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姓(中国姓氏)

2023-12-18 17阅读

崔姓

中国姓氏

崔姓,中华姓氏之一,也是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姓氏之一。汉族崔姓主要来源于姜姓。少数民族崔姓则为汉化改姓。

崔氏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其后在汉晋南北朝、隋唐这段漫长的时期里,一直称盛于清河、博陵两部之间的武城安平两地。其间,崔氏还繁衍到了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东汉末年的时候,军阀混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千余避乱入朝鲜,后发展成为朝鲜族大姓;西晋至唐代,崔氏还分布于今山西、浙江、江苏、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晋时被列为北方氏族之首。唐代以后崔姓大批南迁,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宋代时,崔氏最集中的地方在清河和博陵。宋代以后,崔氏分布地更广,有的于清代以后移居东南亚一些国家。

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中文名 崔姓
外文名 cui
得姓方式 以封邑名称为氏
得姓始祖 崔季子
主要郡望 博陵、清河
主要堂号 博陵、清河
主要国家 中国、朝鲜和韩国
发源地 山东
历史名人 崔颢、崔护、崔琦等
百家姓排名 189
分布地区 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
望族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源于姜姓

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初年,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为官太师,也称师尚父,又俗称姜太公,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诸侯国,建都营丘。姜太公有一子名伋,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齐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却让位于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黄河乡土城村),以地为姓,遂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为崔季子。      

少数民族

源于朝鲜民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留唐学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有崔氏。新罗国,是公元四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都城为金城(今韩国庆尚道庆州)。从公元四世纪末起,新罗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登王朝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汉文化。期间使用汉字并创造了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起,新罗设立国学,通读《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书籍。当时,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亦不少,为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罗留唐学生因唐王朝的历代宰相除了皇族李氏以外(有六十一人),就属崔氏最多,足有三十六人,遂以其姓为汉姓,成为后来的高丽大姓崔姓氏族。高丽崔氏本源不一,分别有庆州、全州、东州、海州、朔宁、江隆、和顺、江华、永川、耽津、鸡林、水原、隋城、牛峰忠州、通川、阳川、开城、稷山、龙州、兴海、杨州、汉南等一共四十三个本贯派系,各不相属,彼此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崔佳氏,满语为Cui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所冠汉姓即为崔氏。满族崔穆鲁氏,满语为Cuimulu Hala,世居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崔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汉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汉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  

得姓始祖

崔季子。相传炎帝神农氏为少典之子,因居于姜水(渭水支流)之滨而得姜姓。西周初年,其后人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人称姜子牙,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姜太公之子在周成王时为齐丁公。齐丁公嫡子季子本该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却让位于其弟叔乙,自己食采于崔邑。其后人以邑为氏,称为崔姓,并尊仁爱有德的季子为崔姓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

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  

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

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著。史载,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孙)有七子,长子崔双为东祖,次子崔邯为西祖,三子崔寓为南祖,亦号中祖。崔寓四世孙崔林,魏司空、安阳孝侯,曾孙崔悦,前赵司徒、左长安、关内侯,有三子:浑、潜、湛。崔湛之孙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荥阳(今属河南),号郑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为主,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遍布崔姓。

宋元时期,有较多崔姓南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树崔姓移民于人迹稀疏之地。明清之际又有大批崔姓族人迁往辽东一带,多与朝鲜族杂居。清末又有入居东南亚国家者。

总之,唐代以后,崔姓虽陆续有迁徙之举,但仍不失为一北方姓氏。

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八。  

迁台及移居海外

崔姓移居台湾,多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康熙帝时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归顺后,清在台湾设府置县,招徕东南沿海居民到台湾垦殖,以开发、建设台湾的这一阶段。现居台湾的崔姓居民大多是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而去的,现分布在台湾全省各地。

1949年,大陆解放,崔氏一些成员随国民党迁移至台湾,其中较有名气的有崔书琴、崔垂言、崔百城等人。

此外,还有一些崔氏成员在中国近代时期移居香港和澳门。

自明末以来,东南沿海省份的一些崔姓人士为谋生的需要,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海外崔姓主要聚居地在今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崔氏与李、朴同是大姓之一,朝鲜崔姓也修有家谱。如朝鲜朔宁《崔氏世谱》,三编,总目一卷,崔鹤九编,1913年朝鲜铜活字本,4册。该谱以崔天老为始祖,崔善甫为一世祖。分甲乙丙三编,各编又分上下,皆世传。末册版心刻“朔宁崔氏谱总目”,内载行状、墓志等。  

人口分布

先秦时期,崔姓一直为齐国的卿大夫,活动在山东地区。

秦汉时期,崔姓发展很快,成为河北地区的大族,以此为源地向四周播迁,大凡崔姓寻祖,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崔姓自西汉至宋,官宦不绝。

魏晋至唐初,按士族门第排姓氏,崔姓居首位,连国姓李氏也屈于其后,可见崔姓的辉煌。尤其在唐朝崔姓最为显耀,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12位。

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为广泛。  

宋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排在第四十三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陕西、河南,这三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山东、广东、安徽、江苏四省。河北为崔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崔姓总人口的24%。当时的冀、豫、秦地区为崔姓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崔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为明朝第六十六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这四省崔姓大约占崔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南两省。江苏省的崔姓人口约占崔姓总人口的24.6%,为崔姓第一大省。全国的崔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鲁冀晋、南方江苏两块崔姓人口聚集区,崔姓重心向东漂移。  

当代崔姓的人口已达到420多万,为全国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河南,这三省的崔姓占崔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辽宁、山西、黑龙江、江苏、陕西、吉林,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32%。全国形成了关内鲁冀豫、关外黑吉辽两块崔姓聚集地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崔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北、华中的回迁十分强劲,东北的崔姓迅速增长。崔姓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   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豫晋、冀京津、黑吉辽、内蒙古大部、陕西大部、甘肃东端、鄂皖苏北段,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4%,居住了大约7l%的崔姓人群。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端、内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中部,崔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6%,居住了大约14%的崔姓人群。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崔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山东。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清河郡:治所清阳县,即今河北清河县。

博陵郡:东汉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置县,治所在博陵(今河北蠡县)。东汉建安末期改为博陵郡。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重新改为博陆县。西晋时期改置为博陵国,治所在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其时辖地在瀛州、深州境,即今河北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魏又改为博陵郡。隋、唐两朝时期有定州博陵郡,但并非晋朝时期的博陵旧地,而是在今河北定州一带地区。

荥阳郡: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分河南郡置为荥阳郡。西晋时期曾被设置为国,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东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堂号

清河堂:以望立堂。清河崔,是在清河土地上成长壮大的一支崔姓家族。清河崔姓家族家规森严,自我要求很高,历经两汉200余年,逐渐形成“诗书传家、积极进取”的门风。南北朝时期,“清河崔”一举成为士族之首,被尊称为“清河大房”,还衍生出“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分支。隋唐时期,“清河崔”将积极进取的家族传统发挥到淋漓尽致,抢先适应了全国大一统的政治新局面和科举取士的社会新要求,不断推出政治新人,成为朝政的最中坚力量。仅有唐一朝,“清河大房”就出现了11名宰相,5名状元。从崔意如算起,“清河崔”已存世2200余年,其中在中国门阀政治兴盛的700余年里,“清河崔”一直是士族阶层的突出代表。在《世本》、《元和姓纂》、《万姓统谱》、《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等古今姓氏专著中,以及在数以万计的中华崔姓谱牒中,清河郡历来都是排名第一的历史郡望,清河堂历来都是排名第一的崔姓堂号。  

博陵堂:以望立堂。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北方著名大族,与清河崔氏同属世家大族中最尊贵的“五姓七望”(五姓七望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历史上,崔氏出将入相逾40多位,仅唐代就有宰相27位(37任),其中博陵崔氏16位(22任),至此崔氏成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荥阳堂:以望立堂。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德星堂:出自唐崔郸的事典。崔氏四世同居,兄弟六人官至三品,邠、郾、郸为礼部,其余三人为兵部、吏部、户部,住光德里。唐宣宗赞曰:"崔郸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御笔亲题:"德星堂"。崔氏后人遂用此作为堂号。  

宗祠楹联

宗祠

北亭崔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渭水大街14号,该祠堂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分别在1997年、2008年重修。总面阔30.46米,总进深52.47米,占地面积1602.58平方米。该公祠三路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祠前有开阔地坪,立有旗杆夹石一对。大门门额镶木匾阳刻“崔氏宗祠”四字,两边有钟鼓楼、青云巷,左路青云巷石额阳刻“礼门”,右路青云巷石额阳刻“义路”。大门前一对抱鼓石。中堂梁架正中悬刻“大衍堂”木匾,上款“光绪四年戊庚岁”,下款“1997年仲春”。天井铺条形花岗岩石条,后堂设前廊,后堂衬祠天井处有一口古井。2008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保存完整,对研究番禺古代祠堂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员岗崔氏宗祠是祭祀崔氏祖先崔诚之的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前后重修。  

四言通用联

世推三虎;人羡五龙。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崔琳、及其弟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三弟兄。崔琳官至太子少保,崔珪官至太子詹事,崔瑶官至光禄卿,时号“三虎”,因官阶都在三品以上,又号称“三戟崔家”。

下联典指唐代博陵安平人崔玄暐及其弟崔昪、子崔琚、孙崔涣、曾孙崔郢五人,人称“五龙”。崔玄暐,明经科进士,历官高陵主簿、记部员外郎、凤阁舍人、天官侍郎,为官公正廉洁,深得武则天赏识,长安年间官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因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有功,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一生以清白著称。崔昪,历官司刑少卿、尚书右丞。崔琚,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崔涣,长于议论,历官亳州司功参军、司门员外郎、巴西太守。安史之乱中,玄宗逃往四川,他在路上迎接以表示中心,又由宰相房琯推荐,于是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肃宗时,官江淮宣谕选补使,选拔人才,不照顾亲友。代宗时,官御史大夫,因批评宰相元载而被贬为道州刺史。崔郢,历官商州防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一门孝友;三礼义宗。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武城人崔邠,,字处仁,进士出身,历官吏部侍郎、太常卿,以耿直知名。他家三代同灶,和睦相处,宣宗曾说他家“一门孝友,可为士族的典范。”

下联典指南梁清河东武城人崔灵恩,少年时读遍五经,尤其精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和“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在魏时官太常博士,入梁,官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聚徒讲学时,听者常有数百人,后出任桂州刺史。著有《周礼集注》、《三礼义宗》《左氏经传义及条例》等,共一百三十余卷。

五原贤守;四皓齐名。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崔寔为五原太守。

下联典指汉·崔广号夏黄公,为“商山四皓”之一。

覆瓯待相;却璧鸣廉。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武城人崔琳,受玄宗器重,玄宗曾写下他的名字,用金瓯覆盖。

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安平人崔挺,字双根,孝文帝时官光州刺史、光州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廉洁,有人送他玉璧,被他拒绝,说:“过去没有杨震之金,今日岂能有崔挺之璧。”

秉仁岳峻;动智渊明。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后魏太中大夫崔敬邕碑文联句。

和睦妯娌;善事姑嫜。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六言通用联

八行称于众口;三相出诸一门。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密州文学崔贡,字迁硕、仁和人。端重有学识。大观中诏天下郡县保任士有孝弟睦蠏任邱中和八行者,贡入太学,司成考验以闻,后授密州文学以卒。乡尊之曰“八行先生”。

下联典指唐代中书舍人、封魏国公崔铉一门三相。

七言通用联

中年弍才号大儒;少小博学通百家。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官吏、文学家、书法家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平安)人。十八岁进京师,精通天文、历数等,后举弍才,被荐为宿德大儒,从政有绩,升迁济北相。

下联典指东汉文学家崔斛,字亭伯,涿郡(今河北省平安)人。年十三,通《诗》、《易》、《春秋》,博学多才,尽通训诂百家之言。后官至司徒。

教民纺织留世远;立石直笔播誉长。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尚书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是著名的政论家,桓帝时任议郎,后迁司马,出为五原太守,教民纺织。其代表作有《政论》,对当世大胆抨击,为时人称颂。

下联典指后魏司徒崔浩,字伯渊,清河人。诏总理史务,监秘书事,作国书三十卷,立石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族之灾。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颢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才高八斗”的大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联。崔颢,汴州(今河南省开封)人。开元进士。曾官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黄鹤楼》一诗。甚为李白所推崇。李白《登黄鹤楼》诗中有句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有《崔颢集》。

苏少娣能和妯娌;唐夫人善事姑嫜。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苏少娣嫁氏,妯娌间常有纠纷,少娣事妯理甚恭,使之愧悟,遂相和睦。

下联典指唐·崔远祖母唐夫人事姑至孝,每旦以乳汁奉姑。

床堆象笏兴宁里;名卜金瓯宰相家。

——佚名撰河南省巩县白沙村崔氏祠堂联

八言以上

慈父神君,民歌遍汲县;清风高节,师表出增城。

——佚名撰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官吏崔琼的事典。

下联典指宋代观文殿大学士崔与之的事典。崔与之,字正子,增城人。治绩卓著。谥清献,有《菊坡集》。

千百载祖德宗功,培根固本,忆先世文臣学士、武将王侯,岂第名覆金瓯,独高唐代;

三万里川源河岳,毓秀钟灵,愿后人黼黻簪缨、垂绅缙笏,依旧门排棨戟,大振潜阳。

——崔阳廷、崔显达合撰安徽省岳西县沙岭崔氏支祠联。

族谱文献

族谱名称

编纂者

编撰方式、年代

藏地

备注

山东庆云崔氏族谱四卷

(民国)崔汝璸、崔毓鑫等续修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日本、美国

/

江苏泰兴润东崔氏续修族谱八卷

(清)崔敦文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

江苏海安虎墩崔氏族谱

(明)崔三锡纂修

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木刻清顺治间补修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

江苏镇江润洲崔氏宗谱六卷

(清)崔元鸣等修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美国

/

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四卷

(清)崔纪龙等重纂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

江苏江阴崔氏宗谱六卷

(民国)崔希圣重纂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八行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崔氏重修庆源堂谱序一卷

著者待考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街道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街道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

著者待考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街道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四明章溪崔氏宗谱四卷

(民国)周权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仁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今仅存第一—三卷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溪崔氏积善堂宗谱不分卷

(民国)邵国卫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手抄本一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溪屏山崔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崔前育、应廷赓等纂修

民国十儿年(公元1930年)敦耕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章水街道崔岙村

/

浙江省常山定阳崔氏宗谱二卷

(民国)崔谷亘重修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招贤乡招贤村

/

浙江省象山崔氏家谱一卷

(清)蒋凤仪修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手抄本

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支谱六卷,首一卷

(清)崔衍祥等重修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石永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

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支谱六卷

(民国)崔祥奎等纂修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享叙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崔涛修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

安徽黄山仙源崔氏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崔森修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

/

安徽太和崔氏支谱十卷

崔玉峰修

/

现收藏于苗集镇西崔庄

/

福建浦城崔氏合修族谱十一卷

(清)崔维城、崔映魁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

河南项城崔氏族谱一卷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

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项城县档案馆

/

仙源崔氏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崔森修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湖南宁乡崔氏七修族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崔尊高等修

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默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太平仟源崔敦五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崔森编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太平仟源崔氏享叙堂支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崔铸编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朝鲜朔宁崔氏三编世谱,总目一卷

(民国)崔鹤九编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铜版活字印本四册

/

/

故居墓葬

崔焘故居,又称崔家大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扩建,由上院、下院和客屋院三部分组成,每座大院有房屋100余间。院内有牌坊、祠堂、大厅、花厅、鸳鸯楼、后花园、厢房等。资料显示,崔家大院是道光年间翰林崔焘的府第,最早是由明代翰林崔海兴建的。明清两代,崔家共有5位进士、两位翰林,13人先后任知府、同知、通判等职,可谓诗礼人家,科甲鼎盛,簪缨不绝。崔家大院现存上下两院,有房屋160余间。作为徐州户部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县东黄城墓群,又称博陵崔氏墓群,迄今已有2214年的历史。 2001年2月,东黄城墓群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战时破坏和年久失修,东皇城墓群古石碑、牌坊、塑像等文物散落在民间和墓群表面。  

姓氏名人

名人频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崔姓历代名人288名,占总名人数的0.6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九位,崔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7%,排在并列第二十六位,崔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排在并列第六十八位,崔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7%,排在第五十九位。

名门望族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

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避居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续任鲁卿大夫,仕宦罔替。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

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字伯基)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南部)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西汉实为“涿郡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之首。

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南祖房崔氏、青州房崔氏、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安平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等定著十房,光在唐代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  

知名人物

先秦两汉

崔杼(?—前546),又称崔子、崔武子。春秋时齐国大夫。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  

崔篆(?—?),西汉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是汉代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  

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著述颇丰。

崔烈(?—192年),东汉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平,名不详,字州平,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南)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其家族即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晋十六国时期

崔洪(?—291),字伯良,西晋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

崔悦,十六国时期后赵大臣、书法家,曹魏司空崔林曾孙,北魏司空崔宏祖父。

崔浩,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南北朝时期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

崔灵恩,南朝梁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

崔鸿,字彦鸾,南北朝时期东清河郡鄃县(今山东临淄市淄川区)人。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

崔挺,北魏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字双根,少好学,北魏时期官员,濮阳太守崔郁之子。

隋唐五代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

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崔颢集》。

崔护,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唐代诗人,官至岭南节度使。其诗《题都城南庄》,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千古传诵。

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唐朝末年为忠武军节度使,大臣。

崔琳,唐代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政事开明,开元(公元713—729年)间为中书舍人,累官太子少保。为唐玄宗器重,曾书其名,以金瓯覆盖之。

崔玄暐,唐代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长安初(公元701年)为天官侍郎,历任凤阁侍郎、中书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其子崔琚,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其孙崔涣,官至御史大夫;曾孙崔郢,自商州防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监察于史。后人称五龙。

崔善为,唐代贝州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善天文算历和断狱。曾随李渊起兵,后封清河县公。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举进士。大足元年,为宗楚客称荐,擢新丰尉。神龙中,附楚客、三思,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复预讨韦庶人谋,授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开元中,拜吏部尚书,终并州大都督长史。史称崔日用“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封齐国公。

崔宗之 , 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诗一首。新唐书《李白传》载,崔宗之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 李琎、李白、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酒中八仙)。其中崔宗之称为四仙:“四仙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

崔胤(853—904):唐清河武城(今河北故城南)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乾宁二年(公元895年)进士及第,累迁御史中丞。景福二年(893),为宰相。与朱温相结,欲倚之除宦官。屡罢政事,均以朱温的支持再起,先后四拜宰相,时号“崔四人”。

崔国辅,唐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

宋元

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与之(1158—1239),南宋名臣。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 (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故《宋史》载其人著有《崔清献公集》。

崔白,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北宋名画家,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其笔法劲利如铁丝,设色较淡,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浓艳细密之画风。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书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刚直,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明清

崔旭(1767—1847),字晓林,号念堂,清代直隶天津府庆云县(今山东省庆云县)人。道光六年(1826),崔旭出任山西省蒲县知县,后兼理大宁县事,政声卓著,深受乡民爱戴。与梅成栋、姚元之皆出自乾嘉诗人张问陶(号船山)门下,合称“张门三才子”。

崔述,大名府魏县(今河北魏县)人,清代历史学家,考据学者。

崔子忠,北海(今山东莱阳)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画。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

崔纪,康熙末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陕西巡抚、湖北巡抚。先后督顺天学政、江苏学政,治理学。乾隆二年(1737),在陕西提倡凿井灌田,兴修水利。乾隆十五年卒。

崔乃镛,(1681—1754),字伯璈,号餐霞,陕西同官县陈炉人,清康熙辛丑(1721)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

近代以来

崔田民(1912—1991),陕西省绥德县人。第二炮兵原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崔文斌(1917—1998),陕西省绥德县人。北京军区空军原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崔建功(1915—2004),原名崔日发,河北省大名县人。昆明军区司令部原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崔嵬(1912年—1979年2月7日),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导演、演员。第一届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崔琦(1939— ),河南平顶山宝丰人,美国国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  

崔毅(1930—2019),原名赵日惠,山东蓬莱人,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政治部原主任、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崔汉,1935年8月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广西柳州电视台副总工程师。1958年在核工业部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中国爆炸物理电子学科创始人之一。

崔大林(1949—),男,辽宁沈阳人。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曾主管中国足协工作。  

崔艺华,广东龙川人,循环集团董事长。

崔永元,央视主持人。  

崔天凯,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第十任中国驻美大使。

崔保安,1948年12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年元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现任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林,河北人。评论员、财经作家、资深媒体人

崔亚东,1954年12月出生,河北蠡县人。副总警监警衔。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并于2014年1月23日,当选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崔世昌,1954年2月生,广东新会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崔世昌核数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崔世安,祖籍广东新会,1957年出生于澳门,第三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崔世平,崔世安的堂弟。2020年9月11日起,崔世平就任中国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

崔华,中国科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1962年11月出生,四川安县人。

崔朝,1961年5月生,河北沧县人,天津市监察局副局长。

崔亚楠,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导演。

崔志刚,1968年生人,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  

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崔丽,女,1958年出生于辽宁,籍贯辽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崔枫林,男,汉族,辽宁沈阳人,1960年10月出生,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经济师,,现任中共本溪市委副书记、本溪市人民政府市长,拟任中共本溪市委书记。

崔亮(1986年3月24日—),籍贯辽宁沈阳,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男子运动员。2003年的短道速滑加拿大分站世界杯的男子5000米接力赛赢得冠军。

崔文,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崔文华,男,江苏人,1974年1月28日出生,改变欧美选手垄断举重大级别项目的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人。在三届世锦赛上五夺冠军,填补了中国举重在超大级别上与世界冠军无缘的历史。

崔玉华,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42年2月出生。曾任北大六院院长。

崔子格(Queena),6月25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中国内地女歌手,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崔若涵,2005年11月0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大陆童装平面模特、儿童演员。2005年11月2日生于北京。

崔健,1961年8月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人、电影人。其音乐风格多样,横跨摇滚、民谣、雷鬼、嘻哈、中国民乐、放克及电子乐等曲风。

崔林,1982年4月9日出生于中国黑龙江哈尔滨,中国内地男演员。

古籍记载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崔氏出自姜姓。齐丁公汲嫡子季子让国叔乙,食采于崔,遂为崔氏。济南东朝阳市西北有崔氏城是也。"  

参考资料

1.崔·中国姓氏网

2.崔姓·白米饭-百家姓查询

3.崔氏·便民查询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