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会议(二战后处置德国的会议)

2024-01-21 18阅读

波茨坦会议

二战后处置德国的会议

波茨坦会议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西南约27公里的小镇波茨坦举行,纳粹德国已经投降,大战进入尾声,因此会议代号被命名为“终点”。是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国波茨坦召开的二战后处置德国的会议。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中文名 波茨坦会议
外文名 Potsdam Conference
发生地点 柏林西南的波茨坦
主要内容 处置德国法西斯、解决欧洲问题

会议简介

波茨坦会议

英文名称:Potsdam Conference  时间: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

地点:柏林西市的波茨坦 人物: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后期为新任首相艾德礼)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关于苏、美、英、法4国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应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重建德国经济。关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

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并确定了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决定设立苏、美、英、法、中5国外长会议,负责准备同欧洲战败国的和约。此外还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

7月26日,以美、英、中3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8月2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

会议背景

雅尔塔会议以后,战争形势发展很快。1945年5月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盟军对德战争已告结束。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盟军已占领硫磺岛和冲绳,并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了反攻,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苏、美、英三国为了处理德国和解决欧洲及其他一些问题,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这是战争期间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杜鲁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会议进行期间正值英国大选,因此丘吉尔半途回国参加大选。由于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下台,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偕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会议。

讨论的主要问题

波茨坦会议遗址

波茨坦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战后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原则和经济原则,德国和意大利的赔偿,德国的商船队和军舰的分配,对待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的政策,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哥尼斯堡地区的归属问题,以及对战败国某些领土的“委任统治权”等。与会国经过多次讨论,对一些主要问题达成了协议,于8月1日签署了《柏林会议议定书》 ,为战后处理德国和欧洲问题定下了基调。

关于德国,会议确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占领德国,解除德国武装,铲除或控制可供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摧毁纳粹党的一切组织和制度,逮捕和审判纳粹战犯,使德国沿着和平民主的道路发展。在赔偿问题上,三国首脑同意苏联所提之赔偿要求,以迁移德境苏占区物资及适当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苏联并可自西方占领区取得赔偿。美国、英国以及有权获得赔偿的其他国家的赔偿要求,将自西方各占领区及适当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会议经过争论,最后就原属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及其邻近地区“让与”苏联达成了协议。

会上争论的焦点之一仍是波兰问题。波兰政府已于1945年6月28日经过磋商后成立,美、英对新政府中波兰共产

党占主要地位虽然不满,但不得不承认现实。在会议发表的《柏林会议议定书》中宣布:“美、英政府与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的外交关系的建立,导致撤消对于前伦敦波兰政府的承认,该政府已不复存在。”关于波兰领土的西部疆界问题,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西方尤其是英国坚持以奥得河、东尼斯河为界,苏联坚持以西尼斯河为界,会议最后达成协议:波兰西部疆界的最后划定应待和平会议解决,在此之前,“以前德国之东部领土,即自史温曼德以西的波罗的海,沿奥得河与尼斯河西段合流处,再由西尼斯河西段至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包括经本会议决定不归苏联管辖之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的但泽自由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为此目的,应不得视为苏联在德占领区内之一部。”

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并通过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的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所决定的其他小岛之内”,日本霸占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要归还中国。这项公告是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的。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正式在公告上签字,所以公告最后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与会催化剂

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试验原子弹成功。杜鲁门在得知后“精神振奋”,他和丘吉尔计议,并决定将这个所谓“支配大局的伟大的新事实”,透露给斯大林,使他对西方这一新型武器有深刻印象。但斯大林听后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兴趣,他只是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能好好用它来对付日本人。斯大林的反应使杜鲁门和丘吉尔大失所望。 原子弹的诞生很快促进了反法西斯胜利的脚步。奠定了波茨坦会议美国的决定性作用和霸主地位,促进了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美英苏矛盾开始

波茨坦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并就战后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从而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会上美、英、苏三国首脑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反映了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随着战争的结束,新的矛盾,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又重新上升为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主要矛盾,从而成为战后一段时期内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

会议主要成果

 复原德国1937年後在欧洲吞并的领土,将奥地利从德国分离出来。 

•   声明盟国占领德国的目的:非军事化、清算纳粹主义、民主化和解散卡特尔企业联合。 

•  《波茨坦协议》,将德国和奥地利分为四个占领区(在早先的雅尔塔会议就已确定),并类似地讲柏林和维也纳也分为四个占领区。 

•   同意以战犯起诉纳粹党人。 

•   将居住在德国境外的德国人驱逐回国。 

•   战争赔款协议。盟国估计损失为2000亿美元。在西方的坚持下,德国只需要以资产、工业产品和劳动力的方式支付200亿美元。然而,冷战使偿还计划没有完全执行。 

•   在斯大林的建议下,波兰不列入德国赔偿分配方案,而由苏联所获赔偿的15%转交给波兰(从未执行)。 

•   盟国发布了波茨坦公告,确定日本投降的条件。 

•   其它问题将留给尽快召开的最终和平会议解决。 

•   尽管西方要求在最终和平会议上才确认德波边界奥德河—尼斯河线,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强制德国人口迁移却 使得德波边界在事实上得到确定并且不可挽回。

波茨坦公告和波茨坦协定

波茨坦会议

《波茨坦公告》

在波茨坦会议期间通过。

《波茨坦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苏联当时尚未对日本作战,没有签字。中国政府虽未参加讨论,但事前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故公告以美、英、中三国共同宣言的形式公布。

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在公告上签字,成为四国对日共同宣言。公告敦促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岛屿范围之内。日本军队必须完全解除武装,永久消除日本军国主义,战犯交付审判。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的所有障碍必须消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之工业。宣言宣称,在上述目的达到并成立倾向和平及负责的日本政府后,盟国占领军当即撤退。

《波茨坦协定》决定:为进行关于缔结和约所必需的准备工作,设立由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组成的外长会议。协定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政治原则是: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为此规定德国境内的最高权力由美、英、苏、法四国占领军总司令遵照本国政府的指令,分别在其各自的占领区内实行。解除德国全部武装,废除一切军事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废止一切纳粹法律,逮捕并审判战争罪犯,永远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的复活或改组。德国一切民主党派应准许成立并恢复自由活动权利。司法制度、教育及整个政治生活都在民主基础上重新建立以实现政治民主化。德国行政应以政权分散和发展地方政府权限为原则。处理德国的经济原则是:消灭德国作战潜力,禁止军事生产,铲除或控制可用作军事生产的一切工业。消灭垄断造成的过分集中,发展和平经济,并把德国视为一个经济单位。关于德国赔偿问题,苏、美、英向德国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德国境内的物资及适当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苏联并可由西方占领区获得赔偿。德国的舰队和商船队由苏、美、英三国均分。哥尼斯堡及邻近地区让与苏联。关于波兰问题,对波兰西部边界达成原则协议,最后划定由和约解决。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和以前的但泽自由市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会议还讨论了奥地利问题,同意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五国缔结和约问题,领土托管问题和控制黑海海峡等问题。

与雅尔塔会议的区别

雅尔塔会议 1945.2 苏美英

波茨坦会议

①关于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以及战后德国民主化。

②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③苏联在结束欧战三个月后对日作战。

作用:会后,美、英、苏在东西两线发动了强大攻势,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波茨坦会议 1945.7~8 苏美英 

①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精神。

②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参考资料

1.后8·15的世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新浪历史

2.《波茨坦公告》——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的核心法律依据·中共青岛历史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