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山西省大同市的国家AAAA级景区)

2024-01-12 24阅读

华严寺

山西省大同市的国家AAAA级景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AAA级

中文名 华严寺
外文名 Huayan Monastery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内
开放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08:30-18: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08:30-17:00;第一场8:30-12:30(3500人); 第二场12:30-17:30(4000人)
景点级别
6.6

门票价格 65.00元
占地面积
著名景点 合掌露齿菩萨

华严宝塔

级 别 全国重点寺庙
时 间 辽金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所属国家 中国

概况

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清远街{原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中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始建于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后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

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2005年大同市人民政府对华严寺进行了修复,将两寺合并增加了山门和门前广场,钟楼、鼓楼弥陀殿、普光明殿、山门大殿、药师殿等,并对下寺坡街进行了扩建增加了牌楼等,拆掉了周围的高楼,使华严寺旧貌变新颜,更加突出更加雄伟壮观。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人参观游览。

上寺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

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华严寺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檐高9.5米,庑殿项,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历经雨,至今光泽灿然。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门前所饰壶门,为已知较古者。

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柱十二根,扩大了前部空间面积,便于布列佛像和进行佛活动。殿内有五方佛和二十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为清代罕见。顶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所绘圆环、龙凤、花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殿内还有一座2.5米高的木构楼阁模型,是仿制明代大同城西北角的乾楼而作,为研究明代大同城楼结构的重要实物资料。

殿内四周墙上,绘满了巨幅壁画,规模之大,为中国的寺院壁画所罕见。内容丰富,除了佛讲《华严经》的“七处九会”外,还有佛传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罗汉图和千手千眼观音等,均为鸿篇巨制,颇有气魄。

殿外的殿墙上嵌有四块石碑,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书写的《易经》碑,弥为珍贵。

下寺

下华严寺座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

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在华严寺内。为存放经的殿堂,故名。辽重熙七年(1038年)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身东向,单檐歇山顶。深五作双抄,梁架折平缓,檐柱升起显蓍,出檐深远,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比例适当,犹存唐代建筑,是中国辽代殿堂建筑的优秀遗构。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宽阔的佛坛上布列辽代塑像三十一尊,技法娴熟,如出一手。四壁列重楼式壁,为国内仅见之辽代小木作,堪称艺术珍品。

合掌露齿菩萨是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内的著名彩塑。相传,辽代皇家崇信佛教,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城外有个雕造技术出众的巧匠,不愿为皇家卖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轻的独生女儿一人在家。这惹恼了官府,总管以“违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顿。由于众工匠的请求,才免于更大灾祸。他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假充工匠的儿子,托人说通总管,前来照顾老父亲,并为皇室干活。修建工程浩大,监管人员经常责打工匠。

那姑娘主动替大伙煮饭烧菜,端茶送水。她见父亲和工匠们塑造神像时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双手合十、闭目诵经的姿态,为他们祈祷。雕工们受到启示,便依着她的身段、体形、动态塑造修饰。这对工程进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姑娘的举动,引起一个年轻工匠的注意。他觉察她并不是老工匠的儿子,而是老工匠的女儿,并且担心被监工发现,那姑娘就会碰上厄运。事情果然发生了。一天,总监工发现老工匠的包工活没干完,就命人痛打他。

在这时,姑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总监工似乎发现了这儿的秘密,就勒令剥光上身殴打。眼看情况就要暴露,她深情地望了望大家,随即莞尔一笑,纵身投入铸钟造塔的滚沸的铁水中。沸腾的铁水溅了老高,老工匠的女儿化为一朵白云,飘向了天空。那总监工被溅起的铁水烧死了。年轻工匠记住了老工匠女儿临去之前的露齿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态、形体、眼神雕成了一尊菩萨像,放在显要位置,特别把那露齿莞尔一笑的神情塑在雕像上。

历史气息

华严寺

很多历史建筑只剩下标本意义,独存一份形体在世上,已失去了建造它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两种,一是后人大修或改建破坏了原有结构,二是在当初建造时它就是一栋低劣建筑。时间不会仅仅保留各代的建筑精品,恰恰相反,现存的古建大多应该并非杰作。而大同华严寺大殿却显然是个例外,特殊的“出身”和相对完好的后世保护,让它成为现存古建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华严寺大雄宝殿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辽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被金兵所毁。到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又在旧址上重建。不论是辽还是金,大同都是西京,而华严寺大殿其实是辽太庙的正殿。依循契丹族“拜日”的习俗,大殿坐西面东,这给它盛唐气质的身姿平添了几分异族色彩。金重建时依旧使用了原来的平面柱网,至于前后两座大殿的异同则已无从考证。不过金时的重建是几名和尚自筹资金,想来其规模应该不如辽代原作。

华严寺现分为上下两寺,大雄宝殿在上寺,下寺在上寺东侧,其主殿为薄伽教藏殿,是建于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的辽代原构。依上、下华严寺的布局推测,大雄宝殿北侧应该还有一与薄伽教藏殿规模相似的配殿。三殿东西一字排开,成一组完整建筑群。这种东西向一字排开的格局显然又是契丹人对汉人传统的一次颠覆。

薄伽教藏殿连同台明在内面积为838平方米,殿体端秀挺拔、古味浓郁。“薄伽”是印度梵文的译音,是佛的意思,“薄伽”教便是佛教,“薄伽教藏”便是佛教的经藏,而薄伽教藏殿就是专门存放佛经的殿堂。此殿内完整保存着31躯辽代塑像,其中有一尊胁侍菩萨上身微裸,头饰华丽,长辫垂肩,面如满月,体态丰满,光脚立于莲台之上。最关键的是她合掌露齿,在汉人寺庙之中恐怕是不能允许这种塑像出现,因为即使轻浮算不上,多少还是有点傻气的。

如果说薄伽教藏殿是端秀挺拔,那么大雄宝殿就是雄浑霸气了。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净面积1559平方米,连同四檐台明在内为2400余平方米。其坐落在4米多高的月台之上,由于上月台的台阶陡峭,登台之时无暇抬头观看。等到上得月台,大殿已在眼前,其雄伟身姿带来的逼人气势会不由得让你心头一紧,并对此建筑平生出几分敬佩之情来。

想来在几百年前,此殿对于那些看惯低矮平房的古人会具有更大“杀伤力”吧。而不论是作为辽之太庙彰显祖宗威仪,还是一座寺庙大殿教化民众,此种“杀伤力”无疑都是对建筑本身的一种褒奖和认证。

华严寺大殿在继承盛唐遗风的基础上,糅合了契丹人的豪气和血性,让自己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深深烙上了时代印记。而与它同时期的北宋建筑,如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则已经有了几分南宋建筑的秀雅之气。其实就在这血性和秀雅之间已经标示出了中国其后几百年的历史走向。

其他地区

陕西长安华严寺

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代樊川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是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唐诗人杜牧《望故园赋》中写道:"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岩曲天深,地平木栳。

陇云秦树,风高霜早。周台汉园,斜阳暮草。"华严寺南望终南山,诗人岑参的"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道尽了它景致最佳处。华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虽不是佛经中描述的华严世界,却也是人间的华严天堂。

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由初建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

一九三0年陕西大旱,朱子桥居士来陕西赈灾,与佛教界人士瞻礼华严寺塔时,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修塔即降甘露"的文句,便于塔前发愿"重修两塔,祝愿普雨"。不日即天降大雨,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

广东揭阳华严寺

广东揭阳普宁市洪阳镇水吼乡北侧慧花岩高山上的华严寺。相传创自唐代,清潮州总兵、洪阳西村人方耀及其弟方勋等游历于此。“华严幽探”为古代普宁八景之一。1988年10月20被县政府颁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6月1日起被批准登记开放。据乾隆十年(1745年)县令萧麟趾主撰《普宁县志·文艺》载,该寺相传系1千余年前唐朝高僧释大颠所肇趾。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后毁于台风,存下断墙残壁。

至清中期,在寺前建慧花岩,称“新庵”,即今之华严寺。其大雄宝殿供释迦、药师、弥陀三圣佛祖,殿前供弥勒、韦驮,伽蓝三菩萨,左殿万德庄严供达摩祖师,右殿万家生佛供大颠祖师,左右两旁殿供十八罗汉,后厅大殿福慧慈悲供准提菩萨、桃花公主。环境清幽,山泉迷人,故“华严探幽”古为普宁八景之一。

因历史多故,古寺遭破坏严重。1988年10月,普宁县政府把华严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意复建,在众善信资助下陆续小规模修建。如今,寺宇坐东向西,总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典雅堂皇。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奉三如来及达摩祖师、大颠祖师),后厅(奉准提菩萨并桃花公主塑像)、两侧设观音阁与地藏阁(旁设佛母殿记念佛祖之母)。1998年10月22日(即九月初三)重建开光,又修通车大路并筑路亭5座,成为庄严礼佛地、旅游区。

参考资料

1.华严寺·大同市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