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帮暴徒(2005年加文·胡德执导电影)

2024-01-16 26阅读

黑帮暴徒

2005年加文·胡德执导电影

《黑帮暴徒》是一部歌颂人性的电影,关乎爱与责任。影片改编自南非著名剧作家阿索尔·加德的小说,由南非著名导演加文·胡德执导。《黑帮暴徒》荣获7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还入选第6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多伦多电影节“人民选择奖”。洛杉矶电影节、爱丁堡电影节获奖影片。最终获得当年度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大奖。

中文名 黑帮暴徒
外文名 Tsotsi
类型 剧情,犯罪
制片地区 英国,南非
发行公司 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
导演 加文·胡德 Gavin Hood
编剧 阿索尔·加德,加文·胡德
制片人 彼德·弗达考沃斯基
主演 普雷斯利·奎文亚吉、特瑞·菲托、莫苏西·麦格诺
片长 USA:94 min / Canada:94 min
上映时间
对白语言 南非荷兰语/科萨语/祖鲁语/英语
主要奖项 2006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在线播放平台 爱奇艺、乐视
出品时间 2005年
其它译名 救赎,真心无泪
类别 剧情 犯罪
制片成本 $3,000,000 (estimated)
上映地区 南非、英国
语言版本 南非荷兰语、科萨语、祖鲁语、英语
画面颜色 彩色

电影剧情

“阿飞”(普雷斯利•奎文亚吉 Presley Chweneyagae 饰)是约翰内斯堡19岁青年,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当地一名黑帮成员。从小的不良成长环境使他逐渐形成了残酷暴戾的性格。他在当地无恶不作,然而却遇上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事情。这天他刚刚差点打死一个小伙子,然后前去劫车,开枪打伤女主人后,飞车狂奔,车后却隐约传来了婴儿哭声。

阿飞心中有了恻隐,想到刚刚杀了孩子的母亲,他决定把婴儿带回家中照料。照料起婴孩毛手毛脚的他,威迫隔壁有经验的母亲照顾婴儿,慢慢的,他心中善良的意识也在婴儿的哭声中苏醒过来。

职员表

编剧

阿索尔·加德1932年出生于南非的梅黛尔堡,自幼,加德就以英语作为自己的母语,但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一个用英文写作的南非人。加德曾在天主教学校学习,后来进入开普敦大学,在那里因受加缪作品的影响而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3年,加德离开开普敦大学,以海员和报纸记者为职业。在经过一些生活历练后,加德开始了剧本创作生涯,他故事的主人公通常都受控于当时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1956年,加德与小说家希拉·梅铃结婚,移居约翰内斯堡。一段时间后,任职于一个“本土委员法庭”的加德真正意识到了种族隔离制度的不公平。之后,加德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南非,但他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攻击也让他走到了南非政府的对立面。1967年,他的作品《After The Blood Knot》在英格兰上演,南非政府因此吊销了他的护照,直到1971年他前往英格兰执导他的话剧《Boesman and Lena》时,才得以重新办理。《黑帮暴徒》是阿索尔·加德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写于60年代早期。

制片人

彼德·弗达考沃斯基1954年出生于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彼得于1979年加入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这所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为电影融资。对彼得来说,这是个好的开始,同时也是他职业生涯的启蒙老师。彼得在融资部三年的时间里,帮助过不少美国独立电影的制作。1985年,彼得与妻子Minette在伦敦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同时兼任英国著名的Premiere Production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制片。以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参与《黑帮暴徒》(2005年)、《保持沉默》(2005年)、《心灵梦土》(2004年)、3D纪录片《Bugs》(2003年)、《火的审判》(1999年)等影视作品。

其中,3D纪录片《虫》相继在世界各地放映了好些年。初步预计,这部记录昆虫生活缩影的纪录片全球放映的票房已经超过了2400万美元。彼得还为许多金融公司拍摄媒体培训片,赢得多项国际奖项。其客户包括英格兰银行、福特、欧洲投资银行等大规模公司

2003年,彼得委托导演加文胡德修改阿索尔·加德惟一的一部小说《黑帮暴徒》,他想将其搬上银幕,作为其公司成立20周年的礼物。作为本片的独立制片人,彼得与妻子带领其团队在2004年到2005年间辗转英国与南非,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影片的拍摄制作,并在多伦多电影节、洛杉矶电影节等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最终挫败《功夫》、踩扁馒头,从多部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影片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桂冠。

获奖记录

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006年泛非电影与艺术评委会最佳电影

2006年圣.芭芭拉电影节观众奖

2005年丹佛国际电影节观众奖

2005年Cape Town 世界电影节评论协会奖

2005年圣.路易斯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

2005年洛杉矶AFI电影节观众奖

200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人民选择奖

2005年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有价值电影

2006年BAFTA最佳非英语类影片Carl.Foreman奖提名

2005年Thessaloniki电影节独立日单元希腊 英国议会人权最有价值奖

幕后制作

关于剧本

制片人彼得·福达科夫斯基看到《黑帮暴徒》后,立刻想到了导演加文·胡德。彼得曾在戛纳看过胡德导演的两部南非影片《店主》和《一个好人》,他认为这两部影片感人至深,而加文则是改编原着小说的不二人选。在洛杉矶,受邀而来的胡德很快与彼得达成了默契,决定亲自改写《黑帮暴徒》的小说并将其搬上银幕。

关于配乐

Kwaito音乐据说源自50年代盘桓于约翰内斯堡镇区一伙匪徒的名字,是南非有色人种居住区特有的流行音乐形式,放在本片中的Kwaito配乐会让观众产生极强的带入感。本地音乐家从美国借鉴了家庭音乐(House Music)的基本四四节拍,然后将其放慢,并注入有色人种居住区音乐节奏。这样,梭托人、科萨人和祖鲁人就会像嘻哈(hip-hop)艺术家一样,随着拍子或唱或说。在此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的音乐、舞蹈和着装形式。

资料来自:

影片解读

Tsotsi是一个只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对过去他绝口不提,对未来也丝毫没有幻想。或许婴儿只是诱因,真正让他感觉到生活的乐趣与美好的是米丽亚姆,还有那个不知名的残疾老乞丐。米丽亚姆让他从自制的玻璃风铃中可以看到奇妙的闪光,听到悦耳的声音;那个像狗一样耻辱生活的老乞丐告诉塔提斯当他置身于太阳下,可以感受到来自阳光的温暖,这一切正是让他们在无尽的贫穷与苦难中坚强生活下去的理由。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很久的Tsotsi终于在他们身上看到来自隧道尽头的一丝光亮。他亲手击毙作恶多端的同伙布奇尔,将本不属于他的婴儿送还到亲生父母手上。

然而,影片不只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其中还暗含着长大成人的主题。在酒吧,波斯顿一个劲追问他的过去时,他恼羞成怒,痛扁波斯顿。从酒吧逃逸,他奔跑在暴雨中,突然变成了孤苦无依的小男孩。周围的人也将他视作残暴小子,当他带着同伙行走在穷街陋巷时,他们嘲笑他学不会开车,他只能竖起中指表示抗议。

开车在本片中显然是作为成人仪式的象征,所以当他蜷伏在树下躲雨时,看到一个女人从驾驶室下来,他不觉义愤填膺,冲动地上前劫车。从他开车时紧张而兴奋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是如何迫切地渴望长大成人。他来自缺乏温暖的家庭,母亲身患爱滋病无法接近,父亲酗酒残暴缺乏亲情,因此,他从小就离家出走。他笨手笨脚地给婴儿换报纸尿布,用自己的本名给孩子取名,并一再向米丽亚姆强调婴儿是他的,都在暗示他试图以父亲的名义,履行起维护家庭、抚养后代的职责。他冒险闯入婴儿家里,为的只是将婴儿用品搬到米丽亚姆家里,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后来,他渐渐明白,自己无法取代婴儿的父母,长大成人只能靠自己洗心革面改走正道才能实现。他鼓足勇气向米丽亚姆提出请求。这一刻,他终于向真正的长大成人迈出坚实的一步。最后,镜头停留在Tsotsi高举起的双手,那一刻他的眼中泛起泪花。

《黑帮暴徒》是男主角Tsotsi的人生洗礼,因为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让他内心的爱慢慢泯灭。故事只有一条主线和一条副线:主线是Tsotsi以劫掠为生的暴力生活,以及婴儿的出现;不断在影片中浮现的副线,则交待了Tsotsi童年悲惨的生活和对母亲的眷恋——他带着孩子东躲西藏,为小家伙寻找奶水和玩具,为他换尿布。最后Tsotsi良心发现,把孩子送还给了他的母亲。

《黑帮暴徒》是一部歌颂人性的电影,关乎爱与责任。影片改编自南非著名剧作家阿索尔·加德的小说,由南非著名导演加文·胡德执导。《黑帮暴徒》荣获7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还入选第6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多伦多电影节“人民选择奖”(《卧虎藏龙》也是在拿下该奖后,一路所向披靡,最终问鼎小金人)。洛杉矶电影节、爱丁堡电影节获奖影片。

南非是一片神秘的国度,有触目惊心的摩天大楼和与之比邻的贫民窟,有地铁里悲伤的乞丐和贫民窟里孤独的寡妇,也有住在水泥管道里颠沛流离的流浪儿童,更有奥斯卡影后迪亚兹塞隆。当然,他们不能代表全部。但是《黑帮暴徒》却用了一个很有可信度的传奇故事,用华美时尚的摄影手法和伦理感人的故事情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南非。

小人物、小故事、精美的制作,这样一部工整、流畅、温情而富有诚意的电影,其中不乏迷人的音乐、时髦的摄影,还有隐藏其中内在保守的人文关怀。《黑帮暴徒》没有政治漩涡、暗杀、女巫和预言,观众不需要有历史文化背景,不许要动脑筋便会被这样一个救赎与重生的故事深深打动。虽然没有明星助阵,但是进行后期制作时,Premiere Production公司进行了严格的剪接和配乐,除了浓重的画面色彩外,富有南非异域风格的吟唱影片音乐以及南非嘻哈音乐Kwaito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主演Zola甚至参与到该音乐的演唱中。

关注人类命运,反映重大题材是南非电影引人瞩目的首要前提,他们将镜头对准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用关注现实的责任感和贴近生活的船作态度,给人以思考与激励。

参考资料

1.黑帮暴徒·豆瓣电影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