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鸮尊(殷朝用来容酒的青铜器皿)

2024-01-18 2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妇好鸮尊

殷朝用来容酒的青铜器皿

妇好鸮(xiao音同枭)尊是作为容酒器的尊,从上可分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三类。鸟兽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点,身兼实用、美观两职,故备受人们青睐。殷墟曾出土过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鸮尊更是为世人所瞩目。此尊以鸮作生活原型,宽喙高冠,圆眼竖耳,头部略扬,挺胸直立,双翅敛羽,两足粗壮有力,同垂地的宽尾构成一个平面,给人沉稳之感。鸮首后部有一呈半圆形的盖子,其上饰以立鸟及龙形钮。装饰着兽首的鋬(即把手)安在鸮背。

中文名 妇好鸮尊
出土时间 1976年
出土地点 河南省安阳市商王室妇好墓
所处年代 商代
收藏单位 河南博物院
材质 青铜
通高 45.9cm
口径 16.4cm

简要介绍

妇好鸮尊整体为一昂首挺胸鸮形(鸮,也作鸱鸮、鸱枭,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鸮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鸮颈后有鋬,头部后面开一个近半圆形的口,上面有盖,盖前端有一站立状的鸟,鸟后有一龙。面中部及胸前中部各有扉棱一条。

整体以雷纹做衬地,蝉纹、双头夔纹、饕餮纹、盘蛇纹等交互使用。喙的表面和胸部饰蝉纹,颈两侧各饰有一条一身两头的怪夔,两翅前端各有盘蛇一条,蛇头呈三角形,蛇尾向尾部延伸与翅平行。颈后部、盖面饰饕餮纹,鋬下、尾上有鸱鸮一只。盖下边沿有内折的子口,可与器口相合。器口下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

从铭文可知,该尊是妇好的器物。妇好鸮尊共有两件,形制、纹饰、铭文亦基本相近,为一对。另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45.9厘米,重16.7千克。

学界认定,妇好鸮尊的年代属于殷墟青铜器二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作器者把丰富的想象力与合理的夸张相结合,巧妙地以动物为题材,塑造成使用礼器,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有艺术的概括处理。鸮尊生动的造型配以繁缛的纹饰,使整件器物显得更为威严狞厉,蕴含着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是罕见的艺术品。

形态特征

妇好鸮尊

尊表面花纹满布,喙与胸颈部上饰出蝉纹,高冠外侧饰羽纹,内侧饰倒夔纹,两侧各饰一身双首的怪夔一条,双翅装饰卷曲的长蛇,间杂菱形纹。颈后饰有兽面纹。背后鋬下饰展翅飞翔的鸮纹。纹饰如此繁复不穷,使人叹为观止。妇好墓青铜器在装饰纹样和手法上,已形成独特的风格:主纹高出器物表面,再以阴线的刻纹相辅,令整个器物的纹样主次分明、色调层次变化明显。鸮尊无疑是这一风格的最佳代表,非凡的铸造工艺,超绝的设计思维使其具有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历史价值

妇好鸮尊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它造型实用、纹饰精巧,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件鸮尊,英姿飒爽、雄壮威武,细细观察它身上的纹饰,主纹高出器物表面,阴线的刻纹相辅,整件鸮尊的纹饰主次分明,有着鲜明的层次变化,具有商代铜器的大气肃穆和独特的神韵。妇好鸮尊能被推选为“九大镇院之宝”,还因为这件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有的专家甚至说,青铜鸮尊就是妇好的“代言人”,见证着中国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

妇好墓

妇好墓是唯一未被盗掘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墓中出土了铜器、玉石器、象牙器等近2000件随葬品。其中铜器468件,更有105件铜礼器上铭刻“妇好”或“好”字,是唯一能与甲骨文相印证而确定其年代与身份的商王室墓葬。所出铜器大多可作为断代标准器物,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才在上一篇文中说了“围绕这件礼器能讲出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那样的话。妇好应是商王武丁之妻,并不姓妇,她的父姓是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当她嫁给武丁成为王妻之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武丁是个很有抱负的帝王,武丁中兴使得商朝在政治、军事、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而他和妇好则是一对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在武丁时代的赫赫武功中,有着妇好相当一部分的功劳。妇好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生前,她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祭祀,还带兵征伐过羌、土方等方国,颇具传奇色彩。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在对巴方作战中,率军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歼灭。

发掘由来

妇好鸮尊

1975年冬,全国掀起农业学寨平整土地的浪潮,殷墟小屯西北地的岗地成为被平整的目标。当时还处于“文革”期间,要保护这处遗址必须提出充分理由,但过去没有在这一带进行过发掘,对遗址内涵知之甚少。于是安阳考古工作站的同志们共同商讨,决定对重点遗址进行钻探,小屯西北地由我负责。当时岗地上种的棉杆尚未拔掉,经与小屯村负责干部协商,1975年11月20日开始在岗地边缘钻探、清理断崖上的文化层剖面,发现耕土层下即出现殷文化层,并很快探到了密集的夯土建筑基址。

请村里的负责干部看了已揭示出来的遗迹现象,提出这处遗址很重要,需要保护。前来的同志认识夯土,同意保护,并表示今后也不在这里取土,保护遗址的问题得到解决。但这片岗地距离村子很近,长期保护比较困难,所以考虑尽早发掘为宜。办理报批手续后,于1976年春季开始了对殷墟小屯西北地的发掘,参加发掘的人员有郑振香、陈志达、张之恒等,当时重点发掘建筑基址。

在考古人负责的探方内有一座残房基,南端已被取土破坏,房基中部被灰坑打破,而灰坑之下是长方形坑的夯土,夯土较房基土坚硬且厚,通过断崖下残存的边缘形状判断,很像墓葬,于是进行钻探来确定。工人一杆探不到底,系绳下探5米多仍未到底。由距地表深3米探至深6米。那年的地下水位是6.5米,探到深6米以下夯土变成软泥,于是加用拧杆用转动的力量下探,速度很慢,从深6米探到深约7米用了半个多小时,正在工人们吃力地推动拧杆下探时,突然探杆下陷了约70厘米,把杆下探的工人何保国紧握探杆,使尽全身的力气向下坠,探杆又下沉了约50厘米,出现硬底。

工人小心翼翼地慢慢将探铲提上来,探铲内满是鲜艳的红漆皮,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兴奋地说,是墓葬。老工人都说,谁也没料到这地方会出座墓葬,真是意外的发现。同年5月17日开始集中力量发掘该墓,首先找清墓口:长5.6、宽4米。对这么一座只有20多平方米的竖穴墓,并未抱过高的希望。墓内填红色夯土,但从上层填土中就不断出现遗物,距地表深约3米出现了大理石臼,孔内满染朱砂,色泽鲜艳。石臼的发现提高了工人的兴趣,听说,这大概是个工匠的墓,连石臼子都埋进去了。

其后相继发现了几层文化遗物,以接近椁顶的第6层出土器物最多,共有80件,其中最重要的是3件象牙杯,另有3面铜镜和大石蝉、骨笄、骨刻刀等。由于不断有遗物出土,工地的气氛十分活跃。有位小青年问会不会出个“虎头彝”(指圈觥),小屯的技工崔师傅说,说不定会出个虎头彝虎,让你开开眼,旁边的人都笑起来。发掘逐渐接近水面,夯土变成软泥,水面以上的发掘告一段落,也取得可喜的成果。

6月6日开始水下部分的发掘,戴忠贤、屈如忠同志也参加进来。但供电局没有送电,那天天气好,就用辘轳绞水发掘,不多时中部出土了2件玉簋,北边的大型铜器开始显露,最先露出水面的是东北角的大方鼎,围观的人喊“铜轳”。大型铜礼器的出现令人惊喜,但靠人力发掘开始有困难,于是停止发掘,与安阳市供电局联系解决了供电问题。次日送电,9:00以后气温上升,开始分组轮流下水操作,从椁室中部向一挖,很快进入棺室,棺内布满玉器,开始是一件件向上传递,有人取出玉戈,有人捞出石人,但发掘水墓要尽量赶时间,这样传递太慢,后来改将玉器放入水桶中,残铜器等装入筐内,然后将铜器装车拉回工作站,桶内的玉器由两人抬回去。陈志达和工人将玉器包好放入纸盒内,工地上、下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的操作,午后1点多,棺内的玉器和小件铜器已基本取出。

陪葬品

妇好鸮尊

铜礼器是殷代礼制的体现,“妇好”铭文的铜器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礼器群。铸“司母辛”铭文的方鼎和四足觥等是子辈为其所铸的祭器,其他铭文的铜器,多是酒器,据铭文应是贵族或方国奉献给这位王后的祭器。这些铜礼器既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礼器群,又反映了不同身份的人其奉献的礼器有所不同。

这些现象对我们研究殷代礼制给以重要启迪,也为研究商周礼制的异同提供了重要比较资料。武器有130余件,有戈、镞、钺等,其中2件铸“妇好”铭文的大铜钺最令人瞩目,钺是权利的象征,一件钺上纹饰作两虎捕捉人头状,这一图案铸在钺上,虽然是为使敌人望而生畏,产生震慑作用。墓内出土玉器750多件,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也有黄褐色和棕色的,白玉很少。安阳市玉雕厂的职工在观赏妇好墓的玉器时,指出墓内所出玉器有新疆玉,以青玉为主,白玉很少。此后数位有经验的人士也肯定了有新疆玉,后经科学鉴定,以透闪石为主,与新疆玉相合。

这是首次确定殷墟有新疆玉。玉器的类别比较多,有礼器、武器(作仪仗)、工具、用具和装饰品为数最多,武器、礼器也占一定比例,其他类别所占比例不大。玉礼器对研究礼制具有重要意义,礼器应以琮、璧为最重要,《周礼•大宗伯》:“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用玉璧、石璧进行祭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发现,以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尽管时代不同,考古文化不同,但各不同文化互相渗透,互有影响,大概用琮、璧祭祀天、地是一脉相承的。

装饰品有420多件,大部为佩带玉饰,少量为镶嵌玉饰,雕作人形和各种动物形象的玉雕最令人关注。玉、石人的形象为研究殷人的姿态、头饰、发式、着装等提供了实物资料,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发式不同。动物形玉雕有传说的龙凤和怪鸟兽,大量的是仿生的动物形象,如虎、熊、象,以及禽鸟、鱼、蛙和昆虫类,艺人善于抓住各种动物的生态特点和习性,各种动物的形象都生动传神。一件大理石作俯卧状,神态凝重,颈下刻“司辛”,也是一件精品。3件象牙杯,有2件成对,嵌绿松石,堪称国之瑰宝。

妇好为商王武丁配偶,庙号称“辛”。其墓葬保存完好,分期、年代与墓主身份清楚。墓内所出青铜礼器、武器可作为武丁时代的标准器。过去在殷墟侯家庄一带发掘的大墓均遭盗掘,破坏严重,因此对殷王室墓的面貌了解甚少,妇好墓的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妇好墓所出文化遗物显示出的商文化的多元性,表现在传承关系和同时期的文化交流方面。传承关系表现在玉器上,如红山文化中的“猪龙”,妇好墓中有相似的玉雕,但有殷墟文化自身的特点;玉璧和各式玉琮的良渚文化中比较普遍,良渚文化的玉琮多饰兽面纹,殷墟所出玉琮少见兽面纹,但在青铜上部往往以兽面纹为主纹。

从玉礼器类别和各种器物上的纹饰都可以看出商文化所吸收的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因素。至于大体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则更明显,早商时期受商文化影响的范围相当大,晚商时期虽不如早期势头强劲,但对周边各方国的影响和文化交流也比较明显,特别是青铜礼器。妇好墓所出文化遗物也有受周边考古文化影响的因素,如妇好墓所出的龙头刀、硬陶罐都保存原产地的特点,反映出与不同考古文化的交流。从墓内所出来自新疆的玉,产于中国广东、福建南海海域的各种贝类,不难看出商王朝的活动范围相当广阔,具有强大的影响。考古学是探索,是研究。妇好墓出土的文化遗存。

参考资料

1.妇好鸮尊·河南省博物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