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港口)

2024-01-04 1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深圳港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港口

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全市260公里的海岸线被九龙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水深港阔,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广州60海里,经珠江水系可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各市、县相连,经香港暗士顿水道可达国内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东部港区位于大鹏湾内,湾内水深—12至—14米,海面开阔,风平浪静,是华南地区优良的天然港湾。从2013年开始,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枢纽港,崛起为世界级的集装箱枢纽港。

中文名 深圳港
外文名 Shenzhen Port
中文名称 深圳港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
面积 16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年平均气温22.4℃

自然条件

气温:年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2℃。

深圳港位于珠江口以东,南海大亚湾以西的深圳市两翼。分为西部港区和东部港区。

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口东岸入海前缘,主要包括蛇口、赤湾、妈湾和东角头和福永等港区;东部港区位于南海大鹏湾西北部,主要包括盐田和沙渔涌、下洞等港区。此外还有内河港区。东西港区均与香港九龙半岛隔海相望。

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拥有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福永机场、沙鱼涌、内河8个港区。港口水域面积10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6平方公里,500吨级以上泊位113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00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个,集装箱专用泊位5个。港口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3500万吨,其中集装箱140万标准箱。码头总长12965米,最大靠泊能力7.5万吨级,库场面积169.21万平方米,装卸机械约800台。

简介

深圳港

自然条件

风况:深圳港全年盛行东南东风和北北东风,其次为东北风和东风,受季风影响,冬季多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到东南风。全年平均大于6级风的有7.7天。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578.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2634.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大于25毫米的有22天。

雾况:年平均雾日12天,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雾日有6.4天,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

气温:年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2℃。

潮汐及潮流:西部港区最大潮差3.44米,平均潮差1.36米。深圳湾最大涨潮流速0.78米/秒,流向8°,最大落潮流速0.75米/秒,流向167°。妈湾最大涨潮流速1.48米/秒,流向150°;最大落潮流速1.91米/秒,流向350°。东部港区最大潮差2.57米,平均潮差1.07米。大鹏湾最大涨潮流速0.29米/秒,流向242°,最大落潮流速0.21米/秒,流向89"。

助航信息

航道:

蛇口港区:进港航道有2条,浅水航道长6100米,水深6米,宽80米,乘潮可进口5000吨级船舶;深水航道长2600米,水深10.5米,宽110米,乘潮可进出5万吨级船舶。

赤湾港区:进港航道,从口门至矾石水道785米,水深10.6米,宽120米,可能航3.5万吨级船舶,乘潮则可能航5万吨级船舶。候潮锚地在口门外4000-8940米范围内的主航道两侧,水深逾13米。

东角头港区:进港航道1600米,天然水深约6米。妈湾港区:航道长7200米,宽500米,水深11米,可通航3万吨级船舶。乘潮水深13米,乘潮持续时间为2小时,乘潮可通航为5万吨级船舶。

盐田港区:的航道为天然航道,可用作锚地的范围很广。交通部将其规划为我国四大国际中转深水港之一。

锚地:蛇口港区:位于赤湾人工航道以南,面积为17.03平方公里。

赤湾港区:1号引航、检疫锚地254万平方米,2号一般货轮锚地1000万平方米,3号油轮锚地250万平方米,4号石油工作船及小船联检、待泊锚地500万平方米。

妈湾港区:1号锚地面积为24.63万平方米,水深10米;2号锚地面积为46.08万平方米,水深9米。

交通状况

西部港区水路距珠江口门约32海里、距香港和澳门20海里、距黄浦40海里;陆路到深圳市中心30公里;东部港区水路至香港53海里、澳门75海里、黄埔121海里、距西部港区77海里;陆路至深圳市中心22公里。

深圳是我国南方对内对外的交通枢纽。铁路有京九线、广深线接京广线与全国铁路联通;我国第一条广深准高速铁路于1994年建成。公路有广深、深汕高速公路通往广州、惠州、汕头;深圳南有文锦渡、罗湖、沙头角和皇岗路口岸直通香港;盐田至惠州的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于1993年建成。深圳国际机场距西部港区仅22公里,海空联运极为便利。

投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港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投入港口建设资金超过

300亿元,形成了蛇口、赤湾、妈湾、盐田、东角头、福永、沙鱼涌、下洞、内河九个港区,截止2005年底,共建成码头岸线24455.3米,拥有500吨级以上泊位14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经营性泊位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经营性泊位49个;集装箱专用泊位23个;货主码头泊位1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客运轮渡泊位18个;非生产性泊位23个。形成年综合设计吞吐能力10692.4万吨,其中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912万标准箱(含非专业集装箱码头能力);客运通过能力550万人次,轮渡通过能力18万车次。

平稳增长发展

2005年,深圳港货物运输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平稳发展,外贸货物吞吐量首破亿吨大关。据统计,2005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累计15351.4万吨,比2004年增长13.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641.8万吨,突破亿吨大关,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69.3%,比2004年增长20%;集装箱吞吐量累计1619.7万标准箱,连续三年全球排名第四,稳居我国内地第二,比2004年净增253.8万标准箱,为2004年月平均箱量的2.2倍,比2004年增长18.6%,并于2005年9月份创出155.8万标准箱的单月历史新高。12月份,深圳港货物吞吐量为134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41.5万标准箱,单月重跃140万标准箱之上。另据统计,2005年三大专业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分别为: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73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5%;蛇口集装箱码头243.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2%;赤湾集装箱码头31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4%。三大专业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仍近八成,继续成为深圳港集装箱运输业的主力军。

至2006年6月底,共有50家世界著名集装箱船公司在深圳港开辟近远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65条,比上年底净增11条,其中:美洲线61条(北美51条、南美10条);亚洲线49条;欧洲线46条;大洋洲线6条;非洲线3条,以深圳港为枢纽、复盖世界十二大航区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结构日益完善。

2006年上半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累计8043.2万吨,增长9.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732.4万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71.3%,增长14.5%;集装箱吞吐量累计835万标准箱,同比净增90.9万标准箱,增长12.2%,受同比基数逐年增大影响,增幅较去年同期放缓11.2个百分点。

技术力量

深圳港口率先引进外资参与港口的建设和经营,使港口企业呈现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目前深圳市大型港口企业如盐田国际、招商港务、赤湾港航、海星港口、蛇口集装箱、赤湾集装箱码头等均为中外合资企业。实践证明,中外合资建设、经营码头,不仅能引进大量资金,而且能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和人才,使企业按国际惯例运作,向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目标迈进,是促进深圳港口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深圳港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装箱码头中央调度系统,包括无线数据终端、集装箱定位、远程登录查询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了自动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可以操作目前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外伸距长达65米的岸吊和堆高8层的堆场等先进机械设备,以及多层仓库等硬件设施随时为客户提供全面、细致、专业的物流增值服务。启动中美《集装箱安全倡议》合作项目,添置了大型的集装箱查验设备;建立了港口与航运EDI信息系统,口岸单位、码头、船东、货主实现了信息共享。

深圳港实行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装卸作业制度,为码头、货主和船舶提供全天候的引航、拖轮、理货和代理等优质服务。由于港口设施和集疏运条件的改善,码头操作效率屡创新高。目前,深圳港平均每月引领各类船舶近2000艘次,其中集装箱船舶超过660艘次。同一艘集装箱船靠泊码头最多采用8台岸吊同时作业,集装箱岸吊操作效率达到35吊次/小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每艘集装箱船舶在码头停泊时间不超过12小时。

重要作用

深圳港在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对深圳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深圳市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深圳港作为国家确定的华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广泛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省内外其他地区,为这些地方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据测算,深圳港集装箱货源构成中,深圳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约占8成,外省约占一成,国际中转约占一成。由此可见,深圳港不仅为深圳,而且为广东省、华南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港的发展为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经成为深圳市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

1.深圳港:现代海丝之路“桥头堡”·经济参考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