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原则)

2023-12-31 2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春秋大义

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原则

中国儒家思想中其哲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在社会价值、伦理道德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看法、取舍和褒贬。其本质就是个人在群体的社会生活中,在与其他人、周围的环境等产生作用时,在个人行为选择上所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其背后的思想原则。儒家文化作为历代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经过系统全面的历史传承,在今天沉淀为中华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中国大约有汉、朝鲜等30多个民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中文名 春秋大义
作者 熊逸
页数 592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01日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开本 16开

发展历史

基于科学的原则,这些行为规范之间,以及与其背后的思想原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上可论证的因果关系,同时并不是真的有一套数目确定,明确、清楚定义的行为规范,其思想原则也没有准确、完备的定义。它也不是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已经科学化了。它可以理解为是一套古代哲学和这套哲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

历史缘起

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历料记载将鲁隐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这部编年史书就被叫作《春秋》。共242年史事,大约有1.5万字。《春秋》记事非常简练,近乎大事年表。

其后出现了《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约18万字,也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比《春秋》多记17年,同时也比《春秋》多很多史料。但后来儒家的经学家认为《左传》是解《春秋》经之作,故西晋杜予作注时重加编排,首列《春秋》经文,然后分条记事,从此《左传》原貌不可得见。

孔子开了私学之风,由于《春秋》非常简练,传授时就需要解释其文辞和史义。到了汉代,大约是期间,就出现了着重从解释《春秋》的文辞和史义上加以发挥的《公羊传》和《谷梁传》,先列《春秋》原文,然后逐字、逐层进行解释。另一方面,相对于汉代通行的语言和文字,孔子写《春秋》时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已经叫“古文”了,如果没有注释,当时普通文人恐怕也很难读懂。因此,在传授《春秋》时确实需要进行注释。

影响价值

一本试图向西方世界阐明中国人的精神,并揭示中国文明价值的英文书。英文书名为“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1915年由“北京每日新闻社”首版,该书封面上所题的中文名就是“春秋大义”。该书对于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较大影响,书的作者是辜鸿铭。

辜鸿铭,名汤生,原籍福建同安,出生在马来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世家。他13岁到西方留学,先后游学于英、德、法、意等国11年。回国后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清末时,他曾官至外务部郎中,擢左丞。明国初年时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精通英德法等近十门语言,用英文写有多部著作,常引据法德作家,而最好讲的是拉丁文。

辜鸿铭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环境、现状,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社会风气等都非常了解和熟悉,但他还算不上是一个儒学大师。实际上,《春秋大义》一书是以当时西方世界的思维模式来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描述、解释、阐述和赞赏。因此西方通常认为此书,容易理解,有其新颖和独到之处,但算不上很深刻。

“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

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特征,除了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三种之外,还应补上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灵敏。

孔子生日:“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孔子生。”

孔子卒日:“鲁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

参考资料

1.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宗教文化·中国西藏网

2.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中图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