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蝠(蝙蝠科、鼠耳蝠属、和棕蝠属动物的统称)

2024-01-02 2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棕蝠

蝙蝠科、鼠耳蝠属、和棕蝠属动物的统称

棕蝠(brownbat)是蝙蝠科、鼠耳蝠属、和棕蝠属动物的统称。分布遍及世界。

中文名 棕蝠
拉丁学名 brownbat
动物界
翼手目
蝙蝠科
棕蝠属

形态特征

体型较大,前臂长50mm以上。吻宽圆。耳壳横平,耳屏长不及耳壳长一半,顶端圆钝。眼大而圆。第三、四、五指掌骨约等长。尾端有3mm左有伸出股间膜。

体背毛色黑褐,头颈部棕黄褐色明显。背毛基略有灰色不显,头颈部毛基灰色较背后部明显。腹毛棕白色,毛基浅灰褐色,毛尖白色。背腹毛色差别较大。背毛柔软细长,腹毛较背毛短而稀疏。

头骨粗壮低平,凹凸或棱嵴分明。鼻骨部较宽,头骨吻部两侧鼓凸。鼻窦之深不及吻端至眶间狭缩处全长之半,鼻窦后伸,斜向中央略弧形。吻鼻部平坦,中央略有凹陷。眶间部狭缩。脑颅部分不特别隆起,仅比吻鼻部略高,圆滑,直嵴不明显,人字嵴明显。枕骨与顶骨几成直角。腭骨宽长,后缘达眶间狭缩处,明显超过最后上臼齿后缘联线。颧弓发达,有眶上突,颧宽显著大于后头宽。听泡小而低。

上颌内门齿显著高于外门齿,2齿突,外齿突稍低,外门齿小,贴附内门齿前外侧。犬齿粗大圆锥形,与门齿间有一小门齿大小的间隙。上前臼齿1枚,齿突高仅次于犬齿齿突,而高于其他臼齿齿突。第一、二臼齿大于第三臼齿。第三臼齿附尖后尖退化,侧扁横列,大小仅及前面臼齿的1/2。下颌门齿排列紧密有重叠,各门齿具3小叶。犬齿发达,排列前后无间隙。第一、二下前臼齿正常。第一下前臼齿较明显低于其后的下前臼齿。下臼齿前外侧齿突最高,后侧齿突低。齿式:2.1.1.3/3.1.2.3=32。

分布范围

除人类外,棕蝠可能是分布最广的陆栖哺乳类。鼠耳蝠属约70种,其中有北美的小棕蝠(M.lucifugus)和欧洲的大鼠耳蝠(M.myotis)。该属的种类体长3.5~8厘米(1.4~3吋),尾长4~6厘米,体重5~45克(1/6~1.5盎斯)。

棕蝠属约30种,俗称大棕蝠,体长3.5~7.5厘米,尾长3.5~5.5厘米;飞行缓慢而笨重,常栖息在建筑物和树洞中。其代表种是大棕蝠(E.fuscus),是常见的北美种;E.serotinus是身体粗壮的欧亚大陆种。

鉴定特征

体型中等大,前臂长50mm左右。体毛以棕色为主,腹面色较浅。头骨吻部两侧鼓凸,鼻窦之深不及吻端至眶间狭缩处全长之半。

参考资料

1.棕蝠·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