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网络热词)

2024-01-01 20阅读

空巢青年

网络热词

“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他(她)们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没有家庭生活。空巢青年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独居、租房的年轻人。“空巢青年”的界定侧重于生存状态的“空巢”,然而“空巢”一词多带“空寂的巢穴”之义,可引申指向为情感空虚寂寞。

中文名 空巢青年
英文名 empty nest of youth
人物 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
相似词语 蚁族

概述

“空巢青年”正成为社会议论的热词。“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他们有些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打拼,与亲朋好友联系减弱,成为一个个孤岛。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和艰辛。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空巢青年“只是一个人生阶段,无需过度渲染他们生活的悲情色彩。

空巢,字面的意思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空寂。多指子女成年以后不在父母身边工作生活,很少照顾父母的家庭,所以“空巢”常常是用来修饰限制“老人”的,可是中青报的一则报道却让我们脑洞大开:原来空巢的不仅有老人,还有青年!他们的名字叫“空巢青年”!

生存状态

“空巢青年”大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之所以选择与家人分离主要是受困于现实因素,暂时的“独居”状态是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质量,最终创造条件与家人团聚;对于处于单身的初出校门的年轻人而言,毕业后的“独居”状态是极其普通正常的阶段。另外对于初出牛犊的年轻人,普遍都是踌躇满志,怀有一腔理想抱负。

2016年8月底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空巢青年”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缺乏感情寄托(57.9%)、居住条件差(57.8%)、生活拮据窘迫(49.5%)、社交圈子窄(48.1%)、缺少照顾和关爱(41.9%)、作息混乱(39.6%)、娱乐生活贫乏(33.2%)、上升通道受阻(12.9%)等。

中国式寂寞

中国有这么一类人,正在城市蔓延。他们是主动选择独居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他们大多20岁至39岁,他们的同类人竟有2000万人。调查显示,空巢青年比普通青年感觉更孤独,但是也有人认为,他们比普通人自由。另外,一份报告显示,"空巢青年"除工作外,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网、玩手机和一个人吃饭。他们更愿意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方面上花钱,追求高品质。21%的"空巢青年"有"月光"现象或轻度负债。看完这些,是不是恍然大悟找到了同类,而更恍然大悟的终于找到了自己“剁手”的根源所在。

产生原因

几乎所有的“空巢青年”都是背井离乡者,因为只有大城市才能更好地安放他们的梦想。

中国有几个巨无霸式的城市。比如北京,它不仅是权力中心、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演艺界中心、创业中心,资源过多积聚无限膨胀,一点也不愿意往外放,导致很多人的理想只能在这里才能实现。因此,有时不是青年愿意“北漂”,而是不得不“北漂”。

而北京等一线城市一贯的高房价,不仅让北漂者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像2015年北京新房平均价格达到了32131元/平方米,房价收入比高达14.5,也就是一个家庭要不吃不喝14.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高房价必然导致租房贵、租房难,我们不难在豆瓣等社交网站看到关于北京租房的各种帖子,也经常看到网友曝光在北京租房遭遇的种种奇葩经历。

“蚁族”一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火起来的,北漂者像蚂蚁一样蜗居在看不到阳光的地下室、隔断房、城中村里的破落老民居,拥有一间“看得见阳光的房间”是奢望,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生活甚至是一次简单的做爱”。因租住的地方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与工作地点,每天的通勤成本甚至要四五个小时,每天除了上班睡觉,其余时间就是在去地铁站的路上或者在地铁上,他们没有闲暇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社交或者娱乐。

个人生活的“空巢”,极易导致精神上的“空巢”。如果前者是物质上的窘迫、一人应对生活的疲惫和艰辛,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上的寂寞、虚无和无所适从,因为看不到希望。城市繁华背后不为人知的血泪、高居不下的房价、贫富差距、户籍制度、工作上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这一切都轻易让青年感到上行的受阻、上升的无望。固然阶层之间的流动并未完全封死,但不必讳言,阶层固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户籍、城乡二元、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的落后甚至是不公,早就实现了精英和底层、上流阶层与下流阶层的分层和固化,个人要突破阶层之间的天花板代价太大,成本太高,过程太过艰辛。这或许才是真正令“空巢青年”沮丧的地方。

如何解决

解决“空巢青年”的烦恼和痛苦的最佳路径是让他们回归家庭。在没有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之前,专家以为“空巢青年”可以经常多与父母沟通,或者借节假日“常回家看看”,让自己的父母不再是空巢老人!“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趁青春还在,趁微风不噪,趁父母未老,给父母多一点关爱,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是陪伴,因为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其实是孝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父母接到身边,少一对空巢老人,就少一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空巢青年”与父母在一起,成了有家的孩子,从此不再孤独,尽享天伦之乐的空巢老人从此不再寂寞。

专家认为,青年“空巢”是当今社会的正常现象,适当的孤独与压力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亲身经历的,就好比树苗经吹打成为苍天大树,牡蛎因痛苦而孕育美丽珍珠,我们无需过度渲染。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当其人生航线的灯塔,照亮其内心,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当他烦了、累了,甚至被困难击倒了,我们要做的不是飞奔向前给他一个结实的臂膀,而是站在远处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

空巢青年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现象,没必要去“纠正”它。真正应该做的是顺应这一趋势,为这一新兴群体提供更加体贴的服务。实际上,如今网络的发达、外卖的兴起等客观环境的改变,已经让独居人士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对于空巢青年而言,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更加丰富的社会服务。比如在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近45%的住户都为独居者,日本如今也有约30%的住户独自居住。

在这些独居率更高的国家,各个方面的服务都针对独居者进行了优化设计。仅以住宅为例,在日本,有很多专供年轻人一人居住的小公寓,虽然面积极小,但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年轻人拎包入住,一个人也能过得舒舒服服。而在我国,这样的户型显然还不是房地产业的主流,供应不多且价格偏高,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分租房。

参考资料

1.广州日报:对空巢青年不必过分担忧·人民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