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百病(民间习惯)

2023-12-22 1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溜百病

民间习惯

民间习惯,过年时舅舅们都会给自己的外甥、外甥女们买灯笼,意思是外甥打灯照舅(照旧),别管现在的小孩还玩不玩灯笼,至少在灯节逛逛花灯还是挺有趣的。正月十六出去逛还有一层意思“溜百病”,预示着来年一年都没病没灾。

中文名 溜百病
拼音 liū bǎi bìng
属性 民间习俗
解释 正月十六出去溜达
出处 万历年间《宛暑杂记》

各地状况

沧州

正月十六晚上,马路上会禁止汽车通行,很多的警察会值班。确保市民安全,所以市民为了新的一年没有病灾,都会参加这个活动。带上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不同面值的硬币。每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就会扔起个硬币。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大家相互捡别人撒出去钱。这种形式被称为“捡福”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有好的福气。(自2014年起沧州市溜百病不再进行交通管制)

衡水

正月十六,在河北很多地方都有“烤火”祛病的习俗,通过烧树枝等形式,寄寓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早起,大家都会早起,然后到村庄外面的空旷地区,去捡拾柴火儿,然后三五成群的在一起进行烤火聊天。火堆燃得很旺,有时大人小孩还要在火堆上跨越,大家互相祝愿健康长寿。有些老人还要在火里烤一些食物,说是吃了可以免灾去病。

阆中

阆中市溜百病也叫游百病。正月十六“游百病”这项被列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项目的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每到这一天,阆中市民都要走到郊外登高望远,进出城的车辆特别多,古城城东的白塔山、城北的玉台山、城南的锦屏山上人山人海。

相关诗词

溜百病这一习俗早在明朝就盛行于京城,最初仅限于妇女。万历年间《宛暑杂记》一书中描述:“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令一人持香辟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桥之处,三五相率一过,取渡厄之意。或云经岁令无百病,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是夜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俱不闭,任民往来。厂卫校尉巡守达旦”。

《白下琐言》记载:“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箫鼓管乐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一首《走百病》的风土诗写道: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空穴,百病尽在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头风。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

溜百病也不一定都是妇女的行为,山东有的地方是男女同游,称“走老貌”。《正德江宁县志》云:箫鼓声闻,灯火迷望,士女以类夜行。意思是男女分别结伴而行。

溜百病时凡有桥的地方必相率以过,民间说“走走桥儿不腰疼”。有一首《夜春词》写道:“一望平沙万里遥,月明何处尚吹箫?旁人争说前门好,姐妹牵衣过小桥”。走桥时一定要摸一摸城门上的铜钉。“钉”与“丁”谐音,即添丁,以为可以得子,育女生男悉如愿。

参考资料

1.阆中市举行正月十六“游百病”活动·人民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