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2024-01-09 2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秦献公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秦献公,嬴师隰[xí](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嬴姓,赵氏,名师隰(或名连)。《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秦灵公赵肃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公元前385年(秦出公2年)回国继位,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秦献公时期的改革颇具成效,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前366年(秦献公19年),秦献公打败韩魏两国,从此秦国重新提高了诸侯国之间的地位。公元前361年(秦献公24年)或前362年(秦献公23年),秦献公去世,享年64岁或63岁。

424年月日

本名 嬴师隰
别名 嬴连
所处时代 战国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雍城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主要成就 废止殉葬制度

人物生平

流亡魏国

前415年(秦灵公13年),秦灵公赵肃去世,赵肃的叔父、公子连的叔祖父赵悼子夺得君位,是为秦简公。时年10岁的公子连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长达29年的流亡生涯。

回国夺位

前400年(秦简公16年),秦简公赵悼子去世,其子秦后惠公赵仁即位。

前387年(秦后惠公13年),秦后惠公赵仁去世,其子秦出公赵昌即位。秦出公赵昌即位时年仅两岁,故由其母主持朝政。由于秦出公赵昌的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与秦国的公室成员产生矛盾,秦国的内政很紧张。秦出公赵昌母亲为了笼络人心,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

前386年(秦出公元年),魏武侯决定帮助公子连夺取政权,建立一个亲魏政权。公子连虽然有强烈的归国执政愿望,但他知道,秦国与魏国是死敌,如果是魏国送他回去,必然要受到魏国的制约,而对秦国不利。公子连不愿做有损于秦国利益的事。公子连谢绝魏国的护送。

在筹划一年后,公子连觉得时机成熟,便准备动身。在与魏武侯辞别时,公子连与魏武侯盟誓,公子连感谢三十年来魏国对自己的盛情款待,如果公子连成功地夺回君位,秦国保证在魏武侯在世之时不与魏国为敌。这个誓言让魏武侯很不舒服。

前385年(秦出公2年),秦国庶长在西县(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迎立公子连为君,是为秦献公。秦出公母亲得知后,命令军队前去消灭秦献公一伙。这支军队的将领早已被秦献公收买,在路上说服手下人,前去迎接秦献公。沿途闻讯而来迎接秦献公的秦国百姓很多,秦献公在这些人的簇拥下进入秦国的都城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杀死秦出公赵昌和他的母亲,夺回君位。同年,晋国夺下秦国河西八座城。

力行改革

前384年(秦献公元年),秦献公废除自秦武公赵说起秦国实行三百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同年灭西戎狄族,建置狄道县。

前383年(秦献公2年),秦献公在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修筑城池。

前381年(秦献公4年),秦献公之子秦孝公出生。

前379年(秦献公6年),秦献公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

前378年(秦献公7年),秦国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初行为市与初租禾为秦国的国库带来大量的收入,国家的经济实力倍增。

前375年(秦献公10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

对外争战

前366年(秦献公19年),韩魏两国发兵攻打周显王的城邑,联军逼近洛阳,周王室岌岌可危,于是,秦献公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城下打败了韩魏两军,得到周显王的赞赏,秦国在诸侯间的地位明显提高,秦人由此恢复了往昔的自信与拓土扩疆的热情,秦国内部各阶层的注意力也转向了外战。

前364年(秦献公21年),秦献公下令秦军攻打魏国,夺取秦国的故土河西之地,一直打过黄河,深入魏国境内到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斩首六万人,取得秦国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周显王向秦献公祝贺这一胜利,他被赐予与秦穆公嬴任好一样的伯的称号,被周显王赐予黼黻之服。

征魏去世

前362年(秦献公23年),秦军在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和魏国太子,攻取庞城(今韩城东南)。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不薄,秦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

前362年或前361年(秦献公23年,或秦献公24年),秦献公去世。

为政举措

政治

废除殉葬制

前384年(秦献公元年),秦献公宣布“止从死”,废除秦国从秦武公以来实行三百多年的以活人殉葬制度,正式禁止人殉制度,从此,才以法令的形式正式废除殉葬制。

秦献公废除这项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避免青壮年劳动力被白白地杀死。此前,秦国的奴隶主贵族以殉葬人的数量和质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秦国每年都要杀死大量的青壮年奴隶。废除以人殉葬,为秦国存活大量的劳动力,对秦国的农业和工商业生产非常有利。作为殉葬制度的变通措施,秦国的奴隶主贵族开始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

鼓励多生

秦国地多人少,秦献公鼓励多生,奖励多生儿子的人。

反对歧视

秦献公还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国种地、放牧,与本国人一视同仁,不许歧视这些外来户。通过这些措施,秦国的人口数量明显提高,原来的很多荒田得到开垦,为其子秦孝公赵渠梁任用商鞅变法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制户籍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居在“野”,平民和奴隶主在“国”,两部分人区分得十分明显。随着奴隶制的崩溃,要求按照阶级变动的新情况,重新编制户籍。前375年(秦献公10年)将全国人口按五家为一“伍”的单位编制起来,称为“户籍相伍”。这一改革的意义在于:取消了国和野的界限,凡秦国统治下的人民一律被编入“伍”,实际上就是把奴隶的地位提升了,享受国民的待遇,这是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改革。

军事

前383年(秦献公2年)将秦都城从雍城(今宝鸡凤翔南)迁至栎阳(今西安阎良)。迁都的目的在于同东方的魏国作战,当时,秦国内乱频频,临近的魏国乘机夺取秦国河西(黄河与洛河之间)之地,气势咄咄逼人。秦都远在关中西部的,对魏作战指挥鞭长莫及。栎阳是“东通三晋,北却戎翟,亦多大贾”的要地,秦献公迁都于此,主要是军事方面的需要。

前364年(秦献公21年)秦与魏战于石门,“斩首6万,天子贺以黼黻”;前362年(秦献公23年)秦与魏战于少梁(陕西澄城南),虏魏将公孙痤。秦献公建都栎阳,以改革和战争初步改变了秦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为秦国东进与列国争雄奠定了基础。

历史评价

秦孝公: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

吕不韦《吕氏春秋》: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

司马迁《史记》: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轶事典故

赏罚分明

秦献公登基后要重赏有功人员。他很感激菌改,想多多地赏赐他;同时又很怨恨右主然,想重重地处罚他。大臣监突了解到秦献公的打算后,便进谏道:“国君这样做不行。秦公子流亡在外的很多。如果您这样做了的话,那么大臣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把流亡在外的公子放进国来。这对您是很不利的。”秦献公想了想,认为监突的意见确实非常有道理。于是他下令赦免了右主然,而赐给菌改以官大夫的爵位,赏给守塞的士兵每人20石[dan]米。

天降祥兆

前374年(秦献公11年),周朝太史儋拜见秦献公说:“周与秦本来是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分了出去,分开五百年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会有称霸统一天下的人出现。”同年迁都栎阳。

前369年(秦献公16年),秦国出现大瘟疫,再次出现日蚀现象,秦献公认为不是吉兆。

前367年(秦献公18年),栎阳一带发生了“雨金”的天象,秦献公自以为得了金的瑞兆,所以在栎阳建畦峙,祭祀白帝。

人物争议

卒年之争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献公的卒年为前361年(秦献公24年),而《资治通鉴》记载秦献公的卒年为前362年(秦献公23年),可能是从《史记·六国年表》推出来的。

人际关系

关系

简介

父亲

秦灵公,秦国第二十代君主

儿子

渠梁

秦孝公,秦献公之子,秦国第二十五代君主

孙子

秦惠文王,秦国第二十六代君主

战国时期秦国左丞相

影视形象

2008年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许还山饰演秦献公。

史料索引

吕不韦《吕氏春秋·不苟论第四》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司马迁《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

司马贞《史记索隐》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

参考资料

1.秦献公·博雅文化旅游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