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阿济格(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2023-02-26 5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爱新觉罗·阿济格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满洲正白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

皇太极时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清军入关时,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顺治元年(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又以靖远大将军沿长城入陕西,又自陕西出河南、湖广、江西,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顺治六年(1649年)要求封叔王,被摄政王多尔衮拒绝。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

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本名爱新觉罗·阿济格
别名八王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出生日期1605年8月28日
逝世日期
主要成就屡胜明军、平定中原、平息姜瓖起事
旗 籍满洲正白旗
封 爵和硕英亲王
父 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母 亲大妃阿巴亥
官 职靖远大将军、平西大将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济格出生,其名字的满语意思为“小”。他长大后“身长丈余,腰腹甚大”   ,骁勇善战,被授为台吉。   天命十年(1625年),跟从贝勒莽古尔泰征伐察哈尔部,追至农安塔,林丹汗遁走。  

天命十一年(1626年)四月,偕同台吉硕托讨伐喀尔喀巴林部。十月,跟从大贝勒代善讨伐扎鲁特部,活捉巴克父子三人及拉什希布岱青、多尔济桑阿尔斋等十四贝勒,斩鄂尔寨图贝勒,这两场战役都有战功,因功封为贝勒。颇受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宠爱。皇太极的原配夫人钮祜禄氏,曾因为见阿济格不肯下轿,即被公爹努尔哈赤下令休离。    

屡立战功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他偕同二贝勒阿敏攻打朝鲜,连克五城。五月,跟从皇太极讨伐明朝,偕同莽古尔泰守卫塔山的粮运,击败明军两万。军队会师于锦州,逼近宁远,明军有一千余人在此扎营并挖掘战壕,在前面摆列火器,但是被阿济格全部歼灭。明朝总兵满桂出城列阵,皇太极想要进击,各位贝勒以为距离城池太近所以进谏不可进攻,唯独阿济格以为未必。皇太极监督阿济格迅速攻击明朝的骑兵一直至城下,各位贝勒都很惭愧,所以不及披甲就上前冲杀,进击明朝的步军,明军死伤者大半。  

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因为擅自主持其弟多铎的婚礼,被削去爵位,后来再恢复原位。  

天聪三年(1629年)八月,偕同贝勒济尔哈朗攻打锦州、宁远等地,焚毁明朝积粮,俘虏明军三千人。十月,跟从皇太极分兵三路讨伐明朝,阿济格同贝勒阿巴泰率左翼四旗和蒙古军队夜袭龙井关(今河北迁西龙井关村),黎明时毁水关而进,歼灭汉儿庄(今河北迁西汉儿庄乡)副将易爱、洪山口参将王遵臣闻讯赶到的援军,进围汉儿庄,守将李丰投降。十一月,攻克洪山口,进军至遵化,攻击斩杀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逼近北京,明蓟辽督师袁崇焕、辽东总兵祖大寿率兵二万前去救援,屯兵于广渠门外,同莽古尔泰等追逐明军,迫近壕堑,阿济格战马受创而死才退兵。十二月,同阿巴泰攻打通州,至张家湾;再跟从皇太极巡蓟州,遇到明山海关援兵五千人,阿济格偕同代善突入敌阵,大破明军,阿济格的战马又一次受创而死。  

天聪四年(1630年),再跟从大军伐明,阿济格奉命同德格类、岳托率二万人由义州,逼近广宁,会师大凌河。夜围锦州时,明军六千人偷袭阿济格军营,下大雾看不见人,阿济格严阵以待。待雾散时突击,俘获明游击一人、甲械及马二百余。皇太极酌金卮亲自慰劳,授围城方略。听闻明增兵,皇太极命扬古利率八旗巴牙喇兵的一半去增兵。祖大寿的弟弟祖大弼逐清军中侦骑近上前,皇太极擐甲与战,阿济格驰至,明军步骑遝出,阿济格奋击退却明军,斩杀明副将一人。皇太极把所统的士兵交付给阿济格,明监军道张春的四万救兵来到,又战于大凌河,截杀明军大半,向北驱逐明军达四十里。  

天聪六年(1632年),跟从大军讨伐察哈尔,林丹汗因而逃跑。皇太极转移军队前去攻打明朝,令阿济格统率左翼及蒙古兵攻打大同、宣府,全部缴获明朝张家口储藏的犒边财物。  

天聪七年(1633年)三月,修筑通远堡(今属辽宁丹东),并带兵驻守。五月,与济尔哈朗、杜度一起迎接明降将孔有德,抗拒明东江总兵黄龙和朝鲜的军队。六月,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打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阿济格说先打明朝,遂偕同阿巴泰攻打山海关,皇太极下旨责问他不深入进军,阿济格说:“我想要在这里让马停歇、积蓄粮食,可是各位贝勒不从啊。”皇太极说:“你如果坚持不走,诸位贝勒难道要丢弃你自己离开吗?”  

天聪八年(1634年),跟从大军讨伐明朝,与多尔衮、多铎一起入龙门口,攻克保安州、灵丘。  

晋封郡王

崇德元年(1636年),阿济格进封为多罗武英郡王。同年偕同饶余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讨伐明朝,从雕鹗堡进入长安岭,逼近延庆。越过保定到达安州,接连攻克昌平、定兴、安肃、宝坻、东安、雄县、顺义、容城、文安诸县,五十六战全部获胜,擒明总兵曹丕昌等,俘获人口牲畜共十七万九千八百余。   阿济格又派遣都统谭泰等人设下伏兵,斩杀明朝遵化三屯营守将,获马一百四十余匹。皇太极下旨赐给他鞍马一副。退兵时,皇太极亲自前往盛京地载门外十里迎接,见阿济格非常辛劳,为他落下泪,皇太极亲自倒酒慰劳阿济格。同年十二月,皇太极亲自攻打朝鲜时,命阿济格守牛庄。  

崇德二年(1637年),硕托攻打明军驻地朝鲜皮岛,没有攻下,阿济格奉命率军千余助战。夜里,阿济格派遣都统萨穆什哈督护军兵前进,又遣都统阿山、叶臣率锐卒乘小舟疾攻西北隅,兵部承政车尔格统八旗骁骑及汉军、朝鲜兵乘巨舰逼其城,都统石廷柱、户部承政马福塔从北隅督战,遂克皮岛,斩东江总兵沈世魁,俘人口三千四百余人,获大船七十,大炮十。皇太极遣使褒奖慰劳他。

崇德四年(1639年),他跟从大军讨伐明朝,阿济格扬言要用红衣大炮攻击各台,守卫的明军非常害怕,四里屯、张刚屯、宝林寺、旺民屯、于家屯、成化峪、道尔彰诸台都被攻下。再回军守卫塔山、连山,俘获明军人马一千多个。然后偕同阿巴泰攻打锦州、宁远。  

崇德六年(1641年),偕同济尔哈朗围攻锦州。蒙古台吉吴巴什等商议举城投降,祖大寿察觉后,攻击蒙古兵,阿济格夜里登上从属的土墙助战,明军大败,然后把投降的蒙古兵迁到义州。阿济格因屡次击败明军,朝廷赏赐银四千两。   同年三月,洪承畴率领诸将王朴、吴三桂等援锦州,号称十三万。皇太极亲自探视大军,扎营于松山。明军投奔塔山,阿济格追击,缴获笔架山的粮草,又偕同多尔衮克敌四台,擒明副将王希贤、参将崔定国、都司杨重镇等。明军犹留守锦州、松山、杏山、高桥诸地,皇太极回盛京,命令阿济格偕同杜度、多铎等围攻。洪承畴夜出松山偷袭清军,阿济格等督众军环射明军,明军败退回,城门紧闭不得入,其众二千皆投降。

崇德七年(1642年),阿济格围攻杏山,又攻打宁远。吴三桂率四千人驻守塔山、高桥,不战而退,阿济格大败吴三桂。  

崇德八年(1643年),又同济尔哈朗攻打宁远,于城北布云梯发炮,城墻倒塌后攻克,斩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等;抵达前屯卫,攻打城西,斩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三十余员将领,击杀明兵四千余人,明总兵黄色弃城后攻克。  

征战中原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跟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同年十月,顺治帝在北京登极后,封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序称“八王”。   受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军3万余,自山西入陕西,追击李自成。  

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八战八捷,陕西境内城池克四座,迫降三十八座。李自成亲帅大军十三万和湖广襄阳府、承天府、荆州府、德安府四府所属各州县原设守军七万,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阿济格率水陆两军跟随其后,追及于邓州、承天府、德安府、武昌、富池口(今属湖北阳新)、桑家口、九江等处,十三战皆大捷,降者抚之,拒者诛之,穷追至李自成老营,连破之,李自成仅以步卒二十人逃跑得脱,窜入九宫山,俘获伪赵侯左光先、伪军师宋献策等,斩杀李自成的两位叔父及伪汝侯刘宗敏。

明宁南侯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逮捕总督袁继咸、守道李犹龙、巡抚黄澍率12名总兵、马步兵10万、舟10万投降,相继占领河南、湖广、江西、江南的63城。清廷听说后,遣使携诏慰问并令其班师,但诏书还没到达,阿济格就提前班师,于八月四日还京。多尔衮开始算起阿济格的总账,除了不候诏班师外,还有谎报李自成死亡、在午门张盖坐、胁迫宣府巡抚李监释放逮问的赤城道朱寿錅、擅取鄂尔多斯和土默特之马以及称顺治帝为“孺子”等,贬阿济格为英郡王,但不久就恢复亲王的爵位。  

顺治五年(1648年)七月,封平西将军,出兵镇压天津、山东曹县一带的抗清队伍。十一月,喀尔喀部二楚呼尔行猎,靠近边界,命出驻大同。十二月,大同总兵姜瓖闻大军将至,起了疑心,于是倒戈反清,总督耿焞奔阳和,附近十二城反叛响应,阿济格闻变,星夜驰往围困大同,顺治帝命阿济格为平西大将军,率都统巴颜等会征姜镶。  

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姜瓖的部将刘迁进犯代州,占据外城,章京爱松古、游击高得胜并蒙古兵俱被困。阿济格派遣博洛前去救援、围困刘迁才得以解围。   三月,阿济格的两名福晋的死讯传来,在大同督师的多尔衮劝阿济格回京,阿济格谢绝说:“不希富贵,但丈夫重名誉,欲佐命效力,流芳史册耳。连摄政王为了国家都忙不过来,我怎敢因为妻子之死而耽误国事?”   四月,收复左卫。六月,阿济格写信给多尔衮说:“辅政豫亲王的儿子功小,不当优异。郑亲王乃叔父之子,不当称叔王。当以已为叔王。”多尔衮乃数其妄思越分及私除职官等罪,众议削其爵,多尔衮以其恃亲冒请免罪,令勿预部务及交接汉官。八月,阿济格复同贝子巩阿岱统兵征大同。八月二十八日,姜瓖的部将杨振威杀了姜瓖及其兄姜琳、弟姜有光,归顺清军,次日阿济格率军进城,毁坏大同城墙并制造大同之屠后还师。  

夺权失败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英王阿济格乘摄政王多尔衮病死之机,欲谋乱夺政失败。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议政王大臣会议议阿济格罪,将其幽禁,其子劳亲被革去王爵,降为贝子。阿济格在幽禁期间,不仅没有一丝收敛,反而益加狂暴无礼,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

顺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日(11月28日),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奏入,顺治帝令其自尽,除宗籍,其子劳亲一同被赐死。

乾隆十一年(1746)平反,重修园寝。  

主要实绩

军事成就

曾随皇太极攻入长城,占领了遵化等河北重地,并率大军直逼北京城。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又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随后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并招降大明军将领、兵马10万,占领63城。  

拥护多尔衮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极无疾而崩,清政权内部围绕着皇位的继承问题,开展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多尔衮即帝位,多尔衮犹豫未决。多尔衮在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不支持的情势下,多尔衮自立的条件还不成熟,阻力来自两黄旗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尔衮最后议定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  

王权争夺

顺治七年(1650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往边外围猎,年底,多尔衮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劳亲,令其多率兵来,并嘱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病死及调兵事告知诸王。  

与此同时,阿济格又胁迫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绝后又以兵戎相威胁。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往“依皇上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跟随多尔衮围猎的大学士刚林早已察觉阿济格的意图,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  

不久,多尔衮柩车还京,行至石门时,阿济格与其子劳亲合军,令部下大张旗帜,环丧车而行。顺治帝亲率诸王、大臣迎柩车于德胜门外,阿济格父子居首而坐。济尔哈朗等见阿济格身带佩刀,举动叵测,派兵紧密监视,并将其随从三百骑尽收诛之,从而粉碎了阿济格的兵变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  

人物评价

总评

阿济格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摄政王多尔衮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  

历代评价

顺治帝:“王及行间将士驰驱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余里,劳苦功高。”   “运筹决胜,懋着勋庸。”

日本商人国田兵右卫门等:“称作哈图鲁王子(即巴图鲁王子,“英亲王”之满语称呼)的是九王子的哥哥,他也是君王的叔父。听说是个粗野人,考虑问题粗率,所以从来不过问政务。看来年纪近五十岁,麻脸,身材魁梧,眼神令人望而生畏。为人剽悍,在交战时,攻城陷阵,无往不胜,大明和鞑靼交战之际,屡建军功。在攻陷内城时,城中乞求投降,虽然君王已下令宽恕,可是哈图鲁王子仍不答应,而杀掉许多人。由于这个错误,被罚将其领地收回若干。但是,他出于忠诚,明白国法是国家制定的,必须严格遵守,所以对于这个处分,从来没有怨言。”  

谈迁:“英王敢战气如虎,胡床解甲罗歌舞。邸第斜连鳷鹊旁,妖鬟尽隶仙韶部。急管繁弦春复春,曰周曰召浸情亲。倏焉日匿西山下,高冢祁连宿草新。”  

乾隆帝:“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实由自取。”  

赵尔巽:“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  

萧一山:“福临以冲龄践祚,奠定中原,征服华夏,其所以能成大业者,皆群臣襄赞之力也。当时宗室懿亲,僇力行间,栉风沐雨,勤劳佐命者:如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顺承郡王勒克

亲属成员

妻妾

嫡妻西林觉罗氏,祜新之女

继妻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炳图郡王孔果洛之女

妾李氏,李士兴之女

妾愉氏,愉春仁之女

儿子

长子 和度

次子 傅勒赫

第三子 劳亲

第四子 伯尔逊

第五子 门柱

第六子 楼亲

第七子 墨尔逊

第八子 索尔科

第九子 佟塞

第十子 瑚礼

第十一子 鄂拜

第十二子 班进泰  

女儿

阿济格共有多少女儿已无考。其中一个女儿嫁给纳兰明珠,育有三子,长子是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世系

第一代—爱新觉罗·阿济格

第二代—爱新觉罗·和度

第二代—爱新觉罗·傅勒赫

第二代—爱新觉罗·楼亲

第三代—爱新觉罗·构孳

第三代—爱新觉罗·绰克都

第四代—爱新觉罗·讷延

第四代—爱新觉罗·素严

第四代—爱新觉罗·兴绶

第四代—爱新觉罗·普照

第四代—爱新觉罗·经照

第五代—爱新觉罗·素拜

第五代—爱新觉罗·九成

第五代—爱新觉罗·亨新

第五代—爱新觉罗·璐达

第六代—爱新觉罗·谦德

第六代—爱新觉罗·顺德

第六代—爱新觉罗·麟魁

第七代—爱新觉罗·华英

第七代—爱新觉罗·华德

第八代—爱新觉罗·秀平

第九代—爱新觉罗·良喆

第十代—爱新觉罗·隆煦

第十一代—爱新觉罗·存耀  

后世纪念

阿济格墓原址位于朝阳区建国门外街道大北窑东侧“八王坟”,占地67000平方米。1925年,其后人将建筑拆毁变卖,后又将树木伐卖。墓地多次被盗。1949年,征地建北京市酿酒总厂,墓地遂毁,只留地名。  

轶事典故

遭帝厌恶

皇太极对两白旗与多尔衮三兄弟的政策是以拉为主、以打为辅。因为两白旗实力雄厚但旗主年轻,一旦拉过来可收如臂使指之效。皇太极即立初期在两白旗中主要是对阿济格进行敲打。阿济格在三兄弟中最为年长,且早历战阵,为人雄武、粗犷,不太受约束。所以,皇太极首先拿阿济格开刀。  

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二月,蒙古扎鲁特部的台吉恩格参出逃,准备投靠阿济格旗下,按照努尔哈赤时代的八旗规矩,特别是像恩格参这样的蒙古贵族,理应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至于出逃以后选择何旗作为归属应该以其人的个人意见为主。但是,皇太极存心要打击阿济格,也就自然顾不得许多,那时候皇太极和德格类的关系正处在蜜月期,皇太极就做主把恩格参拨给德格类,可恩格参本人还是要投到阿济格的门下。德格类大怒,派人去把恩格参追回,派去的人被鲁莽的阿济格砍伤,皇太极就此问罪阿济格,罚了阿济格1000两白银和七匹马。  

天聪二年(1628年),阿济格同意多铎迎娶阿布泰的女儿,惹怒了皇太极,阿布泰是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的弟弟,也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的舅舅,此人深得努尔哈赤的信任,天命年间是著名的八位“都堂”之一,且名列靠前。但他和皇太极之间关系很糟,主要是政治上的纠纷,所以,皇太极即立以后,阿布泰的日子不很好过,从总兵官的位置上跌落到游击。而且,皇太极还不允许贵族们和阿布泰家族发生姻亲关系,阿济格却不管这一套,仍旧坚持多铎可以和舅舅阿布泰的女儿成亲,皇太极因此大发雷霆,专门下达命令责罚阿济格,夺去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地位,以多尔衮代之。  

反对迁都

据随清军一起入关的朝鲜官员所言,阿济格在入关之初时反对迁都,对多尔衮说:“我们刚得辽东时,没怎么杀戮,结果我们满人好多都被辽民杀掉了。所以现在应该趁着兵威,大肆屠戮,留下诸王来镇守北京,主力部队回到盛京,或退保山海关,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多尔衮则反对道:“先汗(皇太极)曾说过,一旦得到北京,马上迁都,以图进取。况且现在人心未定,决不可以就这么回关东。”阿济格和多尔衮由此产生嫌隙。  

求封叔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清廷二号人物豫亲王多铎去世。在大同的阿济格自认为功劳卓著,闻讯后派人向多尔衮说:“辅政德豫亲王征讨流寇时,在庆都躲到偏僻地方,在潼关、西安时不全歼其众,追剿腾机思时不取其国,功绩并不显著,不该对其子给予优厚待遇,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我们叔父的儿子,不应该叫叔王。我是太祖的儿子、皇帝的叔叔,应该叫叔王才是。”多尔衮斥其狂妄,阿济格又请求营建府邸,诸王大臣要求削其爵位,多尔衮没有同意,但禁止阿济格干预朝廷事务及交接汉官。  

艺术形象

1987年《满清十三皇朝》:刘素芳饰阿济格。

1992年《一代皇后大玉儿》:周良伟饰阿济格。

2005年《大清风云》:杨立山饰阿济格。

2012年《美人无泪》:赵楚仑饰阿济格。

2014年《大玉儿传奇》:李炳雷饰阿济格。

2015年《苏茉儿传奇》:宗峰岩饰阿济格。

参考资料

1.阿济格简介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生平·趣历史

目录[+]