae):主要特征与鲶科相同,但背鳍甚长,有8条须。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以非洲的种类最多,我国分布1属两种。如胡子鲶Clariasfuscus(Lacepede)可供药用。

(D)鳅科(Cobitidae):体呈筒状,鳞细或退化,上颌边缘仅由前颌骨形成,咽喉齿1排,齿数常较多,有6至8或更多的须,其中常有一或两对吻须,一或两对颌须,还常有鼻须或颐须。胸鳍与腹鳍均不向左右平展。鳔形小,外包以骨质壳。本科鱼的最大耳石在椭圆囊中。本科共分3个亚科10余属50多种。常作药用的有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大鳞泥鳅M.mizo1epis(Gunther)、滇泥鳅M.mohoityyunnanNichols等。

(E)鮡科(Sisoridae):本科鱼类的两鼻孔很靠近,共有须8枚,鼻须生在两鼻孔之间,颌须的基部有皮片连吻部,故基部甚宽。鳃孔在下方两边相距很远。脂鳍存在,有时可发展为有鳍条的第2脊鳍。多分布在我国南方山谷溪流之中。共分4属。可供入药的有藏鮡Glyptosternonmaculatus(Regan)。

(F)鮠科(Bagridae):鮠科鱼类有2个背鳍,第1个前背鳍短,有锯齿状的棘,第2个为脂鳍。鳃膜与峡部相连。有须4对,1对鼻须,1对颌须及2对颐须。我国有6属50多种,各地均可见到,为最普通的一类。可入药的有中臀黄颡鱼Pseudobagrusmebianalis(Regan)。

3)鳗鲡目(Angviliformes)本目鱼类体形圆而长。一般无腹鳍,背、尾、臀三种鳍连为一体不能区分,鳞极细或退化。脊椎骨数目甚多,最多可达260枚。本目分2亚目25科,有100多种。我国主产在南海。常见药用的有以下3科。

(A)鳗鲡科(Anguillidae):头部圆锥形,体有鳞退化后埋于皮中,排成斜行。鳃盖骨发达,鳃孔显着。舌明显。齿针状。胸鳍发达。本科有1属3种,主产在温热带海域。入药的有鳗鲡AnguillajaponicaTemmincketSchlege1、花鳗A.MarmorataQuoyetGamard等。

(B)海鳝科(Muraenidae):本科鱼均无鳞。体长或很长(身长可达体高的40~50倍)无舌。鳃孔小,呈圆形或水平裂缝样。无胸鳍。为温热带珊瑚丛、洞中生活的近海浅水鱼类。本科分6~7属,有60~70种。可入药的有网纹裸胸鳝G.ymnothoraxreticularis(Bloch)、斑条裸胸鳝G.punctatafosciata(Bleeker)、斑点裸胸鳝G.meleagris(Shaw)、花斑裸胸鳝C.pictusAh1.、波斑裸胸鳝G.undulatus(Lacepede)等。

(C)海鳗科(Muraenesoceidae):体长,无鳞,前部近圆而后部侧扁,尾部与体躯几乎等长或稍短。心脏近在鳃后。头长眼大,鳃孔显着,鳃盖发达。舌形狭,尖端稍游离。犁齿形大,无侧线。本科仅有1属3种。广布于东南亚一带,为凶猛底层海中肉食性鱼类。例如灰海鳗Muraenesoxcinereus(Forsk)。

4)海龙目(Syngnathiformes)口前位,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或前颌骨与颌骨共同组成管状吻。无颅顶骨和后耳骨。咽骨退化。鳃常呈簇状。脊鳍、臀鳍及胸鳍均不分枝,只有腹鳍与尾鳍部分分枝,若有第1脊鳍存在必为刺鳍,腹鳍如存在必为腹位或前腹位。雄性腹部有由皮褶形成的育卵袋。本目为体形特殊的小型海鱼。仅介绍供药用的海龙科。

鳜鱼

海龙科S(yngnathidae):全体被膜质骨片。鳃呈丛簇圆叶状。脊鳍1个,全由软条组成,无腹鳍。尾细长,适于卷附在海藻上。肾小管及尿管均在体腔的右侧,随右主静脉而行。本科分10余属,广布于世界各处,我国产有9属。本科鱼类无食用价值,但为名贵中药,例如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serratus(TemmincketSchlegel)、刁海龙Solenognathushardwickii(Gray)、拟海龙Syngnathoidesbiaculeatus(Bloch)、刺海马HippocampushistrixKaup.等。

5)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最大目。无鳔管。鳞片多为栉鳞。鳍有棘,背鳍通常由鳍棘和鳍条两部分组成。腹鳍多为胸位,也有喉位,多为1鳍棘5鳍条。口先端常呈斜裂状,锐齿着生在颌骨、犁骨和腭骨上形成齿带。鳃盖发达。本科为硬骨鱼系中最大的一目,有8千多种,我国产并入药的常见以下7科。

(A)鮨科(Serranidae):全体(连头部)被鳞,鳞片表面稍粗糙,犹如毡毛一样。侧线完全。下咽骨不结合,上颌骨不被眼前骨所复着。犁骨与腭骨通常具齿。胸鳍的鳍条大都相似而多分歧。背鳍单个,其软鳍部臀鳍较长,臀棘3个。我国有18属63种,多产于温热带海域。入药的有鲈鱼Lateo1abraxjaponicus(CuvieretValenciennes)。

(B)石首鱼科(Sciaenidae):上颌骨多少被眼前骨所复着,下颌不具触须。或间有1单独短须。下咽骨不结合。腭通常无齿。胸鳍或具腋鳞。本科有13属37种,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可供入药的有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黄姑鱼Nibeaalbeflora(Richardson)、鮸鱼Miichthysmiiuy(Basilewsky)等。

(C)鲾科(Leiognathidae):本科鱼类身体方长而隆起,多少侧扁,体被圆鳞。前颌骨具有强度延伸性,当完全伸出时成一水平、向上或向下的管。我国有4属20种。人药的有黄斑鲾Leiognathusbindus(CuvieretValenciennes)等。

(D)石鲈科(Pomadasyidae):体形方长而侧扁。被中或小形栉鳞,眼前有鳞。侧线完全,线上鳞片较小。两颌长短相差不多,稍能伸缩,上下颌具分离齿,侧齿不作臼齿状。鳃盖骨不具刺。背鳍不呈深凹状,或具硬长而扁平的棘,臀鳍棘3,第2棘最长。本科为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中型肉食鱼类,我国有5属21种。可入药的有纵带髭鲷HapalogenysrishinouyeiSmithetpope.、横髭鲷H.mucronatus(EydouxetSouleyet)等。

(E)金线鱼科(Scatophagidae):体形侧扁菱形。全体(包括头、脊鳍、臀鳍的鳍条部)均被细小的栉鳞,仅眼前无鳍。侧线完全而隆起,依背部的外廓向后行。头小,口小,前位,不能伸缩。有1属9种,广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及各大河口中。可药用的如金线鱼Scatophagidusargus(Linn)。

(F)带鱼科(Trichiuridae):体形扁长如带故名。脊椎骨100以上。背鳍与臀鳍很长,并彼此连续看不出分界,腹鳍退化或不存在。无尾鳍。牙齿锐长。我国有2属4种,分布在暖海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能入药的有带鱼Trichiurushaumela(Forskal)、小带鱼T.multicusGray.、沙带鱼T.savala(GuvieretValenciennes)等。

暹罗斗鱼

(G)鲭科(Scombridae):体呈梭形而稍侧扁。被细小圆鳞。脂脸发达。两颌上的牙齿细弱。舌小而光滑。脊鳍两个,彼此分离很远,鳍条低于刺部。臀鳍与鳍条相似而相对。尾鳍深叉,尾柄上有上下两条较小的棱。本科有2属2种,例如鲐鱼PneumatophorusjaponicusHouttuyn.,可人药亦能食用。

6)鳢形目(Ophicoephaliformes)体被圆鳞。颌舌弓与第1鳃弓的上鳃骨形成褶鳃呼吸器,副鳃腔及咽喉分布有很多微血管,也可进行呼吸。鳃很长,无鳔管。鳍无棘。若有腹鳍则为前腹位。本目仅一鳢科(Ophicephalidae)。其中乌鳢(乌鱼)OphicephalusargusCantor。既可人药亦可食用。

7)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本目鱼类颌骨与头骨固结。鳃孔小,鳃腔上无气室。体表裸出,或被粗鳞,硬盾或密生硬刺。前背脊不具吸盘。腹鳍左右不相并。有侧线。尾鳞形状不一。全世界有200多种,我国产60多种。通常分布于温带及热带的海域或河里。

(A)兰子鱼科(Siganidae):体方长而侧扁。被很细小的薄圆鳞。侧线完全而简单。口小,前位,不能伸缩。腹鳍具外棘与内棘各一。尾柄形细而稍圆。为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水区域的食草鱼类。我国产1属10种。入药的有黄斑兰子鱼Siganusaramin(BlochetSchneider)。

(B)三刺鲀科(Triacanthidae):体侧扁,多少被细小而粗糙的鳞,鳞上多少有小刺。口小。各颌齿排列成2列,前列齿呈门齿状,后列齿稍圆。腰带不具活动性。背鳍棘部具3棘。可供入药的有短吻三刺鲀TriacanthusbrevirostrisTemmincketSchlege1.、尖吻三刺鲀T.strigiliferCantor等。

(C)鲀科(河鲀科)(Tetraodontidae):体圆形,有时很宽。裸露无鳞,光滑或有小刺,体躯能鼓气膨胀如球。两颌齿愈合成一片,中央有一缝。鳃孔小,紧位于胸鳍的前方。鼻孔形状特殊。胸鳍短宽。尾鳍明显。本科鱼类大多有毒,特别是产卵期中,其毒多含在肝脏与卵巢中,可致人死亡。能药用的有黑免头鲀Lagocephalusinermis(TemmincketSchlegel)、大眼免头鲀L.lunaris(BlochetSchneider)、棕斑免头鲀L.lunacisspddiceus(richordson)、虫纹东方鲀Fuguvernicularis(TemmincketSchlege)等。

(D)刺鲀科(Diodontidae):体宽而短,背部平扁。腹部能鼓气。全身除唇部和尾柄外,被有长刺而得名。上下颌骨齿板成鸟喙状。背鳍不具棘部。为生活在炎热浅海水草和珊瑚礁的鱼类。供药用的有九斑刺鲀DiodonnovemaculatusBleeker.、刺额短刺鲀Chilomycterusechinatus(Gronow)等。

(E)翻车鲀科(Molidae):体短而侧扁,后部平直,被皮质。体躯不能膨胀。口很小,前位。齿愈合成齿板,无中缝。背鳍与臀鳍甚高。无尾柄。为大海中飘流生活的鱼类。供药用的有翻车鲀Molamola(Linnaeus)、矛尾翻车鲀Masturuslanceolatus(Lienard)等。

上海银鱼

8)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成鱼体侧扁,左右不对称。被小圆鳞或栉鳞。两眼位于头部的一侧。有眼的一侧有色素。头骨不对称。背鳍与臀鳍的基底均长,一般无棘。腹鳍胸部或喉位,鳍条通常不超过6枚。成鱼无鳔。为近海的浅水鱼类,少数进入淡水域,全身平卧状营底栖生活。可入药的有牙鲆Paralichtysolivacus(TemmincketSchlegel)、马来斑鲆PseudorhombusmalayanusBleeker等。

9)海蛾鱼目(Pegasiformes)体形似蛾而得名。体表被骨板。前鼻骨前部合并成一突起而呈齿状的吻部。后颞颥骨和头骨愈合。鳃呈梳状。胸鳍发达作水平状,有10~18枚不分支的鳍条,鳍条下部坚硬如刺,但末端软而分节。脊椎骨19~24枚,其中最前端的6枚固结不能活动,无肋骨。无鳔。为海滨小型鱼类。本目只有1科,其中能入药的有长海蛾PegasusnatansLinne。、龙海蛾P.draconisLinne。、飞海蛾P.volausLinne。、海蛾鱼P.laternariusCuvier。等。

10)灯笼鱼目(Scopeliformes)本目似鲱形目,但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无中鸟喙骨。眼楔骨或有或无。脂鳍常存。腹鳍腹位,有时移至胸鳍之下。但腰骨块不与肩弧相连。发光器有或无。鳔若存在必有管。能入药的有大头狗母鱼Trachinocephalusmyops(BlochetSchneider)、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BlochetSchneider)、花斑蛇鲻S.undosquamis(Richardson)、长条蛇鲻S.filamentosaOgilby.、长蛇鲻S.elongata(TemmincketSchlegel)等。

11)合鳃目(Symbranchiformes)体形似鳗,光滑无鳞。鳃常退化,鳃裂移至头部腹面,左右两鳃孔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横缝,故称合鳃目。无鳔。奇鳍变为皮褶。口裂上缘由前颌骨组成。例如黄鳝Monopterusalba(Zuiew),既能入药,也可食用。

2、肉鳍亚纲

总鳍目:矛尾鱼(最珍贵的动物活化石之一),现存唯一总鳍目鱼类,肉食,卵胎生

单鳔肺鱼目:美洲肺鱼、澳洲肺鱼。

钓鱼方法

钓鱼分春夏秋冬四季钓鱼春季钓鱼需到有水草的地方钓鱼,夏季需到有流水的地方钓鱼,秋季应黄昏时钓鱼,冬季应在深水去钓鱼。

错误吃法

空腹吃鱼危害大

空腹吃鱼会增加肝肾负担。蛋白质直接转化成能量,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氮废物,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因此,只吃鱼肉不吃主食的做法,不但浪费了蛋白质,更增加了人体排毒的压力。不仅如此,空腹吃鱼还可能增加痛风的危险。空腹时胃酸的酸度比较高,同时没有碳水化合物的帮助,鱼肉蛋白质分解不完全,会造成尿酸增加。而大多数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就可能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患者的病情。如果此时再加上啤酒,更是会“雪上加霜”。

生吃鱼片易得“肝吸虫病”

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鱼片对肝脏很不利,极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临床症状以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头晕等较为常见,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另外,吃生的或煮得不够熟的猪肉、牛肉、羊肉、狗肉等,都可能感染寄生虫病。

鱼胆过量会中毒

中医认为,鱼胆性寒、味苦,有泻热、明目等功效,祖国医学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病,常用量为1~2.4克。但如果服用量过大,非但不能治病,还可能引起急性鱼胆中毒。

鱼胆的胆汁中含有一类致毒物质,这类物质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全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下,均可发生中毒。那么,哪些鱼的鱼胆会引起急性中毒呢?青鱼、草鱼、鲩鱼、白鲢、鳊鱼、鲤鱼等的鱼胆均会引起中毒。其中,以青鱼、草鱼和鲩鱼引起的中毒最多见、最典型。

活鱼现杀不鲜还有毒

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鱼不能现杀现吃的原因是现杀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味道不够鲜美,营养成分也不充分。其次,将剖腹洗净的鱼放置几小时,毒素挥发得差不多,这可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洗涤方法

宰杀活鱼后的洗涤

一般人们都能顺利地除去鱼的苦胆,问题不大。人们多是请卖鱼人帮助宰杀活鱼,他们不一定收拾得很干净,拿回来后的彻底清洗很重要,以免成菜后有很大的腥味。

鱼鳃一定要彻底地抠除全部鳃片,避免成菜后鱼头夹沙,难吃。

颔鳞即鱼下巴到肚档连接处的鳞。这部分的鳞因为要保护鱼的心脏,所以牢固地紧贴皮肉,鳞片碎小,不易被发现,却是导致成菜后鱼腥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加工鲫鱼和大部分的海洋鱼类时,须用刀削除颔鳞。

腹内黑衣鲢鱼、鲫鱼、鲤鱼等鱼的腹腔内有一层黑衣,既影响美观,又产生腥味,洗涤时一定要将其刮洗干净。

腹内血筋有的鱼腹内深处、脊椎骨下方隐藏有一条血筋。加工时要用尖刀将其挑破,冲洗干净。

鱼鳍保留鱼鳍是为了成菜后的美观,若鱼鳍零乱松散就事得其反,应适当修剪或全部剪去。

肉中筋鲤鱼等鱼的鱼身两侧各有一根细而长的酸筋,应在加工时剔除。宰杀去鳞后,用手顺着从头到尾的方向将鱼身抹平,可看到在鱼身侧面有一条深色的线,酸筋就在这条线的下面。在鱼身最前面靠近鳃盖处割一刀,可看见白色的酸筋,一边用手捏住细筋往外轻拉,一边用刀背轻拍鱼身,这样将两面的酸筋都抽出,再烹调。

膳食医疗

鱼鳞的药理作用

鳙鱼

鱼鳞,占鱼体重2%~3%。鳞片的主要特性:从外表上看是透明的,像花瓣,且边缘呈微小的卷曲;白色光泽;略带有鱼腥昧;质地坚且柔软;含水量范围16.4%~17.8%,平均为17.5%。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是特殊的保健食品。它含有较多的卵磷脂,把脂肪球分解成乳状液与水交溶,有增强人脑记忆力,缓延细胞衰老的作用。鱼鳞中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预防高血压及心脏病的作

用处:鱼鳞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能预防小儿佃楼病及老人骨疏松与骨折。

鱼鳞是鱼真皮层的胶原质生成的骨质,学名为鱼鳞硬蛋白。它在医学、化工领域,显示出不凡的作用。从鱼鳞中提取的 6一疏代鸟嘌吟,临床治疗急性自血症,有效率为70%~75%;并对胃癌、淋巴腺瘤亦有奇效。从鱼鳞中提取的特殊工业品——鱼银是一种昂贵的生化试剂,用于珍珠装饰业和油漆制造业,国内外市场很畅销。

纵观鱼鳞,集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于一身,故国外掀起了“鱼鳞食疗热”。鱼鳞的烹饪方法是:先用清水洗净鱼体,刮下鳞集中,再用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腥昧),以500克鳞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改用文火煮20分钟,熄火减压。开锅将卷缩的鳞片及杂渣捞出,液体倒入容器中,静止冷凝成色胶蛋白。作羹汤,以姜片、黄酒、盐和葱等佐料,切块再煮沸维食。若冷食,以白糖、薄荷油、桂花或芝麻酱、

辣香油为佐料,切块搅拌啖之。食用鱼鳞既可尝到可口的佳肴,又能获得滋补健身的效益。

鱼鳔的药理作用

据《本草纲目》记载:

鱼鳔

【异名】:鱁鮧(《齐民要术》),鱁鳀、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药材】: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炮制】:烘软、切段,晾干。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性味】:甘,平。

《海药本草》:"无毒。"

《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

【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选方】:

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

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

《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鱼不能杀完就吃

鱼在宰杀了之后,呼吸虽然已经停止,但是体内的机能还在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通常分为僵硬、自溶和腐败变质3个阶段。鱼刚死时处于僵硬阶段,它的颚骨和腮盖紧闭,但体内的能量代谢仍在进行,体温甚至会增加几度。

因鱼的营养丰富,食之有味,对人体有着较强的保健功能,故人们普遍爱吃鱼。但鱼的种类繁多,不同的鱼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

鲫鱼

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

传统菜:红烧鱼

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与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鲤鱼

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鲤鱼与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用活鲤鱼、猪蹄煲汤服食治孕妇少乳。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

鲢鱼

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青鱼

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黑鱼

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黑鱼与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与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川菜:水煮鱼

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的保健食品,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等功能。

草鱼

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养生食品。

带鱼

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肝炎患者用鲜带鱼蒸熟后取上层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症状。

鳗鱼

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等功能。

相关疾病

烂鳍病

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热带鱼鳍薄,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抗生素等治疗。

棉口病

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锚头蚤病

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虫体像短针样挂在鱼体上,拔下虫体,可见铁锚样头部。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在水温15~33℃时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长,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可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治疗。

口丝虫病

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鳃和体表有1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口丝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2~20℃,多发生于2~5月份。可选用硫酸铜、高锰酸钾、硝酸亚汞、食盐等治疗。

相关知识

金鱼图片

1、鱼类为什么腥气熏天?

鱼类,尤其是鳕鱼等栖息在冷水中的和水面上的鱼类,含有一种称为氧化三甲胺的化学物质。虽然这种物质本身是无味,但一旦鱼死去,鱼体内的细菌就开始将氧化三甲胺分解成氨的衍生物。其气味很难闻。

红色肉类之所以不是这样,是因为它不含有大量的氧化三甲胺。我们之所以感到腐烂的鱼产品很难闻,可能是由于我们嗅觉的进化是为了警告我们提防食用放了很久的鱼所带来的危险。产生腥味的细菌还能造成严重的食物中毒。吃鱼中毒要比吃牛肉或羊肉中毒快得多。

2、鱼受水压影响吗?

在水中,每向下10米就增加1个大气压。马里亚纳海沟水下超过1000个大气压,但人们却在水底水底观察到各类鱼虾。深水鱼有多种感官适应性,比如一种称为氧化三甲胺的物质,能使蛋白质在水压下仍然能折成正常的3D形状。

3、鱼如何去腥?

把鱼收拾干净后,先用油煎,煎过后倒出多余的油,再把煎过的鱼放入锅中。当锅烧热时,稍加点酒(最好是黄酒)和醋,盖上锅盖,约几十秒钟,再揭开锅盖,腥味即除去。然后,再加上酱油等其他调料烹调,就可做出各种美味的鱼食品。

不宜吃鱼的人群

1、服用某些药物者:服用止咳药者不要吃鱼,尤其是深海鱼更不要食用,以免引起组胺过敏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头晕、心跳加快、荨麻疹等不适症状。不少深海鱼都含有组胺物质,一旦人体内的组胺量超标,该物质就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导致组胺过敏反应。平时吃深海鱼之所以没有上述不适症状,是因为人体肠胃和肝脏中有一种抑制组胺活性的物质——单胺氧化酶,它可使组胺无法进入血液中。但是有些止咳药却存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会抑制人体肠胃和肝脏分泌出单胺氧化酶,此时再食用深海鱼非常容易造成组胺物质快速在体内积蓄。

除了止咳药,还有其他药物也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抗菌药,如呋喃唑酮(如痢特灵等)、酮康唑、灰黄霉素;降压药如优降宁;治疗帕金森的司来吉兰;抗抑郁药如吗氯贝胺;抗肿瘤药物甲基苄肼等。中药里也有能抑制单胺氧化酶作用的药物,如鹿茸、山楂、何首乌等。

2.痛风患者:因为鱼类含有嘌呤类物质,而痛风则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

3.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出血性疾病的病人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4.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轻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急剧恶化,犹如雪上加霜。

5.结核患者:服用异烟肼时如果食用某些鱼类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胀、皮疹、腹泻、腹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等。

6.孕妇:孕妇不宜经常食用海鱼,常食海产品,会过多摄入甲基汞,胎儿在宫内接触的汞量越高,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等其他机能发育轻微迟延的危险越大。科学家还提醒,即使母体摄入的汞不多,其胎儿的脑发育还可能发生迟延。为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少吃海鲜,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枪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可选择食用不受汞污染的池塘养殖的鱼类。

鱼系介绍

软骨鱼系

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中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

其主要特征是:

①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

②体表大都被楯鳞。

③鳃间隔发达,无鳃盖。

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参考资料

1.鱼的做法·下厨房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