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阴虚(医学术语)

2024-01-06 19阅读

肝阴虚

医学术语

肝阴虚为中医病机,又称肝阴不足、肝阴亏虚。指肝之阴液不足,常见于肝阴虚证。其常与肾阴不足同时存在,即肝肾亏虚,见于肝肾亏虚证。多因身体素质差、久病、劳累及不良情绪等导致。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发热、眼干、畏光、急躁易怒、胁肋部疼痛等,女性患者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低钾血症、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多种慢性损耗性疾病、慢性肝炎、月经失调等。

别名 肝阴不足
就诊科室 内科
常见病因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温热病
常见症状 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中文名 肝阴虚
英文名 deficiencyofliveryin

病因病机

肝阴虚主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肝属木,主疏泄,主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着气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和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可以致肝气亢奋或肝气郁结;反之,若情志不遂,抑郁或恼怒亦可导致肝疏泄失常,气血不调,恼怒抑郁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即可导致肝阴不足。

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温热病,如风热、暑热、燥热等病症,温热者,均为阳邪,易灼伤阴液。热邪炽盛,高热不退时,阴液损伤尤甚。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所言”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易致肝阴耗伤。

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中医讲“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即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滋养肝木,加之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导致肝阴不足从而导致肝阴亏虚。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及症候分析

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症。

肝脏者,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液为泪;体阴而用阳。故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导致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络脉失养,虚火内灼则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阴亏津液不能上乘,则咽燥口干,舌干少津;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故面部烘热或颧红;虚热内蒸,则五心烦热、潮红;阴虚内灼营阴,则为盗汗。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扰之征。

调护

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少食辛辣及热性食物,如辣椒、大料、牛羊肉;

忌烟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可以适当吃一些滋阴润燥之品如:鸭肉、猪肉、牛奶、甲鱼、龟肉、干贝、海参、蛤蜊、蚌肉等。

参考资料

1.肝阴虚·中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