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蟹蛛(节肢动物)

2023-12-23 14阅读

巨蟹蛛

节肢动物

巨蟹蛛,行动迅速,但胆小的蜘蛛。吃蟑螂等害虫的益虫。巨蟹蛛科,又称异足蛛科,大型蜘蛛。8眼两列,4-4排列,同型。

2011年3月7日,在从澳大利亚悉尼到夏威夷檀香山的第五次马拉斯皮纳探险中,人们捕获了一个巨蟹蛛。

中文名 巨蟹蛛
拉丁学名 Heteropodidae
别名 猎蛛、遁蛛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亚门 鳌肢亚门
蛛形纲
蜘蛛目
巨蟹蛛科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

形态特征

巨蟹蛛科蜘蛛的身体稍呈长形,背腹扁平,灰白色至深棕色。头胸部与腹部之间以腹柄相连,腹部不分节。头胸部背面覆以低平的盾状背甲,中窝纵向,颈沟、放射沟明显。头胸部腹面有一小而扁平的胸板,胸板前方为颚叶和下唇,颚叶蚕豆状,下唇一般宽大于长,不长于颚叶的一半。8眼排成2列,眼的大小、各眼间距、眼列的凹曲在各亚科、属、种间常有一定差异。

鳌肢:一般粗壮,通常前齿堤2-3齿,后齿堤2-6齿,多数具微齿。异足蛛亚科通常具3前齿,4-6后齿,其具微齿。斯帕亚科具3前齿,2-7后齿,后齿较小且无微齿。小遁蛛属具2前齿,3-6后齿,无微齿。吉遁蛛具2前齿,4-6后齿,其间具较大的微齿区。步足:4对,一般长而粗壮,其相对长度以足式表示,通常为2143或2413,表示第II步足最长,第III步足最短。自步足的基部到端部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后跗节、跗节。跗节、后跗节具毛丛。跗节具爪,其上或多或少具齿,爪下有毛簇。后跗节末端具三裂片状膜。

三裂片膜:后跗节末端具三裂片膜,其中间部分的形状,长度及两侧部分的长度在亚科、属之间有所变化,是比较重要的分类依据。斯帕亚科三裂片状膜两侧部分长度多超过中间部分;异足蛛亚科三裂片状膜中间及两侧部分都很发达;巨蟹蛛亚科三裂片状膜中间部分长度超过了两侧;离塞蛛较为特殊,三裂片状膜中间部分很小,基本可以忽略;而吉遁蛛,小遁蛛则难以归类。腹部:大多卵圆形,背面多数具斑纹,通常中部有黑色心形斑。腹面前端两侧有个书肺,其后有生殖沟,雌蛛在此沟前方正中具外雌器。腹部末端具对纺器。纺器的后面是肛突。

触肢器:雄性的触肢由节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其中跗节特化,包括“跗舟”、腹面内陷形成的腔窝、生殖球。跗舟顶端伸长。生殖球一般分为部分插入器、引导器、盾板、亚盾板。腹侧胫节突,位于胫节后侧面,从胫节基部到中部或中到顶部发生。其形状和位置也可作为分类依据。

外雌器:腹部腹面的开口为交媾孔,膨大形成交媾腔。交媾孔、交媾腔和透过体壁隐约可见的交媾管共同组成皿蛛的外雌器。在其内部有纳精囊、连接纳精囊和交媾孔的交媾管和连接纳精囊和受精孔的受精管。以上统称外雌器的内部结构。外雌器与外雌器内部结构共同构成皿蛛雌蛛外生殖器。

分布范围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横跨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地理区,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巨蟹蛛科蜘蛛资源的属、种多样性。

下级分类

中国巨蟹蛛科现有的11属中,有4属分布于东洋和古北两界,包括布丹蛛属、异足蛛属、拟遁蛛属、中遁蛛属。这4属的分布还有一个特点,即其在古北界主要分布于青藏区,在东洋界主要分布于华中区和华南区,西南区则没有分布。

详情如下:布丹蛛属Bhutaniella Jager,2000实蛛属Eusparassus Simon,1903吉遁蛛属Gnathopalytes Rainbow,1699异足蛛属Heteropoda Latreille,1804小遁蛛属Micrommata Latreille,1804螯利蛛属Olios Walckenaer,1837拟遁蛛属Pseudopoda Jager,2000莱蛛属Rhitymna Simon,1897敏蛛属Sagellula Strand,1942中遁蛛属Sinopoda Jager,1999塞蛛属Thelcticopis Karsch,1884

常见种类

白额巨蟹蛛属蜘蛛目Araneae、巨蟹蛛科Heteropodidae。体形较大,成体雌蛛体长通常在20~30mm,雄蛛15~20mm。因在额与眼区前缘之间有一条白纹故名。常见于居室内外的墙壁上。多在夜间捕食居室附近的卫生害虫,如蟑螂、蝇类和蚊类,有时亦在村庄附近的稻田中捕食。

湖南师大生科院动物学专家徐湘表示:这种蜘蛛是室内常见蜘蛛类群,名叫白额巨蟹蛛,因其行动似螃蟹、额前有条白色斑纹得名。

参考资料

1.白额巨蟹蛛为争夺食物与壁虎打斗 咬死壁虎(图)·搜狐新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