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山镇(辽宁省辽阳县管辖乡镇)

2023-12-15 1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7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首山镇

辽宁省辽阳县管辖乡镇

首山镇位于辽阳县中西部,县政府驻地。面积58.66平方千米,人口9.12万人(2009年)。辖胜利、站前、幸福、前进、山花、商业、向阳、新风、新兴、新华10个社区和向阳寺、马伊屯、首山站、土台子、黑牛庄、东王庄、马家庄、响山子8个行政村,沈大铁路、S101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唐建清风寺。

中文名 首山镇
面积 58.66平方千米
特色产业 狐狸饲养

概况

首山镇

首山镇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首山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318元。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型种植业向"精、优、细、特"型农业转型。全镇绿色蔬菜大棚已发展到1000亩。在养殖业上求新、求变,传统养殖业规模化,新兴养殖业产业化,农业经济由"一村一品"发展成为"一村多品"。

工业经济异军突起,形成了"两路"(辽鞍路、三新东路)、"四区"(铁西冶金工业园区、向阳高科技工业园区、马伊东汇工业园区、黑牛型钢工业园区)的工业发展格局。有色金属加工业和黑色冶金业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辽宁中天铜业集团、辽宁新风企业集团、辽宁长通板材加工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享誉全省。

2006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4.5亿元,同比增长23%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503829万元,同比增长20.34%;工业增加值实现120716万元,同比增长30.55%;出口产品交货值实现20605万元,同比增长59.12%;全口径税收实现11671万元,同比增长45.56%。农村人均收入实现5300元,同比增长8%。

经济发展

首山镇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突出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全镇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到2004年底,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5.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86.9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17.4%;全口径税收实现8,107万元,去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5.3%;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892元,同比增长13.3%,各项指标均创建镇以来最高水平。

积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首山镇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直补资金、水稻优良品种的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群众满意率达100%。首山镇还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04年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6,000亩,其中高效经济作物面积5,700亩,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95%。发展大棚桃面积60亩。畜牧业产值达1.3亿,占农业总产值的80%。

我镇的养狐经验被省林业厅评为典型经验。新建新风牧业公司养殖基地1处,全镇农事企业达到8家。镇农科站坚持常年为群众服务,重点进行了二项示范、三项试验、十项推广,不断提高种养业的科技含量。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了兵马河首山段清淤工程和向阳寺方塘工程,并被评为市、县农建精品工程。

项目建设

狠抓项目建设,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镇党委始终坚持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了工业经济"两路"、"四区"的发展格局,采取政策扶持、服务引导、组织协调等综合措施,突出发展冶金业,以冶金业的大发展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重点抓了辽宁铜业集团投资2.3亿元铜板带材项目、辽阳新钢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棒材生产项目、辽阳东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连铸钢坯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为全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柱作用。

同时,我们还以长通板材和大乘新华齿轮为龙头,抓好了汽车备件制造业的发展;以胜达化纤为龙头,抓好了"三行业"的发展;以新风牧业为龙头,抓好了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事企业的发展;以依革服装为龙头,抓好了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构建出一业为主、各业为辅、配比合理、互补发展的首山镇工业发展新格局。近二年项目建设总投资达9.2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2个,超1,000万的项目有17个,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总数已达22家。04年我镇在全市发展民营经济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优化服务,拓宽发展渠道,发展多元化经济。着重抓了正德商城、站前商业小区的网点开发工作和投资1,200万元的首山站村首山农贸大市场的改扩建工程,并对镇内三产网点进行重新普查。到04年末全镇三产业户达2,976户,从业人员11,000人,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6亿元,实交税金620万元。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既安置了大批城乡就业人员,又繁荣了城镇经济,增加了财政收入。

历史沿革

首山镇以首山得名,《三国志·魏书·公孙度传》:司马懿伐公孙渊,潜济辽水,“诸军进至首山”,即此。又称驻山。《辽史·地理志》:“驻山,唐太宗征高丽,驻其巅数日,勒石纪功焉,俗称手山,山巅平石之上有掌指之状,泉出其中,取之不竭。”1980年为辽阳县治。原属首山乡,1980年设镇,1994年首山乡并入。有机械、服装、化工、食品、制鞋、酿酒、印刷等厂。沈大铁路和沈营公路经此。有古刹清风寺。

1996年,面积97平方千米,人口6.1万人,辖首山站、向阳寺、马伊屯、黑牛庄、土台子、东王庄、西王庄、大赵台、小赵台、夏家台、立开堡、兴隆台、前杠、红光、后杠、祁尔台、常庄、下洼子、朗二屯、王罗屯、刘三家子、青堆子、白老窝、朱家堡子、腰老窝25个行政村和30个居委会。(包括首山乡的21个行政村)

2002年,镇政府驻首山,人口9.58万人,面积85平方千米,辖胜利、文化、水源、安庄子、首山、新蒙、东山、北山、红印、兰印、新建、铁西、府南、明星、站前、前进、通阳、山花、榆树屯、商业、向阳、科技、风水、焊割、新立、铁东、新风、新华、新兴29个居委会和首山站、向阳寺、马伊屯、黑牛庄、土台子、东王庄、西王庄、大赵台、小赵台、夏家台、立开堡、兴隆台、前杠、红光、后杠、祁尔台、常庄、下洼子、朗二屯、王罗屯、刘三家子、青堆子、白老窝、朱老窝子、腰老窝25个行政村。

2009年10月18日,辽宁省政府关于批复(辽政[2009]237号)同意将兰家镇马家庄村、响山子村划归首山镇管辖;将首山镇下洼子、前杠、后杠、郎二屯、兴隆台、大赵台、小赵台、红光、夏家台、祁尔台、王罗、朱家堡、腰老窝、立开堡14个村划出设立兴隆镇。

历史遗址

清风寺位于辽阳城西南十五华里的首山南坡,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17年),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七年(1857年)曾多次维修增建。其正殿、配殿仍保持初建时的结构及风格,山门、后殿、门房为清代晚期建筑。清风寺是省内现存的时期较早的古建群之一,又建在军事要地颇有名气的首山之阳,名山古刹,交融这处著名的旅游胜地。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1.首山镇·行政区划网

2.清风寺·辽阳市人民政府官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