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的主体民族)

2023-02-24 11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阿尔巴尼亚人

阿尔巴尼亚的主体民族

阿尔巴尼亚人,阿尔巴尼亚的主体民族,部分分布在南斯拉夫等国。北部的主要从事畜牧业,南部的主要从事农业。

中文名阿尔巴尼亚人
外文名Albanians
总人口约700万人
分布地区阿尔巴尼亚、科索沃、马其顿等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东正教
语言阿尔巴尼亚语
农牧业畜牧业、农业
拼音ā ěr bā ní yà rén

简介

阿尔巴尼亚人是主要分布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民族。阿尔巴尼亚人主要分布在阿尔巴尼亚,另外在科索沃、马其顿和希腊也有大量分布。也有一些阿尔巴尼亚人在海外散居(土耳其,埃及)。意大利也是阿尔巴尼亚移民的一个主要集中区,这是由于南斯拉夫联邦时期大量阿尔巴尼亚人隔海逃逃当时共产主义的政权。也有一些是阿尔巴尼亚化斯拉夫人。不少在其他巴尔干国家定居的阿尔巴尼亚人,祖先曾是土耳其新军。

概况

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南部阿尔巴尼亚人口占多数的民族。自称“什基普塔尔人”,意为“山鹰之子”。约250多万人(1978),占全国人口的97%。属欧罗巴人种巴尔干类型。使用阿尔巴尼亚语,属印欧语系阿尔巴尼亚语族。其文字自1908年起用拉丁字母拼写。共产党执政期间推行宗教限制政策,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为无神论者,部分人信教。

另约有180万阿尔巴尼亚人分布在前南斯拉夫、希腊、意大利、保加利亚、土耳其、俄罗斯和美国。

历史

关于阿尔巴尼亚人的民族来源,尚有争议。但阿尔巴尼亚学者认为,其祖先主要是伊利里亚人。伊利里亚人于公元前1000年纪陆续迁至巴尔干半岛西部,并逐步排挤或同化早先在此居住的佩拉斯吉人和色雷斯人,前7世纪形成众多部落联盟,前5世纪合并为若干王国。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进步,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出现一系列大小城市。

各城市于前4世纪开始铸造钱币,同腓尼基、希腊和罗马常有贸易往来,经济文化十分发达。然而,各王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互相攻伐,彼此削弱,便利了罗马人的入侵和征服。

伊利里亚人自前168年起受罗马统治。395年以后归拜占庭帝国管辖,并相继遭到哥特人、匈奴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和诺曼人的侵略。这些都对阿尔巴尼亚民族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伊利里亚各部落不断吸收外族血统、语言和文化,并在长期反抗外敌的斗争中联合起来,逐步形成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而以新的族称“阿尔巴诺伊人”载入中世纪史册。

1190年,在阿尔巴尼亚中部地区以克鲁雅城为中心建立第一个封建国家──阿尔贝里公国。至14世纪,已出现各封建公国合并为统一民族国家的局面,但不久即被土耳其人的入侵所打乱。

阿尔巴尼亚于1358年开始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1415年被占领。1443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进行了长达25年的斗争。斗争失败后,阿尔巴尼亚人陷入土耳其人的长期统治,被迫改信伊斯兰教;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受到阻挠,封建割据更加严重,方言差别日益明显。

另一方面,伊斯兰化之后的阿尔巴尼亚穆斯林占据了阿尔巴尼亚人的绝对多数,阿尔巴尼亚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阶级中占居了重要位置,由此而生的对奥斯曼穆斯林与阿尔巴尼亚民族认同的双重性,成为奥斯曼帝国晚期限制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8世纪后半叶形成南北两大支系:北部称“盖格人”,保持较多固有文化;南部称“托斯克人”,受希腊影响,文化较发达。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运动逐渐高涨,民族意识日益浓厚,并建立起全国性革命组织,经过1910年和1911年的大起义,于1912年获得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遭意、德法西斯侵略,直到1944年11月29日始获解放。

传统特色

阿尔巴尼亚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烟草和甜菜等;畜牧业发达,饲养牛、羊。至1967年,全国农业已全部实行集体化。现代工业有采矿、钢铁、石油、电力、纺织、食品和建筑材料等。

参考资料

1.阿尔巴尼亚伊斯兰化研究(1385-1912)·中国知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