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真如寺(上海普陀区寺庙)

2023-12-31 1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上海真如寺

上海普陀区寺庙

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兰溪路399号,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上海著名的佛寺,原名“万寿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370

中文名 真如寺
地理位置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兰溪路399号
占地面积
著名景点 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真如塔等

简介

上海真如寺

真如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创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建,并改名为“真如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拨款修理大殿。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俩更少的元代建筑,故此寺的元建大殿更显可贵。

历史

真如寺建于永修县西南云居山。唐朝宪宗元和三年始建,又名“龙昌禅院”和“云居禅院”。宋朝真宗亲书“真如禅院”,后来习惯叫真如寺。明清期间,在该寺正殿四周又陆续兴建了许多偏殿楼阁: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痘司殿;寺东有东岳行宫、忠显王殿;寺西有城隍行宫、地藏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阁、文昌阁、西方境等,形成规模颇大的寺庙建筑群。

该寺正殿曾历经修葺,明洪武年间及弘治年间,僧道馨、法雷2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真如镇米商杨氏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念岸、念伦募钱1.5万缗(千文),将单檐3间改成双檐5间,原梁架等主体结构仍保留元代款式,两侧楹联:东为“佛日光辉崇盛世群生咸悟真如”,西为“皇风祥辑衍遐龄万姓同跻仁寿”。

该寺韦驮殿,据洪复章《真如里志》载:“元至顺三年,平江路嘉定州僧嗣文创建,明正德八年僧法雷重建。清乾隆三年里人陆伟功重修,乾隆四十年陆伟功、陆茂功捐资同修。”殿内著名的铜弥勒佛系明代所制,铜佛背后镌有“明乙酉年住山比丘回闻募铸。”太平天国及抗日战争时期,几经战火,配殿及附属建筑大多被毁,仅存长、宽各20米的正殿(大雄宝殿)1座。

古刹真如寺,位于上海市区西北真如镇。其大殿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好的元代木结构庙寺之一,是上海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构。当代建筑大师北梁(思成)南刘(敦桢)及中外建筑专家均慕名前来参观、考察、勘察、研究,其在建筑和佛教史上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上海真如寺

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保护和管理。

寺原有如来、文殊、普黄三尊雕塑佛像,有明乙酉年(1405年)的弥勒大铜佛、明代香炉、明崇祯年间的鼎,后相继被毁,理仅存元式结构的正殿及殿前的古银杏树,在成为历史见证的同时,将古寺推到了百废待舆的位置。

一九九一年八月,上海市普陀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组成由全国佛协副会长明阳法师、上海市佛协会长真禅法师、上海佛学院副院长妙灵法师等十二人组成的修复委员会,并于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十九日正式开放,重燃香火。自开放以来,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竭诚帮助,使修复工作得到顺利的进展。

九二年新加坡法施林大德性仁大师赠送的三尊玉佛,已由妙灵法师迎请入寺,通过装金彩饰,更见法相雄伟庄严。九三年新建仿元式大殿结构的天王殿于十一月竣工,殿内供奉四天王、韦驮菩萨和由上海市博物馆精铸的铜弥勒佛。

在大雄宝殿的中轴线上,九四年还将新建观音殿、藏经楼。现有的一万一千九百七十卷佛教书籍,以及国内图书馆较为罕见的佛教图书、资料,待藏经楼落成移入储藏列架,并对外开放阅览。

上海砚刻

上海砚刻 砚刻就是在砚石上所进行的精致雕刻,对于质地优佳的砚台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一砚制成,往往要琢磨经年。这种艺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它是和中国书画同时发展起来的。砚刻需要有高质量的砚石作原料。中国广东的端溪石、安徽的歙石、甘肃的洮石、湖南的紫石、江西的龙尾石、宁夏的贺兰石,等等,都是自古闻名的上乘砚石。艺人们就是利用这些特殊的石料,采用传统的砖刻、石雕手法,以石构图,因材施艺,雕刻各种形状、绚丽多姿的砚台。此种砚台既是实用品,又可供人们欣赏。

历史记载

上海真如寺

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和尚永安建真如院于官场(今大场附近)。元延祐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寺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寺内横梁对联有“佛日光辉崇盛世群咸悟真如”之句,点出了寺名的来历。真如寺迁建以后,因香火旺盛,寺前出现市集,缘寺得名,称真如市。随着集镇的发展,位于镇北的真如寺也不断扩大。正殿(大雄宝殿)四周扩建了许多偏殿佛阁,清末时,东庑有送子观音殿、伽蓝殿,西庑有十王殿、痘司殿,寺前有韦驮殿、鄂王殿、鲁班殿、财神殿、北方殿,寺后有大悲殿、文昌殿、西方境等,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寺庙建筑群。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东进时,除正殿外大部分建筑被被毁。

建于元代的真如寺正殿,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谓复杂,历代屡经修葺。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僧人道馨及弘志年间(1488-1505年)僧人法雷曾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杨耀文、甘士霖等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人念岸、念伦联合发起募捐修寺活动,对原大殿进行大修。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文革”期间停止宗教活动,寺内佛像均被毁损。

文物价值

文物价值在于:正殿原为单檐歇山造,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僧人道馨及弘志年间(1488-1505年)僧人法雷曾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由杨耀 上海真如寺文、 甘士霖等发起,同上海寿圣庵僧人念岸、念伦联合发起募捐修寺活动,对原大殿进行大修,被改建成重檐歇山 造,面阔五间,进深五间。

此殿的石柱础和地基结构酷似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和双塔寺大殿的宋代建筑。它的地基结构,仅以柱础为中心,环其四周敷设基础,各柱础间的基础并不连接成带形。殿身共有16根柱子,其中10根为柏木,6根为杉木。

1979年,真如寺进行维修,正殿内额枋底部仍保留“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为该寺建造年代的佐证。江南地区现存的元代建筑物极少,除真如寺外,仅有苏州三清殿,吴县轩辕宫和金华天宁寺三处。真如大殿共有木柱16根,每根木柱的地基,用黄土和铁渣分层夯筑而成,阔1.8米,长3米,深1.8~2米;各柱地基,以木相连,为古建筑所罕见,是宋元建筑的重要特征。在历次重修时,还发现柱子、梁枋、斗拱等各项构件的背面及接榫处,留有当时工匠用毛笔墨书的名称,多为江南工匠的习用俗语,有研究价值。为此,有关部门拟辟为古建筑展览馆,长期不作宗教场所开放。

真如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大雄宝殿为元延祐七年所建,历经六百余年沧桑,至今仍保持着元朝寺院建筑风貌,极具历史价值,被列为国家级文物。观音殿的观音塑像和浮雕均雕造精美,仪容壮严。寺内藏有《大正藏》、《ヤ字绩藏经》等各种版本大藏经四部及其他佛教经典。

旅游交通

交通:01、62、63、105、106、129、136、223、516、550、551、706、708、717、724、740、742、743、754、766、768、807、838、852、858、860、866、旅游6号线、机场6线、北安线。

地址:普陀区真如镇后山门路5号

开放时间:7:30-15:45,香期5:00开放

门票:2元

参考资料

1.真如寺·新浪爱游

2.真如寺·皈依佛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