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阁(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2024-01-05 1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清风阁

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清风阁位于合肥包河南岸,是为纪念合肥名人包拯,现已成为合肥市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中文名 清风阁
位置 合肥包河南岸
建造目的 纪念合肥名人包拯
42米
层数 共九层
建造年代 1999年

游览过程

清风阁景区主要有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区三个部分。

清风阁

功德广场区由大门、引路灯柱、功德广场、明月亭、鱼沼飞梁几部分组成。大门的层顶四角分别是马、牛、羊、仙人带路,平台四角为四角兽。主道两侧各有三根引路灯柱,灯柱为天然石料雕刻而成,高度1.76米,造型用料都经过考证并符合历史的文化氛围。灯柱上有莲花宝座和花瓣灯托,方形石柱,方形灯笼,四面洞开,中间安灯,顶部为四角小亭。我国许多古建筑上采用莲花刻饰多与观音菩萨联系较多,而用在这里则更有它的特殊寓意,那就是愿清廉之风长明于世。明月亭是一座长宽各4米的重檐碑亭,亭高8.4米,亭内置石碑一座,碑高2.3米。碑文记载了为纪念包拯1000周年诞辰设计、建造清风阁的过程。

过明月亭,前行十数步,便来到鱼沼飞梁景点。立于石桥,只见桥下池水清澈见底,四周一派宋式十字架梁建筑。这种石雕建筑形式,在宋代就叫做鱼沼飞梁。

景区的主体建筑清风阁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对呼应。阁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登顶可俯视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清风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楞、柱都为栗壳色,陪以白色墙面,色彩素淡凯瑞。

清风阁简介

景区的主体建筑清风阁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对呼应。阁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登顶可俯视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清风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顶层为彩绘藻井,门、楞、柱都为栗壳色,陪以白色墙面,色彩素淡。

1、一层为耿光日月厅。亭内镶嵌有一幅长5.4米,宽5米,名为<清风赞>的大型椴木浮雕。浮雕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心为包公浮雕像。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弹劾三魁>等片段,两侧分别是<运粮戍边>和《西办盐务>。

2、二楼为庐州宋韵厅。展示的是<古庐州市井图>的古绢彩绘壁画,它较完整地反映了宋代庐州一片歌舞升平、市井繁荣的景象。

3、三楼为江淮奇葩厅。介绍的是安徽概况和江淮风情。

4、四层为江山明月厅。出的内容是“三山(黄山、九华山、齐云山)披锦绣,二水(长江与淮河)竞风流”。

5、五层为庐州夜话厅。这儿可了解合肥地方传统文化,认识合肥的人文环境。

6、这六楼为梨园揽胜厅。这里也是清风阁的最高层,远眺合肥,风光尽收眼底,近观包河胜景一览无馀。

清风阁以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朴宏伟的建筑现已成为合肥市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其他相关景点

包公文化旅游区内除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三处主体景点建筑外,还有与包公有关的脚印塘、浮庄两处开放式景点。

脚印塘原是包河中一座小岛上的一个池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脚印塘长近20米,宽约8米,颇似巨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北并没有“玉带桥”,有一天,包拯在这里玩得高兴想到对岸去看看,水面虽不宽,但无桥无船,于是,只好猛地向前一跳。由于传说包拯原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这一跳便在小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脚印,天长日久形成一个小塘,所以人们称它为“脚印塘”。这个传说,有点神话色彩,出于合肥老百姓对包拯的敬仰。

包公祠

浮庄原为包公书院,重建于1983年,2000年8月,又进行修建,占地20馀亩。它南与包公墓、清风阁相邻,西与包公祠遥相呼应,是一组由茶楼、莲塘、亭榭、曲桥等景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园林。它黛瓦粉墙,色彩素雅,黑白分明,具有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艺术特色。浮庄四周绿水潆洄,犹如浮在水面上的古代村庄,所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它取名“浮庄”。

参考资料

1.航拍包公园清风阁·哔哩哔哩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