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中国作家)

2022-12-19 36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9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张天翼

张天翼,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中国现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代表作有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张天翼于1924年从杭州宗文中学毕业;192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用张天翼名写作;1926年底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退学,在沪、杭、宁一带先后任家庭教师、记者、编辑办事员、文书、录事等职;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

张天翼(中国作家)

张天翼人物经历

张天翼于1906年出生于南京。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1922年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在《礼拜六》杂志发表短篇《新诗》。1924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1926年进北京大学预科因为对所上课程不满以及家境贫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体验下层社会生活,毅然退学,在沪、宁等地充当小员司,做家庭教师、会计、记者、机关办事员、文书等,备尝解职失业之苦。1929年发表短篇《三天半的梦》。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十字街头》等刊物。创作产量日丰,面向现实,内容充实,给文艺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时所写短篇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等集子,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这时期还写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7年冬,从事抗日宣传工作,频赴陶龛学校等处讲学,以鬻字献金支援抗日,并于此写成《谭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说。次年任教湖南国学院。1939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他写的短篇集《速写三篇》,深刻地暴露了国统区抗日运动的阴暗面,引起文艺界的重视和讨论,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停止了中国文坛当时“拼命向后转”的局面。其中的《华威先生》是他讽刺小说的力作。1942年因患肺病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养病,辍笔多年。长篇童话《金鸭帝国》也因病未写完。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他除忙于刊物、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外,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蓉生在家里》《大灰狼》等,并结集为《给孩子们》出版。作品人物刻画细腻,想象丰富,生动有趣,循循善诱,几十年来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为发展儿童文学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从30年代起,张天翼还发表了不少具有新颖独到见解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有文艺论著《谈人物描写》《文学杂评》《张天翼文学评论集》等,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张天翼“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天翼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湖北咸宁“劳动”。病至半身不遂、失语,基本治愈后仍顽强坚持工作近10年,1985年逝世,享年79岁。

张天翼个人生活

1953年,张天翼跟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沈承宽结婚,第二年生下女儿张章。

张天翼个人作品

《从空虚到充实》1931,现代《鬼土日记》1931,上海正午书局《小彼得》1931,上海春光书店《齿轮》署名铁池翰,1932,湖风《一年》1933,良友《蜜蜂》1933,现代《脊背与奶子》1933,良友《大林和小林》1933,现代《反攻》1934,生活《移行》1934,良友《团圆》1935,文生《人集》1936,良友《清明时节》1936,上海文学出版社《万仞约》1936,商务《秃秃大王》1936,文生《洋奇侠》1936,上海新钟书局《追》1936,开明《春风》1936,文生《奇怪的地方》1937,文生《在城市里》1937,良友《同乡们》1939,文生《谈人物描写》1942,作家书屋《速写三篇》1943,文生;校订本,1963,人文《张天翼选集》 1951,开明《罗文应的故事》1952,中青《蓉生在家里》1953,中青《大灰狼》1954,中青《不动脑筋的故事》1956,少儿《宝葫芦的秘密》1958,少儿《文学杂评》1958,作家《给孩子们》1959,人文《去看电影》1960,文学改革出版社《张天翼小说选集》1979,人文《张天翼作品选》1980,少儿《金鸭帝国》1980,湖南人民《张天翼短篇小说选集》1981,文化艺术《张天翼小说选》 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童话选》 1981,湖南人民《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 1981,吉林人民《二十一个》及其他1981,江西人民《张天翼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张天翼作品选》 1983,四川人民《张天翼文学评论集》 1984,人文《张天翼文集》1985—1989,上海文艺《张天翼寓言》 1986,安徽少儿《包氏父子》1986,百花《张天翼作品集》1987,明天出版社《张天翼研究资料》1982,社科《张天翼小说论稿》1985,宁夏人民《张天翼论》1987,湖南文艺

张天翼创作特点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俯视讽刺对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人物的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廓大其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依靠戏剧性细节和矛盾来结构小说,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泼辣豪放的漫画式的夸张风格,意旨浮露的讽刺艺术。新鲜流动的口语。张天翼小说的三大讽刺主题一、反伪善。他作品中的第一类伪善形象是那些作为传统卫道士的旧地主、旧官僚。如《脊背与奶子》中的族绅长太老爷想调戏任三嫂,遭到反抗,便巧立名目在祖宗香火祠堂上公审她,后又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为债务抵押,按夜服侍他。任三嫂佯装顺从,趁机把他痛打了一顿,连夜逃跑了。在长太爷痛斥“万恶淫为首”的背后是他依恃权势遂其淫欲的卑劣人格。小说以砥柱形容沉渣,揭露理学道德的虚伪。就讽刺文学而言,张天翼正式抓住了这些地主乡绅欺世盗名、外强中干的品行特征,以讽刺笔法揭露他们思想的伪善和行为的猥琐,让读者发出轻蔑尖刻的笑。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写出了被压迫者的觉醒和反抗。如《脊背与奶子》中的任三嫂狠狠地惩治了长太爷,与所爱的人远走高飞。他作品中的第二类伪善形象是现代政治舞台上的市侩官僚。创作于抗战之初的政治讽刺小说《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华威先生是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的市侩官僚。他权力欲强却又不学无术,自命不凡地到外招摇撞骗,每天乘着黄包车东奔西跑,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类事务,不遗余力地叫喊“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企图垄断操纵群众组织和活动。作品通过抗战时期这样一个“包而不办”、心怀叵测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国民党官僚假抗战之名干扰破坏人民自发的抗日组织和活动的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华威先生这个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伪善形象亦又其鲜明的代表性,进而使作品的讽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时代的局限,进入到文化心理讽刺的层面。二、反庸俗。对于那些地位卑微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和小市民,张天翼着力表现他们的灰色人生和庸俗可悲、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们或是空虚无聊,用喝酒、闲逛、谈情说爱来打发日子,虽感苦闷,却又无力自拔,有时自甘堕落。《从空虚到充实》里的荆野、《猪肠子的悲哀》里的“猪肠子”、《移行》里的桑华都是这类人物。他们或是趋炎附势,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而到头来陷入哀伤绝望的窘态。《一年》中卑下的白慕义、招摇过市而灵魂空虚的李益泰、一生忠谨安分的梁梅轩,《陆宝田》中兼具走狗性和牛马性的陆宝田,都是这种小人物们的精神状态,使人们从笑声中产生对庸俗人生的憎恶和鄙视。作者于讽刺揶揄之中不乏苦涩的同情,进一步显示了讽刺文学表现和鞭笞人性的深度。三、反封建。对于阿Q式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国民,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是反庸俗和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这反映了张天翼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中的老包是一个在大公馆里当听差的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洋学堂”,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但包国维却不争气,不但不用功读书,而且沦落为流氓学生,最后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鸡飞蛋打的尴尬境地。包氏父子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灭,正是这类卑微人物的必然命运。对老包而言,这不仅是庸俗,更是助纣为虐的愚昧和麻木。《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中的上品,它把包氏父子背道而驰的行为方式交织印照,整篇作品充满着饱含生活酸甜苦辣的幽默讽刺意味。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作者笔下的老包极为本分,老实忠厚,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呈现出鲜明的世俗悲喜剧特征。总之,张天翼以其小说营造了一个千姿百态的悲、喜剧世界,内涵异常丰富。

张天翼获奖记录

《罗文应的故事》于1954年获得全国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秃秃大王》和《大林和小林》被誉为继叶圣陶《稻草人》之后中国童话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宝葫芦的秘密》和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是建国以来我国童话创作中的两项重要收获。为表彰他对我国儿童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授予张天翼荣誉奖。

张天翼人物评价

张天翼实际上已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张天翼的讽刺天才比鲁迅还高。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