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

2022-12-18 24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是一个群众性诗词研究组织。该学会于1994年5月正式成立。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组织机构

创始人:谢绍祯、黎承堃、林贤道。三人被阳江中华诗词、楹联两学会会员尊称为“三老”。社团登记证:粤阳社证字第99030号。会刊:《阳江诗联》——由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与阳江市楹联学会合办。主编:谢绍祯、黎承堃、林贤道。创刊号于1995年5月出版。现共出版29期,另有丛书二十多种。现已有会员200多人。会址:阳江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四楼。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阳江市楹联学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每年一般举行四次雅集。分别是兰花雅集、荷花雅集、菊花雅集、梅花雅集。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首届成员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领导机构名单首席顾问:刘田夫顾问:张汉青、杨应彬、欧初、黄施民、张作斌、关山月、关振东、刘逸生、李汝伦、陈广杰、吕坪。名誉会长:雷家义名誉会长:林举英名誉会长:蔡广道会长:谢绍祯常务副会长:黎承堃常务副会长:林贤道副会长:李靖副会长:蔡广信副会长:谭理光副会长:康斯馨秘书长:黎承堃副秘书长:蒲纪华副秘书长:黄德存组织部长:林贤道组织部长:蔡广信联谊部长:李靖联谊部长:谭理光联谊部长:林立蔼理事:吴潞理事:梁如庆理事:关超财务工作聘会员何业池、林巧娜兼任。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组织经过

阳江建市后,广大诗词钟爱者,多次提出增辟诗词园地的要求。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为发展组织,繁荣文化,亦多次建议省诗会理事谢绍祯同志负责组织诗会。1994年5月翻晚催,经过有关邀盼部门的同意批准,这株诗苑新花,虽曾受到一些意外的风雨影响,还是破土而出。出于对辨奔朽归诗会的支持爱护,省中华诗词学会函示吸收本诗会为集体会员,省方及省内外革命老辈、诗词方家如刘老田夫、杨老应彬、黄老施民、陈老广杰、关老山月及关振东、欧初同志等十多位受聘为诗会顾问;并与香港曾敏之、台北关保民等海内外诗画大家及各兄弟诗社、诗会、诗友共七八十人,以诗、词、联、画形式致贺;刘田夫、欧初两位革命老诗人还一度莅临我市,对诗会表示关注;国画大师关山月也为诗词学会与楹联学会合办的《阳江诗联》题写刊名。当时市中华诗词学会没有会址,就以会长谢绍祯位于北甩埋罪禁门街26号杠欠甩的家作为临时会址。会长谢绍祯的“斗室”被大家称作“阳江诗词组织的摇篮”。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荣誉成绩

中国诗词之市2003年12月,中华诗词学会正式批准阳江市成为“中国诗词之市”。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为之作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6月20日至24日,由中华诗词学会、阳江市委宣传部主办,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阳江市楹联学会协办的全国第十八届诗词研讨会在阳江召开。市诗词学会谢绍祯、黎承堃、康斯馨、冯志椿、李勋高等五人的论文入选,因而成为正式代表参加会议。林贤道、黄德存、梁如庆等三十人作为列席代表同时参加。大会开幕式上,中华诗词学会孙轶青会长向我市市长林少春授予“诗词之市”牌匾。中国楹联文化城市2005年6月27日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六次常务办公会议审定,同意命名阳江市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并于7月31日由中国楹联学会多位领导莅临阳江举行授牌仪式。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创刊词

《阳江诗联》在绚丽的春光中面世了。春,虽然也经过风雨冰霜的洗礼,毕竟是一个诗的季节,是必然收获诗的果实的。本刊是阳江市中懂芝霸华诗词学会和阳江市楹联学会合办的刊物。作为诗和联的载体,它将贯彻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主影婆两为”方针,不定期地就正于市内外广大读者。诗词、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地瑰宝,千百年来,雄视寰瀛。它是诗联作者抒怀言志的心声,它将发扬“兴观群怨”的文艺功能,以收匡时寿世的社会效应。阳江,是著名书家邓琳、南国诗人阮退之、国画大师关山月等等古今名流诞生地。鼍山耸翠、漠水流芳;人杰地灵,英贤辈出,被誉为“诗书画文化之乡”。我们,作为诗联界同仁,应该继承、发扬前辈、先辈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乡土精神,学习他们刻苦自励,艰苦钻研的修艺态度,使阳江的诗联之花,与书画交相辉映。让阳江才人的灵气,化为地方文化之光,照耀南天,荧煌北斗。乡土之情,是天生深厚的。阳江建市以来,二百多万乡亲,固然戮力同心,掀起了建设家乡的热潮;许多海外赤子,也随海燕归来,把家乡打扮得更加繁荣美丽。这是物质文明方面的成果。我们诗联界、文艺界,完全是靠真情实感创作的,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自然更加热爱。如果讲搞好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话,我们理应责无旁贷,理应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创刊号,承蒙市、省内外各位有关领导和诗联组织以及诗友联友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谨表衷心的谢意。仍望多加扶掖,时赐佳璋,使这个诗联苑囿的花枝,开放得更加璀璨。一花独放不成春,文艺之春,也是要群芳竞放的。只要有春风吹拂,春雨时滋,我们坚信:《阳江诗联》的满树新葩,必将和万紫千红,给大地增添春色。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学会章程

总 则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是阳江市诗词爱好者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本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和本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古为今用,团结诗词爱好者,学习、研究、创作、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诗词,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第一章 组织第一条:会员大会是本会的最高决策机构,本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二条:本会的领导核心是理事会。理事会由会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正副会长、秘书长人、常务理事由理事会选举产生,负责本会的日常工作。第三条:本会设组织、、联谊、财务等部,由理事分工负责。第四条:本会可由常务理事会决定聘请诗词界前辈,社会名流和德高望重人士担任顾问、名誉会长或名誉理事。第五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各部工作会议视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第二章 会员第六条:凡对诗词有兴趣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者,均可填表申请参加本会,但须有本会会员介绍、经理事会讨论通过。会员有退会自由。第七条:凡承认并愿意遵守本会章程、积极参加本会活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本会。1、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过诗词作品或有关文章,有相当水平者。2、对组织诗词活动表现积极并作出成绩者。申请入会必须填写申请表并有本会会员一人介绍,经本会常务理会通过。第八条:本会会员享受下列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参加本会组织和举办的各项活动。3、达到一定水平的诗词作品可在会刊发表或向上推荐。4、对本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批评或建议。第九条:本会会员应按规定缴交会费,无故不交会费达两年者作自动退会论。第十条:本会会员要维护本会的团结和声誉,遵守本会章程和规章制度,完成常务理事会布置的学习和创作任务。第三章 任务第十一条:本会每年举行雅集二至四次,不定期举行诗词研究座谈会或诗词知识讲座。第十二条:出版会刊,作为会员作品交流,介绍及研讨诗艺的园地。第十三条:与兄弟学会、诗社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争取省学会的指导,支持。第四章 经费第十四条:本会经费来源:1、会员会费。2、社会赞助。3、政府部门某项拨款。4、其他收入。第五章 其他第十五条:本章程由会员大会通过,报请上级备案后生效。第十六条:本章程如需修改,须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

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创立艰辛

耕耘诗苑汗抛珠——从市诗会成立谈起林贤道鼍山毓秀,漠水源长。在南国诗人阮退之先生的故乡,又一株诗词新花——阳江市中华诗词学会——沐浴着淡荡的春风,迎着灿烂的朝阳开放。本来县诗社早已成立,阳江建市后,广大诗词钟爱者,又多次提出增辟诗词园地的要求。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为发展组织,繁荣文化,亦多次建议省诗会理事谢绍祯同志负责组织诗会。经过有关部门的同意批准,这株诗苑新花,虽曾受到一些意外的风雨影响,还是破土而出。出于对诗会的支持爱护,省中华诗词学会函示吸收本诗会为集体会员,省方及省内外革命老辈、诗词方家如刘老田夫、杨老应彬、黄老施民、陈老广杰、关老山月及关振东、欧初同志等十多位受聘为诗会顾问;并与香港曾敏之、台北关保民等海内外诗画大家及各兄弟诗社、诗会、诗友共七八十人,以诗、词、联、画形式致贺;刘田夫、欧初两位革命老诗人还一度莅临我市,对诗会表示关注;梁振元书记也为诗会与联会合办的《阳江诗联》题词祝贺。这都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鼓舞。诗会初创,困难颇多。但由于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取得多方面支持,在短短半年中,做了不少工作;搞专讯;办专刊;举行群众喜爱的征诗联活动;根据会员要求定期作学术专题讲座,如《诗与民歌的分野》、《诗与楹联的关系》、《学点语法、修辞基础知识》等,特别是在我会首次雅集时,省学会张作斌、李汝伦两位负责同志也驾临指导工作。使诗会既注重于扶掖后进,又倾注力量于诗词改革理论之探讨,种种事迹,引起市领导的重视,得到社会人士的好评,会务工作,扎实地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花开两树,诗脉相连。从市诗会的诞生,联想起漠江诗社成立及早期工作之维艰:解放后,由于左的政策,诗词处于逆境,但素以笔杆子为对敌斗争武器的老共产党员曾传荣校长,却以诗结友。早在六十年代初,便与谢绍祯同志交流诗作,切磋诗艺;拨乱反正后,彼此交往更密,诗缘更深。暇时假日,每邀同好者多人,联袂而至谢家或谈诗论文;或质疑解难;或出示新作交相赏析。而谢君充满战斗激情之批林、江的“讨妖狐檄”、“批林彪文”等编,最为大家所爱传诵。故当时有人笑谓之“诗宴”。嗣因室小朋多,促膝敲诗,也成湫隘。谢君又戏成“斗室赋”以志其事。中有句云:“面彼东山,我室如斗。……唯我良朋,不以为陋,连袂时至,茶斯当酒……谁谓其小?别具宇宙,灿绽心华,纷呈口绣……”如此诗肴词馔,共席多年,风雨无间。至八二年底,全国各地之文艺组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许多新诗人亦纷纷“勒马回缰写旧诗。”,而吴有恒同志在《怀安诗社》又极力赞成老人学诗。于是斗室诗友,结社之心,油然共生,商量组织诗社。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曾老便和几位党员干部,联名发起。这样,一个由私人家庭的“文艺沙龙”便发展成了代表阳江县诗词界的“漠江诗社。”最初成员仅十二人,曾传荣同志任社长,谢绍祯同志任副社长兼“漠江诗词”,黎承堃同志任秘书兼财务工作。另编委数人。组社伊始,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经济无着,为解燃眉之急,曾、谢、黎等几位同志在省刊物发表诗作的稿酬,也拿作社务开支。其后,为诗社筹划经费,还是谢副社长争取糖厂领导每年赞助一千二百元的支持,问题才得以解决。又因曾社长长期患病,诗社工作实际由副社长主持,内外大事,亲临办理,秘书协助。如为《漠江诗词》取得省报刊准印证;为《漠江诗词选》买取书号,力争从原价一万元减为五百元;第一辑《漠江诗词选》赴穗联系、印刷以至出版等工作。每次都十分顺利。而一年多次的雅集活动,亦开展得扎实而有意义,特别是大家一致公推谢副社长定期作的诗词学术讲座,对扩大视野、提高赏析、创作水平,深有助益,也最受社员欢迎。总之,作为首届社员,对筚路蓝缕以耕耘诗词园地的“老黄牛”谁也不能忘记。今天,历史又翻新页,在“双百”方针指引下,结社自由,创作天地愈加宽广;最有意思的是,谢君之斗室,不但早已改观,而且常来谈诗论文者,今尤胜昔:人次多了,中青年比例也大了。二十年来如一日,斗室主人,乐此不疲,其精神的的难能可贵!诗国春秾,繁花似锦。“一水阳江才百里”,仅诗词群体就出现了几个,将来还会更多。正如一位诗社领导人所说:诗词学会组织,一百个也不多。诚然,这是时代的需求,文化繁荣的标志。1994年,漠江诗社已经进入第三届中期了,,市诗会方才起步。但共同的爱好,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和任务——振兴诗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激浊扬清,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愿两树之诗花烂熳,硕果盈枝。一九九四年九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