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清代姚鼐创作的七言绝句)

2022-12-15 9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7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山行

《山行》是清代诗人姚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布谷飞飞、白鹭扑扑,两种鸟类的活动都与春耕有关,表现了春天繁忙热闹的景象。后两句写江南山乡的典型景色和农民放水备耕的图景,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农事民生的关心。全诗构思精巧,首尾相应,语言明快,格调清新,充满乡土气息。

山行(清代姚鼐创作的七言绝句)

山行作品原文

山行版本一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⑴,锄扑扑趁晴⑵。千层石树通行路⑶,一带山田放水声⑷。

山行版本二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锄扑扑趁晴⑸。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山行注释译文

山行词语注释

⑴布谷:即布谷鸟,又叫杜鹃鸟,在春夏之交的耕种季节鸣叫,其“咕咕”的叫声如在催人种谷。劝:勉励。⑵春锄:指春季锄地。扑扑:象声词,形容锄头挖土声。⑶石树:山树,长在石头缝中的树。⑷一带:梯田如带。⑸舂锄:鸟名,即白鹭。唐代皮日休《夏首病愈因招鲁望》:“一声拨谷桑柘晚,数点舂锄烟雨微。”扑扑:白鹭在水中起飞时,翅膀拍打水波的响声。

山行白话译文

版本一布谷鸟飞来飞去,催促人们早早春耕。农人趁着雨后初晴的好时光,松土除草。我踏着石板小径,穿过密密树丛。忽闻水声潺潺,眼前好一片水田如镜。版本二布谷鸟飞来飞去,催促人们早早春耕。白鹭趁着雨后天晴,扑扑振翅。穿过层层树木,沿着山路缓缓前行。两边的秧田正在放水,一路上尽是潺潺的水声。

山行创作背景

江南山乡的四月,春光明媚,水声潺潺。诗人行走在山路上,繁忙的春耕景象伴着山间秀色扑面而来,使他心胸豁然开朗。诗人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小诗,也体现了他表现民瘼国事的诗论主张。

山行作品鉴赏

山行文学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山行”,却与一般写山色的诗有所不同,诗人选取了具有节候特征的意象,描绘出一幅情趣盎然、意境邈然的田家春耕图。前两句用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类的活动。布谷鸟是人们熟悉的,在春夏之交南方的耕种季节鸣叫,它那“咕咕”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又叫布谷。舂锄也就是白鹭,也是江南常见的一种鸟类,全身雪白,两腿细长,喜欢在水田与河边活动。这种鸟在水中起飞,很远就能听到翅膀打水的“扑扑”的声音。诗人抓住了山间这两种鸟的活动,把整个山区的春景点画得生动怡人。同时,诗人巧妙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从“趁初晴”三字看,“春锄扑扑”似乎另有意蕴,即借鸟飞“扑扑”之形,状春锄“扑扑”之声。布谷、舂锄既是诗人山行所见,又是当时季节具有典型性的事物,它们的出现表明了春耕播种季节的来临。动词“劝”“趁”是拟人化的写法,通过扑扑飞动的布谷、舂锄,使人联想到农民们忙碌耕种的情景。第三句转过来写山路,扣题发挥。在结构方面,使前两句有所交代,即说明上述景物是山行时所见,又是全诗由写所见到记所闻的转折点。山路盘旋而上,自下望去仿佛被一层一层划开了一样,越往上山路越细。每一层都被石块和杂树包围着,层层盘旋,越走越高。这种写法抓住旅途的典型感受,把江南山路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自有言人之欲言而不能言之妙。如果不写这一句,山间行路的情形体现不出来,诗人的形象和观照点就无从落实,作为山乡生活的大背景也看不到了。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关注的是山乡的春耕,此时终于凸显出来了。刚才诗人是从下往上看,看山路;现在低头往下看,看山根。山下斜坡上面的梯田修整如镜,一道道带子似的绕在山间。从梯田方向正传来汩汩的放水声,由水声可以想见农民们已开始播种稻谷了。末句仍未正面写到农民,但他们辛劳耕种的身影早已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至此,首句布谷鸟的劝耕得到了呼应,全诗的主题也得到了实现。诗人在山路上感到欣喜的就是这片欣欣向荣的山民生活,这里面有很多他所熟悉的、感到亲切的东西。诗中的感情原来发自于此。生活优裕的士大夫旅行于山林之中,自可以描绘春光旖旎,鸟语花香,抒写闲适心情,山林幽趣。然而诗人的笔触指向与农事有关的景物,山行的意趣不在游山玩水,而在了解农事,观察民风,显露了对民生的关怀。全诗通过记述所见所闻,展示了生机盎然的农家春耕时节的山村图景,这幅图景与作者的意趣指向融合,形成完美的意境和高雅的格调。

山行名家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惠国《元明清诗词文》:该诗写山行所见,通过布谷、舂锄、石树、山田四组意象的组合,表现出春回大地,到处生机勃勃的山中景象。诗一句一景,移步换景,既扣住“行”字,又表达出诗人沿途左顾右盼的欣喜之情。

山行作者简介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然也能诗,所作熔铸唐、宋,风格沉雄,尤以七律为擅场;古体则能融入散文笔法,气势开阔。著有《惜抱轩集》《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