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全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书籍)

2024-01-16 2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亚里士多德全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书籍

《亚里士多德全集》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书籍。于201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亚里士多德全集》讲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和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全集》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该书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书名 亚里士多德全集
别名 工具论
作者 亚里士多德
译者 苗力田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4756

页数
880.00

定价
9787300232324

内容简介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第一部西方古典哲学家的全集,在国际上也是德、英、法、日等文以外的少数《亚里士多德全集》现代语译本的一种。它以柏林皇家科学院的标准本为依据,直接由希腊文翻译为中文,并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页码编排。全集前面有一个总序,全面地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精神,以及译文依据的版本,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传播及现存状况,翻译亚里士多德著作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全集出版后产生广泛影响,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繁多,他所留下来的作品,仅依公元2世纪传记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其《著名哲学家传》中保存的目录所载,就有164种400余卷,共计445270行、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只有47种。1831年,柏林科学院授命伊曼努尔·贝克尔(It-manuel Bakker)编辑《亚里士多德全集》,历经40年,到1870年完成,是为《亚里士多德全集》贝克尔标准本。90年后,又有奥托·吉冈(Otto Gigon)的新版《亚里士多德全集》,是书在贝克尔标准本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最近几十年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残篇,尤其是《雅典政制》一书。汉译本《亚里士多德全集》即依据Bakker-Gigon古希腊原文标准本编译而成,它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页码编排,按学科门类依次分为10卷。

图书目录

装帧 精装
ISBN

第一卷

逻辑学,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和《辩谬篇》

第二卷

物理学,包括《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天象学》和《论宇宙》

第三卷

心理学和生理学,包括《论灵魂》、《论感觉及其对象》、《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征兆》、《论青年和老年》、《论生与死》、《论呼吸》和《论气息》

第四卷

动物学,《动物志》

第五卷

动物学,包括《论动物部分》、《论动物行进》、《论动物运动》和《论动物生成》

第六卷

物理学短篇著作,包括《问题集》等9种

第七卷

形而上学,包括《克塞诺芬和高尔吉亚》和《形而上学》

第八卷

伦理学,包括《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和《论善与恶》

第九卷

政治学和文艺学,包括《政治学》、《家政学》、《修辞学》、《亚历山大修辞学》和《论诗》

第十卷

增补,包括《雅典政制》和《残篇》选

······ 

作品思想

众所周知,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而古希腊哲学作为古希腊文明的精华对于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古希腊哲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亚里士多德哲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亚里士多德不仅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而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之一。

黑格尔曾经说:"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马克思称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亦称之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以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各学科的对象、简史和基本概念,并把混沌一团的科学分门别类。他一方面为科学奠定了注重经验和实验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亦提出了公理化体系的理想。在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是许多学科--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等--的奠基人。

他以他渊博的知识、闳深的智慧对古希腊哲学作了全面的概括、总结和发展,使古希腊的思辨传统在他那里臻于极致、在他篇幅浩繁、内容丰富、分析演密的著作之中集中体现了古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辨、为学术而学术的"学以致知"的精神,从而成为当之无愧的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由此可见,汉译十卷本《亚里士多德全集》对于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并进而把握西方文明的源头。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不论现在还是最初,人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开始是对身边所不懂的东西感到奇怪,继而逐步前进,对更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一个感到疑难和好奇的人,便觉得自己无知、如若人们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那么很显然他们是为了知识而追求知识,而并不以某种实用为目的。显然,我们追求哲学并不是为了其他效用,正如我们把一个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而存在的人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种科学中惟有哲学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是为了自身而存在。因此,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为必要,但却没有一种科学比它更为高尚。

知识因其价值和目的而分为三大类,亦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创制知识。理论知识是为知识自身而追求的,实践知识是为行为而追求的,而创制知识则是为制造出来的事物即成果而追求的。根据研究对象的差异,理论科学又划分为第一哲学或神学、自然哲学和数学,实践科学划分为伦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创制科学则划分为诗学、修辞学和辩证法。至于逻辑学,它是认识的工具而不是研究的对象。

第一哲学研究第一本原和根本原因,以往的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本原,实际上可以归结为构成自然万物之不可缺少的四种原因,亦即质料因--事物构成的根基,形式因-一事物何以是的原因,动力因-运动自何处来,目的因--事物何所为的原因。由于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是同一的,因此,这四种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种原因--形成因和质料因。在个别的具体事物中,形式与质料是不可分离的,它们的分离只能在认识中发生。在认识中,形式先于质料,形式是现实,质料是潜能。

各种特殊或具体的科学研究的是存在的某一属性或某一方面而不是存在本身,而这些属性或方面当然要以存在为其基础和前提,所以应该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存在本身,这就是第一哲学。存在着一种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自身而言依存于它们的东西的科学。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各部类的科学,因为没有任何别的科学普遍地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而是从存在中切取某一部分,研究这一部分的偶性。既然我们寻求的是本原和最高的原因,很明显它们必然就自身而言地为某种本性所有。故假若寻求存在物之元素的人寻求的就是这些本原,那么这些元素必然并不为就偶性而言的存在所有,而是为作为存在的存在所有。所以我们应当把握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之最初原因。

存在有多种意义。但是它们都与一个本原相关,这就是实体,亦即一个事物是什么的定义,或"其所是的是"。因为事物被说成是存在,有些由于是实体,有些由于是实体的偶性,有些由于是达到实体的途径,有些则由于是实体的消灭、缺失、性质、制造能力或生成能力,或者由于是与实体相关的东西,或者由于是对这些东西中某一个或对实体的否定。所以正如一切是健康的事物都以健康为中心一样,实体乃是存在的诸多意义的中心点。当然,存在是什么,换言之,实体是什么,不论在古老的过去、现在以至永远的将来,都是个不断追寻总得不到答案的问题。

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因为人们有一个美好的想法,即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不同的事物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人所追求的目的乃是至善,即一切事物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至善自身是无目的的,因为它自己就是自在自为的目的。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地有理智。理智包括理论智慧(或思辨智慧)和实践智慧两个方面,其中实践智慧的作用就在于判断行为中什么是正当的。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德性,关键在于他的欲望和情感等非理性的部分是否能服从理智的律令,而正确的行为必须遵循恰当的理性原则,这种理性原则就是适度和中道。人类的幸福和至善就在于符合德性的活动,不过人类更关心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理性生活,所以惟有在思辨活动中追求智慧、静观真理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哲学能给人以最大的愉悦。

理智的思辨活动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它有着本已的快乐,有着人可能有的自足、闲暇和孜孜不倦。如若一个人能终生都这样生活,那就是人所能得到的最完满的幸福、这是一种高于人的生活,我们不是作为人过这种生活,而是作为在我们之中的神。就其自身的思想,是关于就其自身为最善的东西而思想,最高层次的思想,是以至善为对象的思想。理智通过分享思想对象而思想自身。它由于接触和思想变成思想的对象,所以思想和被思想的东西是同一的。思想就是对被思想者的接受,对实体的接受。在具有对象时思想就在实现着。这样看来,在理智所具有的东西中,思想的现实活动比对象更为神圣,思辨是最大的快乐,是至高无上的、如若我们能有一刻享到神所永久享到的至福,那就令人受宠若惊了。如若享得多些,那就是更大的惊奇。事情就是如此。神是有生命的,生命就是思想的现实活动,神就是现实性,是就其自身的现实性,他的生命是至善和永恒。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中的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亚里士多德曾在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院学习,在那里,他被称为学园的灵魂。他很尊重他的老师柏拉图,但是他并不盲从,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理论有很大的差异,柏拉图的思想是唯心主义,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却是接近唯物主义,柏拉图曾表示只要亚里士多德肯承认他的错误,他便是学园的继承人,但亚里士多德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的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的思想之外,亚里士多德还广泛涉猎了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诗学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为这些学科奠定了后世可以遵循的研究基础。汉译十卷本《亚里士多德全集》就包括了亚里士多德这些方面的思想,成为研究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既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因而如何继承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以促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全集翻译成中文,学习和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腊文明衰落时期,他的著作历经坎坷和磨难,直到他去世三百多年之后,在公元前1世纪时才由罗得岛的安德罗尼柯编辑整理,形成了第一部《亚里士多德全集》。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原文为古希腊语,这是一种早已失传了的死语言,即使是在强调古典文化教育的欧洲,人们比较重现古希腊语的学习,如果要想读懂亚里士多德亦非易事。因此,专家学者们为了使更多的人学习亚里士多德哲学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迄今为止也只有德、法、英、日等少数《亚里士多德全集》现代语译本。过去,我国虽然也出版了一些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但是由于语言等因素的限制,这些翻译著作既不完备全面,译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很难使人们完整、准确、全面地了解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全貌。所以,《亚里士多德全集》汉译本的出版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视为世界亚里士多德研究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创作背景

全集的编译历经十余载寒暑,可谓精益求精。在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翻译方面,全集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了创新,从而为贴切、深刻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乃至西方哲学的精髓创造了条件。例如"本质"概念里西方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从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totieeneinai一个短语而来,西方学者一般简译为essence,我国学者也随之译为"本质",但这样一来就不能显示"本质"一词的原始意蕴。

苗力田教授为此一词的翻译历经多年的推敲,起初译为"是其所是",后又改为"其所以是的是",最后定为"其所是的是"真可谓殚精竭智。像这样的例子在全集中比比皆是。从而全集为引进、消化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概念,丰富和深化汉语思想做出了贡献。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内懂古希腊语的人才少之又少.翻译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必须解决语言方面的难题,因此苗力田教授在编译全集期间,着手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相关的人才。从而随着全集编译工作的进行,苗力田教授也同时为国家培养了多名古希腊语和古希腊哲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全集第一卷出版之时,苗力田教授为全集作了一篇总序,在总序中全面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精神,说明了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传播、现存状况和汉译本所依据的版本,论述了翻译组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根本原则,亦即严格要求从古希腊语原文翻译,尽量忠实于古希腊语原文,不加删节,不作引申,用现代汉语明白通畅地再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这篇总序在1990年首先在《哲学研究》上发表,后由《中华读书报》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全集》中译本出版之后。受到了专家学者普遍的好评,基本上达到了原初预期的目标。现在,《全集》中有许多卷已经再版了l-2次,而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在筹备出版光盘版。《全集》第一卷于1992年获得了国家教委高等院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全集》出齐之后,又于199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哲学学科一等奖。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伟大历史时期,中国要走向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就需要了解世界,了解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就此而论,《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翻译出版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品影响

该书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作品评价

十卷本的汉译本《亚里士多德全集》为汉语思想界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学术依据。在这十卷中,第七卷、第八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基本哲学思想就反映在其中。在这里,亚里士多德不仅提出了许多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上的重要问题,而且针对它们作了开创性的、细致而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由苗力田教授主持编译,参加翻译工作的人员有徐开来、余纪元、秦典华、颜一、崔延强和李秋零等。

参考资料

1.亚里士多德全集·豆瓣读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