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小说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

2024-01-16 4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惜春

小说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

惜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位于正册第八位。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个性孤僻冷然。她是唯一来自宁国府的贾府小姐,是贾敬的幺女、贾珍的妹妹,居于大观园中的蓼风轩(又名暖香坞)。贾惜春在诗社的别号中为藕榭。她在小说中的结局是削发为尼,常伴青灯,缁衣乞食。

中文名 贾惜春
别名 四姑娘、四丫头、藕榭、藕丫头
饰演 胡泽红(87版电视剧);王培祎、徐飒(10版电视剧);崔傲菲儿(17版电视剧)
性别
民族
出自 《红楼梦》
隶属 十二金钗

人物简介

惜春是金陵十二钗之八。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自小喜爱画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

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小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儿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天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是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

人物性格

惜春的性格是「冷」,这是环境造成的,是环境逼迫的结果,也是看破时势的结果。在林黛玉进贾府时说道:「(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即惜春还是小孩子。孩子小时最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从小就跻身在肮脏龌龊的贾府的惜春来说,尤其如此。

不难想像,惜春肯定听说过不少卑鄙龌龊的事。「爬灰的爬灰,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这种事作为主子,她肯定听说过。而这,无疑对她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很大。

在经历过「可卿之死」「元妃省亲」的「鲜花着锦,烹油烈火」的盛极之后,面对着「「魇魔法姐弟逢五鬼」「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的家庭纷争,还有「宝玉挨打」的内部权利斗争,和「凤姐泼醋」的泼辣狠毒以及「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弄小巧借剑杀人」的心狠手辣,还有「懦小姐不问累金凤」的「人善被人欺」的现实表演之后,都让人看到了现实的可怕,同时还让人产生一种「时事变幻莫测」的感觉,不得不让人感到「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的悲观弃世思想的合理性。

在对封建家庭失望的这一点上,惜春和探春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探春直面这个黑暗的世界,而惜春则明哲保身而已。

惜春的“冷”在抄检大观园的突发事件中暴露无遗。风姐、王善保家的一行人到了蓼风轩惜春那儿,在她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发现了“违禁品”。其实不过是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一些东西,包括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一包男人的靴袜而已。惜春开始是“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放手让来人搜查。接着,在她的丫鬟入画的箱子里发现了“违禁品”。惜春见此,更加害怕,便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

“我竟不知道”,是先将自己洗刷干净。“这还了得”是肯定入画问题十分严重。“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这是把入画交出去,听凭处理。总而言之,我和入画毫不相干,只要你们不来找我的麻烦,怎么处理人画都可以。多么怯懦,又多么自私无情无义的四姑娘。

人物判词

内容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读

判词前面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喻惜春出家当尼姑。

1.“勘破”句——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勘,察看。

2.缁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所以出家也叫披缁。据曾见下半部佚稿的脂砚斋评语,惜春后来“缁衣乞食”,境况悲惨,并非如续书所写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进了花木繁茂的大观园栊翠庵过闲逸生活,还有一个丫头紫鹃“自愿”跟着去服侍她。

3.青灯——因灯火青荧,故称。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看到了三个姐姐的结局,后来出了家,在庙中与青灯古佛相伴。缁衣指佛教。

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她在贾氏四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

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的。“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影视形象

1962年香港邵氏电影版《红楼梦》:张燕饰贾惜春。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胡泽红饰贾惜春。

1989年电影版《红楼梦》:丁岚饰贾惜春。

1996年电视剧《红楼梦》:王佳莉饰贾惜春。

2002年越剧电视剧《红楼梦》:岑玲饰贾惜春。

2010年电视剧《红楼梦》:王培祎饰少年贾惜春,徐飒饰成年贾惜春。

2010年电视剧《黛玉传》:谢朦饰贾惜春。

2017年电视剧《红楼梦》:崔傲菲儿饰贾惜春。

参考资料

1.红楼梦惜春的判词是什么及解读·作品人物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