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战术(美军将领李奇微发明的组合战法)

2023-12-15 3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磁性战术

美军将领李奇微发明的组合战法

“磁性战术”是快速装甲部队的穿插、空降部队机降和地面主力部队的“齐头并进”的组合战法,敌后空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对方缺乏大纵深防御和处于运动战时,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美第一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少将指挥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美步兵第二十五师、美步兵第三师、英步兵第二十九旅为第一梯队,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场里30公里地段上展开,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韩军第一师于乌山里以南地域为为预备队。

美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以美步兵第二师、空降第一八七团、韩军第八、第五师为第一梯队,在骊州至平昌以东之乌洞里72公里地段上展开,向横城、阳德院里、清平川方向实施突击;以美步兵第七师位于堤川地域为预备队。

中文名 磁性战术
诞生时期 朝鲜战争
发明人 美军将领李奇微发明
特点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背景

在朝鲜战争中,李奇微在其上任后,即着手展开对第8集团军的整顿,逐渐让联合国军回到原有的正常作战状态和对敌态度,整顿的效果在后来第四、五次战役中就体现了出来。

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退至37线以南,再次掉失汉城(首尔),军队士气降至最低点。其实在二次战役结束,李奇微接替车祸丧生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联合国军就已经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了。李奇微对这种状况记忆特别深刻,其回忆录里几乎用了半个章节来描述——基层士兵已经失去以往泼辣的言谈、自信的笑容,大脑一片麻木,大多数人只想着早日离开朝鲜回国。

高层军官,所有的军长、师长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认为无论何种进攻方式都会归于失败。韩国军队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撤出汉城的时候,韩军士兵丢弃了所有重型火炮、甚至步枪,乘着各式各样的车辆毫无秩序地溃退,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李奇微曾试图制止这种情况,他站在路中间挥手阻挡,但这只是枉费心机,韩军车辆没有减速直接绕过。

不但前线军队丧失了士气,美国政府也一度失去将战争继续下去的信心。在1950年12月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如下看法通知麦克阿瑟,“中共部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也开始正视现实,他在回复中表示,“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改变其决定(不向我们提供大规模增援;不封锁中国海岸;不空袭中国大陆;不许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不放国民党军队‘出笼’),则在没有极其重大的政治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离朝鲜’。”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甚至开始着手撤出朝鲜半岛的准备——在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地区重新设置一个纵深很大的防御区域(美军称为“戴维森防线”),美军甚至已经为这个堑壕体系设置了铁丝网。

方案

反扑有力磁性战术施辣手

“联合国军”突如奇来的猛烈反扑,完全出乎中朝方的预料,在战略、战役和战术上都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从1月15日开始,李奇微集中了“联合国军”5个军16个师又3个旅、一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23万余人的兵力,在中朝军队200公里的防御正面上发起了猛烈进攻。“联合国军”兵分两路,以美、英军主力及韩军一部在南汉江以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美军一部及韩军主力在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李奇微的部署是

西线:

美第一军和美第九军并肩向汉城、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

美第一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少将指挥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美步兵第二十五师、美步兵第三师、英步兵第二十九旅为第一梯队,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场里30公里地段上展开,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韩军第一师于乌山里以南地域为为预备队。

美第九军军长约翰·库尔特少将指挥美骑兵第一师、英步兵第二十七旅、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为第一梯队,在金良场里以东至骊州38公里地段上展开,向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以韩军第六师位于长湖院里地域为其预备队。

东线:

美第十军、韩军第三军团并肩向横城、县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韩军第一军团沿东海岸向北实施辅助突击。

美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以美步兵第二师、空降第一八七团、韩军第八、第五师为第一梯队,在骊州至平昌以东之乌洞里72公里地段上展开,向横城、阳德院里、清平川方向实施突击;以美步兵第七师位于堤川地域为预备队。

韩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刘载兴中将指挥韩军第七师为第一梯队,在乌洞里至旌善以东之北洞里30公里地段上展开,向下珍富里、县里方向实施突击;以韩军第三师位于春阳地域为预备队。韩军第一军团军团长金白一中将指挥韩军第九师、首都师为第一梯队在北洞里至玉溪30公里地段上展开,沿东海岸向北配合进攻。

美陆战第一师和韩军第十一师分别位于义城、大田地域。

这是第八集团军的战役预备队。

这就是所谓“磁性战术”。

特点

与沃克的套路相比,这次李奇微招法很有些特别之处。

首先,步兵一改只靠公路前进的套路,开始注意抢占山头、争夺制高点、实施宽正面的多路进攻,最多时达15路,每路约一个营至一个团的兵力,对中朝军队各防守要点同时实施攻击。

其次,针对中国军队惯用的迂回穿插战术,一反过去分兵冒进的做法,而改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打稳扎的战法,力求东西呼应,互相支援,保持一条连续的战线。公路上小股坦克配合下的机械化分队与中朝军队保持接触,一遇猛烈反扑就往回缩,粘住中朝军队第一线部队不放,用炮火消耗中朝方的兵力后,再根据中朝军队投入兵力的大小,或迟滞对手行动,掩护主力退缩转入防御,或进占某一地域,借助猛烈炮火发展进攻。

谬误

抗美援朝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中美军采用的“磁性战术”,“磁性战术”是快速装甲部队的穿插、空降部队机降和地面主力部队的“齐头并进”的组合战法,敌后空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对方缺乏大纵深防御和处于运动战时,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因为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的攻势一般只能持续一个星期左右,通过分析认为是志愿军后勤供应不足造成的。根据志愿军这一特点,李奇微在实施空中绞杀战的同时,也改变了联合国军在地面的战术。在志愿军进攻中夜间穿插时采取节节撤退的战法。其主力在白天撤退,担任掩护的摩托化部队和坦克黄昏撤退,每天最多只退20公里,恰是志愿军一夜前进的路程。

志愿军的攻击部队在夜间抓不住敌人,天明后又正好进至敌预设阵地前,反遭空炮火力的猛袭。待志愿军后撤时,联合国军则集中力量进行全线反扑。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在大批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志愿军的纵深迅速穿插,抢占桥梁和渡口,后续部队则跟进实施包围。

志愿军在砥平里的战斗中,美军认清了志愿军火力薄弱,攻坚能力差的底,认为志愿军即使达成穿插突破,也会因困难而难以深远前进。因此敢于固守,直到增援部队赶来。而在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的后撤过程中,美军则利用上面所讲的“磁性”战术,给志愿军造成极大的被动,尤其是第60军180师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全师近8000人牺牲或被俘,损失之大几可直追1949年的金门血战。

李奇微介绍

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1917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1918~1926年在其母校和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教官。后在中国、尼加拉瓜、巴拿马、玻利维亚、菲律宾、巴西和美国各地服役,并先后进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7年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

1939年在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任参谋。1942年任第82步兵师师长,主持将该师改编为空降师。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中,指挥该师实施美军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1944年6月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升任美第18空降军军长。随后参加“市场-花园”战役、阿登战役和鲁尔战役,进抵易北河。

战后,任地中海战区总司令和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委员会代表。1948~1949年任加勒比地区美军司令。1949~1950年任陆军副参谋长。朝鲜战争爆发后,于1950年12月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远东美军总司令,5月晋上将。

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威尔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年10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主张各军种均衡发展。1955年6月退役。着有回忆录《军人》和《朝鲜战争》等。

参考资料

1.礼拜攻势和磁性战术·我爱历史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