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舰(十九世纪下半叶早期的蒸汽式军舰)

2024-01-11 18阅读

铁甲舰

十九世纪下半叶早期的蒸汽式军舰

铁甲舰又译装甲舰,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早期的一种蒸汽式军舰,外覆有坚硬的铁或钢制装甲。由于木造军舰无力抵御越来越强大的炮弹的轰炸,铁甲舰便应运而生。1859年11月,由法国海军领衔的全球第一艘主力铁甲战舰光荣号首度启航。英国皇家海军自1856年起筹划发展装甲战舰,1857年顺利拟定装甲护卫舰草稿图,但1859年初皇家海军选择打造二艘铁甲巡防舰,并于1861年决议朝全装甲舰队发展。在美国内战期间铁甲舰首度交锋后,帆船时代无装甲(木质船壳)的战列舰已明显居于弱势,铁甲舰便取代之,跃身成为水战最强大的船舰。此类型的船舰后来甚至主宰了美国内战。

铁甲舰可用作多种用途,包括公海的战斗舰、海防舰以及远程巡洋舰等。十九世纪晚期军舰设计的急剧发展,使铁甲舰从木造船身、仍须靠扬帆以填补蒸汽机运作不足的轮船,摇身一变成为钢制、设有炮台的战斗舰与巡洋舰,已接近二十世纪近代舰艇的水平。此转变的持续演进,应归功于重型舰炮的研制越为先进精密的蒸汽机,以及冶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钢铁造船变为可行。

铁甲舰时代的快速发展,意味着许多船只完工之际便面临过时与淘汰,以及海战兵法正是突飞猛进的时候。许多新造的铁甲舰都装有撞击装置(冲角)或鱼雷,众多军舰设计师视之为海战时的关键武器。铁甲舰时代并没有明确的结束界线,但约莫1890年代末时“铁甲舰”一词已经极少为人所用。新型船舰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多称为战斗舰或装甲巡洋舰。

中文名 铁甲舰
外文名 ironclad
别名 军舰

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铁甲防护的战舰可能是《亚历山大远征记》中记载的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进攻提尔城(圣经中称推罗)时提尔人使用的一些装上铁甲的战船。马其顿人也如法炮制了一些铁皮船。后世知名的铁甲船还有日本的铁甲船和朝鲜的龟船。

日本战国时代曾出现的铁甲船与织田信长和九鬼嘉隆有关。

铁甲舰

1576年1月、与织田信长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举起叛旗。接着石山本愿寺也再次举兵,再一次反信长的动作开始增强。织田信长于4月、派大将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领3万军队前往大坂、但于苇原之战中大败,以原田直政为首有1,000人以上战死。大坂的织田军在石山军猛烈攻势下,困守于天王寺堡垒,遭石山军包围,织田军因此陷入困境。

铁甲舰

5月5日,信长前往若江城发出动员令,却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而信长于5月7日早上、亲自在前头率领此3,000人军队、攻向包围天王寺堡垒的15000人的石山军(天王寺堡垒之战)。信长本人虽在激烈战斗中负伤,但信长本人的出阵使得织田军士气高昂,最后得以成功击败石山军。之后,织田军从水陆路包围石山御坊以断绝兵粮。

铁甲舰

1576年7月13日,石山本愿寺援军毛利村上水军率领800艘船只出现。由于控制着山阳道至濑户内的制海权的毛利水军和以纪伊半岛到大坂湾为根据地的纪伊杂贺水军都是支持石山本愿寺一方的,使得信长无法切断地方在大坂湾的海上补给线,于是织田信长在与石山本愿寺的战斗中陷入了困境,

1576年,日本天正四年七月,难波冲海战中,织田方的真锅主马兵卫及沼野伊贺守率河内水军军船三百只与毛利方运送军粮的浦兵部率领的三岛水军军船九百余只在大坂湾上激战。织田方以数量处于劣势的笨重的大型军船为中心,完全不是以灵巧的小船为主使用焙烙火矢的毛利水军的对手。最终,真锅主马兵卫等织田方船手大将战死,封锁大坂湾的军船大部分被烧毁,击败了织田的水军(木津川之战)后、毛利军将兵粮弹药搬入石山。

铁甲舰

1578年织田信长从难波冲海战失利后开始反思,想到难波冲海战败北的原因是因为毛利水军的火攻,决定建造耐火的铁船。信长马上找来了九鬼嘉隆,命他督造铁船。(还有一说是说信长正为耐火船的事情绞尽脑汁时,在一座庙里看到铁钟得到了启发.于是信长就用安宅船坐底架在上面裹上铁皮,又加有重炮.造出最早的铁甲船)

嘉隆从纪州熊野调来造船用的木材,在居城鸟羽开始建造铁船。嘉隆从以前的军船和明船等外国船身上吸取它们的长处,在新造的7艘安宅船的船体包上铁,以防备焙烙火矢作成了崭新的军船。船幅七间(约12m),全长十二间(约21m),用坚固的木材组成船体后再覆盖上铁板作为装甲,被后世称为“铁甲船”。

当时来日本的基督教宣教师オルガンチノ在接触到铁甲船后,给故乡葡萄牙アビス的教会写的信中赞扬铁甲舰为“日本国中最大、最华丽的船,和王国(指葡萄牙)的船相似”。王国的船是指葡萄牙的ガレー船。ガレー船不能进行远洋航海,从来没有到达过日本,嘉隆的构想居然与西欧的船不谋而合。但在船的外面覆盖上装甲,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说,却是划世纪的。

1578年,日本天正六年四月,铁甲船正式出现在战场上。在难波冲海战二年后修建的,嘉隆指挥建造好的铁甲船六只,从鸟羽大凑绕过纪州冲前往封锁大坂湾。途中轻易的击退了杂贺谷轮的门徒众所率的船队的攻击,七月十七日在堺的津靠岸。

1578年,日本天正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九鬼舰队接受信长的检阅。信长在参观后对铁甲船极为满意,赐给嘉隆黄金二十枚及九人扶持。

1578年,日本天正六年十一月六日,毛利水军兵船六百只前往救援石山,与海上封锁的九鬼舰队交战。这就是木津川冲海战,毛利方对铁甲船发起勇猛果敢的进攻,但被铁甲船上的大炮击毁了大将船,毛利水军败走。织田水军完胜。木津川冲海战的胜利使得织田信长确立了石山合战中的优势。

由于铁甲船只能近海作战,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就因此原因没能带上铁甲船,被朝鲜将领李舜臣的龟船大败。

舰船特点

铁甲舰,是木质或混合材料的舰船在外层包上厚厚的铁甲,用来抵御攻击。铁甲舰用坚固的木材组成船体后再覆盖上铁板作为装甲,被后世称为“铁甲船”。船上配备的火器是当时极为罕见的大炮三门和大量大铁炮。(另说为全长23米,横宽13米。船两侧各装了三门大铁炮)

全船外虽然由铁皮包裹,但内里依然采用了木料,还要加上密封仓的设计,船体的浮力才足够支撑起船的重量。整个铁甲船全身都覆盖着铁甲,甚至没有多余的桅杆(单桅方形帆),全靠人力驱动的水轮推进,这样,火攻对它来说已经是完全失效。水轮的设计使得铁甲船虽然无法持续长时间的航行,但短距离的冲刺却是迅捷无比,并且铁甲船采用的是双水轮,这更给了铁甲船灵活的特点。前方的撞角为纯铁制,基本上,以当时的木造船来说,还没有它撞不穿的。

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人才采用了铁甲铁壳船的设计方案,摒弃了木壳船体。(其标准的产品是铁壳铁甲船"勇士"号'Warrior'。)

产生背景

19世纪中叶后,随着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的发展,风帆战列舰逐渐让位给蒸汽战舰。1849年,法国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辅助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它成为海军蒸汽动力战列舰的先驱。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奠定了蒸汽战舰在近代海军舰队中举足轻重的统治地位。在蒸汽战舰的基础上,加装钢铁装甲的蒸汽铁甲舰开始出现。1859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铁甲舰。第一次铁甲舰对决出现在美国内战中的1862年。从此,铁甲舰成为海洋新霸主。

铁甲舰大约从1890年代初期开始被前无畏舰(pre-dreadnoughtbattleship)所取代。

20世纪初期时的战列舰在主甲板的中央轴线上或者舰体两侧装配了能做360度全向旋转的装甲炮塔,舰炮也都普遍采用了螺旋膛线,其攻击力进一步增强。此时的战列舰大多已经被直接称做铁甲舰,清朝北洋水师使用的由德国建造的定远号、镇远号铁甲舰可以称做是这一时期的铁甲舰代表。

在那个时代里,铁甲舰无疑是海上的霸主。这种由风帆战舰时代的战列舰发展而来的身披铁甲的军舰,在海军中充当了主战军舰的角色,用以参加正规的海上大规模作战,是各国海军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按当时的简单划分标准,可以将铁甲舰按排水量分为:

一等铁甲舰排水量在8000-10000吨以上,二等铁甲舰排水量在5000-7000吨。中国清朝的定远、镇远,日本的“扶桑”、“比睿”铁甲舰属于此类,在当时中国的史料中习惯称为“铁甲船”。

按照设计和采用的有关技术的不同,19世纪中后期的铁甲舰又可分为“船旁列炮铁甲舰”、“船腰炮房铁甲舰”、“船面旋台舰”、“露台旋炮舰”等多种。

主要型号

风帆动力

铁甲舰最早是由法国炮术专家贝桑首先提出来的,贝桑认为,面对破甲弹的水平射击,可以考虑在战列舰上覆盖一层180--200毫米的铁装甲。

1834年,法国工程技术人员为了防止在舷侧加装铁甲后造成的船体重心上升,撤除了上层甲板的火炮,这样的设计随着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的发展,逐渐也被改进。

蒸汽动力

1849年,法国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辅助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成为海军蒸汽动力战列舰的先驱。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奠定了蒸汽装甲战列舰在近代海军舰队中举足轻重的统治地位。1859年,法国建造了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Gloire)战列舰。1860年,英国建造了排水量9137吨的“勇士”号(HMS Warrior)战列舰。这两艘军舰外面包覆铁质装甲,被视作世界上最初的两艘蒸汽装甲舰。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北方海军的小型装甲炮舰“莫尼特”号(USSMonitor)首次采用了封闭的回旋式炮塔。它与南方邦联海军的“弗吉尼亚”号装甲舰(CSS Virginia)之间发生了首次近代意义上的海上炮战——1862年的汉普敦海战。

1873年,英国建成“蹂躏”号战列舰,该舰已废除使用风帆的传统,成为世界海军史上第一艘纯蒸汽动力战列舰。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各海军强国的蒸汽装甲战列舰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蒸汽机不仅为军舰提供了推进动力,而且蒸汽还被用于操纵舵系统、锚泊系统、转动装甲系统、装填弹药、抽水及升降舰载小艇等。大型蒸汽装甲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8000至9000吨,推进功率达到5000至7000匹马力。这时的战列舰在主甲板的中央轴线上或者舰体两侧装配了能做360度全向旋转的装甲炮塔,舰炮也都普遍采用了螺旋膛线,攻击力进一步增强。

此时的战列舰大多被称作“铁甲舰”(Ironclad),清朝北洋水师使用的由德国建造的定远号、镇远号铁甲舰可以称作是这一时期的铁甲舰代表。

至19世纪90年代时,由于新生装甲巡洋舰实力的不断壮大,二等铁甲舰逐渐和装甲巡洋舰归于一流,而曾经的绝对主力一等铁甲舰由于主炮布置位置,火力,航速,装甲等已明显落后于新兴的前无畏舰故逐渐淘汰。

至今

现今许多铁甲舰都受到整修、维护,作为博物馆馆藏船。

勇士号铁甲舰(HMSWarrior)原为英国皇家海军军舰,现经彻底维修,收藏于英国朴茨茅斯的博物馆。

开罗号铁甲舰(USSCairo)属美国海军,现展出于密西西比州维克斯堡。

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在纽波特纽斯依原尺寸仿制了莫尼特号(USSMonitor)。复制品于2005年2月动工,二个月后完成。

巴佛舰(HNLMSBuffel)现展于鹿特丹海事博物馆。

蝎子号(HNLMSSchorpioen)现为登海尔德的馆藏船。

参考资料

1.定远号的意思 ·沪江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