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专业(专业名称)

2023-12-23 15阅读

新闻与传播专业

专业名称

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专业,使其具有从事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出版发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中文名 新闻与传播专业
专业代码 670311
修学年限 三年
一级学科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就业前景

可在各类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图片社以及广告、公关、出版发行等部门从事新闻文字、声像、图片的采写、编辑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国家机关、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文化传播、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现状发展

新闻传播专业网站是指以新闻传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自1999年国内首个传媒频道——“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建立至今,传媒网站规模数量大增,形态逐渐成熟。据不完全统计,传媒网站已达200多个,内容涵盖众多门类和分支;有些已经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在业界与学界形成较大影响力。传媒网站的板块格局相对稳定,大致可分4类: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等。此外,还有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实践、新闻记者等新闻核心期刊的电子版网页。本文拟在大致分类的基础上,梳理其现状和特点,分析竞争态势,总结发展经验。

专业特点

1. 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创建较早、发展稳健,但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是指具有门户网站架构、内容专注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立网站。1999年,首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频道——“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创建,在其后一两年内点击率剧增。中华传媒网、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站、媒中媒、慧聪报刊资讯网、中国广告传播研究网、每日传媒视点、媒体资源信息网、中国广告网等网站纷纷创建。

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已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特色。第一,定位准确、频道细分。内容设置、网站设计能够满足目标受众的喜好,是这类传媒网站的成功法宝之一。比如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频道创办时,旨在展示新闻传播学者学术成果,在形式上通过建立学者个人频道来体现,并在首页中间以编辑眼光设置头条学术文章,分别以“焦点话题”、“业界新闻”、“网络传播研究”、“新闻业务研究”、“个人频道区”、“传播译作中心”等板块展示最新内容,一度成为学者浏览寻找资料的智库。第二,更新及时、突出原创。中华传媒网?资讯网日均更新传媒新闻、市场资讯、影视娱乐资讯各有100条,成为传媒网站的范例。同时,通过原创主题策划引起关注。第三,数据营销,市场化生存。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多数依靠数据库营销,市场化生存。如华文报刊网“报刊信息查询”栏内,汇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近万种报纸和期刊的详细资料,供网上查询、订阅,并经营报刊市场专项调查、零售配送、代订代发、发行监测、宣传推广等业务。慧聪报刊资讯网,则监测全国80多个城市中的1000余种平面媒体,覆盖包括IT、家电、化工、房地产等25个行业,拥有全国最大平面媒体广告数据库,提供报刊广告数据、广告报价、研究报告在线定制等。

可以说,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作为这一领域的探索者、先行者,不论内容质量,还是创新互动,都处于稳健发展中,点击量、知名度稳中有升。但与2003年前后的“黄金期”相比,市场份额已大幅缩水。

从点击率看,据Alexa数据显示,2009年10-12月份新华网传媒频道日均访问人数是中华传媒网的数百倍。从现状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营模式、受众构成单一、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数十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已经停止更新,实际退出竞争。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来,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未来不容乐观。

2. 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势头强劲,并有望成为竞争优胜者。

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是指以新闻媒体所办的母站为依托,以整合业界学界信息为主的网络频道。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南方网以及一些省市级媒体的传媒频道逐渐形成亮点,标志媒体网站传媒频道规模形成。

媒体网站传媒频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受众广泛、内容兼顾。与其他传媒网站相比,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的内容更丰富、栏目更细化,以兼顾受众多样化需求。从栏目设置看,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栏目数量多,上述四大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栏目数量都达到20个以上;从栏目内容看,既有针对学界受众的专业性、资料性强的栏目,又有针对业界受众的实践性、数据性强的栏目,还有针对普通受众的新闻性、争议性强的栏目,各类读者都能在传媒频道各取所需。第二,品牌栏目效果突出。内容同质化是传媒频道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这一瓶颈,新闻网站传媒频道都采用增加原创、打造品牌的方式,获得较大成功。例如,人民网重点打造的三大品牌之一——注重原创报道的“传媒视线”(2004年7月创办),聚焦业界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迄今已出250余期。第三,资源整合,互动充分。新闻网站传媒频道十分重视实时充分的互动:一是与网友互动,如新华网传媒频道开设“传媒博客”、“传媒论坛”,在提供最新传媒资讯的基础上为受众搭建交流平台。二是与其他媒体互动,如人民网传媒频道与新闻记者联手揭批假新闻,并专门开设“曝光台”和“网上举报箱”。三是与专业人士互动,如凤凰网传媒频道开设“传媒学院”,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讲新闻时事。四是与新闻院校互动,如人民网传媒频道举办“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为频道内容注入一股青春活力。

总体看来,作为母站分支,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摆脱不了母站痕迹,但正是依托母站影响力,这些传媒频道才会出现高流量、高点击率和高访问量的人气维持,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正因为媒体网站传媒频道自身的很多优势,笔者预测,未来传媒网站的竞争将主要是不同媒体网站开设的传媒频道之间的竞争。

3.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强势发展,未来可望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形成差异化共存局面。

商业网站传媒频道主要包括搜狐传媒、腾讯传媒,还有天涯社区、西祠胡同、豆瓣网等传媒社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或依靠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或依托大量人气,后来居上,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第一,特色各异,效果相同。商业网站传媒频道的特点之一就是本身的差异化。搜狐、腾讯传媒频道近似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架构,天涯社区、西祠胡同传媒板块则采取网络社区建设的方式。它们模式不同,却承担了相同功能,满足了各类受众需求。要全面了解传媒动态,可以选择搜狐等门户网站传媒频道;要参与传媒热点探讨,可以在天涯社区传媒江湖发表观点等等。

第二,突出新闻性、话题性。不管是门户网站型的传媒频道,还是BBS互动型传媒频道,商业网站传媒频道主要以极具时效性、争议性的传媒话题作为聚拢人气的亮点。像天涯社区传媒江湖,传媒话题、社区头条基本按照点击率、关注度排序,话题实现充分互动。

第三,重转载与整合,透过传媒看新闻。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相比,商业网站在占有媒体资源上相对处于劣势,它们往往采用转载和整合其他媒体信息的方式,筛选头条。如2010年1月19日搜狐传媒频道的头条《首席技术官李一男挥别百度高管团队面临巨大变动》、《2009年中国广告业十大事件广告限播令入选》、《2010年东莞将组建报业集团》,分别来自第一财经日报、新华网、广州日报报道。另外,从头条内容可以看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往往选材更宽、透过传媒现象说新闻事件,比如百度技术官辞职是新兴媒体领域的新闻,但更确切地说,是关于新兴媒体的新闻。

正因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有其生存策略、发展模式,尽管几年来内部此消彼长,但始终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受众影响。笔者认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模式,不能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相同(新浪传媒频道早已关闭),像天涯社区、西祠胡同、豆瓣的传媒频道反而因为自身的差异化,受到市场青睐。

4. 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潜力巨大,可培育区别于其他传媒网站(频道)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类型的传媒网站主要包括中国记者网和中国记协网等。虽然它们起步晚,且时效性、丰富性、服务性、设计性不够理想,但凭借权威性、服务性,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权威性是其核心竞争力,为业界人士服务是其主要目标。中国记者网建立了数据库查询系统,主要提供记者证申请、审核、发放,以及年检、挂失、注销、吊销等管理工作。中国记协网依托“三项学习教育园地”,开设通讯、特别关注、高层声音、媒体公益等子栏目,提供权威资讯。

中国记者网在履行行业职能的同时,充分履行政府窗口职能,将所有合法记者证上网,方便社会公众网络查验记者证真伪及持证人身份,督促公众举报、投诉不法分子的欺诈活动及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等,加强对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管理。而中国记协网凭借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的品牌,扩大社会参与度,所有参评作品和参评材料以及评审结果,先后在中国记协网和新华网公示,接受监督。

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的创建和发展,扩展了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作用和功能,不再囿于提供咨询和网络互动,而是逐渐走向窗口服务、社会化服务阶段。而且,其强大的站内查询系统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还为准确方便地管理记者证、建设专业数据库、专业搜索引擎等提供了范例。在媒体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该类型传媒网站发展前景乐观。

竞争优势

1. 发展空间广阔

日益活跃的新闻实践,为传媒网站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媒介进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体系,产生追求利益的内在冲动。这种内在冲动促进传播内容与手段不断更新,进而导致新闻理论与观点层出不穷,这是传媒频道出现和发展的逻辑所在。随着媒体社会功能增强,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传媒网站就像活跃的“风向标”,时刻反映着国内媒体新闻实践现状。

持续升温的“传媒热”,使传媒网站备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大批业外资本酝酿进入传媒产业。正是顺应了传媒业兴盛发展的大趋势,才有更多的投资商热衷于搭建网络沟通平台,积极介入业内市场,希望从“传媒热”中分得一杯羹。与“传媒热”同时升温的是,新闻专业教育不断谋求创新和新闻从业人员人数急剧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感染了“传媒频道热”。

2. 繁荣之下的发展软肋

(1)独家研究内容欠缺。传媒频道是专业频道,目标受众“专”必然要求主要内容“专”。当前,绝大多数传媒频道在研究性资料方面大多转载专业期刊,缺乏高质量的独家内容,致使互相转载成风,内容重复率高,不利于长远发展。

(2)个性化服务功能欠缺。从互联网发展看,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将是主要趋势。如海外传媒网站不仅提供最新文章,还提供以往文章搜索查询,如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网站主页是当前文章,同时提供自1991年至今全部期刊内容,可以检索。当前,国内传媒频道缺乏数据库支持,又难以查询搜索,差距很大。

(3)表现形态简单。网站的页面形态基本限于文字、图片,而海外新闻传播网站已提供各种的形态,如美国新闻博物馆每天将世界各地主要报纸头版的PDF版上网;台湾世新大学网站已有Flash页面,有的还提供PPT下载,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新闻与传播专业当前的发展趋势:

a,与互联网的大融合势不可挡。当前互联网无处不在,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介将逐步被互联网这个大媒介给取代,因此,新闻与传播专业与互联网的大融合不可逆转。

b,与国家主流思想密不可分。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发展国家主流思想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大发展,一方面靠的是国家软实力,而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这些就需要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专业人士将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推销出去,让外国更加了解我们,从而达到增大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技能,遵守网络新闻传播的基本道德与法规,能从事网站建设,信息采集、编辑和传播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计算机导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概论、网络技术基础与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网络设计与制作等。

其他信息

中国网络媒体的新闻服务,特别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逐渐呈现出大众化与小众化矛盾的双重趋向,一方面,它在内容方面以大众化见长,另一方面,在技术手段上,又致力于个人化(小众化)的提供方式。

新闻网站的定义有很多版本,本文所探讨的新闻网站,主要是指那些拥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他们不仅拥有新闻的登载资格,也拥有新闻的采访权,如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国日报网等。根据艾瑞市场咨询最近的统计,在新闻网站覆盖数统计排名中,新华网、人民网、北青网一直都稳居新闻类网站的前三位,本文也主要依托于这三个网站进行分析。

内容的大众化

对于传统的媒体——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和电影而言,受众就直接等同于大众,这也就意味着,在具有普通文化水平的今天来说,内容的大众化多少都与市民化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而网络自身的特点,也使得网络变成了新闻大众化的一个助推器。

网络媒体具有与传统大众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数字化、多媒体、超文本和全球化等等,从此就担当了新闻发布的职责,专业的新闻网站纷纷出现,其角色从传统媒体的单纯提供新闻到致力于新闻信息的服务。而因为拥有传统媒体的背景,加上网络信息服务竞争的激烈,在做新闻方面,内容的大众化就成了新闻门户的一致追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闻的海量与丰富。与传统新闻媒体不同,新闻网站在大众化方面的第一诀窍是海量与丰富,这对于依托于互联网的网站来说很容易实现。超链接实现了地域的跨越,使得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全球性的媒体,而数字化技术又使得网站的容量极大地扩展,因此,登陆新闻门户网站,就像进入了信息的海洋,就能发现你所需要的任何新闻。

同时,多媒体技术又使得新闻网站的表现形式丰富,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等。可以说,做到了人体感觉器官的全方位的“延伸”。这使得人的视觉、听觉都得到了全方位的享受,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二是新闻的软性与娱乐性。为了吸引大众注意力,各大新闻网站出现新闻软化与娱乐化的趋向。写作方式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特写和人情味的写法,突出了趣味性,使得新闻的写作更像是在讲故事。北青网更是将软化与娱乐进行到底,在首页就设有娱乐站,而新闻内容大多以娱乐为主。真正的硬新闻也只有那么几条。

但是,大众化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相同,这多少都会使得传播内容会出现单一化的倾向,新闻网站内容的大同小异则是最好的例证。在吸引大众注意力到达一个顶峰以后,为了拓宽新闻网站的发展之路,一时间,小众、分众等概念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技术的小众化

小众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大众而言的,是指特定兴趣人群的小范围组合。而小众化的极端就是个人化,个人化就是针对每个人或场景、事情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

随着Web2.0概念的兴起,诸如小众、分众、个性化等概念也开始成为主流词汇,新闻门户为了争取更大的点击率,在技术手段方面将小众化作为了赚钱的一个主要工具。

新闻定制。网民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而选定的,是专门为网民的细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特别定做的,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新闻定制更偏向于RSS。

RSS聚合服务。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可以不受广告或者图片的影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都推出了RSS聚合新闻服务。

专题服务。专题服务是指将某一主题、事件的新闻信息汇聚成一个专题,它可以集互联网的各种表现手段之大成,对某一个新闻主题或事件作及时、全面、深入的报道。它只针对对某一专题感兴趣的小部分受众。

新闻检索。新闻检索即是指新闻搜索引擎,它是寻找新闻的利器。如输入“无极”,就找到了新华网内的1173篇关于“无极”的新闻,通过这个新闻搜索引擎,我就可以了解到新华网对“无极”的报道,而这些报道只是我所关心的“无极”的报道,不是别人所关心的。

博客或网友文集。博客无疑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北青网的论坛上可以设立博客,而新华网和人民网上更多的是以网友文集的形式出现,它主要是指新闻论坛中发帖较多的人把自己的文章集合起来组成一个文集,这有些类似于博客,对于拥有网友文集的个人来说,也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读者也可以任意选择网友文集,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大众化+小众化

网络时代的小众化应该不仅是技术上的小众化,还应实现内容上真正的小众化。

但是,我国的现状却与此发生了分离,新闻网站将内容上大众化与技术手段上的小众化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并以此不断开拓网络之路。在市场化的今天单纯的小众化之路是行不通的。分众市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促使媒体不得不寻求细分市场。可以说,分众、小众都不是媒体主动寻求细分的,而是被动性的战略选择。但是,单纯内容上的小众化却潜存着两个最大的问题:一是寻找细分市场的过程中导致成本的增加;二是由于细分市场空间有限,从而导致利润增长的有限。

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寻找小众中的具有共性的“大众因子”,用网络的技术特性将大众市场进行分割,这对于广大的新闻网站来说更是一条可行之道,至少,在网络普及近10%的今天来说,新闻网站通过在内容上的大众化赢得了大多数人的眼球,在技术上的分众又使得它固定了某部分人的眼球,此举,无疑是比较明确的。

而新闻内容的大众化,难免会使得新闻质量长期在边缘徘徊。新闻海量与丰富以后,就使得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在网上流传;而大众化与市民化的紧密联系,又使得新闻的娱乐化成分大大加强,娱乐、社会新闻在各新闻门户,相对传统媒体来说,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而一些严肃新闻,为了博得点击率,也在标题、内容上进行了伪装。

其结果就是:网站上出现的新闻大多以刺激、煽情甚至是挑逗的字眼出现,硬新闻被软化,新闻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被大大衰弱。如出现了这样的新闻标题:《卢旺达九岁女孩产下男婴,曾被强奸》、《性学大师海蒂是美女》,《英国性感女主播》。长此以往下去,新闻网站为吸引最大数量的眼球,只能增加通俗化甚至庸俗化的内容,尽可能地迎合低的文趣味,拒绝一切的深度和力度,这种低水平内容的长期竞争,最后只能使内容缺乏实质性,内容的一次性、垃圾性成为大势所趋,新闻质量难以提高。

新闻的小众化,会使得“信息沟”现象的加剧。受众接受新闻是有选择性的,网民在借用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个人化的过程中,就难免加入个人的兴趣、背景。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每个人选择的内容也会不同。这个问题在博客中也得到验证,不同背景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博客进行阅读,“红衣主教”、“芙蓉姐姐”等的娱乐化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因此,在大众化与小众化进行结合之时,新闻网站也应该发挥其公信力进行有力的舆论引导。在一些主流的新闻网站,可以使新闻的叙述方式更有趣味性和人情味,但是对于公民道德必须进行规范的新闻内容不能减少,同时可以借鉴网络的多种传播方式达到舆论的普遍一致。

无论大众化,还是小众化,都是新闻网站结合实际创新的结果,有了这种创新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新闻的网络之路会越走越宽。

参考资料

1.后疫情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改革急需“颠覆性创新”·人民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