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背(古人九十岁的别称)

2023-12-31 2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鲐背

古人九十岁的别称

鲐背(读音tái bèi)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

中文名 鲐背
释 义 长寿的老人
拼 音 tái bèi]
出 处 《诗·大雅·行苇》

出处与释义

指长寿的老人,也泛指老人。也作“骀背”、“台背”。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1).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 汉焦赣《易林·震之比》:“耋老鲐背,齿牙动摇,近地远天,下入黄泉。” 宋梅尧臣《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鲐背。”

(2).代称老人。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鲐背,山农野叟,咸以手加额,仰面谢天。” 清曹寅《集余园看梅》诗:“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龎眉识此生。”

鲐【拼音】:[tái](读音同“台”)

背【拼音】:[bèi]

汉字解释

鲐。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chubmackerel]。见于大多数暖海区的小型鲭科鱼

(Pneumalopphorusgre×)。背青腹白。体侧上部有深蓝色波状条纹。生活在海中。黄海、渤海盛产。如:鲐文徵鱼样的斑纹)代称老年人[oldman]。如:鲐颜倦迈的容颜)。鲐稚倦幼)。鲐叟倦人)。鲐背(背上生鲐鱼般的斑纹)鲐,身体呈纺锤形、背青蓝色,头顶浅黑色,生活在海中,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供食用,肝可制鱼肝鱼。亦称“鲐巴鱼”、“鲭”、“油筒鱼”、“青花鱼”。

字典注释

【拼音】:四。

【繁体】:鲐

【13首】:鱼

【13首笔划】:07

【五行】:火【简体笔划】:13

【繁体笔划】:16

【吉凶寓意】:凶

【拼音输入】:九

【五笔输入】:qgck

【笔顺】:撇折竖折横竖横横折捺竖折横

郑码:RzJ,U:9C90,GBK:F6D8

笔划数:l3,部首:鱼,笔顺编号:3525121154251

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鲭科(Scombridae)鲐属。又名鲐巴鱼、青占。太平洋西部诸海中主要经济鱼类。

形态特征

体稍侧扁。尾柄细短,截面近圆形。尾鳍基部左右侧各具2条隆起脊。脂眼睑发达。上、下颌各有细牙1行。体被细小圆鳞,胸鳍基部鳞片较体侧者大。侧线完全,波状。侧线鳞210~220枚。背鳍2个,第1背鳍具9~10鳍棘;第2背鳍及臀鳍后方各有5个游离小鳍。胸鳍和腹鳍短小,两鳍间具一小鳞突。尾鳍深叉形。背部的深蓝色不规则斑纹向下扩展达侧线以下,侧线下有一列蓝褐色圆斑。有鳔。

分布和洄游

近似种狭头鲐(Pneumatophorustapeinocephalus),见于济州岛东部、东海中南部和台湾海峡。又称圆鲐、胡麻鲐。体较圆筒形。侧线鳞在200以内(185~195),第1背鳍具11~12鳍棘,侧线下方有一行不规则的小黑斑。体背侧的不规则斑纹不扩展至侧线下方,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另一近似种大西洋鲭(Scomberscombrus)分布于北大西洋两岸近海。又称鲭。无鳔,胸鳍基部的鳞片不比体侧的大。为欧洲各国渔业对象,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鲐主要分布于菲律宾、中国、朝鲜、日本和苏联远东广大太平洋西部水域。太平洋东部的阿拉斯加湾和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湾沿岸水域,大西洋、巴西沿岸、加勒比海、非洲西南岸、地中海等水域也有发现。

太平洋西部鲐鱼有若干个地方群系:

①在日本海南部、对马海峡和东海北部越冬的鱼群,每年4月间沿日本海东西两岸沿10℃等温线向北开始生殖洄游。日本海东部的鱼群,6、7月间到达鞑靼海峡。日本海西部(即朝鲜东岸)的鱼群于6月初到达苏联大彼得湾。朝鲜南端和日本九州沿海的鱼群则沿日本东岸北游,少数可达千岛群岛。秋季水温下降,鱼群逐渐南归越冬场。

②在黄海南部及东海的北、中部越冬的鱼群,4~5月间在北上途中分4路向中国沿岸作生殖洄游,其中两路到山东半岛以南和海州湾,一路到烟台外海,另一路游向黄海西北部海洋岛一带。到黄海北部的一部分鱼群在7月间南下至朝鲜半岛西南海域,部分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部分结成小群分布于长山列岛附近,晚秋陆续南下越冬场。

③在东海中、南部彭佳屿附近越冬的鱼群,春季随黑潮暖流向北移动,4~5月间分数路向福建闽江口附近、浙江南麂、北麂、披山、大陈、鱼山等近海作生殖洄游。6月鱼群抵长江口海礁渔场。11月后冷空气南下,水温下降,鱼群向南、向外进行越冬洄游。12月后返回越冬场。

④在台湾海峡南部越冬的鱼群3月上旬顺台湾暖流西侧40米等深线北上,经厦门、崇武、平潭近海向闽东及浙江中南部近海移动。3月中旬至5月上旬鱼群在东引、北礵、台山等岛屿外侧及浙江中南部近海产卵,然后分散北上,7~9月在长江口以南海区索饵,秋后沿原路返回越冬场。

⑤南海北部鲐鱼不作远距离洄游,部分鱼群只在生殖季节由深海向闽南台湾浅滩、珠江口外海及清澜外海近岸移动,生殖期较长(2~7月),产卵后分散索饵。

太平洋西部鲐鱼的产卵场大小有19处,以烟台和威海外海比较集中。此外,海洋岛、海礁附近、台山东引外海、闽东沿岸至彭佳屿一带、闽南台湾浅滩以及海南岛清澜近海也有它的产卵场。在南海北部粤东、珠江口的产卵期为1~3月。福建近海的产卵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东海北部和黄海为5~7月。

生物学特性

鲐为暖水性大洋中上层集群洄游性鱼类。游泳力强,遇敌害、风暴及障碍物时,常机敏地迅速潜游。春、夏时多活动于温跃层以上;7~10月索饵期间鱼群常处在20~50米水层,冬季移向100~150米深处越冬。适温范围为10~20℃,最适水温为17~19℃。有趋光性,夜间趋光性更强。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早晨、黄昏或阴雾细雨天气闷热时,常结群起浮。

食性广,主要摄食浮游甲壳动物和鱼类,也食头足类、毛颚类、多毛类和钵水母等。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饵料的类别和构成因不同海区而异。开始产卵时产卵场的平均水温在12℃左右,盛期时为13~17℃,盐度一般为32~34。

鲐的繁殖力相当高,怀卵量为25万~263万粒,随体重、体长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鲐属性细胞分次成熟的排卵类型,在一个生殖季节中至少排卵3次。产卵时间在半夜至黎明或傍晚至半夜。卵浮性、球形、透明无色,卵膜薄,卵径0.95~1.25毫米,单油球,主要分布在表层至以下10米的水层中,以表层的卵数最多。受精卵发育迅速,在水温20℃时约52小时孵化。

初孵仔鱼全长仅3毫米左右,当年鱼就可长至200毫米,重100克。以2~3龄的生长速度最快。最大的年龄可达10龄。最大个体叉长达600毫米,重约1.9千克。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4龄。

捕捞和利用

主要渔场有海洋岛渔场(包括朝鲜平安北道渔场),烟、威渔场,连、青、石渔场(包括海州湾、青岛外海和石岛渔场),大沙和沙外渔场以及东海近海渔场(包括鱼山、舟山、长江口渔场)等。闽东、彭佳屿、钓鱼岛、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和海南岛清澜外海铜鼓-港北渔场是灯光围网渔场。其他鲐渔场还有朝鲜咸镜北道和苏联大彼得湾渔场,日本西岸的能登、佐渡、山阴外海和北海道一带的渔场,以及日本东岸四国、九州外海和骏河湾、相模滩等。可用灯光围网进行捕捞,一般月出前和日没后灯诱效果较好,满月时渔获较少。

夏、秋季鲐鱼结成大群在水面活动时,可根据鱼群的形状、色泽等相当准确地估计鱼群的大小。此外也可用大拉网、流网、风网、大围缯和流刺网,以及用沙丁鱼、乌贼为钓饵的延绳钓捕捞。鲐的主要生产国有日本、苏联、中国、朝鲜等。

鲐肉结实。多鲜销、盐渍和制罐。鱼肉内的组氨酸在夏季易分解为组胺,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一般在18~24小时可自愈。腌制品如储存不良,短期内即氧化变质。

垂钓方法

鲐,有的地区叫青花,有的地区叫花池,还在个别地区称其为花鲱或花仙,其实它就是人们平常谓作的鲐鲅。不过当你稍作细想不难发现,各地为此鱼冠以左一个花右一个花,看来这鱼的“花花肠子”委实不少。因此,对付花巴的良计,是非戏莫属。但本人须事先声明,文中所涉及的“戏”,是钓该鱼在招法上施以的挑逗之术,并从中换取痛快的手感以及丰厚的鱼获回报。

一、钓点上戏在留。一年一度的9月中旬到10月,是花巴从水温较低处向适宜之地洄游途径大连的绝佳时期,有的一直可以逗留到11月中旬。这期间,理应说是对钓鲐有所偏爱的人会甩鲐丰采的黄金季节。

岸钓,通常是把渔港作为手选的钓点。本文仅就船钓或“圈”钓的钓点如何在留上做好“戏”的文章。不论你是划一叶扁舟或是蹬“圈”去钓鲐,最好是避开渔港,将其留给岸钓的渔友由他们去施展垂钓的才华,你则直奔深水筏地或正分扇贝的排子处,这里将会促成你有始料不及的收获。物色这样的地方作为钓点,大多时候是不会上演“空手道”的。

但钓获的多少,将要同具体钓位能否让鱼有留住、有恋头的实在条件挂钩。这一实在的条件,要具备其实并不难。乘船或蹬“圈”入深水筏地,举目瞭望即可在筏趟里或在两大排筏头的开阔船道间的排子上,看到的要么是在提扇贝笼的养殖下,要么是在分扇贝的人群。眼见的这两类活动区,都可尾随而钓。两处相比较而言,首屈一指的钓点是排子。好钓点又不是谁都能钓好,衡量的准则在于这两点把握的程度如何。一则是充分利用条件戏。当排子上的男女工在分扇贝的过程中,会从扇贝笼中清理出大量附着物,除了泥沙外,大都是鱼类喜欢的沙蚕、小鱼和小虾。

鲐鱼既有趋光性,又有对食物穷追不舍的凶猛性。裹夹着利钩的锡箔纸两翼于水中银光闪闪,正投其鲐所好,迅速由戏转为实质的勾引,诱使条条鲐朝亮点聚拢,再于钓法上略施小计,岂有钓不到花巴之理。

三、钓法上戏在逗。钓点留住了鱼,钓钩吸引了鱼,要痛痛快快地多钓鱼,贵在招法的对路。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在他所著的《计战》一文曾云:“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用兵打仗把计策视为首要,钓鱼尽管难和打仗同日而语,但也须讲究方式方法。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俗话有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变法不同。”对于花巴的钓法,我从戏上入手,在两个方面拓宽“逗”的渠道。第一是银光逗,见好就收。把带着锡箔纸的钩抛入浑浊而又直泛水花的钓点,马上抬竿运线,途中有一伅的感觉,则立即提线收鱼。

有时上钩一条鱼,有时上钩两条鱼,钓者对上钩鱼的数量不去计较,只求逗法上的速战速决。其钓法上,突出了逗速快、上钩快和摘鱼快以及无有钩伤手忧虑的长处,这叫图快求多;第二是游子逗,满载方归。说到游子一词,商务印书馆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得很明了“用已捉到的鸟把同类鸟引来”。我这里是用已钓上的鲐来勾引没咬钩的鲐。

在实际操作中,是当你的拟饵钩于钓点往回扯线时,带动着感觉上钩的1~2条鲐运行至扬手抬竿之距,瞬间回竿于原先的上鱼处,让诱鱼之鱼杀回鱼的老巢,接着扯线走老路,其它发现同类咬食的鱼必然争先恐后抢夺亮点,照此有两个往返,一串五六条白花花的鲐鲅尽现眼前。有实例为证。我在2003年9月27日,蹬“圆”于黄海北部大孤山街道第二养殖场干活的排子处,就是用这两种方法尽兴钓了一次鲐。在不足两个钟头内,竟然钓上88尾。

参考资料

1.“鲐背奖”你听过吗? 丛台用孝老爱亲助力创城!!!·搜狐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